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服务业发展能够促进就业增长,已被理论和实践所证明。文章首先概述了服务业就业相关理论,然后从总量、区域、内部结构等方面分析了我国服务业就业的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促进服务业发展和就业增长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运用就业弹性和投入产出法分析甘肃省的生产性服务业就业吸纳能力,结果表明生产性服务业对就业的拉动作用较大,内部各行业又存在差异,目前甘肃省仍是劳动密集型生产性服务业产业就业吸纳能力较强,而知识密集型生产性服务业产业的就业吸纳能力比较弱。  相似文献   

3.
阮婷婷  张岸嫔 《中国市场》2012,(13):13-14,17
作为有着13亿人口的发展中国家,我国有着沉重的人口负担和就业压力。金融危机爆发以后,我国的就业矛盾更是突出。本文利用AR(P)模型对生产性服务业各行业的就业人数与实际产值进行回归分析,得出生产性服务业整体及内部各行业的就业弹性。并提出要解决好我国的就业问题,应当从政府引导、企业分离、人才引进三方面来促进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张倩 《市场周刊》2020,(18):0162-0162
当今世界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这些变化为我国的服务业开放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前景,也带动了我国相关的就业效应。随着服务业市场的日渐激烈,想要在服务业中有更加长久的发展,就必须做好对服务业的相关研究工作,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中国服务业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与机遇,文章对我国服务业开放的就业效应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5.
6.
本文通过理论模型揭示了制造业就业与服务业就业之间存在交互乘数及空间溢出效应.利用中国2003-2013年28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数据,建立联立方程模型,基于不同空间权重矩阵,使用GS3SLS方法进行事实检验.研究发现:制造业就业与服务业就业之间存在双向促进作用机制,城市制造业就业每增加1%,会带来服务业就业0.45%~0.47%0的提升,其中,生产性服务业的受益最大;服务业就业每增加1%,会带来制造业就业1.15%~1.16%的提升.城市之间制造业就业和服务业就业均存在正向的空间溢出效应,而二者的空间交互溢出效应为负,表现为发达地区拥有高端制造业的同时,会吸引周边地区从事服务业的劳动力迁入.进一步的分析表明:随着时间的推移,服务业就业对制造业就业的乘数效应占主导,制造业的发展愈发依靠服务业的不断完善,二者的空间交互溢出效应逐渐减弱.政策上,促进劳动力的流动、深化市场化改革、充分发挥大城市的规模经济、完善城市结构体系、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有助于提升第二、三产业之间相互创造就业岗位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运用就业弹性和投入产出法分析甘肃省的生产性服务业就业吸纳能力,结果表明生产性服务业对就业的拉动作用较大,内部各行业又存在差异,目前甘肃省仍是劳动密集型生产性服务业产业就业吸纳能力较强,而知识密集型生产性服务业产业的就业吸纳能力比较弱。  相似文献   

8.
浙江服务业集聚的就业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业集聚被誉为"中国经济第三次浪潮的发动机"。利用两次经济普查数据得到的研究结果表明,浙江推进服务业的集聚能够增加服务业对劳动就业的吸纳能力,特别是对高素质劳动者的吸纳能力。其中,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就业效应相对更为显著。从地区间横向比较来看,浙江服务业集聚在对所有学历劳动者的就业效应方面不具有绝对优势,但在高素质劳动者的就业效应方面拥有较显著的优势。浙江省应完善服务业集聚区持续发展的动力机制;构建服务业集聚区全方位的市场服务体系;加强产业融合,促使现代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9.
10.
近年来中国出现了经济回调与就业上扬并存的格局,其中服务业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实证分析证明了服务业具有促进就业增长的长效机制:首先,基于鲍莫尔-富克斯假说的检验发现,中国服务业的需求收入弹性大于1,结合当前服务业发展滞后的情况,未来具有广阔的发展潜力。其次,基于修正的就业方程我们发现,服务业就业弹性远高于工业部门,而且具有更强的就业粘性。服务业发展既可以充当国民经济的就业海绵,还可以充当就业的稳定器。中国当前就业压力主要来自于农民工和大学毕业生,要解决好这两个群体的就业问题,既要推动传统服务业的发展,还要加快新兴服务业的升级,二者不可偏废。最后,本文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中国服务业就业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横截面数据构建线性模型,从城市化水平、投资、人力资本、技术进步、基础设施、相关产业和劳动力价格等方面出发,本文对决定服务业就业的因素进行了数量分析,进而探讨了促进服务业就业增长的有效途径。结论显示,服务业投资增长及基础设施改善对服务业就业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其他因素对就业的影响不明显。本文结论的现实意义是应将促进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结合起来,在加大服务业投资时,不仅要考察投资的经济回报率,更要重视投资对就业增长的贡献。同时,应重视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基础设施的改善带动服务业发展,进而促进服务业就业的增长。  相似文献   

