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很多在国外拿到MBA学位的才子们在毕业后回国发展这个问题上从未犹豫过。根据我们的调查,大多数MBA的想法是在短期内回收读MBA投入的高额学费和机会成本,达到收支平衡。他们当中大多数人希望回国以后找到一个比较理想的、相对收入较高的、能够发挥自己才干的好职位。 当MBA们回来面对现实时,有些人开始迷茫了,令他们没有想到的是如今“海归”MBA身价已经大不如从前,可以说基  相似文献   

2.
乱中求机     
唐凯林 《英才》2003,(8):58-59
MBA 离老板有多远?黄东涛的答案是"没有"。在黄东涛递给记者的名片上清晰地记载着他现在的身份:北京百丈文化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创业是黄东涛的理想,也是他选择 MBA 的原因。毕业于上海一所"三流"院校的黄东涛1993年考入清华大学,研究生毕业后有三年多的时间是在新加坡度过的,主要从事国际工程承包项目,并一直做到项目经理的位置,但在享受着优厚待遇的同时黄东涛发现了自己在管理方面的欠缺,于是决定回国读MBA。"我之所以选择回国,是因为我非常想创业,而中国创业的机会要比国外多。"在新加坡的高速公路上行使,因为高速公路非常好、非常漂亮,大家也都很遵守交通规则,如果你要开得比别人快,你的车就要非常好;在中国这方面就不太一样,虽然是一个烂车,但是我也可以开到前面去,因为我们不遵守交通  相似文献   

3.
中国MBA已经经过十多年的发展了,在这期间,为中国培养了一大批企业的管理人才,他们中间有一些在事业上还是非常有成就的。我认为中国的MBA教育,成绩还是主要的。中国未来MBA发展的前景是乐观。这个乐观是有道理的,因为我们已经摸索出来一些在中国办MBA的经验,就是说除了按照国际规范的MBA教学方式来培养MBA学生以外,我们也结合中国自己的许多实际情况来培养中国所需要的MBA企业管理人才,而且从我们的情况来看,我们毕业的学员,在企业里面是供不应求的。  相似文献   

4.
程华:您如何看待中国MBA教育的国际化与本土化问题? 高闯:国际化与本土化这两个范畴比较抽象,应该用相应的指标去说明。我觉得有两个指标比较合适。一个是质量,另一个是特色。前者强调通用性,用于国际比较;后者强调适用性和个性化。没有质量,中国的MBA就无法融入世界MBA教育的大潮;没有特色,你就无法发挥自己的优势,形成核心竞争力。可见,质量是个国际化概念,特色则是本土化或个性化概念。中国的MBA教育要在世界舞台上立足,必须将国际化与本土化有机融合。程华:关系商学院教育质量的关键要素是什么? 高闯:关键是教师,教师队伍建设决定…  相似文献   

5.
主持人:欢迎你们来到《沙龙语茶》栏目组,本期要谈论的话题是MBA,那您(指娄丽丽)本身就是MBA,又对中国的MBA问题有过较为系统的研究,就谈谈中国的MBA吧。 娄丽丽:我是武汉大学商学院2001级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企业与宏观环境”,我的导师多年来一直致力于MBA的教学和管理工作,我因此也对此十分关注,略有看法。倪志勤毕业于武汉大学,现在广电集团工作,正在备考MBA,因此对目前MBA的情况也作过大量调查。  相似文献   

6.
中国MBA教育要向前发展,所面临的首先是观念的制约。谈到观念,首先应该解决的是:如何认识MBA教育?我们看到,有的学校及其商学院把MBA教育视为创收项目、摇钱树,这些显然都不是对MBA教育正确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刚刚走过20年的中国本土MBA教育与中国MBA毕业生,从没停止过找寻自己的真正归位。同时众多商学院也在弱冠之际纷纷做出创新,尝试破解未来何去何从的战略难题。恰好与中国MBA教育同龄的《中外管理》杂志,作为同路人和见证者,愿意在此一同思考,一同叩问。  相似文献   

8.
MBA的责任   杨壮开门见山说:“我在和医院的管理层,包括跨国公司的高层管理者交流时,经常能听到他们的抱怨:新招来的MBA薪水很高,实际能力却无法与此对等.“杨壮指出,企业家强调MBA的综合素质,他们对MBA的建议是对自己的薪水和能力不要有过高的期望值,不要有太强的优越感,认为自己什么都能做到,眼高手低,这是最容易引起企业家反感的.所以,杨壮认为,北大国际MBA的使命就是要向企业提供高素质的毕业生,不仅是要有很强的专业能力,有很出众的实践能力,个性的打造也非常重要.杨壮说在他们身上需要注入什么样的特质,如何去影响他们,改变他们,这就是商学院教育者的任务.……  相似文献   

9.
MBA教育进入中国已经20年,我们走过了从无到有,从一无所知到现在众所周知的快速发展之路。 二十年前引进MBA教育时,恰逢中国社会改革的大跨步,在这一时间点上,MBA给中国企业在管理理念上开辟了一个崭新的空间,使得中国的家电等行业迅速打开国际市场,在世界经济中争夺了自己的话语权。  相似文献   

