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学术界普遍认为农民工在融入城市社会的过程中受经济水平、制度、社会排斥、农民工自身因素的影响;认为通过破除制度性障碍、加强对农民工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的培养、改善其融入城市的大环境、优化社区管理等措施可以促进其融入城市社会.  相似文献   

2.
消除对城市农民工的歧视 推进城乡统筹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正> 一、城市农民工的阶段属性和对城市发展的贡献1.城市农民工是处于边缘状态的边缘人所以称之为城市农民工。这个称谓,形象地刻划出进城打工者无奈而尴尬的社会地位城市农民工长期受户籍制度、单位制度等一系列限制,虽离开了土地,但又不能进入城市。他们已成为一个与农民和市民均不同质的群体,构成我国目前社会结构第三元。现在的问题是,农民工进城以后,人与户口发生了分离,其户口所在地虽然管其户口,却管不到人了。因为天高地远,鞭长莫及,而农民工虽然身居城市,但因其不具有城市户口,因此也难以真正进入城市管理体系中来,于是农民工实际上是  相似文献   

3.
农民工融入城市社会的制约因素与路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时玲 《特区经济》2006,(6):136-137
“城乡分治”的二元社会结构、城市的社会歧视、各种正式组织对农民工的关注和容纳不够、农民工社会网络关系的匮乏及自身的局限性是造成农民工难以融入城市社会的原因。为了提升农民工在城市的社会经济地位,促进其与城市的融合,我们应该破除城乡分割的二元社会形态,清除并杜绝任何针对农民工的歧视性和排斥性政策与做法,将农民工纳入其居住的社区和所在地区的工会组织中,实现农民工社会关系网络由内聚式团体网络向开放式团体网络的转变,加强对进城农民工的引导和教育。  相似文献   

4.
白维佳  Ma Ding 《特区经济》2008,(7):138-139
中央提出了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构想,在此背景下成都市和重庆市被共同列为了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统筹城乡发展"战略目标的提出,将我们的视野转向了广大的农民工。本文通过分析农民工现状及其进城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结合无锡市具有特色的农民工管理模式,提出了与农民工进城有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农民工群体的社会地位直接影响到其子女的城市教育问题,由于对农民身份的排斥、自身的职业特点、原有乡土关系的断裂造成社会歧视与社会关系网络的破坏,给农民工自身及其子女的城市教育带来许多社会问题。本文从社会支持的理论视角探讨了农民工子女的城市教育问题,主要从社会支持的社会关系网络、社会互动以及社会歧视的多方面视角讨论农民工子女的产生原因,并讨论了解决农民工子女城市教育问题的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6.
新生代农民工为城市化建设做出了贡献,其在城市融入过程中遇到了许多困境,通过文献梳理得出新生代农民工在心理调节、教育和培训、社会保障以及社会参与等城市融入方面都存在问题,加快解决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问题对城市化建设,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最近几年,我国的经济、政治、文化等均发展较快,越来越多的农民工由农村进入城市,在所有的外来务工者中,新生代农民工对"农民工"的称呼较为排斥,对过去的农村生活,他们也不愿提及。其实在他们心中,早不把自己当做是农民。他们有着更为强烈的融入城市的愿望。但是,由于缺乏有效的融入城市的渠道和不断高涨的房价,让他们对于城市的梦想只能望而却步。现如今,农民工并不能和城市很好的进行相融,这一群体的大部分人没有身份认同感。由于我国的户籍制度存在一定限制,农民工的生活存在着很多有待改善的问题,例如,工资水平较低、社保不健全、子女的教育受到一定的限制等。因此,新生代农民工进入城市,不只是位置、空间的变换,更重要的是他们如何逐步地适应和融入城市生活、从心理和文化上认同城市的过程。对于新生代农民工来说,其融入城市所产生的诸多问题需要被重视,更需要运用有效的方法去解决,在此背景下,本文重点研究分析了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的现实状况及产生的问题,并为相应问题的缓解与应对献计献策。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城乡养老保险合并,新生代农民工养老问题虽得到改善,但是住房、子女教育、医疗、工伤、失业、职业发展以及合并后的养老保险转移接续等问题依然存在,阻碍其社会保障权益的实现。构建和完善农民工社会保障体系,统筹城乡发展需要改革户籍制度、多方面解决新生代农民工住房问题、广覆盖工伤保险、建立农民工失业保险制度、统筹城乡医疗保险、适时对接医疗保险,逐步实施以此解决农民工社会保障的困境。  相似文献   

9.
农民工社会保障体系的构建——以城乡统筹为视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何智慧 《特区经济》2009,(5):133-135
农民工是在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中形成的一个特殊社会群体,他们在为城市繁荣和农村发展做出重大贡献的同时,却没有享受到应有的社会保障。本文从城乡统筹的视角,考察农民工社会保障的现状,深入剖析农民工社会保障权益缺失的原因,并提出在城乡统筹背景下,重新构建我国社会保障体系,从根本上打破城乡分立的二元社会保障结构,着力于建立全国统一、覆盖城乡居民、城乡和地区保障待遇有所差别的社会保障体系,以此一并解决农民工的社会保障问题。  相似文献   

