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斗俊虎 《魅力中国》2013,(8):297-298
本文选取山西省各个市区的人口、经济总量、坐标数据。利用ArcGIS软件和区域重心的模型,计算出2000年-2010年山西省人口和经济重心。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山西省人口重心和经济重心分布和空间演变轨迹,得出相对于山西省经济重心偏移,人口重心的偏移具有一定的滞后性的结论。  相似文献   

2.
傅娟 《新疆财经》2011,(2):22-27
本文利用区域重心的概念及模型计算了1949年-2009年新疆的经济重心和人口重心,并得出二者的动态转移轨迹,对新疆经济重心和人口重心的动态转移轨迹进行对比分析,得到结论:新疆经济重心的移动和人口重心的移动方向一致,均由西南向东北移动,且人口重心的移动滞后于经济重心的移动;进一步分析了新疆经济重心和人口重心转移的驱动因子,并利用具有空间可分解性的Theil系数验证了新疆经济重心和人口重心的动态转移轨迹表现出来的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2000—2014年天津市各区县经济数据与人口数据整理分析,应用区域重心法测算区域内经济、人口重心坐标位置(以经纬度值来表示),分析两重心各自随时间的变迁轨迹路径及变化趋势,进而分析相互之间的相关耦合性,阐明该趋势现象产生的缘由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天津市经济、人口重心分别位于地理重心的东南、西南方向,经济偏离程度更大;经济重心南北方向的偏移距离要远大于东西方向,而人口重心则相反;在此年间经济重心迁移幅度较大,而人口重心则相对稳定。  相似文献   

4.
采用人口基尼指数、人口重心、相对资源承载力等指标和方法,分析1987-2007年兰州—西宁区域31市县人口集中性和差异性,并计算相对资源承载力大小。结果表明:(1)兰州—西宁区域总人口和非农业人口集中指数和基尼指数变化趋势相反;(2)人口重心、经济重心和非农业人口重心三心位置不一致,但是移动方向相似;(3)区域范围内人口分布与经济总量高度相关,人口与耕地表现出较弱的正相关性;(4)兰州—西宁区域人口属于超载状态,但是超载的人口规模在减小。  相似文献   

5.
张睿 《科技和产业》2021,21(1):130-137
以邯郸市2010-2017年人口统计数据为研究对象,采用人口分布结构指数、人口重心、人口密度和空间自相关等分析方法,结合GIS技术、回归分析和Geoda软件分析了邯郸市年人口分布时空演变特征.结果显示:人口分布不均衡但态势逐渐减弱;人口重心位于邯山区和肥乡区交界处,偏离几何中心,呈由北向南移动;邯郸市人口密度地域差异明显,西低东高,符合邯郸市人口空间分布的密度模型为三次函数;人口呈现向邯郸市区集聚的趋势,大部分地区空间相关性较弱.邯郸市人口时空变化主要受城市规划和政策等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6.
文章选取关中—天水经济区为研究对象,利用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通过西安、宝鸡、杨凌三地市产业结构与人口分布的观察数据,分析了关中—天水经济区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与空间格局演变。研究表明,关中—天水经济区区域差异受产业结构与人口分布影响明显,Moran’sI呈负值,区内呈空间负相关,地域间辐射能力不强。关中—天水经济区内部区域差异明显,且空间格局演变过程中区域间联系不频繁,相互辐射力度不够。文章据此提出3点建议:一是合理配置区域产业结构;二是加快区域科技人才的吸收和流动;三是增强区域各城市间的经济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7.
人口分布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是区域协调发展中的热点问题,经济发展受人口分布等因素的影响,形成了各地区经济发展不一致、不均衡这一客观现象。文章利用GIS技术,开展了佛山市人口分布与经济重心耦合性、人口与经济发展不均衡性分析,为佛山市的人口均衡布局、经济均衡发展、城市发展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利用第五次、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运用空间分析方法研究2000-2010年北京市乡镇单元人口空间格局演化规律。研究发现:①北京市人口空间格局呈现从中心城区集聚向外围区域疏散的趋势;②人口空间分布为“东北-西南”方向,且有向六环内集聚的趋势,人口重心变化较小;③人口分布呈全局空间正相关特征。二环内区域由高值聚集演变为低高值集聚;④人口增长空间格局与北京功能区定位相吻合。  相似文献   

9.
人口与经济的关系是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问题,人口过多或过少都不利于地区的发展,只有控制符合经济需求的人口的数量,才有利于地区的和谐发展。安徽省虽靠近长三角地区但经济发展水平与其相差甚远,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安徽省人口与经济的发展极不均衡,皖北地区相对皖南人口众多但经济发展落后,落后地区巨大的人口压力导致区域间经济差异逐渐扩大。在针对安徽省各地区2000-2015年人口与经济发展时空演变格局分析的基础上,用耦合指数对人口与经济分布的不均衡性进行测度,研究人口与区域经济的空间差异,为推动安徽省人口与经济长期协调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王智勇  张车伟  连鹏灵 《山东经济》2009,25(4):140-147,153
人口的空间分布以及区位优势是影响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两种因素的交织既能够促进也可能会阻碍地区经济的发展。只有当两者以一定的方式结合起来,才能够成为推动地区经济发展的积极力量。本文以江苏省2000—2005年期间的区域经济发展态势来说明人口、区位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动态关系。分析表明,人口的聚集既是推动地区经济发展的基本动力,也是地区经济发展的一个基本后果,人口空间分布格局会通过人才密集度、就业结构和劳动年龄人口等几个因素来影响地区经济的发展。在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区位优势发挥了关键的作用,良好的区位是一个地方经济得以快速成长的基本原动力。  相似文献   

