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吴琼 《北方经贸》2013,(10):96-97
社会养老保险均等化是让所有的社会成员都能够大致均等地享受到养老保险制度的保障,是实现社会公平公正的重要内容之一。文章重点考察了唐山市群体间、城乡间社会养老保险均等化的情况,分析了唐山市社会养老保险非均等化原因并提出了解决问题要加快制度改革,建立统一制度,扩大社会养老保险覆盖面,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建立养老金调节机制。  相似文献   

2.
低保制度是社会救助制度的核心和基础,经过十多年来的发展,其在保障城乡困难群体的基本生活、维护社会稳定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同时存在着救助标准偏低、覆盖面偏窄制度分割等问题。本文引入低保救助力度系数,对内蒙古地区城乡低保制度救助力度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3.
城乡医疗救助制度作为医疗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惠及广大困难群众的民生工程,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民本基础。新源县自启动城乡医疗救助工作以来受到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本文从新源县开展城乡医疗救助工作的具体做法中.去探讨研究今后县级财政如何完善城乡医疗救助体系。致力于更好的缓解弱势群众看病难看病责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中国2007-2013年省级面板数据实证分析财政支出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教育、农林水务和社会保障类财政支出能够显著缩小城乡收入差距,而财政医疗支出则扩大了中西部收入差距。因此,通过财政手段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关键在于:一方面不断加大对教育、农林水务、社会保障类支出规模,另一方面应将医疗支出方向更多倾向农村。  相似文献   

5.
大病医疗救助是我国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调查分析大病医疗救助实施现况对于提高大病医疗救助水平有着重要意义。本文通过统计分析湖南省A、B两地大病医疗救助数据,结合政策文本分析、走访、座谈等方式,从受益人口、救助资金、救助对象满意度等方面考察评估大病医疗救助实施效果。结果是两地医疗救助受益人口较少,医疗救助水平不高,但救助对象满意度高。建议一是扩大或取消大病医疗救助对象、范围限制;二是提高或取消大病医疗救助封顶线;三是扩大门诊医疗费用纳入大病医疗救助覆盖范围;四是加大大病医疗救助资金投入;五是完善大病医疗救助与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的有效衔接。  相似文献   

6.
于洋 《商》2014,(26):206-206
随着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初步建立,社会保障制度中存在的不公平现象也日益凸显。本文通过对社会保障制度的城乡差异进行分析,发现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存在城乡机会不均等、农村管理体制不健全、资金分配不合理等问题,并且提出了一些相对应的意见和建议,如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统一管理、增加财政的支持等。  相似文献   

7.
医疗救助是指国家和社会针对城乡最低生活保障人口的医疗问题,通过拨款和捐助等多渠道,实施专门的帮助与支持。目前,我国已初步建立涵盖城镇居民、农民的医疗保险和农村合作医疗,社会医疗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但仍存在医疗救助资金不足、区域差距明显、覆盖范围不广等问题,大部分社会困难群体仍游离于医疗救助范围之外。针对于此,笔者对国外医疗救助制度的经验进行具体分析,进而借鉴国外相关经验,提出完善我国医疗救助制度的有效建议。  相似文献   

