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解决“互联网+”大规模个性化定制下存在的产品配置方案规模大、参与定制主体数量多等问题,首先针对客户异质性特点,结合产品参数约束和实例推理给出了产品配置备选方案的界定方法,然后基于基本信度分配函数构建了能够从企业、消费者、客户3类主体中有效提取经验证据、评价证据、偏好证据的三元证据获取方法,并依据证据推理方法构建了可以对同时存在可靠性和重要性两种性质的三元证据进行融合决策的方法步骤,最后以红领西服定制为样本模拟了提出方法的具体操作过程,验证了方法的应用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杨超 《数字经济》2021,(12):60-68
一、车企生产数字化背景 何为生产数字化? 生产数字化是应用数字化技术,以满足客户定制化需求为本,以应对车企生产不确定性为核心的生产变革手段 目前,中国车企在制造端面临的核心问题是现有的制造方案不能满足客户个性化、定制化的购车需求,大批量制造的同质化产品已无法得到客户的青睐,因此车企为提升自身竞争力开始尝试小批量定制化产品.至此,客户对于质量、配置、服务和交付时间要求的不确定性倒逼车企必须对整个生产流程做出改变,而生产数字化便是车企生产流程变革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3.
周吉娜  吴洪波 《技术经济》2007,26(12):51-54
以大规模生产的效率必须满足顾客的个性化需求为基本出发点,以将企业定制化生产与大规模生产方式有效结合为最终目标。提出了"客户感知差异"的概念,并就客户对产品感知差异的定制效率构造了优化模型。该模型综合研究定制时间、成本、质量以及客户满意度四种因素,寻求在既定条件下,企业以最低的资源消耗,最高的效率完成定制任务的优化方案。  相似文献   

4.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的多样化,消费者的穿着更趋向个性化、时尚化和品牌化.但对于大多数消费者而言,在市场上寻到一件贴身独特的西服服装,并不容易.因此在服装产业,产品个性化定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客户个性化需求的满足将有效提升客户满意度,增强客户的品牌忠诚度,使企业在竞争中建立并保持竞争优势.C2M模式是服装产业在工业互联网背景下提出的一种个性化定制运营模式.文章以青岛红领集团为例,分析服装产业C2M模式,认为将传统服装产业融入信息化、智能化的个性化定制中将是传统服装产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5.
大规模定制的企业核心竞争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翔  王云峰 《经济与管理》2004,18(10):49-51
大规模定制的价值取向在于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大规模定制的核心竞争力在于拥有提供给客户的充分商品空间, 大规模定制的生产理念是“专为你生产”。大规模定制供应链信息传输的信源是客户,产品制造的主导信息也来自于客户对 商品的自主选择,这与传统大规模生产迥然不同。  相似文献   

6.
客户关系管理的新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萍  童利忠  丁胜利 《经济师》2005,(9):179-180
随着社会经济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客户的需求日益个性化。文章提出了客户关系管理的新模式,即通过采用大规模定制来以低成本满足客户个性化的需求,提高客户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客户需求的个性化与多样化使得产品品种急剧增加,基于详细列举每个产品变量的传统BOM系统已经无法满足大规模定制环境下的要求。对国内外提出的5种产品族BOM进行总结,指出了它们的优势与不足。并从通用性、准确性、数据冗余程度、适应环境、定制程度5个方面对产品族BOM进行对比分析。在此基础上,指出了产品族BOM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8.
市场营销学在其百年的成长过程中,企业经营管理指导思想发生了从生产观念、产品观念、推销观念、市场营销观念、社会营销观念、大市场营销观念的转变。市场营销学的核心以明确为企业必须面向市场和消费者。在平衡经济时代,满足完全个性化的需求(完全个性化定制营销)成为现实。  相似文献   

9.
钟烨 《时代经贸》2011,(20):154-155
本文介绍了服务业的发展现状,描述了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异同点,指出定制化就是为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阐述了在全球产业结构调整中,从大规模生产转型到大规模定制服务的趋势。  相似文献   

10.
企业在产品设计和决策上市时,必须以客户为中心,以满足消费者的需要为产品设计的最终目标。设计新产品时考虑到了产品对人们生活的价值,这就形成了商品文化,通过学习和研究聆听客户声音的方法,来指导现实中企业新产品的设计和改进。从而挖掘目标客户的潜在需求和把握目标市场的变化规律,为新产品设计以及营销决策提供依据的一系列的基于各种平台的活动,应把握生产、产品等五个观念。  相似文献   