11.
农产品地理标志是一种优质的区域品牌,是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手段。以农业农村部注册登记的农产品地理标志为基础数据,运用ArcGIS制图、泊松回归等方法,实证研究山东省农产品地理标志的空间分布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山东省不同种类农产品地理标志空间分布上呈现出空间非均衡状态,不同地市之间差异较大,总体呈现出东多西少的分布格局。自然条件对于农产品地理标志的空间分布影响最大。山东省各地政府应该结合国家相应的政策法规,出台一些有针对性的规章制度来推动当地农产品地理标志产业的发展,因地制宜,逐步优化农产品地理标志的空间格局,要加强农产品地理标志的利用,发挥农产品地理标志的品牌效应,帮助农民增收增产,促进区域农业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以江苏省65个县域单元作为研究区域,构建县域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运用PCA法、经济重心模型及空间变差函数等方法对1978-2012年江苏县域经济发展空间差异及主要成因进行了初步地研究。结果表明:1978年以来江苏县域经济发展呈上升的态势,且发展非均衡性较显著;县域经济发展重心在120°.261′~120°.622′E、31°.910′~31°.327′N波动,大致位于无锡市至苏州市范围之内;县域经济呈现以"苏锡常"为核心、向外圈层递减的空间分布模式;县域经济发展的空间自组织性越来越强,县域经济在东北—西南方向上差异较均衡,而东南—西北方向上差异最显著;地理区位条件、经济发展基础以及区域发展政策为县域经济发展空间差异的三大主要成因。  相似文献   

13.
科学合理的应急物资储备中心选址规划和充足的应急物资储备是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有效措施和重要保障。为了优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区域应急物资储备中心选址与规划,以福建省9地市为实证对象,构建中心选址评价指标体系,综合应用熵权-TOPSIS法、K-means聚类分析法对相对接近度进行测算,借助改进的引力模型确定福建省应急物资储备中心选址方案。结果表明:福州相对接近度最高,对全省各城市均有较强的辐射带动作用,适合作为福建省应急物资储备中心;厦门、泉州对闽西南地区有一定辐射作用,可以构建以福州为中心、厦门和泉州为副中心的 “一主两副”福建省应急物资储备中心的选址规划方案。  相似文献   

14.
邹亚丽 《科技和产业》2019,19(11):80-84
为了研究在新的经济战略格局中,中部地区经济逐渐在全国区域经济发展格局,以市域为研究单元,利用空间自相关性分析和空间计量经济分析方法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中部地区的市域经济发展具有明显的空间正相关性,且空间集聚特征呈"U"型的演变趋势;区域投资水平是促进中部地区经济发展的有效手段;河南和山西两省应根据自身特点合理优化经济结构通过各种产业协作促进经济发展;湖北省的地方财政支出政策有待改进和优化;湖南省需要合理优化市场规模和调整财政支出政策;江西省需要发展具有江西特色的经济产业和调整财政支出政策;安徽省应加强了财政收入对其区域经济的贡献作用。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以浙江省69个县域单元为研究对象,利用非参数核密度估计和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采用1991-2011年县域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数据,定量揭示浙江省县域经济发展的时空演变差异、空间相关性及其演化趋势。结论显示:浙江省县域经济发展水平整体提高的同时,县域经济发展差异逐渐加剧;全局自相关分析显示浙江省县域经济发展存在显著空间自相关性,并且表现出典型的高高集聚与低低集聚空间分布类型;局域自相关分析表明浙东北县域经济发展水平显著高于浙西南地区,整体上呈现明显的城乡二元空间经济结构,高高集聚与低低集聚对全省县域经济发展空间格局演化贡献程度最高。  相似文献   

16.
农产品地理标志具有独特的品牌价值,可以提高农产品附加值。通过ArcGIS10.8软件和地理探测器模型等方法对山东省农产品地理标志的空间分布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山东省农产品地理标志的空间分布具有差异性;农业经济水平、交通设施、自然环境等因素对山东省农产品地理标志的空间分布均有影响,且交互作用大于单一因子的影响。基于此,提出相关建议,从而促进山东省农产品地理标志的总体发展,为乡村振兴发展助力。  相似文献   

17.
基于中国银保监会公开披露的陕西省商业银行网点数据,通过空间自相关、多元线性回归等方法,从市级、县级层面分析2000、2010、2020年末商业银行网点分布在陕西省的时空演化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自2000年开始,陕西省商业银行网点分布呈现出显著的全局空间自相关;经过近20年的发展,逐渐呈现出以西安市为地区绝对核心,各地级市辖区为区域次中心的空间分布格局;地区人口规模、规模以上企业数量以及城区面积是影响商业银行网点布局的最显著因素。据此提出相关建议:商业银行应保持在地区中心设置网点;适当减少在人口规模较小、规模以上企业数量较少、城区面积较小的区域设置网点;商业银行应在服务实体经济的同时,找到不同时期内影响自身布局的关键因素,以应对市场化挑战。  相似文献   

18.
王洪芬 《科技和产业》2024,24(2):237-243
利用山东省31 302条酒店PIO数据,借助ArcGIS10.7软件揭示山东省酒店空间布局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结果显示,山东省酒店呈现集聚分布,且呈现“济南、青岛两中心大集聚、其他地市中心城区高度集聚”和由市中心向外围扩散的空间分布格局;各地市之间分布差异较大,各区县分布不均衡;影响山东省酒店分布的关键因素为人口数量、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人均可支配收入、A级旅游景区的数量,人均GDP对酒店分布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