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吴丹 《经济经纬》2008,(3):47-49
银行与金融、政府干预、黑市活动、资本流动与外国投资、货币政策对东亚经济体出口贸易有重要影响,银行与金融、政府干预、产权、政府负担对东亚经济体进口贸易有重要影响。提高政府干预质量,积极合理地引进国际直接投资,建立并完善公正廉洁高效的司法体系应成为东亚经济体各政府未来重要的政策取向。  相似文献   

2.
对于影响云南与东盟贸易的因素,我们运用贸易引力模型进行分析,试图从中找出解决问题的对策与建议,为促进云南的经贸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文章通过建立FDI对贸易影响的理论分析框架,将FDI和区域贸易安排加入引力模型,并借助1986—2010年中国与主要投资国和贸易伙伴的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理论与实证分析表明FDI、经济总量、市场规模相似性、国家经济水平差异性是决定贸易流量的主要因素。距离的影响并不显著,相反,区域贸易安排与贸易之间有显著相关性。不同来源国的FDI对中国进出口贸易有不同影响。为此,为保持中国贸易的持续增长,不仅要培育本地市场规模,继续扩大开放,更重要的是提高贸易自由化水平和国内市场一体化水平。  相似文献   

4.
通过引用引力模型,采用面板数据对影响中国—东盟产业内贸易发展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实证检验,发现东盟各国GDP和人均GDP是影响双边产业内贸易的两个正相关因素,而中国与东盟各国的距离以及东盟各国对中国的直接投资是影响双边产业内贸易的两个负相关因素。这些结论对于理解产业内贸易的发展的现状以及进一步发展产业内贸易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
乔清  韩峰 《经济与管理》2012,(9):14-17,25
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我国开始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推进速度与规模令世人瞩目。以2000-2010年期间中国和14个贸易伙伴的贸易数据为样本,采用加入自由贸易协定等变量的扩展的引力模型对各因素对我国贸易流量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贸易国(地区)的经济规模、人口数量、文化以及贸易制度安排是影响我国对外贸易的主要因素,其中,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在一定程度上确实可以促进我国同贸易国(地区)的贸易流量,而距离对我国贸易流量的阻碍作用仍然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6.
本文利用国际贸易引力模型(Gravity Model)对中国农产品贸易流量的决定因素及贸易潜力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优惠贸易安排对农产品贸易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农产品贸易国家之间的人均收入差距越大,农产品贸易越小.中国与墨西哥、俄罗斯、印度等发展中国家的农产品"贸易不足",潜力巨大;与发达国家或地区中的欧盟、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的贸易潜力有待开发.  相似文献   

7.
贸易引力模型是对国际贸易进行实证分析的重要方法。以传统的贸易引力模型为基础,建立适合中国双边贸易的引力模型。通过对该模型的实证检验和贸易潜力分析得出:经济规模(GDP)、空间距离、人口及制度安排(APEC)是影响中国双边贸易的主要变量;在对外贸易依存度过高和贸易发展潜力有限的情况下,中国当前应该充分利用国内资源禀赋。深化国内贸易,同时积极调整贸易政策,改善贸易结构。  相似文献   

8.
周念利 《财经研究》2012,(5):105-113
文章基于2000-2009年双边服务贸易面板数据,并运用扩展的引力模型,对区域贸易安排的"服务贸易效应"展开了经验研究。研究发现:(1)整体上看,"区域贸易安排"对双边服务贸易产生了显著的促进作用,但"区域货物贸易安排"对服务贸易的影响缺乏统计显著性。(2)"区域服务贸易安排"对双边服务贸易流量产生了显著的正向影响。"南北型"区域服务贸易安排的"服务贸易效应"超过了"南南型"和"北北型",而且非对称性的"南北型"区域服务贸易安排对双边服务贸易的影响最显著,将双边服务出口流量提升了73.71%-76.81%。(3)"区域服务贸易安排"对服务贸易的影响大致需2年时间逐渐释放,表明区域服务贸易安排的"渐入期"要小于区域货物贸易安排(约10年)。  相似文献   

9.
10.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世界文化贸易得到了繁荣发展.作为一个贸易大国,中国文化商品贸易还略显不足.本文在分析了中国文化商品贸易现状的基础上,以1992-2009年中国与9个国家和地区的双边文化贸易数据为样本,利用引力模型及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对象国GDP、文化距离、贸易条件、科技应用水平、共同语言对中国文化商品贸易有正向的影响,而地理距离、共同贸易区对中国文化商品贸易有负向的影响,而中国GDP、中国及对象国的人均GDP对文化商品贸易的影响均不显著.  相似文献   

