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晓鼎 《沪港经济》2001,(6):33-35
到香港已近8个月了,初来时的新鲜感和好奇心都已随风而去。平心而论,香港给我的印象的确有点特别,有好多感觉就仿佛是吃檀香橄榄,刚入口时没什么味道,甚至还有点涩口,但慢慢地你就会觉得“味道好极了”。本文我说从一些衣、食、住、行等生活琐事写起,试图从这些小事中让读者和我一起来认识和了解香港。  相似文献   

2.
我没有想到,大名鼎鼎的香港工程博士周明权先生,竟然是个爱看战争片的“影迷”,他家至今藏有1400多张DVD,几乎包括所有战争片。他说他既不打牌也不打球,更不喜欢唱歌跳舞,唯一的爱好就是看战争片。他说他家有个“小小电影院”,只要有空他就会独自欣赏,而且百看不厌。 这可有点让我感到惊讶。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工程师是搞建设的,而  相似文献   

3.
丁笔 《沪港经济》2003,(1):44-46
香港媒体有点“讨人厌” 去年底香港娱乐界有一件事对我触动很大,就是歌星罗文的逝世。 丁笔对罗文不是很熟悉,也很少听他的歌,到香港后才知他患了绝症仍顽强和病魔抗争。他逝世后,香港人都感到很伤心,从政府高官到市民百姓都表示惋惜,他的葬礼很隆重,数千歌迷自发前去为他送行。好多香港人称他是香港的骄傲,有人甚至建议要把他的那一首《狮子山下》评为香港区歌,还有人提出要建造罗文纪念馆。人们之所以敬重和喜欢罗文,是因为他“歌好人正”。作为一个歌星,首先得要唱好歌,但光能唱歌还不行,关键还要  相似文献   

4.
在香港,上司叫波士。我去年夏天被派到香港某中资机构做一个部门波士,真不容易。首先我不会讲广东话,常常闹笑话。将颜色说成“咸湿”;“上船”说成“上床”!香港人很聪明,但也很势利,表面上看似尊敬你,骨子里还是有点笑我“老土”。  相似文献   

5.
坐在记者面前的,是香港地产代理商协会主席,一位慈祥的长者。 他的桌上放着一张纸、一支笔,那是我俩交流的“第二渠道”,他的“广东普通话”,说的人累,听的人也累,每当他看到我一脸茫然的时候,就会不声不响地俯下身子,在纸上写下几个“关键词”。有时,看到他为“行业方言”的普通话转换而左思右想,额上沁出点点汗珠,记者委实有点忐忑不安,于心不忍,可他依然不厌其烦,有问必答……  相似文献   

6.
和谐创新年代,秋高气爽季节;国庆中秋联袂踏来,花好月圆的时刻。“2006’赴韩国、香港书画作品展”国庆期间预展的消息传来,记者赶到位于天津市大沽南路509号的“三省堂”,采访了堂主、作品展举办者——著名书画家韩必省。“山不在高,有仙则灵”。站在堂前,跃入眼帘的是当代画坛巨匠萧朗大师书写的恢弘额匾——三省堂;步入堂内,则是韩必省“2006’赴韩国、香港书画展”的部分作品,一件件尽错纵之美、苍劲有力的正、草、隶、篆之书法作品;一于京津的他集南国之毓秀与北国之豪爽于一身,书颂人间和谐之美,画倾中华大江南北。韩必省不韪市场经济…  相似文献   

7.
我是去年11月从上海来到香港南洋酒店工作的,至今才半年有余。 平心而论,当初来的时候心里有点“七上八下”的,尽管我是科班专业出身,有中外大型高级饭店的管理经验,但到香港这样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来工作,对我来说仍是个比较严峻的考验。我不是担心我的业务能力,而是放心不下那令人生畏和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国内好多企业就是如此),香港人会不会“欺生”和搞人?  相似文献   

8.
最近,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王汉斌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香港杰出青年协会访问团”,他希望香港与内地青年加强交流,为香港的平稳过渡和稳定繁荣作出贡献。 由香港青年商会主办的一年一度的“香港十大杰出青年”选举,旨在表扬香港社会有成就的青年人。历届以来已共选举出著名影星成龙等近200名香港杰出  相似文献   

9.
东方 《湖南经济》2003,(2):25-26
“许多人觉得我很神秘,其实,我的成长与家庭关系不大。”“我父亲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国民党的官员绝大多数出自黄埔军校和圣约翰大学。他23岁就担任晋江县县长,是当时全国最年轻的县长,曾经当过《中央日报》社长。”20世纪70年代初,黄氏家族开始把资产一点一点从台湾转移到香港。“因为当时台湾整体的政治、经济环境让许多人感到危机,有钱人最顾及的就是财富。于是,父亲和我的几个兄弟就决定在香港开公司。”“我始终有一种不服气的心态。我们家在台湾有一个大公司,在海外有20多个分公司。香港的公司主要是将台湾的产品…  相似文献   

10.
水昆 《沪港经济》2001,(2):40-41
没来香港之前,我曾听人介绍说香港是个商品化经济意识很浓的社会,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它很缺少“人情味”。然而当我踏上香港的那一天起,我始终被一种难以言表的情绪所感染,我的所见所闻以及亲身经历告诉我,此话有点偏激,至少是不全面。也许对于“人情味”的理解有所不同,我想说的是香港其实是个很实实在在的地方。  相似文献   

