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随着我国资本市场股权分置改革的顺利推进,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将进入股份全流通的状态.原本"固化、沉淀"的国有资本,随着限售期的到来,将逐步得到解禁,股权分置改革带来了资产证券化,资产流动性问题得到了解决,意味着控股上市公司国有股东持有的"非流通股"将可以逐步流通,这为控股上市公司国有股东开展资本运营工作提供了广阔空间.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资本市场股权分置改革的顺利推进,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将进入股份全流通的状态。原本“固化、沉淀”的国有资本,随着限售期的到来,将逐步得到解禁,股权分置改革带来了资产证券化,资产流动性问题得到了解决,意味着控股上市公司国有股东持有的“非流通股”将可以逐步流通,这为控股上市公司国有股东开展资本运营工作提供了广阔空间。资本运营,就是对公司所拥有的一切有形与无形的存量资产,  相似文献   

3.
由于我国上市公司大多数脱胎于国有企业,是在国有企业剥离非核心资产后作为主要发起人组建而成的,因而上市公司普遍存在一个以承载不良资产和非经营性资产为主的控股股东,这种关系滋生了控股股东以各种方式侵占上市公司和中小股东利益的代理行为。股权分置改革前控股股东的代理行为主要体现在资金占用、关联购销、关联担保等且代理行为比较单一。随着股权分置改革的结束,全流通时代的到来,控股股东的代理行为趋于多元化、复杂化及隐蔽化。如何识别控股股东代理行为以及如何测度控股股东代理行为带来的风险给监管部门和投资者带来了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4.
股权分置改革是中国资本市场发展进程中的重要转折点。由非流通股和流通股构成的“二元市场”将随着股权分置改革的完成而终结。这场制度变革改变了中国股市“不同股不同权不同利”的格局,也将占股市273的国有股和法人股推向了市场。2007年6月底,国务院国资委、中国证监会发布了《国有股东转让所持上市公司股份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转让办法》、《国有单位受让上市公司股份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受让办法》,以及《上市公司国有股东标识管理暂行办法》三个政策性文件。在上市公司国有股权转让的市场环境发生重大变化的情况下,相关监管制度的及时跟进,正是为了规范上市公司国有股权转让行为,保护各类投资者合法权益,维护证券市场稳定。[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我国上市公司控股股东的控制权私有收益根源于股权分置。而股权融资偏好仅是控股股东攫取私有收益的一种间接方式而已。股权分置改革将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控制权私有收益和股权融资偏好。  相似文献   

6.
本文基于控股股东代理问题的视角分析现金股利分配对权益资本成本的影响,并探讨这种影响在控股股东特征不同的公司中所呈现出的差异。本文以股权分置改革后2006—2011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进行实证检验,发现公司支付现金股利能够显著降低权益资本成本,并且这一效果在控股股东为非国有股东以及终极控股股东两权分离的公司中表现得更为显著。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现金股利能够作为一种有效的公司治理机制缓解控股股东代理问题,从而使得公司权益资本成本下降。  相似文献   

7.
事件     
《中国总会计师》2007,(7):10-11
上市公司国有股东股份转让规范文件出台为适应股权分置改革后证券市场发展的新形势,规范上市公司国有股东行为,推动国有资源优化配置,保护各类投资者合法权益,维护证券市场稳定,国务院国资委、中国证监会日前公布了《国有股东转让所持上市公司股份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转让办法》)等三个政策性文件,对股权分置改革后国有单  相似文献   

8.
股权分置改革之后,我国上市公司出现了定向增发新股资产注入的热潮。上市公司定向增发新股资产注入是一次规模较大的上市公司与控股股东之间的关联交易,有的上市公司利用这一关联交易向上市公司注入劣质资产等方式来向上市公司"注水",这一行为损害了中小股东的利益,影响了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必须加以规范和治理。文章分析了我国上市公司定向增发新股资产注入中"注水"的动机及渠道,提出了防范上市公司定向增发新股资产注入中"注水"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股权分置改革是当前我国资本市场一项重要的制度的改革,旨在实现全流通。在我国上市公司中长期存在流通股和非流通股的股权分置状况,2004年底,上市公司总股东7149亿元,其中非流通股份4543亿元股,占上市公司总股本的64%,而国有股份(包括国有股和国有法人股)又占非流通股份的74%。  相似文献   