11.
王维然 《经济论坛》2009,(14):113-116
本文依据贸易引力模型对哈萨克斯坦与主要贸易伙伴的双边贸易流量进行了分析。研究显示,经济规模、距离、铁路运输是影响哈萨克斯坦对外贸易的主要影响因素。中国目前对哈萨克斯坦的贸易潜力已较小,需开发新的增长点来带动中哈贸易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2.
贸易引力模型:来自中国的实证与启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作者在采用并修正贸易引力模型的基础上,验证了决定中国双边贸易的主要因素是贸易伙伴的经济规模(GDP总量)、人口、空间距离和贸易政策等,并通过Beta系数检验证明区域经济合作组织是影响中国对外贸易最重要的因素;通过贸易潜力分析,说明中国目前应当充分重视国内市场,坚持扩大内需的战略,同时积极调整贸易结构,改善贸易增长方式。  相似文献   

13.
应用引力模型评判区域贸易安排与出口增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玉举 《财经科学》2005,(3):100-106
引力模型为有效促进参与区域贸易安排成员国的出口增长提供了有力证据.通过总量和产品类别的实证分析表明,区域贸易安排对不同产品类别的出口增长的影响效果并不一致.我国参与区域贸易安排的战略选择上,还需要将引力模型得出的贸易不足和贸易过度的结论,与出口比较优势和出口收益传导机制有机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4.
姚丹 《经济研究导刊》2012,(34):177-180
选取东盟内外共23个国家的数据为样本,基于引力模型,引入CAFTA虚拟变量建立回归模型,分别分析CAFTA的建立对中国与东盟之间进口贸易和出口贸易的影响。结论显示,引力模型对中国—东盟间贸易流量的解释有效,CAFTA的成立促进了中国从东盟各国的进口贸易,反之,对中国想东盟的出口则没有显著地影响。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成立产生了较强的贸易创造效应,而贸易转移效应则不明显。  相似文献   

15.
这次欧盟东扩产生了重大的贸易效应,包括贸易转移效应和贸易创造效应,对中欧贸易关系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本文运用贸易引力模型和面板数据对欧盟和主要贸易伙伴尤其是和中国的贸易流量进行了研究,通过实证分析得出:欧盟东扩的确产生了贸易创造效应;由于欧盟东扩产生的贸易转移效应,欧盟国家与非欧盟国家的相应双边贸易流量下降了;欧盟东扩对欧盟老成员之间的贸易量有一定促进作用;欧盟东扩对欧盟老成员国和新成员国之间贸易促进作用很明显;欧盟东扩对欧盟新成员国之间贸易促进作用非常明显;欧盟东扩对欧盟老成员国和非欧盟国家之间的贸易促进作用明显;欧盟东扩对欧盟新成员国和非欧盟国家之间贸易的贸易促进作用很明显;欧盟东扩对中国产生的贸易转移效应不是很大.最后根据实证结果提出了促进中欧贸易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崔玮 《时代经贸》2012,(18):92-93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世界文化贸易得到了繁荣发展。作为一个贸易大国,中国文化商品贸易还略显不足。本文在分析了中国文化商品贸易现状的基础上,以1992—2009年中国与9个国家和地区的双边文化贸易数据为样本,利用}1力模型及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对象国GDP、文化距离、贸易条件、科技应用水平、共同语言对中国文化商品贸易有正向的影响,而地理距离、共同贸易区对中国文化商品贸易有负向的影响,而中国GDP、中国及对象国的人均GDP对文化商品贸易的影响均不显著。  相似文献   

17.
区域贸易安排与出口潜力:引力模型结论的调适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玉举 《财经研究》2005,31(6):86-95
引力模型为参与区域贸易安排可以有效促进成员国的出口潜力的论断提供了有力证据.文章通过总量和产品类别两个层面的实证分析,得出区域贸易安排对不同产品类别出口潜力的影响效果并不一致.研究认为在指导我国参与区域贸易安排的战略选择上,需要将引力模型得出的贸易不足和贸易过度结论与比较优势和出口收益传导机制有机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8.
构建2001—2010年中国30个主要贸易伙伴的面板数据,运用改进的引力模型分析中国双边贸易流量的主要影响因素并测算中国的贸易潜力。分析结果显示,模拟贸易量总体上小于实际贸易量,表明中国近年来对外贸易过度,贸易潜力不足。因此,政府长期以来实施的外向型贸易发展战略应适时做出调整。  相似文献   

19.
在对全球生产网络相关概念进行文献回顾基础上,以国际分工体系发生、发展的文献综述介绍为主线,揭示全球生产网络构建的背景及原因。其次对东亚区域生产网络研究现状进行文献回顾,并着重对东亚区域内部网络分工现象的出现及影响等相关文献进行综述。最后对东亚区域内贸易结构的研究进行文献回顾,以此说明东亚区域内部近年来零部件贸易及中间品贸易突飞猛进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京津冀物流发展总体水平不高,发展方式较为粗放,布局合理、成本最小化的物流网络体系尚未形成.首先运用因子分析得出城市化和工业发展水平两个主成分,测算各城市物流综合实力得分后对其进行了排序,北京、天津、唐山、石家庄依次为四个轴心城市,表现为“南低北高、西弱东强”的不均衡发展态势;最后,强制选取保定为第五个轴心城市,可得到一个成本最小化的京津冀物流网络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