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通商银行是中国人自己创办的第一家银行,它是由盛宣怀奏请清廷批准后,于光绪二十三年四月二十三日(1897年5月27日)在上海正式成立. 中国通商银行成立之前,英、法、德、饿、日本等国在华开设的银行已达20多家.这些外国银行几乎垄断了我国的国际汇兑业务与国内的金融市场,并通过贷款,大有控制清政府财政的趋势,中国传统的钱庄业显然不是他们的对手.  相似文献   

2.
外国资本银行入侵后,中国原有的钱庄的一套信用手段成为可以被他们利用的工具。中国自己虽于1897年设立第一家银行,但银行制度特殊作用的发挥,则是在二十世纪初一批银行相继开设之后。从二十世纪初成立的大清、交通银行看借贷资本的兴起 1897年成立的中国通商银行,以其为中国人自办的第一家银行和它的创办人盛宣怀的声望而为世人所瞩目,但对于1905年成立的中国人自办的第二家全国性银行户部银行(1908年玫名为大清银行),尽管它吸收的存款远比中国通商银行为多,却很少有人注意。要弄清我国借贷资本的兴起,就要对这一段的金融历史加以了解。这里着重介绍一下户部银行和交通银行。户部银行成立于1905年8月,设总行于北京,同  相似文献   

3.
钟祥财 《中国金融》2003,(23):59-59
盛宣怀,江苏武进人,1866年考 中秀才,四年后成为李鸿章幕僚。他不仅是晚清朝廷的商务、海关、邮传、币制要员,而且亲身参与若干新式企业的创建和经营,担任过轮船招商局督办、中国电报局总办、华盛纺织总厂督办、汉冶萍煤铁厂矿公司总经理等职。1897年,盛宣怀在上海创办中国通商银行,这是中国人自己筹资并管理的第一家银行。  相似文献   

4.
刘鹏 《中国金融》2004,(14):62-63
光绪23年(1897年5月),中国自办的第一家银行——中国通商银行在上海成立,9年后(1906年5月),信成储蓄银行也在上海创立。从此,民族资本银行在中国开始快速发展。1912~1927年,全国新设银行186家。  相似文献   

5.
三、银行保险所带来的新气象 银行保险在近代中国的发展历程中,给保险业带来了新生力量.上篇中提到,近代著名保险公司大多是由银行出资创办的,比如中国保险公司是由中国银行创办的;太平洋保险公司是由交通银行创办的;太平保险公司先是金城银行独资创办.  相似文献   

6.
欣可 《中国金融家》2003,(3):102-102
1897年中国出现的第一家以“银行”命名的中国通商银行,是当时的督办铁路大臣盛怀宣上奏皇帝批准成立的,而此前的中国银行业向来是无政府的。谁有钱谁就可以开设账局、票号、钱庄,既不向政府登记注册,又不交纳任何税负。  相似文献   

7.
许彬 《金融博览》2012,(14):70-72
中国通商银行是中国人自办的第一家华资银行,成立于1897年,创办人为清政府督办铁路事务大臣盛宣怀。中国通商银行成立后第二年开始发行钞票,也就是光绪二十四年纸币。在上海的银行博物馆里,藏有国内最为完整的中国通商银行纸币,其中有两枚是存世孤品。  相似文献   

8.
邓娟 《金融博览》2007,(1):72-73
19世纪末.继第一家外国银行——丽如银行在中国成立以后.各国银行纷纷进入中国.对中国的经济产生了较大影响。于是.中国一些有识之士提出要建立中国人自己的银行.以抵制外国资本的入侵,盛宣怀就是其中重要的代表人物.1897年在盛宣怀等人的努力下,近代中国首家华商银行——中国通商银行在上海正式成立。  相似文献   

9.
说到解放前中国人自己办的银行,成立最早的应该是中国通商银行。 历史沿革 1897年5月27日,上海外滩热闹非凡.广东路口停满了前来道贺的轿子,外滩6号大楼的旗杆上高高飘扬着一面大旗,上书“中国通商银行”六个大字,十分醒目。这是一个载入史册的日子,从此,外滩6号成为了近代中资银行的发源地。  相似文献   

10.
中国通商银行是中国人自办的第一家华资银行,成立于1897年,创办人为清政府督办铁路事务大臣盛宣怀。通商银行成立后第二年即发行钞票,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光绪二十四年版纸币。上海银行博物馆馆藏有国内最为完整的通商银行纸币,其中就有两枚是存世孤品。  相似文献   

