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协同创新是国家创新系统的推动力和国家竞争力的动力源,是高校创新能力提升和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文章通过梳理国内有关协同创新的最新研究成果,简要介绍了协同创新理念的形成和协同创新困境的表现形式,系统梳理了协同创新的路径选择和实践探索,最后归纳并提出了协同创新的政策建议以及未来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2.
福建省民营企业产业升级协同创新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营企业产业升级协同创新是国家"2011计划"面向行业产业的协同创新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在梳理有关企业、产业协同创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界定了福建省民营企业产业升级协同创新的内涵,进而构建了福建省民营企业产业升级协同创新机制及其具体运作模式,包括外部动力机制(产学研协同机制)和内部动力机制(集群创新网络协同机制)及其具体运作。  相似文献   

3.
文章结合"2011计划"对协同创新中心建设的政策要求,对产学研协同创新相关概念进行界定并对其特征进行梳理,揭示了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内涵,剖析了产学研协同创新各主体的系统行为模块及其关联度。  相似文献   

4.
“成渝双城经济圈”的提出以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的发布,标志着成渝城市群成为国家区域发展的第四个增长极。本文从顶层设计、科技创新资源、创新载体、产业链创新链、体制改革等5个方面系统梳理成渝协同创新的先进特色做法,总结成功经验,并从规划制定、路线图研究、平台建设、基金设立、机制探索等方面,为京津冀进一步协同创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杨艳平 《科技和产业》2013,13(9):113-116
协同创新是科技创新的新形式,而组织界面的存在严重影响了协同创新的开展。文章探讨了协同创新组织界面的产生原因,运用结构模型对协同创新组织界面的影响因素进行分层梳理,得出组织间合作状态和协同创新成果对接是影响组织界面形成的最直接因素,进行了结论分析并提出相应的界面管理措施;同时以项目为突破口,用协同创新项目结构分解和协同创新责任分配矩阵进行协同创新组织界面的协调管理。  相似文献   

6.
协同创新的本质是创新系统的结构构建,各创新要素之间的联结和相互作用机制决定了协同创新系统的效率。本文以江苏新医药产业为例,从创新网络的节点和创新资源两个方面分析了新医药产业协同创新的结构,并从创新网络的结构特征归纳了新医药产业协同创新的类型,最后提出应如何通过构建产业协同创新的结构来优化创新系统的效率。  相似文献   

7.
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是将知识转化为技术的最有效途径,是建设国家创新体系、形成产学研协同创新有效机制、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的关键。"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2011计划)的实施,更加肯定了高校在产学研协同创新中的地位,而广东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广东高校对产业的发展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笔者通过对广东高校近5年产学研现状梳理,对广东高校投入产出等绩效指标进行评价分析,针对目前广东产学研协同创新的不足,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8.
协同创新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全新组织模式,受到各国创新理论家和创新政策制定者的高度重视。文章基于协同学理论的自组织、序参量和控制参量原理研究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内外部动力及其在协同创新自组织过程中的作用,运用绝热消去法、伺服原理和系统演化方程分析内外部动力对产学研协同创新的自组织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9.
丁洪 《特区经济》2014,(10):184-186
高校是开展协同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中坚力量。文章分析了高校在协同创新中的作用以及高校发展协同创新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高校发展协同创新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0.
正积极参与和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这一重大的国家战略,既是中关村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中关村广大创新创业主体发展的重大机遇。按照共同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构建协同创新共同体的总体要求,中关村坚持以协同创新引领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理念,以建立有利于协同创新的体制机制为核心、以建立健全区域创新体系为主线、以优化区域功能定位和产业布局为重点,积极推进科技创新综合改革试点,统筹利用高端创新创业要素,共同构建跨  相似文献   

11.
梁艳  彭灿 《科技和产业》2011,11(5):100-102
供应链企业间的良好协同是供应链获得成功的关键,而供应链企业间知识创新的协同是供应链企业间协同的重点。运用创新系统期望收益的最优值理论,研究了二级供应链系统中销售商和供应商的协同知识创新,得出供应链系统协同知识创新的绩效取决于供应商和销售商参与知识创新的程度。  相似文献   

