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针对西方代议制的困境,虽然西方主流政治学理论主张扩大公民政治参与,但也有个别政治学者主张限制公民政治参与.不过,无论是扩大公民政治参与论,还是限制公民政治参与论都有自己的理论不足.在我们看来,在对待公民政治参与时,既不能盲目地扩大,也不能一味消极限制,而是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状况,适时适度地引导公民政治参与有序扩大.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我国积极推进司法体制改革,在民主与法制建设上取得的成就极大地改善了对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的法律保护.与此同时,党的十六大也提出,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尊重和保障人权.其中,公民参与我国的法制建设则作为政治参与环节中的一个重要方面,而关于扩大公民法律参与途径的主要问题已成为社会公众和司法理论学界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3.
通过分析目前政治参与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路径:完善选举制度以及民主管理、决策机制,发挥社会组织、媒体、网络的力量,健全公民政治参与体系。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随着通信技术和互联网的迅速发展,网络为人们认识政治文化提供了一个崭新的平台,一种新型的政治文化形式——网络政治文化逐步形成.网络政治文化自出现开始,就凭借其自身的多元性、虚拟性和高时效性等特点,推动了公民政治参与发展.然而,由于网络发展过于迅速,我国缺乏相配套制度与设施,加之网络本身存在不足,使公民政治参与出现极端化和价值偏离等倾向.基于此,本文将重点探究网络政治文化对公民政治参与的双重影响,进而提出通过积极培育和构建先进的网络政治文化,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加快民主政治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是指,以遵循宪法和法律所规定的民主权利为前提,通过自主、理性的方式,有序地去直接或是间接地影响政府决策和政治生活的行为。我国地方政府制度创新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是制约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主要制度性因素,通过对地方政府制度创新的问题和趋势分析,从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视角,提出地方政府需要从制度制定、制度公平和公正执行、制度绩效评估方面不断提高制度创新的能力和水平,完善制度创新体系,保障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具有良好的制度环境。  相似文献   

6.
中共十六大报告指出,要"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完善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切实珍惜民力的决策机制,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胡锦涛同志在"七一"重要讲话中则强调:"广泛有序的公民参与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内容,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重要体现."因此,公民有序地参与公共决策是我国现代民主发展的主要内容和必然要求.要顺利推进这一进程,就必须紧密结合各地的实际情况,探索建立适合不同情形的基本运作模式,努力实现公民公共政策参与的规范化.  相似文献   

7.
政治参与作为工人阶级和人民群众直接管理国家事务,实现政治权利和人民民主的必要途径,需要社会大众全民共同参与。建国60年来,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经过了由感性参与到理性参与的发展历程。现代科技、信息为公民的政治诉求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平台,为此,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方式呈现出扩大化、扁平化的新的发展趋势,自主、理性、公正、有序,成为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新特点。  相似文献   

8.
在人类社会的绵延发展中,公民参与是国家走向政治民主和政治文明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公民进入公共领域生活、参与治理、对那些关系他们生活质量的公共政策施加影响的基本途径.随着社会经济和民主政治的不断发展,我国公民参与政府公共决策已成为一种普遍的政治现象,不断扩大和完善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对于推进我国政府公共决策的科学化与民主化具有重要的意义.由于政府不是万能的,这就要求公民要积极参与政府决策,监督政府的失职及缺陷.当前,公民参与政府决策却存在着诸多困境,这就要求各级政府要在不断发展经济的基础上,增强公民参与的物质基础,构建公民的文化建设,培养公民的主体意识,加强政府与公民的沟通.当下公民社会的发展还不完善,公众参与公共事务管理意识薄弱,参与机制短缺以及制度的不完善等导致了公民参与在实践中面临着诸多困境.这些困境的存在阻碍了公民参与进程和民主治理的推进.因此,依据公共政策性质和合法性要求,选择适度且均衡的参与途径与策略,辅以具体的完善公民参与的措施,是消解公民参与实践困境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9.
提高公民政治参与的有序性、积极性是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重要课题.公民意识是民主意识的基础,宪法意识是公民意识的核心.我国传统的出世和入世思想都是以官本位为基础的,严重地制约着现代宪法意识、公民意识的发展.就公民的宪法意识问题进行探讨,认为胡锦涛总书记所提出的"三个至上"是我国当代宪法意识的灵魂,以此为指导促进理性化、规范化和制度化的政治参与,促进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0.
公众参与是社会参与机制中的核心部分,也是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民主政治建设进程中的有机组成部分。把公众参与引入到城市管理中,是城市建设与城市管理领域中贯彻党的群众观念的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随着我国公共政策领域公众参与的社会基础逐步扩大,公众参与的热情也不断高涨,如何提升公众的参与水平,使公众有序参与公共政策是全社会共同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应当从政府、社会、公民、制度等层面采取措施,切实把公众参与融入到公共决策过程中.民族团结进步,社会和谐稳定,国家长治久安.  相似文献   

