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世界经济和人口规模的增长,人们已经逐渐地认识到化石能源的使用带来的环境问题,不仅仅是固定废弃物、噪音、污水等这些危害.化石能源的消费带来的更加严重的问题就是全球气候变暖,在这种大的背景下,国内外提出了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因为全球变暖对世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新的挑战,并己经深度触及到了能源安全、农业安全、海洋安全和公共卫生安全等领域,这己成为各国关注的重点.联合国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针对全球气候变暖在1990年、1995年、2001年和2007年分别发表了4份评估报告.1990年的报告向人类警示了全球变暖的危险;1995年的报告已经清楚地表明:全球气候变化与人类行为有关;2001年的报告,用更坚实的证据表明了:人类活动与全球气候变暖有相关性;但是,2007年的评估报告指出:气候变暖是不争的事实.全球气候变暖已经对地球带来了非常明显的危害.有关预测表明,在未来100年内,全球变暖的趋势有可能进一步的加剧,这将会对我们生存的自然界和社会经济系统带来更为明显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2.
罗海 《致富天地》2004,(6):36-36
温室效应、热岛效应是科学界的热门话题之一。因为,全球变暖不但影响到人类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而且影响到生态平衡。科学家发现,作为人类活动和动植物繁衍重要资源的“固体水库”——冰川,正年复一年地消融着。  相似文献   

3.
正在淡水资源日益匮乏的今天,收集北极圈的浮冰,是格陵兰岛居民从温室效应中捕捉到的新机遇。北极圈八国之一的丹麦格陵兰岛,正在捕捉"全球气候变暖"带来的新机遇。对很多岛国来说,任何关于温室效应导致海平面上升的消息都是很不好的信号,但对北极圈的国家来说,冰雪的融化却是近在眼前的新商机。冰雪的融化给这些国家带来了新的航道,新的矿产资源,新的渔业资源,北极地区已经被  相似文献   

4.
从古到今,人类的生产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对环境也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这种影响引发的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困扰我们的一道难题。全球变暖、印度洋海啸等环境灾害带来的巨大损失,更是为我们敲响了警钟。将环境保护与税收法律制度相结合也是针对当前环境问题的重要举措,因此环境税的确立也是非常有益于环境的保护。在现实生活中,如何完善环境税收制度,已成为迫切需要我们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近两百年来工业社会给人类带来巨大的财富,但是同时也带来了环境恶化、气候变暖、垃圾遍地、能源枯竭等问题,这是人类共同面临的窘境,需要全世界携手解决。因此,一股以保护环境、保护有限资源、保护人类身心健康为目标的绿色浪潮,正在全球兴起。  相似文献   

6.
极端天气     
经济的损失、生命的陨落,人类社会生活正被极端天气改变,如果不实现环境的根本治理,人类的健康和谐发展将成为泡影7月21日,北京遭遇61年最大暴雨,造成77人遇难。极端天气带来的后果,是生命的逝去和家园被毁。更加严重的是,极端天气正在变成常态,通常所说的气候变暖、温室效应、  相似文献   

7.
《商》2015,(6):238-239
全球气候变暖问题已经对人类的生存环境构成了严重的挑战和威胁。实现低碳转型,解决气候变暖的问题需要技术的有力支撑,也需要一套全面、协调的法律体系以及相关制度予以保障。本文从应用创新技术的法律建设、管理体制和激励、保障机制等角度入手,分析了低碳技术创新与应用的现状和问题,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低碳技术法律制度构建和完善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美国龙卷风肆虐、澳洲频遭热浪袭击、中国多省面临重大旱灾——全球灾难性天气频发,地球究竟怎么了? 在初夏的一个午后,记者来到位于北京师范大学专家楼的全球变化数据处理与分析中心,针对全球变化的问题深入采访了前科技部部长、中科院院士徐冠华.徐冠华认为,这些极端天气是人类活动产生温室效应的产物."温室效应带来的灾难早已显现.20世纪是人类在过去2000年当中最温暖的100年,1976年到2000年全球绝大部分地区冬季气温不断升高,有些地方升高得非常明显.北冰洋海冰在明显减少,春季海冰厚度减少了40%,冰川和雪带正在消融,许多湖泊面积大幅度下降.袭击全球的热浪、台风、暴雨频繁发生."  相似文献   

9.
蔡雨成 《现代商业》2011,(6):199+198
全球变暖问题已成为了当今世界各国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它已经严重的影响了各国人们的身心健康和经济发展,甚至是整个人类的发展。然而,纵观社会我们得知全球变暖与当今的国际贸易体系是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通过国际贸易体系来试图解决全球变暖也是具有可行性的。本文主要秉着公平公正合理的原则,通过运用国际贸易体系去应对全球变暖问题。这样更好的解决了全球变暖的同时也使得国际贸易体系得到了健康长远的发展。实现了气候与贸易的双赢。  相似文献   

