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破除的最大难题,就是如何把国有企业塑造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寻找到一条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有效途径。十五届四中全会《决定》明确要求“对国有大中型企业实行规范的公司制改革”,并强调指出:“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是公司制的核心”,要“形成各负其责、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公司法人治  相似文献   

2.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就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企业体制改革方面,经过多年试验和探索,选择了以改革产权制度为核心的现代企业制度。它是一种企业体制模式,是构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微观基础,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是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照国际通行的公司制企业是现代企业制度的主要形式,它使国有企业真正成为独立的市场经济活动的主体。它要对国有资产的保值和增值,巩固公有制的主导地位,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争取利润最大化自然成为公司企业一种内在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3.
国有企业改革的理由是由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逻辑决定的,根本上说是要将传统体制的微观基础改造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微观基础。国有企业改革取得的巨大成就不容否定。当前国有企业改革中的最大问题是深化改革过程中的攻坚问题,决不能因改革过程中出现一些问题而改变改革的正确方向。无论是回到国有体制的老路上去,还是将所谓的新公有制企业当作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都将把改革引入歧途。  相似文献   

4.
国有企业改革的理由是由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逻辑决定的,根本上说是要将传统体制的微观基础改造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微观基础。国有企业改革取得的巨大成就不容否定。当前国有企业改革中的最大问题是深化改革过程中的攻坚问题,决不能因改革过程中出现一些问题而改变改革的正确方向。无论是回到国有体制的老路上去,还是将所谓的新公有制企业当作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都将把改革引入歧途。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四大明确地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十四届三中全会《决定》又确定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并提出建立“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现代企业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础”。作为国有企业,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的需要,并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和发展,就必须要把自身建设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而要建成市场主体,就必须进行深层次改革,积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企业控成市场主体的基础和前提类作。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之所以要把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作为我…  相似文献   

6.
陈永奇 《经济问题》1993,(11):50-52
党的十四大提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并指出:“转换国有企业特别是大中型企业的经营机制,把企业推向市场,增强它们的活力,提高它们的素质。这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中心环节。”同时,这也是改革的重点和难点。前段我们就搞活国有大中型企业进行了典型调查,发现了不少问题。概括起来主要是:政府职能转变迟缓、滞后,影响了企业的改革进程,企业没有真正成为具有“四有”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  相似文献   

7.
朱森林省长在接受本刊记者专访时,畅谈了广东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若干问题。他着重指出,国有企业作为社会主义制度的物质技术基础,它的盛衰关系到整个经济和社会的稳定;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首先要使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从传统计划管理体制的束缚中解脱出来,尽快转换经营机制,走向市场,成为“四自”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朱省长透露,在新的一年里,省府准备采取六条硬措施,加速国有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他说,国有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还需要作较长时间的艰苦努力,要逐步推进,不可能一蹴而就;要力争在“八五”期间把新的企业运行机制初步建立起来。朱省长说,为了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要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必须按照十四大提出的原则,实现“宏观管好、微观放开、政企分开、政事分开”。从理顺国家、市场与企业的关系来看,转换政府职能的突破口是理顺国有资产管理关系,真正把政府的资产管理职能和社会管理职能分开,实现国有资产终极所有权与法人所有权的最终分离。政府部门的主要精力应放在宏观的决策和协调上。他指出,在深圳、佛山、珠海、中山、东莞、南海等全省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市场已在经济生活中起着基础性的作用,成为配置资源的主要手段。省长认为,这些地区已经出现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雏形。他们的做法、途径和形式虽不尽相同,但共同点是在不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都自觉地进行了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努力实现政企分开,让企业自主地进入市场,自由地参加竞争。他在谈到宏观调控时说,就广东最近几年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的实践而言,已逐步重视利用信贷、财政、税收、价格等经济手段,同时辅之适时适当的行政措施;而随着改革的深入,法律手段在经济领域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依法管理、依法行政将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一个显著特点。  相似文献   

8.
改革进入了关键阶段.把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国有企业改革成为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现代企业,是件非常艰难的事;同样,把计划经济体制下国有企业建立起来的一套社会保险制度改革成为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社会保险制度,其难度也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如何改革国有企业社会保险制度,改革能否顺利进行下去,是人们极为关注的大事.  相似文献   

9.
国有企业现代企业制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相适应,建立工资协商制度是国有企业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选择.市场经济是市场资源配置中起基础作用的经济,而国有企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市场主体.因此,国有企业的活动必然受市场经济的固有本性所制约,必须符合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律.搞好国有企业的工资协商制度,不仅可以调动企业职工的积极性、促进企业经济迅速发展,而且可以深化企业改革,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国有企业工资协商制度改革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0.
现代企业制度试点工作一定要着眼于制度创新,要把制度创新与企业其他各个方面的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这个意义上来认识“三改一加强”。 现代企业制度是适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需要的一种企业体制,或者说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企业的微观体现。经济体制体现一种生产关系,生产关系最终在哪里体现出来呢于是浓缩在企业中体现出来的。把企业制度看作是经济体制的微观基础,进行制度创新,是为建立新体制打基础的工程。我们的现代企业制度,既具有中国特色,又符合国际惯例。现代企业  相似文献   

11.
企业推向市场刍议●郭咏白丽周素英江泽民总书记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曾指出:转换国有企业特别是大中型企业的经营机制,把企业推向市场,增强它们的活力,提高它们的素质,这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中心环节。企业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主体,把企业推向市场,这是走...  相似文献   

