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农户信贷市场的信息不对称与风险规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研究信贷市场非效率现象的个经典模型是斯蒂格里茨和维斯的模型,它以信息经济学为理论基础.以信贷双方信息不对称为逻辑起点,研究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对市场效率的影响。近几年来国内大多数信贷市场效率的研究都以此模型为基础,结合国内现状进行多角度分析,都认为信贷市场多层次  相似文献   

3.
信贷配给的效率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导致信贷配给现象的原因有利率上限管制,信贷市场上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利率上限条件下的信贷配给会导致信贷市场低效率,而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的信贷配给则是帕累托改进。通过信贷配给的效率分析可得到我国利率市场化的相关启示。  相似文献   

4.
信息经济学认为,信息的不对称极易诱发市场交易双方的机会主义行为,进而影响市场功能的失灵和市场效率的损失。对于存在大量不对称信息的农村金融市场,这一点表现得尤为突出。一方面,作为信息缺乏的一方,信贷供给者宁可放弃一些交易机会也不愿承担农户的信用风险,即所谓的"逆向选择";另一方面,作为具有信息优势的一方,农户往往为了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而发生"道德风险"。基于此,本文在利用"信息熵"工具分析了农户信贷需求与决策之后认为,通过农户主动的"信号传递"和信贷供给者设计出的一系列不同信用风险下的包含信息监督与激励机制的信贷合同是可以化解上述机会主义行为的。  相似文献   

5.
6.
《海南金融》2008,(12):78-82
小额信贷是重要的农村金融组织创新,也是增加农村金融供给、满足农户信贷需求的主要方式。目前,海南省农户小额信贷主要有三种模式,本文通过构建指标体系,分别从覆盖面、可持续性、扶贫效果三个方面对其进行评价,试图找出最优的小额信贷模式,并对当前海南省农村小额信贷的发展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信息不对称与信贷市场合约——以江苏农户信贷市场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亚维 《金融纵横》2003,(10):12-16
当前,我国农户信贷市场合约不可缔结现象较为严重:一方面大量农户借贷需求得不到满足,另一方面资金在金融机构有较多沉淀。对此已有的研究分别从交易成本、正式金融与非正式金融安排(张余文,2003)、县域金融体制改革(曾康霖等,20031、农村金融需求特点(何广文,2003)等角度进行了分析。本文试图从农户信贷市场信息不对称角度,根据西方经典模型的分析框架,分析合约不可缔结的成因并提出可操作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随着国家一系列惠农政策的实施,农村经济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但"贷款难"问题仍困扰着"三农"发展。农业银行淄博市分行坚持走创新发展之路,加快信息化建设,开发了农户小额贷款服务管理系统,成立了农户贷款客服中心,通过服务创新、渠道创新,对农户贷款业务实行集中式管理,提高了农户贷款业务的经营管理水平,破解了当前农户"贷款难"问题,探索出了一条"大银行"服务"小农户"的新路。  相似文献   

9.
当前阻碍农村经济发展的重大难题之一是农户贷款难。贷款难主要是由于农户缺乏有效的抵押物,而金融机构和农户之间信息不对称易于引发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金融机构对于农民信贷风险的防范没有一个有效的屏障,缺乏放贷动力。为了解决这个  相似文献   

10.
信贷市场信息不对称问题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信贷市场上的信息不对称,是产生信贷风险的重要原因之一。营造一个信息相对称的信贷市场,必须采取多种措施:完善信息产业政策与法律,并构筑全方位监管体系;建立一个多元化的金融市场,减少信息噪音;建立权威性中介机构,规范信息披露制度等。  相似文献   

11.
非对称信息理论与农村信贷市场——兼谈泰国BAAC的经验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非对称信息理论出发,联系泰国农业合作银行(BAAC)的经营实际,笔者认为非对称信息引起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是阻碍正规金融机构在农村开展金融业务的重要原因。解除金融抑制,实现农村利率自由化并不能完全解决农村正规金融弱化的问题,政府介入农村金融市场应该重点采取制度创新方式,帮助解决农村信息不对称问题,激励正规金融部门为农村提供金融服务。  相似文献   

12.
信贷风险直接制约着农村信用社的金融供给。本文以与城市商业银行的比较作为分析视角,在探讨农村信用社信贷风险形成原因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控制农村信用社信贷风险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农信社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策略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发挥农村金融主力军作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农村信用社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根据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农村信用社支持新农村建设要有“新思路、新举措、新产品、新方式、新环境”的“五新”战略,以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4.
农村信用代办站是农信社涉及生存与服务实力的一项关键性制度,它在形式上嫁接了契约型信用和关系型信用,降低了信息费用与交易成本,有利于服务“三农”。但也存在站点布局不合理、管理制度不健全、代办员素质低、监督机制和信息反馈体系缺乏、安全防范不足等制约因素,然而目前尚不具备市场退出条件,应加以整顿与规范:实行不同区域需求基础上的差异代理、转变用人方式、完善内控机制、强化安全装置、创新服务品种、改革监督方式。  相似文献   

15.
完善农村信用社信息披露机制,是本次深化改革试点提出的一个新任务。本文从经济学的角度对农信社信息披露的理论问题进行了剖析,进而提出了建立和完善农信社信息披露机制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吴晶妹 《征信》2015,(2):1-4
社会信用体系是以信用为基础进行社会资源配置的创新制度安排。信用已经成为一种生产要素,这体现了一种社会公平。作为社会资源配置的新依据,信用资本比实体资本来得更直接,有时甚至可以一票否决。信用资源的有效利用与合理配置需要信用监管体系与市场机制共同作用。信用提高了现代生活的质量与效率,建立并发挥社会信用体系的作用已经成为现代市场经济发展和社会治理必不可少的内容。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陕西省85家农村信用社市场份额与经营绩效的关系进行分析。整体来讲,农村信用社贷款市场份额与其经营绩效呈负相关。进一步分析不同市场集中度情况,贷款占比50%以上的农村信用社市场份额与经营绩效负相关,而贷款占比50%以下的农村信用社两指标正相关。这就表明应建立适度竞争的县域农村金融市场,以提高农信社经营效率,充分发挥其主力军作用,从而尽快构建现代农村金融体系。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分析农村经济、农村信用的特点入手,充分考虑农村现实的金融生态环境和农村经济发展的规律,认为二元结构下农村经济、信用形式,存在着明显的有别于城市的特征。基于这些特征,本文从理论上设计了区别于一般信用体系的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框架和模式,并结合山东的实践案例,为进一步开展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西部地区农信社实现县一级统一法人社改革后,由于种种原因,各家县级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经营管理存在许多差异。旬阳联社大胆探索,创造和积累了不少工作经验,被陕西省联社总结为"旬阳模式",并在全省推广借鉴,本文对其中的主要做法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20.
由于自身缺陷以及金融、政策环境的影响,当前农信社未能为三农的发展提供充分的信贷支持。本文运用SWOT分析法,系统分析了我国农村信用合作社的优势、劣势以及新时期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在此基础上探明其支农乏力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