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地方高校由于办学历史、资金投入、学校规模等多方面因素的限制,使得其竞争力与重点院校相比显得不足,尤其是核心竞争力的差距更大,具体表现在:定位不准、学科建设不科学、校园文化不突出等。一般地方高校要在激烈的竞争中可持续发展,就必须着力于培育与提升高校的核心竞争力,从而赢得稳定的生存空间。地方高校核心竞争力培育的实现路径主要有:形成大学自主办学的机制;加强学科建设;建设具有独特内涵的校园文化。  相似文献   

2.
发挥地域优势,构建特色栏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方高校学报在激烈的竞争中要占有一席之地,就要有自己的特色和优势,走特色化的道路。同时,地方高校学报要设自己的特色栏目,突出地方特色和学科优势,尤其要发挥地方区域优势,很多学报的特色栏目都是与地方文化相关的。做到以特色栏目带动学报的发展,从而为地方的政治、经济、文化服务。  相似文献   

3.
提升义乌航空物流竞争力是推进国际贸易便利化,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举措。如何促进航空物流产业的发展,以间接地促进义乌国际贸易的发展和经济的高速增长成为当务之急。通过对义乌航空物流产业发展的SWOT分析,重点分析了义乌本地航空货源充足的优势,义乌机场硬件设施以及航班航线的劣势,结合国贸改革试点一系列政策优势,比如口岸开放等,提出了发展临空产业区,促进产业发展;开辟国际国内货运航线,提升口岸利用率;利用周边机场资源,促进区域航空物流产业良性发展;依托地方高校,培养航空物流人才等建议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刘晓松 《现代企业》2022,(4):154-155
地方本科院校由于地理位置、办学条件、社会资源等方面原因,导致学校办学基础薄弱,随着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不断创新发展,地方本科院校要依托自身优势准确定位,探索高校的人才培养新模式.基于产教融合背景下,创建高校与企业合作平台,推进校企协同育人有机结合,高校在开展基础教学任务和科研的同时,更要重视学校与企业的深度融合,围绕校企合...  相似文献   

5.
中美就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达成双边协议后 ,“入世”已经为时不远。作为国民经济重要组成部分的区域经济 ,如何抓住机遇 ,迎接挑战 ,主动在“入世”后与世界经济接轨呢?关键是要把握住以下几个环节。第一 ,用“比较”优势组织经济建设。“入世”之后 ,市场竞争会更加激烈。地方经济如何适应?这需要分析比较优势 ,追求比较利益。作为一方决策者 ,首先 ,对“入世”之后地方产品的竞争力要心中有数。这就要对地方产品的竞争力分类排队 ,对那些可与“洋货”抗衡的实力型产品 ,实行重点扶持 ,让其滚大做强 ;对那些无优势可言 ,在国外产品“挤压”…  相似文献   

6.
王会 《价值工程》2014,(6):222-224
文章在分析了地方工科院校贫困生就业难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解决的对策:贫困生自身要转变就业观念,提高综合素质来增加就业竞争力;地方工科院校要强化专业特色服务地方经济,同时加强对贫困生职业生涯教育,提高对贫困生就业过程的资助,地方政府发展经济;促进地区产学研结合,做好贫困生就业过程的社会保障工作。  相似文献   

7.
地方高校对区域经济促进与自身发展具有不同步性。地方高校战略规划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存在两条隐形假设:一是地方高校的战略规划促进了区域经济发展的同时必然会获得自身的发展;二是地方高校着眼于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规划有其独特的优势,且这一优势足以对高校自身发展起到非常大的推动作用。地方高校战略规划工作完全能够以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为着眼点,通过适合学校特色情况的途径,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同时,使自身获得发展。  相似文献   

