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中国加入WTO后,随着电信市场的开放和外资的逐步进入,国内电信市场的竞争将更加激烈;同时,受全球经济一体化浪潮的影响,中国的电信企业将不得不面对国际电信市场的竞争。随着电信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电信业将逐渐由技术——资金密集产业向资金——技术密集产业转型,电信业在注重产品经营的同时,将不得不采取更高级的经营形式——资本运营,以实现企业的脱胎换骨。资本运营是指以资本增值最大化为根本目的,以价值管理为特征,通过企业全部资本和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和产业结构的动态调整,从而实现资本增值最大化的一种经营方式,是与国外电信…  相似文献   

2.
2008年电信股资本市场大事回顾 2008年是中国电信业进行重大重组的一年,电信业的大重组在资本市场上也掀起了很大的波澜。  相似文献   

3.
2005年2月国务院颁布了《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该意见的出台解决了民营资本进入电信业的市场准入问题,这对于我国电信业和民营资本意义十分重大.但是基于电信行业的特殊性,现在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问题不是民营资本是否愿意进入电信业以及如何进入的问题,而是民营资本是否能够进得来的问题.因此,本文将对民营资本进入电信行业的壁垒问题进行分析,为以后电信行业引入民营资本扫清障碍.  相似文献   

4.
中国电信业投融资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它涉及到整个电信业成长环境的方方面面,如政府管制的程度、法律环境、资费政策、普遍服务、网间互联、国内外资本市场的环境、企业自身的盈利水平、国家利用外资的政策、国家电信开放的程度等等.研究中国电信业的投资与融资问题不仅要对其本身固有的问题进行研究,而且要对整个电信业发展环境及相关资本市场的环境进行深入研究,这样才能真正解决电信企业投融资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魏艳 《当代通信》2006,13(9):86-87
2005年2月国务院颁布了《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该意见的出台解决了民营资本进入电信业的市场准入问题,这对于我国电信业和民营资本都是意义重大的。但是基于电信行业特殊性,现在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问题不是民营资本是否愿意进入电信业以及如何进入的问题,而是民营资本是否能够进的来的问题。因此,本将对民营资本进入电信行业的进入壁垒进行分析,并基此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6.
2002年,全球电信业在增长阶段上发生了重大转折。世界电信市场持续低迷,中国电信市场在连续10年高速增长后开始回落。在此背景下,中国电信运营商在国内外资本市场全面出击,上演了波澜起伏的悲喜剧。我们有必要对这一段并非中国电信运营业“资本元年”的时期进行盘点,从中发现未来前进的方向。资本竞技场:电信运营商前赴后继截至2002年11月15日,中国电信运营业已经拥有3家在国外资本市场公开上市的公众电信运营公司。其中,在香港上市的3家公司分别是中国移动通信(香港)有限公司、中国联合通信(香港)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电信(香港…  相似文献   

7.
回顾刚刚过去的2004年,中国电信业在这一年中给人的总体感觉是从容前进、平稳发展,虽然没有前几年电信业大刀阔斧改革时的那份热闹,但也不乏可圈可点之处。在这一年中信息产业部提出的电信强国战略深入人心,而电信法草案提交国务院标志着我国电信立法工作取得了重大进展;中国网通的成功上市使得我国四大电信运营商都进入了国际资本市场,以华为、中兴等为代表的国内电信制造商在国际化道路上也取得了不凡的成绩;  相似文献   

8.
《中国电信业》2008,(11):80-80
10月15日,中国网通红筹公司、中国联通红筹公司成功合并,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在北京挂牌成立,这标志着我国电信重组改革在资本市场层面的工作已全部结束,中国有史以来最大的资产交易项目和企业并购项目顺利完成,我国电信业进入新的发展时期。  相似文献   

9.
随着电信业总体增长速度的放缓,电话用户总体规模的增长率也逐步降低,市场进入了成熟期。同时,电信的主要传统业务——语音业务逐步走向低值化和微利化,"转型"成为电信运营商的必然选择。分析电信运营商的转型战略,  相似文献   

10.
王国平 《当代通信》2005,(16):30-32
目前,中国电信业的重组已经成为了国资改革的一个重要话题,它不仅影响到我国电信业的前景、海外资本市场的形象,八十万电信业员工的发展,同时也是国资改革进一步深化的关键一环。国资委主任李荣融曾经表示,电信业肯定要重组,不过不是简单的四合二或者几合二,或者说拆分联通。李荣融说,我国电信企业目前有6家,存在重复投资等问题,不利于电信业发展,同时对接下来的3G发展不利。这说明,我国电信业改革不是改不改的问题,而是如何改的问题,即通过什么方式,  相似文献   

