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This article summarizes a recently completed study of the teaching of economics in U.S. secondary schools. It provides important data on the increase in economic education, on the experience and background of the teachers, and on the opinions of those teachers regarding currently available economic materials. The nationwide survey suggests that considerable progress has been made but also singles out problems that remain to be addressed by economic education specialists. 相似文献
2.
3.
中国城市化和经济增长关系的计量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传统观点认为经济增长带动城市化的发展,城市化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很有限.本文通过运用格兰杰因果检验、状态空间模型和向量自回归模型对城市化和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发现.与传统的观点相反,城市化对经济增长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相反经济增长对城市化的影响是很有限的.城市化促进区域经济增长,主要是通过扩大内需而实现的,也就是城市化促进区域经济增长机制是内需的扩大.本文根据实证研究结果,也进行了加快我国城市化的相关措施的讨论. 相似文献
4.
Deborah Levison 《Feminist Economics》2013,19(1):125-134
A generational perspective recognizes that children have preferences which may differ systematically from those of adults, and, furthermore, that a children's standpoint should be recognized by scholars and activists and incorporated into policy targeted at children and their families. Economics has not considered children as agents because of their lack of power relative to adults. The implications of recognizing children's agency are explored for the case of children's paid and unpaid labor force and household work. 相似文献
5.
Johannes Sauer 《Empirical Economics》2006,31(4):1061-1087
Parametric efficiency analysis is one of the most investigated areas in applied production economics. Nevertheless, the vast majority of empirical studies are not accompanied by a thorough theoretical interpretation of the underlying functional form and the obtained estimates. The robustness of policy suggestions based on inferences from efficiency measures nevertheless crucially depends on theoretically well-founded estimates. This research contribution adresses parametric efficiency measurement by critically reviewing the theoretical consistency of recently published technical efficiency estimates. The theoretical concerns are verified by empirical applications confirming the need for a posteriori checking the regularity of the estimated frontier by the researcher and, if necessary, the a priori imposition of the theoretical requirements. Bootstrapping based stochastic simulations of a simple parametric efficiency model by using different flexible functional forms confirmed the severeness of the theoretical concerns especially with respect to the merely locally restrictable translog specification. 相似文献
6.
M. E. Gallego 《Economics & Politics》1998,10(3):249-296
Logit models of leadership duration test whether different agents are responsible for constitutional and unconstitutional transfers of power. Lagged values of per capita real investment have a significantly negative impact on unconstitutional transitions. This suggests that the elites of less developed countries determine the timing of unconstitutional transfers as they are the ones with investment capabilities. Lagged values of per capita real consumption are associated with the well-being of an average citizen. However, consumption exerts an unexpected positive influence on constitutional transitions when political regime differences are not taken into account. This significant effect disappears with the inclusion of parliamentary and presidential regime dummies. 相似文献
7.
人力资本与区域经济发展的计量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基于1990年与2000年人口普查数据,运用回归分析研究了区域人力资本指标10年间的差异及其变化趋势对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变动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人均GDP的增长率有显著影响的因素,按其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平均受教育年限增长率、识字率提高率、教育投资占GDP 的比例变动和每千人医生数增长率,但它们对人均GDP影响的方向不同,这一结论不同于许多学者的总量研究结果.本文还利用因子分析进一步解释了人力资本各指标的层次结构对经济作用的影响.这对于在经济转型期深刻认识人力资本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旅游经济增长因素的空间计量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在文献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旅游经济增长影响因素的空间计量模型,并运用2000—2009年大陆31个省、市、自治区的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在考虑空间效应的影响下,我国旅游经济增长具有空间依赖性,其中2000—2008年出现正的空间溢出效应,2009年出现负的空间溢出效应;旅游业发达省份旅游经济增长速度低于欠发达省份,低增长和高增长省份在空间上聚集。旅游接待设施数量的增加、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对旅游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旅游景区数量的增长对旅游经济的增长作用不显著;而交通里程的增长对旅游经济的增长具有反向作用。 相似文献
9.
10.
中国大陆省市经济增长收敛性的空间计量经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中国大陆29个省市的面板经济数据,建立空间计量经济学模型,实证研究中国省市经济的收敛性.结果表明,在1994-2004年期间,中国大陆省市经济存在着显著的条件收敛现象;以1998-1999年为界的分两时段考察进一步发现,前一时段的收敛速度远快于后一时段的收敛速度;对控制变量的分析表明,教育、就业水平和非国有率有效地推动地区经济的增长,而第一产业人口比重则对地区经济产生阻碍. 相似文献
11.
中国城市化与经济增长的动态计量分析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为探讨我国城市化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文章依据1978~2004年的时序数据,利用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检验、误差修正模型、脉冲响应及方差分解等方法,对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动态计量分析。结果发现,经济增长是城市化水平提高的格兰杰原因,经济增长对城市化产生较大的正向冲击效应,而城市化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强度不大;城市化水平受人均GDP影响的效应逐步增强,受自身影响的效应不断减弱,而人均GDP受自身波动影响的效应不断上升,受城市化水平影响的强度逐步下降。对我国城市化与经济增长关系的深入认识,有利于各级政府在推动城市化和促进经济增长的过程中采取合理对策,避免走入误区。 相似文献
12.