11.
大规模定制被认为是21世纪的生产模式,它的价值取向在于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研究表明:企业要想成功地运作大规模定制生产模式,必须实施与其相适应"MC模武的客户关系管理";实施MC模武的客户关系管理是提升MC企业准确快速获取客户个性化需求能力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大量现实案例进行总结,揭示了个性化定制需求与3D打印云智能-分布式定制的衔接机制:打造云智能-个性化定制服务平台,采用分布式制造模式,社会大众通过搜索与众包方式参与产品制造全过程;提出了基于企业的3D打印云智能-分布式定制模式创新模型、基于跨界的3D打印云智能-分布式定制模式创新模型;给出了实现3D打印云智能-分布式定制模式的商业化策略:基于节点企业个性化解决方案的商业模式创新、基于全价值链整体解决方案的商业模式创新、基于商业生态圈跨界解决方案的商业模式创新。研究成果不但为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定制需求提供了定制模式和商业化策略,而且为拓展3D打印的主流应用市场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与决策借鉴。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大量现实案例进行总结,揭示了个性化定制需求与3D打印云智能-分布式定制的衔接机制:打造云智能-个性化定制服务平台,采用分布式制造模式,社会大众通过搜索与众包方式参与产品制造全过程;提出了基于企业的3D打印云智能-分布式定制模式创新模型、基于跨界的3D打印云智能-分布式定制模式创新模型;给出了实现3D打印云智能-分布式定制模式的商业化策略:基于节点企业个性化解决方案的商业模式创新、基于全价值链整体解决方案的商业模式创新、基于商业生态圈跨界解决方案的商业模式创新。研究成果不但为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定制需求提供了定制模式和商业化策略,而且为拓展3D打印的主流应用市场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与决策借鉴。  相似文献   

14.
本论文根据大规模定制生产产品设计的一般性流程,选择通用的CAD为产品结构设计的工具,设计开发了产品定制设计支持系统,初步实现了论文提出的大规模定制产品设计方法的工程应用。  相似文献   

15.
杨之雷 《经济论坛》2006,(17):50-52
一、大规模定制西方经济学“大规模生产”的理论与实践在与现代市场需求“个性化、差异化”强烈碰撞后,产生了“大规模定制”的新理论、新方向。关于大规模定制的理论探讨开始于上个世纪的七十年代,到了1993年,美国策略前景LLP公司创始人约瑟夫·派恩在其《大规模定制:企业竞争的新前沿》一书中,对大规模定制的内容做了完整的描述,详细描述了企业正在进行一场“从大规模生产标准产品转向有效地提供满足单个客户想法和需求的产品和服务”的转变。大规模定制(Mass Customization)可定义为:采用柔性过程和柔性组织结构,既可以用“大规模生产…  相似文献   

16.
为了在尽可能短的周期内以较低的成本生产出能满足用户个性化要求的产品,就要求在企业群中实施大规模定制生产,这是因为每个企业不可能是全能的企业,只有充分发挥各个企业的核心优势,组建动态联盟,才能解决大规模定制中的两难问题:既要使产品满足客户个性化的要求,又要使产品的成本和交货期与大规模生产的产品接近。在这种企业群合作环境下,大规模定制的成功实施和推广,就需要有面向大规模定制的供应链管理模式与之匹配。  相似文献   

17.
《商周刊》2012,(19):56
红领集团针对留学生海外创业需求,特推出"RCMTM留学生海外创业项目"。RCMTM是全球个性化西装高级定制平台,致力于打造全球最大的个性化西装高级定制网络平台,提供男士西服、衬衣、马甲、大衣定制加工服务。RCMTM(Red Collar Made To Measure)项目简介:找到当地西服定制店或者定制品牌,整理目标客户群信息,将我司信息介绍给且标客户群,找到意向客户即可与我司签订业务介绍合作协议,后期对接工作由我司负责,正式合作后,每月从中取得订单提成。  相似文献   

18.
满足顾客个性化需求的定制化知识密集型服务已成为服务业发展的主流业态。在明晰定制化知识密集型服务内涵、特征和类型的基础上,基于服务提供者与客户间的紧密互动对定制化知识密集型服务过程中包含系统耦合与过程耦合的双重价值共创耦合机制进行系统分析,旨在为提升客户定制化知识密集型服务选择的科学决策水平及促进产业快速发展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9.
随着现代市场竞争的加剧,为消费者提供定制化的产品,全面提高消费者的满意度,已经成为现代企业追求新的竞争优势的一种必然趋势。电子商务的出现和计算机集成技术的发展,使得企业在满足消费者个性化需求的同时,保持较低的生产成本和较短的交货期成为可能。从分析大规模定制生产的基本概念和特征入手,对大规模定制生产的实现机制进行了探讨。在提出消费者分类的基础上,给出了一种适应定制生产的模块化方法。  相似文献   

20.
《经济师》2015,(8)
<正>没有哪一家银行能够为所有的客户服务,也没有哪一家银行能够提供客户所需的所有金融产品,准确适当的客户分类以及个性化的金融服务、金融方案是银行抢占金融市场份额的关键。那么,银行如何实现、强化个性化服务呢?这就要求银行做到以下几点:一是重视客户价值,实施差别化服务。针对不同客户提供差别化服务,对重点客户的特殊需求,提供个性化服务。二是建立有效的客户反馈机制。使得客户的种种意见和评价能动地反馈到银行,掌握客户的潜在需求,使客户对银行的利润贡献最大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