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国企经营绩效低下的人力资本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有企业经营绩效低下,其根源在于企业人力资本产权缺失,导致人力资本运营危机。改革国有企业,必须从人力资本产权的制度安排入手,通过对国企人力资本产权确立特别是对经营者人力资本产权的激励以达到提升国企的经营绩效。  相似文献   

2.
我国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时期,国企中不清晰的劳动力产权妨碍了实行“工效挂钩”政策时工资契约的清晰,从而不利于对劳动力要素的利用。国企厂长具有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和追求企业利益最大化的双重身份。由于国企在经营上的困难,国企厂长权力的空前膨胀以及对厂长行为缺乏足够的约束等原因,“工效挂钩”政策对国企厂长的行为具有不良诱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企业财权的经济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华 《新智慧》2004,(12A):8-9
理论界对财权的研究基本上是循着产权——法人财产权——财权的思路进行的。一般认为,企业产权分为原始产权和派生产权即法人财产权,法人财产权归企业拥有,而财权是法人财产权的核心。在具体界定财权的权能时,有人认为,财权是法人财产权中与产权资本化运动相关的权能,具体包括筹资决策权、投资决策权、资金使用权、成本费用开支权、定价权、收益分配权等。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国企上市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分析,阐述了国企经营者权责不明、权利与义务不对称,企业产权不明晰等问题,说明产权不清是国企上市公司必须解决的基本问题,并提出了几点改进国企上市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意见。  相似文献   

5.
汪丽  孙宏 《全国商情》2005,(6):7-10
权力及其配置一直是企业理论研究的热点,本文借鉴Baker等人支付权的概念及产权残缺理论,在权力重新分解的基础上讨论了公司治理结构的实质及类型,提出新“两权分离”是导致国有企业运作效率低下的原因,合理配置决策权和支付权是提高国有资产配置效率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6.
国有企业陷入困境的根源在于治理结构的内在缺陷。试图在国有企业内部寻找解决激励治理的办法虽然可以解决经营的短期激励,但对解决国有企业内部的深层次矛盾是无能为力的,只有突破在保留企业的国有性质前提下搞“两权分离”的思维框架,实现企业长期剩余索取权从政府向民间的转移,才有可能从根本上改善企业的治理结构。因此,国有企业产权改革无可回避。乘余索取权和控制权对称地界定于同一主体是国有企业无法抗拒的制度逻辑。  相似文献   

7.
产权论与超产权论的争论焦点在于谁才是改善我国公司治理的根本道路。产权不清,剩余索取权与控制权的不对称是造成国企无效治理的主要根源。产权改革应是国企下一步改革的主要方向和必然归宿。超产权论是产权论的重要补充,且以产权改革为前提方能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8.
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是公司企业依法享有法人财产权。在公司企业中,将投资者的财产所有权转换为两种权利:股份和法人财产权,从而形成“投资者拥有企业,企业在财产”现代产权结构。在公司企业中,只有确立法人财产权,产权才能明晰,权责才能明确,现代企业制度才坷建立,并得以发展。  相似文献   

9.
企业是一系列合约的联结,但是与市场上通行的合约不同,构成企业的合约是一种关系性合约。企业产权不同于一般的财产权,它是中心签约人拥有剩余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企业产权的特殊性使得企业产权交易与资产交易具有本质的区别。  相似文献   

10.
一般认为“两权分离”是现代企业(公司)制度的重要法律特征。但透过对投资人投资成立公司、选派公司经营者的过程及其权利转移的分析,对信托与代理法律关系的甄别,现代企业(公司)制度在投资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不是所有权与经营权的“两权分离”,而是基于信托关系与代理关系的股东权与法人权、法人权与控制权的“三权分离”。  相似文献   

11.
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一直是学术界讨论的热点。现行的为多数人认同的企业财务管理目标-“股东股富最大化”,是工业经济时代产权主体博弈的赢家-股东意志的体现,而在知识经济时代,各产权主体谁也不能单独主宰企业,因而应确立能体现各方利益的财务管理目标-“利益相关财富最大化”。  相似文献   