对经济行为进行道德评价,是实现建立市场经济体制这一根本目的的思想保证。人的对象化活动背后的利益关系,使得经济活动同时具有道德属性,并可以对之进行道德评价。对市场经济活动中形成的伦理关系和经济行为作道德性质的评判必须坚持道德历史主义的评价方法。对经济行为进行道德评价时,应具有社会主义功利意识,坚持共同富裕的方向,注意经济效率和社会整体效率的统一。 相似文献
13.
14.
安徽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影响的计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柯布一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为原型。通过构建关于安徽省经济增长率与资本增长率、人力资源增长率之间的VAR模型.勾画出资本、人力资源两种要素增长率对安徽经济增长率的冲击反应,并测算高等教育通过提高人力资源水平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安徽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提高劳动者素质是实施安徽富民强省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5.
利他行为的经济学解释 总被引:41,自引:1,他引:41
利他行为可以分为亲缘利他、互惠利他与纯粹利他三种形式。对前两种利他行为,生物学已经给出了较为圆满的解释,而且,这种解释也是符合经济学原理的。关于纯粹利他,生物学存在着很大争论,至今没有圆满的解释。本文在“合作剩余”和“生物演化稳定策略”(ESS)的基础上,提出一个能够解释地粹利他行为的模型.并利用脑科学的最新研究成果对这一行为内在的激励机制作出了说明。 相似文献
16.
人力资本外流与经济增长--对人才外流损失的计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道文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5,(5):41-45
本文在新古典增长模型的基础上,引入人力资本和移民净流出量两个变量,采用比较静态的分析方法,计量分析平衡增长路径上人才外流的收入损失.由于外流人才富含人力资本,根据给定参数计算,即使少量的高素质人才外流,也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如果不考虑人力资本的正外部经济效应和国家教育投资损失,仅考虑劳动力和人力资本等生产要素流失所带来的经济损失,根据2002年的数据估算,我国当年的国内生产总值因人才外流就损失约92.2亿元. 相似文献
17.
区域物流可持续发展本质上体现在“活”的适应性物流主体间协调与合作,通过聚集耦合,创建一种和谐共生秩序,形成一种多主体共生耦合的组织生态系统.依据组织生态学理论,对区域物流微观主体类型构成和特性进行分析,基于区域物流主体迁移和演变规律研究了区域物流微观主体的生态位及生态秩序形成机理,进而运用多主体建模理论探索了区域物流微观主体具体行为模式与运作过程,为认识区域物流生态系统自组织行为、复杂适应性和演化机制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中国旅游产业集聚与旅游经济增长关系的空间计量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基于空间计量经济学的研究视角,运用全局空间自相关Moran's I指数、空间关联局域指标LISA分析,考察中国大陆31个省级区域旅游产业集聚与旅游经济增长的空间相关,构建旅游产业集聚与区域旅游经济增长的空间计量经济模型,对中国旅游产业集聚与旅游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研究表明:中国旅游产业发展一直伴随空间集聚的过程,旅游经济增长存在显著的正向空间相关性,且在东部地区形成了旅游经济活动的集聚区:旅游产业集聚对区域旅游经济增长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并表现为较强的空间溢出效应,但这种溢出效应表现为显著的局部性特征,由此引起中国旅游经济增长的空间不均衡. 相似文献
19.
金融宏观调控行为的经济法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融宏观调控作为宏观调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于一国宏观经济调控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金融宏观调控作为一个"复杂问题",从某种意义上而言,学术界对其认识尚处混乱状态.作者以"金融宏观调控行为"为焦点进行研究,具有从问题源头厘清头绪的优势,依照"金融宏观调控行为结构及特征"的理论,实证分析了我国金融宏观调控行为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中国经济增长模型的设定:1952—1998 总被引:59,自引:0,他引:59
现代经济增长理论能够刻画我国的经济增长吗 ?如果能 ,那么哪类经济增长理论能比较好地刻画我国的经济增长呢 ?围绕这些问题 ,本文从实证和理论两个方面展开讨论。在实证上 ,本文采用Jones( 1 995)实证检验新增长理论的方法 ,针对各类经济增长理论的核心特征 ,实证分析了 1 952— 1 998年间我国经济增长的典型事实 ,结果发现这些典型事实明显地拒绝了新古典增长理论和R&D类型增长理论 ,相对而言 ,比较支持AK类型增长理论。另外 ,我们还发现以综合要素生产率测量的技术进步 ,不是我国1 952—1 998年间经济增长的引擎。在理论上 ,本文从“边干边学”的角度 ,把“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经济建设道路”纳入经济增长模型 ,证明了其本身可以作为我国经济增长的引擎 ;同时回答了为什么AK类型增长理论能够刻画我国的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