12.
服务业外商直接投资通过短期和长期就业效应对流入地的服务业就业市场产生深远影响。文章剖析服务业外商直接投资就业效应的作用机理,分析广东服务业外商直接投资以及服务业就业市场的发展特征,实证考察广东服务业外商直接投资的就业效应,并提出政策建议。研究结果表明:广东服务业外商直接投资对服务业劳动力市场产生的总就业效应为微弱负效应,广义脉冲响应函数显示广东服务业外商直接投资产生的短期就业效应为负而长期就业效应为正。  相似文献   

13.
米利群 《江苏商论》2011,(11):114-116
现代服务业是城市经济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地区经济和谐发展的重要前提,其对就业的贡献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从河北省现代服务业来分析现代服务业吸纳就业的能力,对于河北省建设现代服务发展先行区、改善民生服务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能够促进市场资源的合理调配,为生产、商务活动以及政府管理提供优质的服务。本文通过分析2003-2010年北京市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的相关指标、生产性服务业就业值的相关指标、生产性服务业内部结构偏离度以及比较劳动生产率四个指标,运用整体与局部分析、静态与动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全面阐释2003-2010年北京市生产性服务业的内部结构变动情况,旨在推进北京市的两型社会建设,缓解就业压力,提升北京市国际贸易分工的地位,并为北京市产业结构优化提供政策建议。研究表明生产性服务业中的传统服务业比重仍然较高,生产性服务业整体发展速度落后于第三产业且吸纳劳动力的增长幅度远落后于第三产业的增长幅度。其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的产值最低并呈负增长,发展最慢;金融业产值最高,对劳动力的需求量最少,生产效率最高;2003-2010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的劳动生产率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15.
随着新一轮的国际产业结构调整和我国逐步履行加入世贸组织的承诺,外商投资大量涌入服务行业。以我国服务业FDI对服务业就业数量和就业质量的影响为视角,选取服务业产值、FDI额和就业人数等相关指标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服务业FDI的流入对我国服务业就业数量产生微弱挤出效应,对就业质量具有显著提升作用。为进一步加快我国服务业发展,提高服务业使用外资水平,妥善解决就业问题,提出继续加大引进服务业FDI,有效发挥外资的促进作用,规范跨国并购,加快吸引绿地投资,加强劳动者职业技能培训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就业吸纳、产业集聚与生产者服务业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翔 《财经论丛》2011,(1):15-19
本文根据新经济地理学、产业经济学、城市经济学、制度经济学等理论体系和现有文献成果,将区域地位、市场规模、人力资本、信息技术及制度环境等纳入到生产者服务业就业吸纳、聚集发展等影响因素的分析框架中,对全国232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生产者服务业就业吸纳、聚集发展进行定量研究,并对影响因素和机制进行了阐释。  相似文献   

17.
因经济发展的区域不平衡,导致现今我国各地服务业发展水平参差,原因主要在于区域开放程度、市场化程度等多方面原因。针对各地服务业发展的不平衡,应从政府理念更新、制度化服务市场监管、系统化服务人才队伍建设以及积极应对国际服务业市场转移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8.
白晔 《商场现代化》2012,(32):55-56
越来越多的国家将服务业的发展作为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也把大力发展服务业作为减少失业率的重要手段。本文将国内、外学者对服务业就业效应理论加以梳理,以期对服务业的就业拉动效应有更好的理解,更好的为我国服务业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9.
中国服务业FDI就业数量和质量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查贵勇 《江苏商论》2009,(12):79-81
中国服务业FDI虽具有产业内直接就业挤入效应,但产业内间接、全产业直接和间接就业挤出效应更强,导致中国服务业具有就业总挤出效应;但中国服务业具有就业质量提升效应。鉴于此,中国应坚定不移地加速服务业对外开放,以提升劳动生产率和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相似文献   

20.
重庆现代服务业发展对促进就业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服务业是城市经济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发达的服务业是城市内部正常运转、地区经济和谐发展的重要前提.而现代服务业对就业的贡献也越来越多受到人们的关注,因此认识现代服务业对就业的促进作用和意义是十分有必要的.本文从现代服务业的概念及特征入手,分析了现代服务业促进就业的原理,并对重庆市现代服务业发展及其对就业影响程度作了比较,最后针对现状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