12.
鉴于我国民营企业个人财产权和法人财产权分离不彻底,法人财产权仍深受家族所有权的干扰和控制,阻碍产权流动,影响现代企业制度建立的实际。文章从企业产权清晰、产权结构合理化以及实现产权流动三个角度入手,研究个人财产权和法人财产权彻底分离、企业吸收新股东的具体方式,以及外部产权交易市场和资本市场的健全等具体的产权制度创新措施,以引导民营企业建立真正意义上的公司产权制度,提高企业信用,优化资源配置,促进民营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财权论纲     
一、财权的缘起及涵义 随着产权经济学的蓬勃发展,一种与现代产权思想相适应的财务观念也在日益成熟。法人财产权的核心是企业的财权,产权主体的实质是财务主体,企业经营首先应是一个财务管理。  相似文献   

14.
本文结合国有企业产权改革历程和国有流通企业现状,提出国有流通企业的产权界定是产权改革的基础和关键。产权界定中体现了两个关键问题:一是公司治理问题,二是委托代理制问题。结合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特点和西方产权理论分析了产权界定的问题和现实意义,希望能在产权改革中统一思想,少走弯路,低成本高效率地实现产权改革的目标。  相似文献   

15.
美国企业产权组织形式有三种:一是独资企业(单业主制)。其特点是一人出资经营,在法律上不具备法人资格,企业员工不多,便于经营管理,但资本量少,业主负无限责任,使企业发展受到限制。二是合伙企业。其特点是多人共同出资、共同所有、共同经营,不具备法人资格,它的经营资本要比独资企业大,也能发挥合伙人各自的优势,但合伙人都有决策经营权,都承担无限责任,所有权同经营权合为一体,不适应大规模的生产经营与生产的社会化、现代化。王是公司企业。其特点是公司独立于出资人成为法人实体,股东所有权同公司法人财产权相分离,公…  相似文献   

16.
著名经济学家高鸿业教授,在谈及私有化与国有大中型企业效率时认为,私有化不能提高国有大中型企业效率,提高效率的关键在于竞争。针对私有化有助于发挥个人利己动机的积极性的观点,高教授认为,个人利己动机的发挥只适合小生产方式,对于国有大中型企业则很难甚至不能发挥作用。企业规模越大,个人利己动机作用越小,这是客观存在的。有一种观点认为,国企产权模糊虚置,如果实行私有化则可明晰产权。高教授对此观点提出质疑。他认为私有化不仅不能明晰产权反而易使产权模糊。比如,金融市场的发展使金融业所持股票品种和数量处于巨大的…  相似文献   

17.
为防范国有商业银行的金融风险和搞活国有大中型企业,国家在国有资产范围内开展了大规模的债转股工作。债转股后,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股权处置问题关系着债转股企业与金融机构双方的长远发展。把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股权在国企债转股的前五年设置成优先股,以后转为普通股,既有利于形成多元化的股权结构,改变国有大中型企业“一股独大”的局面,建立规范化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又有利于双方今后在更高层次上的合作。  相似文献   

18.
关于国有企业产权改革问题的若干思考马伯仁何谓产权?产权就是财产权。财产权是一组权利的综合,包括财产的所有权、占有权、使用权、处置权等。根据我国《民法通则》的表述,产权概括为“财产所有权与财产所有权有关的财产权”。我国国有企业在过去国家集中统一经营体制...  相似文献   

19.
国有企业陷入困境的根源在于治理结构的内在缺陷。试图在国有企业内部寻找解决激励治理的办法虽然可以解决经营者的短期激励,但对解决国有企业内部的深层次矛盾是无能为力的。只有突破在保留企业的国有性质前提下搞“两权分离”的思维框架,实现企业长期剩余索取权从政府向民间的转移,才有可能从根本上改善企业的治理结构。因此,国有企业产权改革无可回避。剩余索取权和控制权对称地界定于同一主体是国有企业无法抗拒的制度逻辑。  相似文献   

20.
破解国企利润上缴的十个难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国企上缴利润是马克思主义所有制理论的体现,也是深化国企改革的需要。由于这是一项涉及再分配的改革,有“十大难点”需要研解,即国企多年养成的既得利益态势如何改变、现有国资的家底如何理清、国资经营预算应由谁编制、国企按什么原则上缴利润、国企应建立什么样的运作体制、国企要不要都成为“四自”企业、国企上缴利润谁是收支主体、国资委要不要再设资产经营公司、国资委怎样处理上缴利润、国企创造的利润如何合理分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