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层次分析、模糊评价在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估中的应用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18  
用层次分析法、模糊评价法构建了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评估指标体系,提出对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进行综合评价和对不同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进行比较分析的方法,为客观评价、有效制定企业的技术创新战略提供了依据,有利于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2.
企业技术创新决策系统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技术创新是企业进行市场竞争的关键。技术创新决策系统的建立为企业进行持续,正确技术创新提供了保障。就企业技术创新决策系统的构建进行了尝试,并对其运行方式及在我国现阶段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技术创新对企业的发展具有双重作用,一方面技术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另一方面,技术创新也给企业带来了一定的风险。从演化理论角度分析了企业技术创新和行业技术创新的关系,利用"惯例"来解释企业的技术创新和行业技术创新选择的原则,得出如下结论:当企业惯例指导下的企业技术创新和行业惯例指导下的技术创新相似时,企业技术创新才能成为行业技术创新的选择,企业才能在行业内具有先发技术优势,获得竞争优势。结合TCL企业成长历史数据和彩电行业数据,对其技术创新行为进行分析,解析技术创新在彩电行业演进和发展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基于主成分投影法的企业持续技术创新能力评价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企业持续创新能力框架,构建了基于制度结构的企业持续技术创新能力模型,并利用主成分投影法对云南白药集团、联想集团以及华为公司的持续技术创新能力进行了评价。对这3个企业持续技术创新能力差异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后,发现制度结构是影响企业持续技术创新能力的最主要要素,企业家管理制度、技术创新管理制度以及制度环境都是提高企业持续技术创新能力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5.
企业技术创新组织形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艳霞  黄铎 《生产力研究》2006,(12):203-204,217
文章在阐述企业选择技术创新组织形态应考虑问题的基础上;对企业技术创新组织的主要形式进行了分析,说明了各类组织适用情况,并对企业技术创新组织形态的一个新动向“虚拟技术创新联盟”的特征进行了研究。研究结论能为企业技术创新组织的选择提供帮助,为企业创新效率的提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韩颖  杨雪 《技术经济》2005,24(9):39-42
技术创新是企业成长的原动力之一,而技术创新集群是促进企业健康成长的加速器。目前关于企业技术创新集群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学者的广泛重视,但对企业内技术创新集群研究还未给予足够的重视。本文对企业内技术创新集群的优势、劣势及如何培育企业内技术创新集群进行了初步的探讨,旨在引起企业对其内部技术创新集群的重视。  相似文献   

7.
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分解方法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贞  陈强  张霞 《经济师》2003,(10):23-24
文章根据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结构 ,对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进行了新的分解 ,并和传统的分解方法进行了比较研究 ,提出了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一套新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  相似文献   

8.
企业技术创新薄弱的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就企业技术创新薄弱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对推进企业技术创新的对策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随着企业自主创新活动的规模不断扩大,技术创新对经济和社会的促进作用逐渐凸显,企业在自主创新过程中对技术创新审计的要求也越来越迫切。根据国内外学者对企业技术创新审计进行的诸多探索,比较分析了不同技术创新审计模型的内容、适用情况和特点,并对技术创新审计模型应用趋势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
技术创新是国有大企业持续发展的根本动力,也是企业引领行业技术发展、进行国际竞争的根本保障。在技术创新体系及国家创新系统理论的基础上,深入挖掘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原中国南车集团公司、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的技术创新实践,通过多案例研究方法探索了其技术创新内在规律,构建了国有大企业技术创新体系,识别了国有大企业技术创新过程中的关键内外部因素,并从国家和企业层面对国有大企业管理机制和完善国有大企业自身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提出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1.
运用完全信息静态博弈的库诺特模型对寡头企业的技术创新投资进行了分析,得出如下结论:①寡头企业通过技术创新投资可以提高企业的商品市场占有份额、降低产品价格,并使企业赚取更多利润;②两家寡头企业同时进行技术创新比只有一家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给社会及消费者带来更大利益;③合谋垄断条件下,进行技术创新后社会总供给增加、产品出清价格降低,技术创新给消费者带来更大利益;④两家寡头企业联合进行技术创新,相对于一家企业独立创新中,只有技术创新的固定投入使得创新产品的单位成本降低的幅度满足一定条件时,联合创新的产品价格才会降低,产品的总产量增加,产品总利润提高。基于上述结论得出技术创新投资的可行域。  相似文献   