11.
名流吴光正:要看到有“两个香港”香港名流吴光正,时而语出惊人。再出惊人之语。他说,现时有“两个香港”。他接着说:“你看到的又是哪一个呢?”在谈及香港现时面临的经济困难与出路时,他说,现时有“两个香港”:一个是“面对全世界的香港”,这个香港非常蓬勃,有无限的机会;另一个是“堡垒香港”,漠视外边,守株待兔。他说,他担忧的是只看到后一个香港的人。他话锋一转说,港人要因时调整自己,自我增值,学点普通话,去闯大陆。他说:一觉醒,楼价升了,股价升了,饭来伸手,这支“歌”现时没有了。今时今日再守株待兔已没有出…  相似文献   

12.
郑保清又接了一个电话,“香港来的,这几天正在忙这事”,他顺手拿出了一份合同——今年6月份香港东城国际发展公司和他签订的投资500万美元的合同书,这笔资金最近就要到位。“等英国投资公司的2.5亿元人民币到位后,两年内我的年产量就能达到 5000吨,那时候我就有精力考虑国际市场了”。华美公司是我国中西部地区惟一的金银粉生产基  相似文献   

13.
鼎宕 《沪港经济》2002,(1):34-36
去年9月,在亚视《百万富翁慈善夜》的节目中,香港观众惊喜地看到一张熟悉的面孔,在香港有“才子”之称的——萧若元,那一夜他为慈善机构筹得50万元;不足一星期后,他又带同女儿萧瑶瑶亮相清谈节目《三个光头佬》,大谈教女之道。从他满面春风的表情上,熟悉的观众已看出“销声匿迹”达半年之久的萧若元又将重新上路。果然半个月后,他向媒体披露将重持导演筒的最新大计,并有决心要擦亮香港作为“东方好莱坞”的招牌。  相似文献   

14.
“一国两制”与香港的新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霍英东先生于1997年8月26日在加拿大温哥华全球第四届华商大会上发表了题为《香港的价值》的重要演说,他强调指出,“香港的新价值就体现在‘一国两制’的成功实践之中”。这句话说得很深刻,很有见地。现实情况的确是这样:“一国两制”的成功实践,正在为回归后的香港孕育着、创制着新的价值,不断提高香港的地位和作用;换言之,即“一国两制”使中国香港“增值”  相似文献   

15.
沈云 《沪港经济》2002,(11):34-34
如今,到“新天地”吃喝玩乐已成为沪上休闲时尚。现在,去“新天地”玩的人又多了一项乐趣:看电影。由香港名电影人吴思远投资兴建的UME新天地国际影城已在今年国庆开业,笔闻讯先睹为快,果然大开眼界。  相似文献   

16.
丁笔 《沪港经济》2002,(9):8-10
上海人对钟镇涛这个名字大概不会陌生,他主演的好多电影和电视都有不俗的收视率。在香港他也享有很高的知名度,人们都昵称他为“阿B”。在今年7月中旬的高温季节,这位“英俊小生”因欠下巨债无力偿还,主动向法院申请个人破产。消息传出,全港震惊。 原本这也算不上是新闻,因为在香港个人破产是司空见惯的。据香港破产管理署统计,今年上半年已发出  相似文献   

17.
徐慧 《魅力中国》2013,(17):106-106
赵稀方在他著名的《小说香港》中.认为香港的文学文本大致存在三种叙述:即英国人的殖民叙述、大陆的国族叙述以及香港人的香港叙述。在英国人的殖民叙述中。香港充当了西方人的‘‘东方主义”的一个想象范本,以此印证欧洲白人文化的“启蒙”事业;而大陆的国族叙述则以中原心态的中心、边缘构架出发。进行“母亲。我要回来”式的香港想象。两者都忽略了香港在文化意义上的主体性。直至70年代,一种源于大陆价值观却又与之不同的香港意识开始出现,才避渐产生了文学中香港的香港叙述。按照此上的说法,《虾球传》就属于大陆的国族叙述,《我城》和《失城》就属于香港人的香港叙述.代表香港本土意识的萌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8.
“非典”过去,加上内地放宽个人游政策,使沉寂一时的香港旅游业再度活跃起来。面对与日俱增的内地旅客,如何让传统的香港游更富有新的活力,这是摆在香港各大旅行社面前的一个新课题。记者日前采访了在香港有30多年历史的老牌旅行社——康泰旅行社董事长黄士心先生,就如何开创香港旅游新局面等问题和他展开了探讨。 黄士心在香港旅游界里算得上是个“老法师”了。早在1981年他已开始主办旅行团进军北京、上海等城市,是香港最早组团到内地旅游的旅行社之一。  相似文献   

19.
来香港以后、一直想采访唐英年。那天,我找到他的助理陈小姐,问她能否提供一些关于唐英年的文章,以便准备采访提纲。“你要哪一年的?”“我都想看一看。”“都要?”她的眼神有点异样。“没错。”陈小姐一脸疑惑看着我,随后推开了移动的资料柜,搬出了厚厚的一本剪报。“这么多?”我吃了一惊,那材料少说也有500页。陈小姐指着资料柜:“这儿还有五本呢!”我傻眼了。以往的采访总是担心背景材料太少,这回却倒了过来——在笔者的人物采访中,也算是破了一个“纪录”! 资讯科技是一门本小利大的生  相似文献   

20.
易水寒 《中国报道》2010,(5):109-109
“他是我的好友,好到什么份儿呢?这么说吧——如果我死了,他是可以托付妻儿的人。”我听着有点感动。人和人之间,就讲究一个义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