10.
二、什么是MBA 许多有志于从事管理工作的年轻人会选择到高校去读一个MBA的学位,也有许多在职的管理者通过去参加各种各样的MBA课程班、研修班等来给自己充电。近年来,MBA这个词成了社会上的一个时髦用语。那么,什么是MBA?  相似文献   

11.
程华:如何看待中国的企业和企业家精神?白宁:造就企业家,我觉得最重要的是成功意识的培养,企业家要有成功的强烈愿望,这非常非常重要,之后自然会去寻找机会实现目标。很多创业型企业开拓者从零开始,像我这样的;有些人是靠关系,找到一个机会,兼并某一企业,发展起来。真正的企业家需要有创新精神,这种精神比起今天的MBA训练内容要重要得多,创新精神是前进的动力,是原创力,中国的MBA教育应该不断强化这个内容。程华:如何看待MBA及EMBA教育?白宁:国外MBA和EMBA一般要求一定有二年的工作经验,这点很重要。我在清华读书时就开始摆地摊,从…  相似文献   

12.
中国的MBA教育只有十三年的历史,因此还有许多方面需要不断改进和完善。其中,“实用性”问题较为突出,这与中国经济处于转型期这一市场状况有关。我们强调MBA的培养要注重“质量与国际化”,所谓质量就是要培养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实用性人才,让企业认可的人才。增强MBA的实用性首先在于保证商学院教师的科研要与实践接轨。只有商学院教师研究的课题来源于实际、能够解决实际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清华MBA始于1991年,是教育部批准开办的第一批MBA项目。经过二十年的发展,清华MBA已经成为中国最具影响力和品牌效应的MBA项目。  相似文献   

14.
MBA教育前几年在中国盛极一时,成为许多人职业生涯的分水岭.近年,对国内MBA教育的现状和成果却出现一些质疑的声音.我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现象,它至少表明了国人对“舶来品”的认识开始走向理性、成熟,对其认知在不断加深,对其期望值也在不断提高.我作为一名接受过MBA教育,有着八年企业管理实践经验的过来人,想就MBA教育背景在企业管理实践中产生的影响将自己的体会与朋友们分享,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MBA教育前几年在中国盛极一时,成为许多人职业生涯的分水岭.近年,对国内MBA教育的现状和成果却出现一些质疑的声音.我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现象,它至少表明了国人对“舶来品“的认识开始走向理性、成熟,对其认知在不断加深,对其期望值也在不断提高.我作为一名接受过MBA教育,有着八年企业管理实践经验的过来人,想就MBA教育背景在企业管理实践中产生的影响将自己的体会与朋友们分享,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清华MBA始于1991年,是教育部批准开办的第一批MBA项目。经过二十年的发展,清华MBA已经成为中国最具影响力和品牌效应的MBA项目。  相似文献   

17.
不想当棋子     
张小平 《英才》2003,(8):54-55
拿一般读 MBA 的学员来参照,北京亚都科技公司常务副总裁文辉可以算得上是一个"异数"——读 MBA 需要几年的工作经历,但他没有,本科毕业后直接读了 MBA;MBA 高达几万元的学费,他也不用操心,因为自己是公费生;读过 MBA 出来后的职业经理人喜欢变,但他毕业后就进了现在的公司,一直干到现在……住谈到职业发展的几个要素时,文辉认为对自己而言,更重要的是个人的性格、悟性等因素起到决定性的作用,而 MBA充其量只占到20%—30%的比例。文辉出生在内蒙古,自小父亲的一句话刺激了他:你到18  相似文献   

18.
MBA工商管理硕士,顾名思义,他是企业管理人才的摇篮。一提到这个名头,有人艳羡不已,似乎看到了罩在MBA头上的烁烁光环和闪闪的金光;有人不屑一顾,将MBA视为不登大雅之堂、哗众取宠的玩偶;也有人看到了他的两面。成长企业,“就是日本所说的中间企业,他有可能发展成为大企业,是从小企业向大企业过渡的中间阶段”。他是处于悬崖峭壁的夹缝中的一颗小草,要生长、要壮大,就需要充分的阳光和养料,阳光就是大环境,而养料则是人才。他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中国的MBA是否可以满足成长企业的需要,如何看待人才机制的革新、如何熔炼企业和人才于一炉。带着这些问题,我们走进企业,走进商学院,走到企业和MBA的十字路口中间。  相似文献   

19.
MBA在中国     
前言我们需要MBA,我们更需要精品MBA。MBA不是品牌,精品MBA才是名牌。是狮子,就要站在狮子的行列。蹒跚学步的婴儿当然与青壮年不在一条起跑线。我们需要MBA,我们更需要精品MBA。从清华大学的一则广告语里感悟出什幺?闭上眼睛想……美国哈佛商学院1908年首创MBA教育。在中国发端于二十世纪的80年代,1984年,原国家经济委员会与美国、  相似文献   

20.
聚焦MBA     
MBA的兴起 从1991年中国9所高校开始招收MBA新生起,到2001年底,全国共有遍布27个省市的62所高校可以招收MBA学生,中国的MBA教育正方兴未艾.一个新的教育浪潮正在席卷全国,有着巨大的市场和发展空间.这是建国以来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史上前所未有过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