12.
企业技术创新的激励机制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早春 《经济师》2002,(9):155-156
技术创新是提高企业国际竞争力的一个重要的途径。企业技术创新需要有效的激励。文章从我国企业技术创新激励不足的现实出发 ,从企业内、外两个角度以及市场、政府、企业三个不同层面 ,对企业技术创新的激励机制进行了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3.
随着用户帝国和用户赋权时代的来临,吸收用户参与企业技术创新已经成为许多企业提升技术创新绩效的选择。将用户参与划分为用户参与的信息资源维度和用户参与的合作伙伴维度,深入阐述了用户参与各维度内涵,探讨了用户参与各维度对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的作用模型,以及用户参与对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的内在影响机理,揭示了企业吸收能力对用户参与和企业技术创新绩效关系的调节效应,并结合企业技术创新管理实践进行案例分析,进而对企业技术创新实践提出了管理建议。  相似文献   

14.
我国企业技术创新模式选择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企业边界对技术创新模式进行重新界定,即内部和外部模式.从中国企业技术创新与国家创新体系两个层面,对我国企业技术创新模式选择及环境方面的成绩、问题进行了分析.最后为提高我国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国家技术创新能力与水平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梳理国内外学者有关企业核心竞争力、技术创新方面的文献,并对已有的企业技术创新评估方法进行总结和概括,在创新能力评估4个维度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市场创新、制度创新的框架下提出了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应用该评价指标体系建立起相应的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测度方法,以期为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培育集群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是产业集群竞争优势的主要表现形式,而企业是集群中最活跃的行为主体,单个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一个集群的技术创新能力.知识溢出、集群企业吸收能力是产业集群创新的关键要素.首先对集群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知识溢出、集群企业吸收能力的相关文献进行了综述,在此基础上归纳本文的研究要素,明确要素之间的逻辑关系;针对当前集群企业的现实,从吸收能力视角提出了知识溢出支撑集群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跨越的理论分析框架,并从隐性知识、显性知识、吸收能力与集群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跨越进行了分析,知识溢出对集群企业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具有促进作用,而这种促进作用的大小受到集群企业本身吸收能力影响,即吸收能力增强了知识溢出对集群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对企业技术创新战略决策进行了两阶段分析,并采用交易费用理论对创新企业技术创新来源决策进行了分析,认为企业内部技术创新是企业吸收外部技术的基础,大部分企业技术创新将走自主创新与引进创新相结合的道路。  相似文献   

18.
王江  于方 《技术经济》2014,(4):44-48,106
首先界定了企业环境技术创新的概念、类型和战略维度。然后通过多案例研究,归纳、提炼出企业环境技术创新的4个战略维度,即工艺流程、产品服务、市场与客户以及机制设计。基于环境技术创新的战略维度和创新程度建立了企业环境技术创新的分析框架,并运用该框架对案例企业的环境技术创新的不同战略维度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显示:案例企业的环境技术创新行为涉及一个或多个关键战略维度的变革,关键战略维度均可能对企业环境技术创新产生影响,其中变革最为显著的维度决定企业环境技术创新的类型、体现企业环境技术创新的特征。  相似文献   

19.
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及其模糊评判方法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技术创新能力是企业技术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的发展最终应以提高技术创新能力为依托,对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进行了系统分析,建立一套技术创新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并且采用了模糊综合评判(Fuzzy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简称FCU)来对技术创新能力进行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20.
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多层次灰色评价   总被引:22,自引:2,他引:20  
运用灰色评估理论和逐一比较法,提出了对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进行综合评价的方法,为客观评价、及时调整企业技术创新策略提供了依据,有利于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