8.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条件下,走特色发展之路,是地方高校获得竞争优势的必然选择。文章介绍了郑州航院“管工结合”办学特色的内涵与形成,并以会计学类专业为例,对立足办学特色构建实践教学体系,不断强化实践教学的做法进行了研究分析,通过创新实习形式、建设实习基地、打造虚拟仿真实验项目、开展双创和第二课堂等活动,落实和践行“管工结合”的办学特色,专业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在此基础上,提出地方高校凝练办学特色要基于面向行业的传统优势,明确特色办学思想,通过改革创新形成比较优势,依靠优秀师资队伍和持续的教育教学改革,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强化特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9.
张涛  李刚 《企业经济》2006,(7):21-23
发展自主创新与提升科技竞争力是地区经济增长的必然要求。我国许多地区的高校拥有丰富的教育资源及科技优势,在当地的科技经济发展中如能得到充分运用,将高校的教育与科技优势转化成为地区的竞争优势,这将使地区经济有更大发展。因此,推进高校结合当地情况进行自主创新,并创造条件将科技成果在本地进行创业转化,是充分运用高校科技资源,促进当地科技创业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0.
根据新发展格局对人才的新要求,借鉴高校国际经济与贸易特色专业建设研究成果基础上,聚焦新发展阶段变化调整,利用地方本科院校的优势,深度融入外贸业发展进程,探索出最适合地方本科院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建设和发展途径,培养高质量外贸人才,以期提高地方本科院校国际经济与贸易特色专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11.
褚瑞莉  刘景 《价值工程》2011,30(20):230-231
伴随着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热浪,基于陕西一所地方师范类院校为研究对象,笔者从师资力量、教师工作量、教师科研、课程设置、教材选用及使用等四个方面客观介绍了该校大学英语教学现状。为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整体画面提供一个视角窗口。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创业中地方政府角色定位缺失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方政府在大学生创业过程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对大学生是否参与创业以及大学生创业是否能够取得成功至关重要。然而,目前地方政府在大学生创业中的角色定位是缺失的,其角色缺失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创业政策制定者角色的缺位;二是创业协调监督者角色的错位;三是创业服务者角色的虚位。因此,地方政府必须做到:创业政策制定者角色要补位;创业协调监督者角色要正位;创业服务者角色要实位。只有这样,地方政府才能够在大学生创业过程中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相似文献   

13.
段义忠 《价值工程》2014,(24):250-251
根据地方高校教育目标和定位特点,围绕植物生产类专业应用型人才的能力培养为主线,开展了一系列的教学改革与探索,提出了地方本科院校植物生产类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模式。  相似文献   

14.
王超  邹树梁  曹文馨  王莉芬 《价值工程》2010,29(35):238-239
普通高校服务行业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是高校、行业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在服务过程中,普通高校既是服务提供者,又是行业和地方沟通者,构建其内部动力机制是服务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本文将从人才培养机制、科研机制、服务机制、保障机制等几个方面来构建普通高校内部动力机制。  相似文献   

15.
黄华勇  廖力  唐秋红 《价值工程》2010,29(22):195-196
在社会总就业形势紧张,高等教育日趋大众化的情况下,大学生就业压力越来越大,高校如何进一步开展好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已愈发重要。本文对当前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存在的不足进行了分析,提出通过与地方相结合,创建大学生就业指导新模式来促进大学生就业。  相似文献   

16.
彭军  王春程  李玉根  董颖  吴喜军 《价值工程》2011,30(23):219-220
服务地方经济的地方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的要求和办学特点,探讨和分析了地方本科院校土木工程人才培养的立足点,并对培养模式和优化课程体系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为了突出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实效性,适应新形势下大学生多元化的需求,云南农业大学立足地方农科院校办学特色,针对当前大学生社会实践存在的薄弱环节,创新社会实践的内容、形式和载体,采取"校军合作、校企合作、校县合作、校校合作"等方式,把大学生社会实践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实习实践、服务地方经济建设有效结合,创建了"项目运作、团队服务、普遍参与"的社会实践模式。使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全面提高,社会适应能力不断增强,创新创业精神有效开拓,较好地实现了"实践育人"的目标。  相似文献   

18.
地方院校大学生自主创业现状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牡丹 《价值工程》2011,30(19):235-236
通过对地方院校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现状进行问卷调查,研究大学生自主创业面临的困难。结果表明:地方院校大学生在自主创业能力、创业环境、创业教育等方面面临严峻的问题。针对以上问题对如何引导大学生自主创业提出了具体的建议与措施。  相似文献   

19.
孙学朋 《价值工程》2014,(30):251-252
构建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体系是服务国家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举措,是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是落实以创业带动就业、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的重要措施。本课题通过对大学生开展就业创业调查问卷,梳理高校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体系,参考有关研究成果,在目前国内外对大学生就业创业政策、培训体系、帮扶体系、孵化平台、协调机制研及职业指导体系的基础上,结合山东药品食品职业学院就业创业工作实际,构建立足地方行业企业,结合地方经济发展的大学生一体化、专家化、全程化、信息化的就业创业指导体系。  相似文献   

20.
李禹潞 《价值工程》2010,29(35):242-243
"人格"这个词常常在法律、政治、道德、心理学等不同学科出现,其涵义和属性的界定一直是很模糊的概念。本文从社会学、哲学、心理学领域进行研究,针对的主要群体是云南地州院校的大学生,探讨地州院校大学生人格存在的问题,分析其人格的现状及人格形成的原因以及与社会、家庭、学校之间的内在关联,以期为更好的研究地州院校人格健康构建提供合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