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上海“十一五”产业发展的主线是,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制造业。现代商贸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领域。发展现代商贸业,对于促进新农村建设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2.
在关联产业日趋融合的宏观背景下,研究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从规模、速度、结构、效益和科技等5个方面构建我国2009~2019年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熵值法进行指标赋权,然后在耦合协调度模型基础上对我国两大产业融合发展水平进行测算及异质性分析,最后提出促进我国两大产业融合发展的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3.
《上海农村经济》2013,(5):28-30
徐汇区华泾镇是本市六个中心城区的乡镇之一,在划入徐汇区之初,全镇产业发展主要以传统制造业为主,经济运行模式比较单一。面对经济发展中的问题,华泾镇在区委、区政府领导下,坚持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积极调整和准确定位经济发展战略,以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契机,促进各项经济社会事业快速发展。2012年,华泾镇实现地区  相似文献   

4.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柱石。在新发展阶段,制造业企业需要通过增强创新能力来塑造竞争优势、完成转型升级。本文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着重探究低碳政策及服务业发展对制造业企业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激励型低碳政策与服务业发展对制造业企业创新能力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强制型低碳政策对服务业发展和制造业创新的影响则不显著。  相似文献   

5.
通过分析我国装备制造业及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现状及经济贡献度,得出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是我国趋于发达国家经济发展道路,建立人类共同发展经济体的关键,以及我国装备制造业需要突破难关,由装备制造业大国向高端装备制造业强国迈进的结论,并重点探讨了为实现装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更好地发展和深度融合而出台的财政税收政策,提出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6.
发展现代服务业既可以增加就业岗位,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可以促进产业结构改革,引导国民经济向现代化方向转型。详细阐述了现代服务行业的研究背景,通过对相关城市进行实证分析,得出相关结论,并针对现状提出相关建议,为现代服务业集聚的顺利发展积累经验。  相似文献   

7.
旅游业——上海新一轮发展中的主导产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海正在构建符合世界级城市的新型产业体系,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实现从“国际制造业中心”向“国际服务业中心”的转型,是上海产业结构升级和调整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旅游业作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对世界经济的贡献不断增长,20世纪90年代旅游产业已超过石油和汽车业,成为世界第一大产业。在强调经济可持续增长与社会协调发展的今天,我们有必要正视旅游业在上海未来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现代服务业与农业耦合发展路径选择——以浙江省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服务业与农业融合发展,延长、拓宽农业产业链,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路径。本文研究服务业与农业耦合的机理,以浙江省为例,运用产业耦合度评价模型和计量模型分析方法,实证测度农业服务业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绩效。研究发现,浙江省现代服务业与农业耦合协同发展,服务业已经成为促进农业发展的软性生产要素,但是其耦合关联度较低,耦合协同发展机制尚未形成,极大地制约了浙江农业发展的转型与升级。本文提出了在传统农业中聚集现代服务业要素的路径,构建了服务业与农业耦合发展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9.
基于各评价指标数据,运用聚类分析和对应分析方法对我国29个省市家具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5个子行业发展水平进行区域划分,横向评价各行业的地区发展程度及其协同关系。研究发现:我国家具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整体发展水平偏低,特别是租赁与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与技术服务业、信息传输、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业表现得尤为明显;家具制造业与交通运输、仓储业以及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存在显著的协同发展关系。  相似文献   

10.
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全面增强产业竞争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生产性服务业是从制造业内部生产服务部门分离而发展起来的一个新兴的服务业产业,具有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人力资本和高成长性的特点,对其他产业具有较强的带动性。在发达国家,服务业占GDP的比重超过70%,为制造业服务的生产性服务业占整个服务业的比重也在70%以上,增幅是同期服务业增幅的近2倍。  相似文献   

11.
速览     
高层声音大力发展与现代制造业和现代农业密切相关的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发展面向农村和城镇社区的生活性服务业。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  相似文献   

