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陆国丽 《商》2014,(23):107-108
君子是儒家比较重要的概念,是儒生们追求的理想人格。《大学》作为儒家一部重要的经典著作,其从君子之意、君子之性、君子之径构建了一套有体系的君子观,即君子意为“慎独者”,“明明德”是君子之性,“格物致知”君子之学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2.
<正>中国的文化渊源流长,博大精深。其中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是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一个“仁”字。孔子用“仁”界定人,认为仁者,人也,仁者爱人。爱人即“爱众”,保持人与人之间亲密、亲和的关系,才能国强民安平天下。从仁者爱人的思想出发,儒家提出了一套“以人为本”、“天人合一”、“天地之性人为贵”的管理思想。也就是说,一切管理的对象最终都是人,一切“物”都是人创造并使用的。因此“人”便是管理工作的关键,把人与人之间、人与物之间的关系处理好了,管理就有了基础和保证。同样,管理靠谁去做?靠管理人的人。不论从管理者的角度还是从被管理者的角度分析,核心都是人,这就是以人为本。  相似文献   

3.
《吴起兵法》(《吴子》)蕴含着的丰富的战略管理思想。《吴起兵法》认为组织获取竞争优势根本因素是人,提出了“内修文德,外治武备”的组织发展战略思想等重要的战略管理思想。  相似文献   

4.
韩本秀 《中国市场》2010,(14):158-159
笔者认为,根据《大学》原意,人之初既有"明德",即人先天固有的善良的德性,也有"昏德",即人先天固有的褊狭气质,而非人先天只有"明德";格物,朱熹解释为穷尽物理,笔者认为,格物是革"明德"之物,即"悉明德",就是了解、弄清楚什么是"明德"。  相似文献   

5.
莫榕珍 《现代商贸工业》2011,23(22):149-150
"现代管理之父"德鲁克认为,要成为有效管理者需要有效利用时间、重视贡献、善于利用人之所长、先做重要的事、做有效的事。通过总结《有效的管理者》的主要思想,重点讨论如何将时间管理得卓有成效。  相似文献   

6.
中和观作为儒家哲学的重要理念和独特智慧,有着丰富的思想内涵,其精义就在于通过“执两”、“用中”,以达“和谐”之目的.以管理哲学的视阈来理解儒家的中和观,“中”是手段,“和”是目的,也是衡量“中”的最终标准.中和观不仅是对事物发生、发展与存在的规律性描述,而且也是人安身立命的方法论基础.把儒家的中和思想应用于现代管理,可以为现代企业的和谐管理提供重要的智慧启迪.  相似文献   

7.
许燕彬 《致富时代》2011,(4):134-134
先秦道家创始人老子在其着作《道德经》提出了包括“道法自然”,“无为而治”,“以人为本”,“人尽其用”等许多管理智慧。这些管理智慧不仅在古代广为应用,而且即使是现在,老子的管理智慧对于提升管理者管理能力和企业竞争力,仍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8.
<正>《中庸》是儒家一篇极为重要的哲学著作。在《中庸章句》的开篇,朱熹就提到《中庸》"乃孔门传授心法","善读者玩索而有得焉,则终身用之,有不能尽者矣",可见,《中庸》在儒家的地位可以说是至高无上的,也是儒家弟子登堂入室的必修课程。可以说,儒家的思想从某种意义就是一个以人为中心的人学思想,而这又和现代管理中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有一定程度上的不谋而合,但这并不是说古代的这种思想对现代的企业管理就是包治百病的宝药仙丹,如果照搬古代的管理模式或沿袭这种思想,则会陷入了一个极端。封建社会以农为本,以商为末的时代,  相似文献   

9.
《商》2012,(3):1-1
任何管理思想,都以一定的人性假设为前提。中国古代关于人性的讨论,是在战国展开的,然而,早在西周,其礼治思想中已经包含了人性因素在内。儒家子思学派对人性的论证,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来自周礼的渊源。子思学派认为,人性源于天,即《中庸》所言"天命之谓性"。失去人性,就不再是人。所以,人性隐含于生命之中,它存在着却不外露。外露的,是人性的表现方式——情。外物作用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儒家经典《中庸》的研读,从三个角度出发,分析了中庸之道的三个境界,分别是:真实本心、诚意正心和力求至善。对何为中庸,进行了阐述,同时提出自己的观点,即"人"即是"仁",即是"本心",即是"中庸"的观点。并将《大学》篇中的"诚意正心"的观点提炼出来,用新的角度来诠释"中庸"该如何实施,并且遵循了孔子对于"吾道一以贯之"之道的说法。提出至善之德即谓之"中庸",并提出了内心的真正强大才能达到"中庸"的境界。  相似文献   

11.
儒家重要经典《孝经》详尽地记载了关于孝道的思想和言论,内容涉及孝道在道德规范中的重要地位。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庶人的“五等之孝”及孝道的基本原则、孝治思想等。《孝经》中将孝奉为德之本,要求子女诚心诚意孝敬父母,在父母年迈、困难时竭尽孝心,这些合理内核值得我们继承和弘扬,但对于其中存在的“天地神灵”、“因果报应”等唯心主义思想,“三日而食”、“服三年之丧”的陈腐观念,人分五等的等级观念,“事君”、“忠君”的专制主义思想等封建性的糟粕要予以批判和抛弃。  相似文献   