8.
《财经界(学术)》2011,(19):34-35
今年以来,各地财政进一步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财政资金支持和税收优惠政策,重点支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结构调整、节能减排、开拓市场、扩大就业,有效推动中小企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商》2015,(32):39-40
建设农村医疗救助体系是我国近年来社会发展的需要,农村重大疾病医疗救助体系的建立与完善是城乡协调发展的必经之路,其发展与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紧密相关。农村医疗救助体系是指政府通过提供财政、政策和技术上的支持使贫困人群直接获得某些或全部基本的医疗健康服务,以改善贫困人群健康状况的一种运行机制。在农村经济发展基本得到改善的今天,重大疾病所导致的高额医疗费用在相当大的程度上阻碍了农村经济发展的进程。在目前贵州省财力比较紧张的情况下,对于黔西南州兴仁县这样经济发展滞后的地区,构建有效的农村重大疾病医疗救助体系十分必要。本文在阅览了大量文献的基础上运用实证分析农村重大疾病救助体系来解决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而阻碍经济发展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摘要】本文分析了我国外贸与出口信用保险的发展现状,并以完善出口信用保险机制为重点,提出了进一步扩大覆盖面、在短期险业务中引入竞争机制、加大对重点行业及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等措施,为进一步发挥出口信用保险在外贸稳增长、调结构、促平衡方面的作用提供了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1.
全国新农合、城镇基本医保和城乡医疗救助都存在较大的差距,主要表现在覆盖面问题,以及不同地区、不同人群和城乡之间的待遇标准问题,此外,有的地方还存在基金结余过多或保障水平过度等现象。本文提出了“十二五”时期我国基本医疗服务均等化的具体目标,并提出解决上述问题及实现各项目标的对策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2.
刘玉安 《消费导刊》2013,(11):95-96
大病医疗救助制度是社会救助制度的重要内容。剖析大病医疗救助制度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制约因素是实现医疗救助均等化的前提和基础。目前,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法制建设滞后以及管理体制不健全是制约大病医疗救助制度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我国蔬菜目标价格保险试点分析及发展对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1年以来,上海市、北京市、成都市和江苏省等相继推出的蔬菜目标价格保险产品具有明显的政策保险、政企协作特点,承保的地域性较强但保障水平较低.实践中,蔬菜目标价格保险推广面临诸多问题,如蔬菜目标价格可保性差异较大、蔬菜目标价格保险存在错位、蔬菜目标价格保险基础数据库不健全以及蔬菜目标价格保险费财政压力较大等.应通过加大政府支持与推广力度、积极开展蔬菜目标价格保险跟踪调研、扩大蔬菜目标价格保险覆盖面、完善价格信息采集系统和大灾防控体系等措施,有效推动我国蔬菜目标价格保险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刘志雄 《江苏商论》2012,(4):155-157
研究表明,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地方政府政策的支持,广西的财政支农规模不断增加,农民增收越来越快,财政支农对农民增收具有非常明显的正效应。然而,财政支农力度仍然较弱,城乡收入差距较大,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结构不理想。为此,需要制定相应措施,解决存在问题。如继续加大财政支农力度;加快农民增收步伐,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加强财政支农政策引导,合理调整农村居民收入结构;加大农村地区教育资源投入。  相似文献   

15.
在精准扶贫背景下,本文以黑龙江省农村贫困人口医疗救助制度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黑龙江省农村贫困人口医疗救助制度,总结出黑龙江省农村贫困人口医疗救助存在着救助范围窄、救助水平低、救助内容重治轻防、救助程序复杂等问题,从而提出扩大医疗救助范围、提高医疗救助标准、简化医疗救助程序、医疗救助内容向门诊和疾病预防拓展等完善对策。  相似文献   

16.
为适应经济全球化需要,扩大对外贸易规模,规避国际贸易壁垒,引进先进技术和高端人才,近年来辽宁省企业大力发展跨国并购。并购规模迅速扩大,并购领域主要集中在制造业,投资区域以欧美等发达国家和地区为主。企业跨国并购中存在跨国经营人才缺乏、政策支持体系不健全、并购后续文化整合困难等问题。提出加快专业人才培养,建立健全政策支持体系,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充分做好前期调研工作,正确选择并购市场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分析我国财政支农“总量小、结构偏、体制僵”等主要特征,提出了强化支持重点,加大支出力度;整合财政支农投入,完善资金管理体制;调整支出结构,提高支出效益等财政支农对策.  相似文献   

18.
刘欢刘超 《商》2014,(18):143-143
在新型社会救助体系中,城乡医疗救助制度在缓解城乡贫困居民看不起病的难题上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因此越来越受到重视和关注。本文就城乡医疗救助制度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19.
基本公共服务的供给、分配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适应,一些公共服务满足不了经济发展和公民生活的需要,且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的非均等化问题较突出.改革城乡二元结构体制、完善财政体系、促进公共服务供给主体多元化等政策建议,能扩大公共服务的覆盖面,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程度,拟合城乡差距,推动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20.
国家财政"三农"支持政策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财政"三农"支持政策是国家财政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促进农业和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财力保障.改革开放30年来,随着公共财政改革的推进和国家财力的大幅度增长,国家对财政的"三农"支持政策进行了重大创新,在强化农业基础地位、促进农民增收、推进新农村建设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我国在支农政策运用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如财政支农资金投入总量规模不足,比例不高,结构不合理,宏观效率不高,县乡基层财力薄弱等.为进一步完善国家财政"三农"支持政策,促进我国农业和农村社会经济全面发展,必须切实加大国家财政对"三农"投入的倾斜力度,建立规范的支农资金管理机制,深化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积极化解乡村债务,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现代税收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