12.
协同创新是以知识增值为核心,高校、科研院所、企业、政府、非政府组织等为了实现重大科技创新而开展的大跨度整合的创新组织形式。开展协同创新,既是当代学术发展的内在规律使然,也是建设创新型国家对我国高等教育提出的现实要求。因此,有关协同创新的研究有着重大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文章提出了协同创新的相关理论支撑与模型,并构建了区域经济社会方面的协同机制,以满足国家、区域及行业等重大的创新需求。  相似文献   

13.
张茜 《天津经济》2015,(11):11-13
京津冀一体化发展战略的提出,为三地高校协同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文章结合京津冀一体化情境、协同创新内涵及高校协同发展现状,梳理京津冀一体化与高校协同发展的相互关系,通过战略协同、组织创新,促成创新资源的自由流通、共享与整合,探索建立高校协同发展的机制,提出完善京津冀农业高校协同创新的建议,进而实现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14.
倪君 《科技和产业》2023,23(16):26-30
协同创新是创新生态系统的显著特征,也是区域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运用复合系统协同度模型,对京津冀区域创新系统及子系统协同创新水平的演变趋势进行评估分析。结果显示:2012—2020年,京津冀区域协同创新水平呈现不断提升趋势;京津、津冀、京冀创新子系统向均衡发展演变支撑区域整体协同创新水平提升;河北创新系统有序度的快速增长为京津冀区域协同度的提升做出了显著贡献。研究结果可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实施成效提供一定研究支撑,同时为“十四五”期间京津冀完善区域创新生态系统、加快建设世界级城市群等方面提供了启示。  相似文献   

15.
伴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到来,科技创新已逐渐成为一个国家和地区发展的主要驱动力.立足科技协同创新视角,基于粤西地区2010—2017年相关科技创新数据,采用复合系统协同度模型对粤西区域科技协同创新水平进行实证研究.结果发现:粤西各城市在区域层面整体的科技创新协同性较弱,且存在明显的不稳定性;同时,粤西各城市内部科技创新子系统的协同水平较低,茂名市甚至处于非协同状态,各科技创新主体协同能力较弱.为此,提出相关对策建议,旨在提升粤西区域科技协同创新能力,从而推动粤西区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6.
协同创新是促进产业协调发展的有效路径,是产业创新发展的未来主流趋势。文章在构建高新技术产业协同创新理论模型的基础上,引入复合系统协调度模型,并构建了高新技术产业协同创新评价指标体系,对山西省高新技术产业协同创新程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山西省高新技术产业整体协同创新度不高,通过分析其原因,提出促进山西省高新技术产业协同创新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国防科技协同创新是国家重要的战略部署,如何更有效开展国防科技协同创新是学界研究热点。基于生物学视角对国防科技协同创新的体系构成进行深入研究,构建国防科技协同创新双螺旋结构。分析技术进步链和应用创新链两条主链和资金设备、科学技术、国防知识产权、科技人才四碱基进行分析,发现国防科技协同创新演化机制是非线性复合过程,最后提出建立合作机制、设立创新平台、健全国防知识产权制度和构建人才培养体系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8.
创新型国家建设需要加强海峡两岸的科技协同。沪台科技协同创新是时代趋势,也具有很好的协同基础,应该在公益性领域加强交流与共享,在互补性领域达成分工与合作,在竞争性领域实现梯次与错位。内外统筹,系统推进。  相似文献   

19.
协同创新机制下创新人才培养有效路径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推进协同创新,是提升国家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和战略选择,是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着力点。在新形势下,高校应以协同创新模式为基础,着重探索建立"开放、集成、高效"的外部协同创新机制,努力突破高校与其他创新主体的体制机制壁垒和障碍,建立适应不同需求、形式多样的协同创新模式,促进校校、校所、校企、校地以及国际间的深度融合与合作,共同促进创新人才培养,提升高等学校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20.
新医药产业是江苏重点发展的优势产业,以开放、合作、共享为特点的协同创新是产业技术创新的必然选择。协同创新的本质是创新系统的构建。江苏新医药产业在创新主体、政策支持、研发投入、研发资源四个方面的协同创新存在一些问题,应从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政府、产业集群以及中介机构方面加以改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