12.
胡志勇 《商场现代化》2006,25(13):123-124
改革开放以来,“泰罗制”的刚性管理思想一直受到学界的重视,诚然,“泰罗制”的刚性管理思想对我国国有企业松散管理现状具有很强的针对性,但”刚则易折”,本文通过对《周易》《家人》卦“刚柔”并济的管理思想与“泰罗制”的刚性管理思想进行简单比较,阐明“泰罗制”之“刚”性实质的产生原因,从哲学角度看“泰罗制”兴、衰、演变的历程,以及辨证认识“泰罗制”在管理领域的价值,从而我们可以看出刚性与柔性管理思想于我国国有企业管理中具有同样的地位与作用。  相似文献   

13.
人力资源管理新模式柔性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欢 《商场现代化》2006,(14):246-247
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和知识经济的来临“,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将在企业管理中发挥巨大的作用。如何使员工自觉自愿地将自己的知识、思想、才能奉献给企业是每个企业管理者和人力资源开发部门着力思考的一项重要内容。因此,相对刚性管理而言,柔性管理思想的兴起正体现了时代精神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胡志勇 《商场现代化》2006,(5S):123-124
改革开放以来,“泰罗制”的刚性管理思想一直受到学界的重视,诚然,“泰罗制”的刚性管理思想对我国国有企业松散管理现状具有很强的针对性,但”刚则易折”,本文通过对《周易》《家人》卦“刚柔”并济的管理思想与“泰罗制”的刚性管理思想进行简单比较,阐明“泰罗制”之“刚”性实质的产生原因,从哲学角度看“泰罗制”兴、衰、演变的历程,以及辨证认识“泰罗制”在管理领域的价值,从而我们可以看出刚性与柔性管理思想于我国国有企业管理中具有同样的地位与作用。  相似文献   

15.
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终身教授、世界著名心理学家江绍伦博士曾说过:“21世纪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在一个企业中,“人是最宝贵的资源”,人力资源是最重要的资源,只有有效地开发人力资源和合理、科学地管理人力资源,这个企业才能蓬勃发展,蒸蒸日上。如何合理开发,科学管理人力资源呢?管理作为一门科学,具有一定的科学性。但是,即使最科学的管理也不能适应每个企业每个人。这是因为,管理也讲究艺术。管理艺术性的高低对企业管理的效果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本文以人才管理的艺术性为研究对象,对企业的人才管理及其艺术性运用进行一些探讨性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管理的圣经     
德鲁克在1954年出版的《管理的实践》一书,是第一本视管理为整体,率先说明管理是企业的特殊功能、管理者肩负明确责任的管理书籍。该书讨论“管理企业”、“管理管理者”和“管理员和工作”的问题,同时也谈到“管理的结构”以及“作决策”。一方面探讨“管理的本质”,管理层的角色、职责和所面对的挑战,另一方面也从人的角度来审视管理者,探讨拥有管理职位、执行管理工作的管理者,他们需具备什么资格,如何发展管理能力,以及他们的责任和价值。该书还专辟一章来谈“组织的精神”,目前针对“企业文化”的所有讨论内容几乎都可以在该书中找到。该书也是率先探讨“目标”、定义“关键成果领域”、说明如  相似文献   

17.
气象,“健”有天然之“健”和人为之“健”.儒家讲的是人为之“健”.道家讲的是天然之“健”。如《南粤春晓》正是由作品的大尺寸和画面大气势的物象,既构成了一种儒家哲学人世层面的自然之健.  相似文献   

18.
管理,重视“非正式组织”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组织行为学认为 ,一个人总是处于这样或那样的群体中。这个固定的群体其实就是一种组织 ,一种正式的或非正式的组织。一个群体中 ,伴随着正式组织的存在 ,往往同时会有各种各样非正式组织的存在。重视非正式组织的存在及其作用 ,对于一个管理者搞好本部门的工作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不可轻视。世界上最神奇的“东西”莫过于“人类”!大凡做过领导的同志都会有这样的感慨 ,即管理工作中最叫人“头疼”的是对“人”的管理 ,同时这也是最具挑战性的课题。现在我们把它叫做“人力资源管理”。“人”是一切管理要素中最为活跃的因素。笔者曾见过…  相似文献   

19.
老子思想中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良溦 《商场现代化》2007,(14):289-290
人力资源是现代企业最重要的资源。老子《道德经》对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有诸多启示,本文对此进行了粗浅的探讨,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者正确认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道与德,解决当前中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实际问题有一定的启迪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0.
《国际经贸探索》2005,21(6):80-80
“明德尚行”意即“追求美德与至善,推崇行动与实践”。古代周人便有了“明德慎罚”的观念。《大学》一开篇就提出“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朱熹在注释中把这三者称为“大学之纲领也”,同时也是理想人格实践的纲领。其中“明德”的意思是说:让人们本应有的美德得以表明;北宋易学大家邵雍提出:“尚行,则笃实之风行焉;尚言,则诡谲之风行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