12.
经济越发展,人们的生活消费水平就会随之提高,现代服务业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越不可小觑。伴随着数字经济的盎然兴起,数字经济的作用在各个领域显现,尤其对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举足轻重,德州现代服务业转型升级,必须借助数字经济的强力推动。  相似文献   

13.
<正>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促进数字经济发展。加强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建设数字信息基础设施,推进5G规模化应用,促进产业数字化转型,发展智慧城市、数字乡村。2022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求是》上刊文《不断做强做优做大我国数字经济》,指出“推动制造业、服务业、农业等产业数字化,利用互联网新技术对传统产业进行全方位、全链条的改造,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相似文献   

14.
香港的经济转型有它的特点,其中有许多可供当前上海调整经济结构,谋划未来,奔向新世纪具有不少启示和借鉴意义。一、香港经济转型的特点从中国改革开放和华南经济特区设立之始,香港开始了经济转型,目前仍在转换之中。很多人把这一转型的特点归结为由制造业经济转向服务业经济,这个说法不太准确的,据集香港商界巨子和经济专家观点之大成的《香港优势》一书指出,香港经济转型主要体现在由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向知识密集型产业,并由开合式经济转向都会式经济。这一转型过程,改变了香港,促进了香港的繁荣。首先是服务业得到迅速发展,19…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索加快我国现代农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的路径,促进我国现代农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方法 文章基于2005—2020年省级面板数据,通过熵值法构建现代农业与现代服务业综合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建立耦合协调模型测算出31个省(市、区)现代农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水平,并借助Tobit模型对现代农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水平进行影响因素分析,最后运用Dagum基尼系数对二者融合水平进行区域差异分析。结果 (1)我国现代农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水平呈现缓慢上升的趋势,但还处于失调阶段,呈现出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的空间分布格局。(2)城镇化水平、公路区域密度、技术创新水平、财政支农力度、人力资本水平以及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水平均能促进两者的融合,公路区域密度对融合水平促进作用最大。(3)从基尼系数绝对值看,31个省(市、区)融合水平总体差异不大,差异主要来源于区域内,东部地区与西部地区间的差异最大。结论 各地应加强政策支持充分发挥政府引导作用、提升科技创新和应用力度、培育高素质人才和优化资源配置缩小区域差异,以此促进我国现代农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16.
金融服务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金融服务业发展的层次和水平直接影响着经济发展的速度和效率。本文分析了安徽金融服务业的发展现状,并提出促进安徽金融服务业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为探究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对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空间溢出效应,文章使用邻接权重矩阵,构建空间杜宾模型(SDM),采用2010—2019年中国30个省市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具有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整体而言,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对本地区和周边地区的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均具有促进作用。分区域而言,其空间溢出效应存在地域差异。具体表现为东、中部地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对本地区和周边地区的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均具有促进作用,且其对周边地区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促进作用反而大于对本身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促进作用。而西部地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能有效促进本地区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但对周边地区的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具有抑制作用。因此,加大科研投入、注重创新驱动、促进产业融合发展、优化发展环境对于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8.
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是促进城市现代服务业发展的载体。通过典型省际边缘型城市—徐州市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发展特点深入分析,认为徐州市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发展中存在产业支撑基础薄弱、现代服务业需求空间小、消费需求拉动能力不足和科技人才缺乏等问题,并据此,提出了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的发展模式,即生产性服务业型集聚区、服务外包型集聚区和总部经济型集聚区等3种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9.
高层声音     
“大力发展与现代制造业和现代农业密切相关的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发展面向农村和城镇社区的生活性服务业。” 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闭幕,吴邦国委员长主持闭幕会并讲话。  相似文献   

20.
环首都经济圈发展现代服务业是进一步提高区域国际竞争力和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发展现代服务业对于产业结构升级、发展区域经济、促进环首都经济圈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对环首都经济圈发展现代服务业的总体状况进行介绍,分析环首都经济圈发展现代服务业的优势和存在的不足,在借鉴国外发展现代服务业经验的基础之上,对环首都经济圈发展现代服务业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