10.
本文基于中国资本市场的经验数据,并考虑不同控股股东性质和公司所在地区的市场化进程差异的影响,通过对我国上市公司投资效率与股权的关系研究发现,上市公司进行股权分置改革能有效的改善公司的投资效率,但这种效果仅表现为对投资不足的改善上,同时对于强制实行股权激励政策的国有上市公司效果更为显著,在市场化进程高的地区其股改对投资不足的改善效果会更好。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我国证券市场的特点和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特点出发,分析了在股权分置的制度安排下和存在控股股东对中小股东的利益侵占时股权融资活动对控股股东股权价值的影响,指出股权分置的制度安排以及大股东对中小股东的利益侵占是造成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本文基于股权分置改革背景,以2004年和2008年上市公司为样本,通过聚类、均值比较与检验等方法对上市公司的股东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约有80%的上市公司直接控股股东与实际控制人并不一致.按照控股股东的控制权特征,可以将上市公司划分为两类:低持股比例高分离度公司和高持股比例低分离度公司.股权分置改革后,低持股比例高分离度公司的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有趋同之势,与此同时部分依然分离的公司控股股东与实际控制人性质开始出现分化.  相似文献   

13.
股权分置、控制权私人收益与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丹 《财会月刊》2006,(8):71-72
本文从我国证券市场的特点和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特点出发,分析了在股权分置的制度安排下和存在控股股东对中小股东的利益侵占时股权融资活动对控股股东股权价值的影响,指出股权分置的制度安排以及大股东对中小股东的利益侵占是造成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郭均英 《财会通讯》2010,(12):88-91
本文从沪深两市中选取987家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分别从这些公司股权分置改革前后的股权流通性、股权集中度、董事会特征等方面来检验股权分置改革对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研究发现:股权分置改革降低了我国上市公司控股股东的控股比例、增加了流通股比例、缩小了董事会的规模而使其效率得以提高,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从而提高了公司治理水平。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股权分置改革的完成,上市公司中具有绝对控股比例的大股东虽然有所减少,但具有相对控制权的控股股东反而增多。本文以2009年沪深证券交易所1522家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研究了盈余管理的分布特征。结果发现:大股东的上市公司较股权分散下的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程度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股权分置改革的完成,上市公司中具有绝对控股比例的大股东虽然有所减少,但具有相对控制权的控股股东反而增多。本文以2009年沪深证券交易所1522家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研究了盈余管理的分布特征。结果发现:大股东的上市公司较股权分散下的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程度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比分析海内外上市公司股权集中度和现金股利政策的关系,探究我国上市公司在股权分置改革后新的制度背景下现金股利发放行为是否有利于保护投资者的利益.研究结果表明当股权集中度增加时,控股股东和中小股东之间的代理问题更加严重,海外证券市场完善的投资者法律保护和严格的外部监管使得海外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倾向于派发现金股利减少代理成本.但随着股权集中度的增加,我国内地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支付水平和支付率增加程度要高于海外上市公司.在我国上市公司中,高股利支付水平和支付率并没有降低控股股东和中小股东之间代理成本,反而成了上市公司向控股股东输送利益的一种合法工具.  相似文献   

18.
2005年4月29日,证监会启动股权分置改革试点工作,拉开了中国股权分置改革的序幕.股权分置是指目前我同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中,流通股与非流通股分离的现象.股权分置改革的核心就是解决尚未流通的国有股的减持、转让和上市流通问题,从而实现全流通,充分发挥资本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总之,股权分置改革也就是改变几前不合理的股权结构.已经进行了两年多的股权分置改革,股权集中度有何变化?控股股东对注册会计师出具的审计意见又有何影响?这都是我们亟待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以江苏省为研究重点,识别股权分置改革这一制度转变过程中地方国有资产管理部门采取的策略。以沪深股市中江苏2004年以前上市的公司作为研究依据,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案例分析等方法进行深入分析。研究发现股权分置改革使江苏国有上市公司的国有控股比例平均下降10%左右,但股改后国有股东主动减持意愿并不大,对某些一般竞争领域行业还进行了增持,这可能与国资管理部门害怕失去控股权有关。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民营上市公司2004年和2006的数据为样本,分析了民营控制权结构对现金股利政策的影响,以及这种影响在股权分置改革前后的差异。结论表明:股权分置条件下,现金股利成为民营控股股东进行“利益输送”的直接工具;股权分置改革后,实际控制人的现金流量权与现金股利出现了“倒U”型关系,一定程度反映了民营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变化趋势;实际控制人成为管理者的控制模式,加剧了控股股东对股利政策的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