10.
《商》2015,(15)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全球变暖所引发的极端天气和自然灾害正日益摧残着人类社会。全球变暖的重要原因便是以二氧化碳、甲烷为代表的温室气体的排放。旨在解决全球变暖问题,促进世界可持续发展,世界各国对改善生态环境,减缓温室气体排放上达成了共识。在实践中通过碳交易体系来减少排放和控制温室气体排放,使经济得到可持续发展。但是在碳交易中仍然面临诸多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1.
谢杰  朱立志  浦华 《财贸研究》2007,18(2):40-45
气候对农业生产起着决定性作用。温室效应会使地球升温,从而引起全球变暖,将对农业产生深远影响。本研究使用一个CGE全球模型GTAP来预测全球变暖对农业贸易的影响,结果显示高纬度地区将获益,而低纬度地区将受损。北美小麦出口的重心将从美国转向加拿大,中国将取代东盟成为主要的稻米出口国。农业经济占GDP很大比重的发展中国家将受到更大的负面冲击。  相似文献   

12.
气候变暖是人类社会面临的十大生态问题之首,而人类社会大量排放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形成的温室效应则是气候变暖的根源。通过对我国开展森林碳汇贸易潜力的理论分析可以发现我国在发展森林碳汇贸易上具有可行性和迫切性,并通过对我国开展森林碳汇贸易潜力的实证分析发现我国开展森林碳汇贸易的潜力是巨大的。我国应当采取适当措施积极参与到国际温室气体减排,将森林碳汇贸易的潜力化为现实,促进中国林业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被普遍关注,进而有科学研究提出了建立排放许可证来减少全球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减缓并抑制温室效应,来满足地球生物的可持续发展状态,使人类的生存环境需求得到满足。这样原本与经济学没有关系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有了一定的经济学意义,与国内生产总值一样也能用来衡量经济体活动,具有了能使人们得到满足的功能与属性,加上建立许可证制度使其有了稀缺性,这使其与GDP一样具有了经济学研究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销售与管理》2010,(2):91-91
昨天也有人问我。杨老师,全球气候变暖,怎么现在天越来越冷?我跟他说,你发烧的时候是不是会感觉到发冷?气候变化问题要用科学的发展观来看。这么大个事,有争议不奇怪。我的判断是,全球二氧化碳大量排放引起温室效应,使得地球发烧了。而低碳经济为生病的地球开出了一剂退烧药。”  相似文献   

15.
全球气候变暖所带来的环境问题是所有国家都担忧的问题,也是所有国家要承担的共同责任.<京都议定书>及其三大机制是迄今为止执行"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最彻底的国际法律制度.清洁发展机制为工业化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共同解决全球气候变暖问题提供了一个可行的机制,也给广东风电带来诸多机遇和问题.  相似文献   

16.
气候变化与全球变暖:基于人口经济学的文献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正在经历一场以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气候变化,面对气候变化,人类社会系统因地理位置、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环境条件而表现出不同的敏感性和脆弱性.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人类对自然的依存度下降,气候变化对人口变动的直接影响越来越弱,而人口变动对气候变化的影响却愈演愈烈.人口增长和人类活动是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因素,城市化带来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改变是导致气候变化更为关键的因素.多因素交织叠加,导致人口变动产生的气候效应在快速城市化阶段尤为显著.  相似文献   

17.
低碳经济国际趋势与我国的策略取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正>自工业革命以来,以煤炭、石油和天然气为主导的高碳化石能源,给人类生活和社会经济带来了极大的进步与繁荣。然而近10多年来,高碳能源在驱动全球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加剧了全球气候变暖,给  相似文献   

18.
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各行各业在生产中向环境排放大量的碳元素,导致全球气候变暖,严重影响人类生活的环境质量。面对全球变暖,全球推行经济的低碳发展,降低环境污染,减缓全球变暖速度。下面本文将从电力企业着手,对低碳经济下电力会计管理进行简单的分析。  相似文献   

19.
温室效应导致全球气候变暖,随之产生较多的环境问题,能源大量消耗导致碳排放加速,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过度碳排放导致的环境恶化引起了高度重视,文章选用2003—2017年的中国能源消费数据,利用IPCC清单编制法,从能源消费结构、碳排放现状、能源消费强度、行业碳排放进行分析,得出相关的结论。  相似文献   

20.
进入21世纪后,低碳经济模式日益受到世界各国的青睐。低碳经济意即低碳发展、低碳产业、低碳技术、低碳生活等一类经济形态的总称。低碳经济提出的大背景,首先是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严峻挑战。随着全球人口和经济规模的不断增长,能源使用带来的环境问题及其诱因不断地为人们所认识,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