12.
民主执政,既是我们党执政的基本经验之一,又是进一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基本要求。实行民主执政必须扩大党内民主、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发展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扩大基层民主、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而且在论述“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时,提出要“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基础性工作,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最广泛的实践。在这场伟大的实践中,农村民主政治建设的状况直接反映和决定着我国民主政治建设发展的整体水平,而农民参与民主政治建设的程度又直接决定着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发展水平,这种政治参与,亦称参与政治,也是农村民主政治发展的重要内容和标志。顾名思义,农民的政治参与是指农民(村民)参与政治生活。  相似文献   

14.
公民社会在我国的发展时间较短,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的民间组织如雨后春笋般的发展,公民社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广大人民群众对政治参与意识的提高,人家当家作主的民主要求暨"主权在民"在当代的社会发展中内在要求中国公民社会的发展,更好的满足和实现广大人民群众的权益要求.  相似文献   

15.
互联网是公民政治参与的重要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我国上网人数了已跃居世界第一位。由于传统媒介对民意表达的局限性,影响了公民政治参与的积极性和广泛性。而互联网的开放性、交互性和实时性使广大民众能够畅所欲言地表达自己的意愿,它为公民的政治参与开辟一条全新的渠道。互联网政治参与对于加强舆论监督、发展民主政治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在信息时代背景下,政府在规范和引导公民进行有序的互联网政治参与的同时,要研究在新技术、新环境下的工作方式和管理模式,推动服务型政府建设。  相似文献   

16.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公民的政治参与获得了更好的技术平台和更为宽松的政治氛围,公民获取政治信息、进行利益表达和参与政治决策获得了更加便捷的渠道,网络政治参与已经成为公民参与政治的重要方式。网络政治参与在推动政治民主化进程的同时,也对政治安全和社会稳定造成了一定的风险与挑战。为了有效应对新媒体环境下公民网络政治参与的风险,必须畅通网络民意表达渠道,确立有效的政府回应机制;完善网络立法,推进网络法治建设;提高公民素质,培育理性的参与精神。  相似文献   

17.
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将人类带入了网络时代,网络政治参与正日益成为公民参与社会政治生活的重要形式.网络政治参与对于改善政治参与的途径和手段、提高公民政治表达的自由等方面具有积极的影响.然而,网络在以其独特的技术特性推动网络政治参与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日趋严重的负面影响.如何应对网络政治参与的负面影响已成为政府和学者们关注的重大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8.
陈林珊 《发展研究》2010,(12):125-127
建国以来,我国政府管理模式经历了由统治型政府向管制型政府的嬗变,并将向服务型政府模式迈进。我国公民社会的不断成长和壮大,改变了政府与公民社会的关系模式,从而促进了政治民主化的进程。政治民主化模式的构建,离不开"积极公民"与"积极政府"的相互合作与共同努力。政府应致力于增强公民的参与意识和参与能力,大力培育和发展民间组织。  相似文献   

19.
赵祥彬 《时代经贸》2010,(20):51-52
公民社会在我国的发展时间较短,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的民间组织如雨后春笋般的发展,公民社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广大人民群众对政治参与意识的提高,人家当家作主的民主要求暨“主权在民”在当代的社会发展中内在要求中国公民社会的发展,更好的满足和实现广大人民群众的权益要求。  相似文献   

20.
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要求政治民主化。公民参与是民主政治的核心,公民参与能力是公民合法、均衡、有效参与的前提。提高公民参与能力对于发展民主政治、维护公共利益和发挥公民资格有重要价值,针对现阶段公民参与能力不足的现状,通过从经济发展水平、民主制度设置、公民观念等角度剖析原因,并从经济、政治和社会路径探寻培养公民能力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