11.
从什么时候才有银行?最早的银行是意大利1580年在威尼斯成立的银行。其后,荷兰在阿姆斯特丹、德国在汉堡、英国在伦敦也相继设立了银行.十八世纪末至十九世初银行得到了普遍发展。我国第一家银行是中国通商银行,是在1897年(光绪二十三年)成立的。什么叫“银根”?银根是旧中国商业、金融用语.反映  相似文献   

12.
柳宾 《中国金融》2020,(7):99-100
德华银行(Deutsch—Asiatische Bank)于1889年5月15日在上海(一说在柏林)德国总领事馆登记成立,为股份有限公司,额定资本(上海规银)500万两,其股东包括德意志银行、贴现公司、瓦色尔公司、北德银行、门德尔松银行、达姆施塔特银行、巴伐利亚抵押银行以及柏林商业公司、罗施希尔德洋行等当时德国最有实力的13家大银行和大企业。1896年,德华银行在德国柏林成立分行,其后又相继在印度加尔各答(1896)和中国天津(1897)、汉口(1897)等城市设立分支机构.是当时“德国在东亚最有彩响力的金融机关”。  相似文献   

13.
中国通商银行的创立(1897年),是近代中国信贷事业的开始,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不论在资本经营还是经营管理等方面,都具有浓厚的封建性和买办性,中国通商银行避免不了其失败的悲惨命运,从其成立起就陷入了腐败、落后、亏损、萎缩的泥沼而欲拔愈深.晚清政府对于其的态度摇摆不定,在维持封建统治的基础和扶持新兴的银行业这两股势力之间寻求一种平衡,这就决定了中国通商银行始终未能办成一家朝气蓬勃、奋发向上的近代新式银行,它的经营管理人员不是先进的银行管理者,而是以洋务运动为主的封建势力,这都决定了其失败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14.
《中国金融家》2010,(8):156-156
聚兴诚银行是一家历史甚久的川帮银行,系重庆富商杨文光及其族人出资创办,为川帮中唯一无军政背景的纯民族资本的商业银行。该行成立于1915年,成立时为股份两合公司,额定资本100万元,1933年增资改组为股份有限公司,资本增为法币400万元,杨氏家族占51.2%。  相似文献   

15.
北京的银行     
我国最早的银行是1897年(清光绪23年)在上海建立的中国工商银行,随后设立的北京分行则是北京的第一家银行。  相似文献   

16.
1897年5月27日,盛宣怀力挽狂澜,取得了清政府的许可,在上海成立了中国人自办的第一家银行——中国通商银行。从酝酿到创立,期间始终充满了矛盾和斗争。一方面,通商银行需要面对来自西方列强的觊觎和外资在华银行的干预。控制中国海关大权的英国人赫德曾扬言招集华资开设中英银行,企图争夺商股以扼杀中国人自办银行的目的;俄国则想把1895年成立的华俄道胜银行变为华俄合办,以扩充业务、  相似文献   

17.
我国银行业有近百年的历史,第一家自行开办的银行诞生于1897年,在这之前1876年就发明了电话,在发明电话之后的整整七十年——1946年诞生了改变世界科技面貌的计算机。近百年来,习惯于一把算盘一支笔一本帐的老银行,做梦也没有想到银行会把电话和计算机联系起来,创造出服务不受时空限制的电话银行。金融电子化的四个里程碑回顾历史,银行为客户眼务,开始是手工作业,然后是单机作业,接着是计算机联  相似文献   

18.
挤兑,是银行家最心惊胆寒的事情,尤其是头寸不足的银行瞬间就会有破产的危险,严重的还会酿成整个社会的大动荡。挤兑所引发的金融风暴古今中外都有。中国首次银行挤兑风潮发生在“中国通商银行”,这是家中国人自己最早创办的银行。引起这场挤兑风潮的幕后黑手是谁?让我们一起掀开历史的帷幕,探究……  相似文献   

19.
《中国金融》创刊于1950年,是新中国成立后创办的第一本金融期刊,是一本具有金融专业特色的行业期刊。它的创办,标志着新中国金融新闻出版事业的发端。在60年的发展历程中,它与新中国的金融事业共同发展、进步,也一同经历了磨难,经过两次停刊、两次复刊,一次改为周刊,四次改为半月刊,至2009年底共出版801期,全面记录了新中国金融事业的发展进程,历史见证了新中国金融政策的演变轨迹。  相似文献   

20.
《中国金融》创刊于1950年,是新中国成立后创办的第一本金融期刊,是一本具有金融专业特色的行业期刊。它的创办,标志着新中国金融新闻出版事业的发端。在60年的发展历程中,它与新中国的金融事业共同发展、进步,也一同经历了磨难,经过两次停刊、两次复刊,一次改为周刊,四次改为半月刊,至2009年底共出版801期,全面记录了新中国金融事业的发展进程,历史见证了新中国金融政策的演变轨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