12.
<正>国有企业的改革,已经成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一个极其重要甚至关系我国改革成败的关键问题。尽管对这个问题迄今已作了大量研究,但离达成共识,似乎还有相当的距离。 一、怎样评价国有企业的绩效 国有企业的性质,决定了它运行的目标必须是国家宏观的、长远的、全局性的社会经济指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它又必须有其微观的价值取向指标。因此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国有企业,其运行目标是双重的。由此决定其行为既取决于国家的宏观经济目标、政策和指令,也取决于市场信号。因此,对其绩效的评判,也应是双重的。既要看其微观经济指标,也要看其实现的宏观社会经济价值。 国有企业不仅其运行目标是双重的,而且当其社会经济目标与微观经济指标发生冲突时,它首先要服从政府宏观社会经济发展和调控目标的需要,从而使国有企业往往不能把盈利最大化作为首要目标,按照盈利目标来衡量其效率就显得较低。因此,在一定条件下,国有企业微观效益低并不意味着其对宏观经济目标的实现做出的贡献低。问题往往正是由于其对宏观目标的实现做出了贡献,才使其微观效益低。正因为如此,从统计资料上看,世界各国的国有企业,其微观经济效益大都略低于其它企业。 因此,我们在对国有企业绩效进行全面评估,特别是与其它类型企业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13.
我国现行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实现形式,特别是国家所有制,和市场经济不能兼容。因此,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排除现行公有制形式这一深层障碍,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重塑我国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形式。其主要思路是:第一,国家所有制的存在范围以“市场失灵”领域为主;在体制上要变目前“一级所有、分级管理”的模式为“分级所有、一级管理”的模式。第二,在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的基础上,国家把股权逐步转让给社会个人或其他经济组织,以此建立具有社会主义公有制性质的共有制。第三,集体所有制企业大部分改造成为股份合作制企业。  相似文献   

14.
王明清 《技术经济》2000,19(5):33-34
国有企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居于主导地位,对国民经济的发展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它掌握着国家经济命脉。到目前为止,全国的国内生产总值,仍有40%左右是国有企业和国家控股企业创造的,国家财政收入由国有企业提供的超过60%。因此,国有企业发展的好坏关系着国家的兴衰及社会主义的方向。但长期以来,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了企业吃国家的“大锅饭”,竞争意识薄弱,适应能力差的状况。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企业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担风险的经济主体,国有企业被推向市场,在竞争中优胜劣汰。一时间,整个企业的效益…  相似文献   

15.
一、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必须把国有企业现存的国有资产推向市场,实现国有资产市场现代企业制度建立的关键问题,是国有企业的产权问题。产权是一项独立的财产支配权,它既不是指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经营权",也不是"放权让利"思路下的经营自主权。产权改革,不单纯是一个明晰化的问题,或界定的问题,也不仅仅是企业内部机制的转换问题,它更重要的是对企业财产的独立占有、支配、运营和处置。产权是现代市场经济的概念,它应当按照市场经济的竞争规律和价值规律,在产权市场上进行流转、交换、更新组合,实现资源配置最优化和经济效益最大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中心问题在于搞活资本、追求资本所带来的利润最大化,  相似文献   

16.
理论信息     
理论信息企业改革是两个转变的基础由于国有企业在我国经济中起着主导作用,国有企业改革又是各项改革的基础,只有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最终才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因此,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不仅要具体落实到国有企业,而且必须通过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体现出来。...  相似文献   

17.
七月盛夏,记者在秦皇岛海滨就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有关问题采访了中央党校教授鲁从明先生。 鲁教授首先从国有企业改革的紧迫性谈起。他说,市场经济是一个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在这个系统工程中,环节很多,最基础的环节是搞活企业,这是建立现代市场经济的微观主体。因为市场经济是由市场来配置资源的。谁来配置?主体是企业。这就必须使企业成为独立的利益主体,成为一个独立的商品生产经营者。只有这样,它才愿意去关心市场,  相似文献   

18.
马宗连 《经济纵横》1994,(12):64-65
现代企业制度与科学的公司治理结构马宗连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现代企业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微观基础,是发展社会化大生产和国有企业改革的必然要求和基本方向。在国有企业转...  相似文献   

19.
付英 《技术经济》2000,19(8):15-16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企业只有走技术创新之路 ,才能求生存得发展。我国不少国有企业之所以出现困境 ,都是由于长期在计划体制的束缚下 ,缺少技术创新的机制造成的。正因为如此 ,江泽民同志指出 :“要把建立技术创新机制作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一个重要内容 ,特别是要把建立、健全企业的技术创新体系作为建立现代化企业制度的重要内容和搞好国有大中型企业的关键环节”。因此建立技术创新机制已成为当前推动技术创新的首要任务。中央和国务院为大力推动企业的技术创新 ,曾于 1999年召开了专门的大会 ,其目的也是为了加速建立好这一机…  相似文献   

20.
此文通过对日本、意大利、法国三国国有经济体制的介绍及与中国的比较,对国际范围内的国有经济体制获得一些普通性的认识,对中国目前国有企业改革的症结所在,有了进一步把握。以此为基础,文章认为,只有可自由转让资产的股份企业才能成为市场经济主体的微观基础。最后,文章提出了具体的改革方案,国有企业被分为三类进行处理,由此,中国企业改革可望取得实质性的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