10.
丁宪浩 《开放导报》2006,(5):35-38,44
新二元社会结构降低和谐社会构建质量,延缓和谐社会构建速度,加大和谐社会构建成本,应通过积极推动农民工的社会融入,才能尽快弱化消除这一新二元结构。影响农民工社会融入的主要障碍有制度障碍经济障碍、公民素质障碍和文化障碍。实现农民工社会融入目标,需分阶段进行,根据不同阶段的目标任务分别采取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11.
城乡统筹背景下河南省农村宅基地流转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竟竟 《特区经济》2010,(9):186-188
在近年来我国市场经济日益深化及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下,农村宅基地流转问题备受争议,成为理论研究的一大热点问题。本文在考察了城中村、城乡结合部及边远农村地区三个特定地域农村宅基地流转主要特点的基础上,指出农村宅基地流转的最大阻碍是土地法规制度的限制及农民乡土情结的束缚;而新农村建设、市场经济、人口城市化、城乡一体化及子女教育等因素构成推动其流转的主要动因。最后,提出了促进农村宅基地规范化流转的一些思考。以期为河南省农村宅基地有序流转及城乡统筹发展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及实践借鉴。  相似文献   

12.
罗学莉 《特区经济》2010,(3):174-175
党中央高度重视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本文分析了城郊村特点,以及城郊村发展中的问题和原因,探索了城郊新农村建设的途径:大力发展集体经济;加强党的领导,完善村民自治,通过协商民主解决危机矛盾;重视环境规划和治理;加强村民培训和素质教育,帮助村民就业;健全村民社会保障体系;营造良好文化氛围,帮助实现村民到市民的角色转变。  相似文献   

13.
伍林生 《特区经济》2008,235(8):119-121
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救助制度,被认为是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最后一张安全网"。统筹城乡低保制度建设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利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利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改革开放30年来取得的巨大经济成就,城乡低保制度在实施过程中积累的成功经验为统筹城乡低保制度建设创造了历史条件。统筹城乡低保制度建设必须坚持满足农村居民最低生活需要的原则、城乡平等的原则和量力而行的原则。统筹城乡低保制度建设要做到城乡低保认识上的统一、城乡低保资金筹集的统一、城乡低保标准调整机制的统一和城乡低保管理制度的统一。  相似文献   

14.
陈菲 《特区经济》2008,(10):147-149
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已成为制约城乡统筹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收入分配对健康和健康不平等的影响正日益受到关注,文章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继续扩大带来的问题入手,分析了城乡收入差距影响农民健康的三个路径:通过影响医疗公共支出和公共品的供给影响农民的健康;通过社会资本的恶化影响农民健康;以及通过心理感受对农民健康状况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5.
成都统筹城乡二元经济结构转换中的金融支持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蒋家胜 《特区经济》2009,240(1):203-204
统筹城乡二元经济结构转换中,金融支持始终处于枢纽地位,是统筹城乡一体化科学发展和顺利推进的重要前提。该文从全域成都的视角,针对成都统筹城乡二元经济结构转换中金融支持的需求与供给现状,剖析了金融支持面临的结构、规模和监管缺口,提出了成都统筹城乡二元经济结构转换中金融支持的战略设计。  相似文献   

16.
农民工向市民转型的政策测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是工业化发展到中期阶段的客观要求。重庆市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的调研证明,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是在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进程中解决好农民工问题,它必须在统筹城乡发展的视野下进行系列化的制度创新才能成功。在改革的过程中,既要争取成功,也要宽容失误;在制度创新的过程中,既要争取新制度的完善,也要给中间制度的创新预留更多的空间。  相似文献   

17.
基本现代化视角下的苏南城乡一体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田桂 《特区经济》2009,240(1):46-48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市场化、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苏南的"三农"问题开始呈现出新的转型特点,城市与农村距离拉近,但城乡居民在收入及生活水平、社会保障、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之间还存在较大差距,仍然存在着非均衡性的特征。因此,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总揽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立足于城乡一体的发展要求,探索城乡一体发展的新途径,努力开创城乡共同繁荣的新局面,促进苏南整体优势的不断增强,对于苏南基本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加快率先实现基本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论我国“城市偏向”政策形成的根源及其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喜梅 《乡镇经济》2009,25(1):84-88
文章分别从政治、经济和理论的视角分析我国“城市偏向”政策形成的根本原因,及“城市偏向”在资金流向、公共产品的供给、土地征用及社会保障制度设计方面的表现。指出由于长期实行“城市偏向”政策使得城乡二元体制凝固化,城乡之间非均衡发展已经突破了合理正常的范围,纠正现阶段“城市偏向”政策影响,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仅仅依靠市场机制是不够的,更多的是需要政府进行发展战略的调整。  相似文献   

19.
杨兵  阴良魁  蒲云 《特区经济》2009,(9):260-262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使城乡差距逐渐拉大,社会矛盾凸现,这不仅影响了社会的稳定,而且不利于社会的持续协调发展。本文通过对近年来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生活质量、社会事业发展等方面的数据对比分析,揭示出我国当前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借助经典经济学理论对城乡经济社会差距的劳动力要素给予分析,进而结合我国实践得出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