11.
2005年,对于全球电信业来说可谓是可圈可点的一年。在这一年中,兼并风潮迭起,巨头间的资本交锋达到了新的高潮;转型的呼声空前高涨,传统电信业齐声呼喊着迈出了坚实的转型步伐;融合成为全球电信业的焦点,一个个与融合相关的战略逐次铺开;开放成为响彻管制领域的强音,市场的大门被加力打开;稳步经营仍然是电信企业坚持的理念,脚踏实地的努力换来了丰硕的成果。[编者按]  相似文献   

12.
电信业属于资本密集型行业,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才能得以持续发展。特别是在当前我国电信业打破垄断,新的竞争格局初步形成,电信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而电信技术发展日新月异、新的市场机会转瞬即逝的今天,缺乏投入资金的电信企业只能眼瞅着好的投资机会溜走,坐失未来市场。因此,及时有效地获得发展资金已经成为当前我国电信企业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3.
2005年2月国务院颁布了《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该意见的出台解决了民营资本进入电信业的市场准入问题,这对于我国电信业和民营资本都是意义重大的。但是基于电信行业特殊性,现在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问题不是民营资本是否愿意进入电信业以及如何进入的问题,而是民营资本是否能够进的来的问题。因此,本文将对民营资本进入电信行业的进入壁垒进行分析,并基此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4.
从建国至今,中国电信业的投融资在不断发生着变化,其发展历程大致可以分成财政主导型融资阶段,银行主导型融资阶段、海外资本市场直接融资阶段和现时的多渠道融资阶段。虽然中国电信企业已经逐步形成了完整多渠道的融资格局,但其投融资机制上仍有许多问题。一方向,中国金融市场上机构大多属于国有,而电信企业也大多属于国有,这使得电信企业绝大部分的融资可以看作为内源融资,投资机制存在天然缺陷,导致电信行业许多投资不讲效率。另外一方面,电信业的服务产品难以建立如完全竞争产品那样的市场监督,再加上对电信服务业的准入限制等原因,不能产生一个公平竞争和合理的监督机制,难以对投资行为进行监督。  相似文献   

15.
全面开放不等于全面进入外资进入中国电信市场受时间、地域限制,我国电信服务业开放是逐步的。外资不能以独资形式在我国开展电信服务,必须找到中方合作伙伴。我国对合资企业外资比例有严格限制,增值服务业外资最高可占股50%,基础电信业必须中方控股,外资最高可占股49%。目前,根据中国入世承诺,电信市场已经全方位开放。  相似文献   

16.
《当代通信》2004,(13):13-15
电信规划是电信行业、企业发展的指南。电信业“十一五”规划做为电信强国目标提出后的第一个五年规划,信息产业部领导高度重视,成立了由王旭东部长任组长的信息产业(包括通信业、无线电管理和电子制造业)“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科学、合理地编制电信业“十五”规划对于实现电信强国目标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7.
电信增值服务市场现状 近几年来,我国电信业明显加大了改革力度,电信增值服务企业成为电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2000年9月《电信条例》的颁布和我国正式加入WTO,从而为新兴中小企业进入电信市场打开了方便之门,特别是为各类投资主体进入电信增值服务市场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增值电信服务在新的电信市场格局中再度“升温”。  相似文献   

18.
电信市场管制1987年马来西亚政府对本国最大的电信公司—马来西亚电信开始实行私营化,并实行电信市场的自由化。进入90年代以来,马来西亚电信业开始放松管制,进行以私有化、自由化为主要方向的改革,对外开放步伐不断加快。马来西亚的电信管制部门奉行电信民营化政策,在电信市场竞争方面采取了较为积极的态度,鼓励在最有利润的市场上开展竞争,并允许外国电信企业进入国内电信市场经营。目前在马来西亚获准经营固定电话、移动电话和互联网服务的共有5家公司,分别是马来西亚电信(以下称马电信)、时光工程、工业资源、明讯通讯和数码…  相似文献   

19.
卷首语     
本期主要以几大电信运营企业的2003年发展计划为主题展开论述。信息产业电信管理局通报了2003年的工作要点;中国电信、中国网通集团公司、中国联通、中国邮政及各省、市、区电信企业分别结合各自特点,提出今年的发展蓝图,可以方便读者从大局上了解我国电信业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0.
"去电信化"的背景:成功反被成功累对"去电信化"这一话题作出最完整阐述的是中国电信科技委主任韦乐平先生。在一次公开的演讲中,韦乐平指出,从信息产业各环节利润占比来看,电信制造行业和运营行业已经处于整个信息产业利润的最低端,占比仅有6%~7%。即使一直依附于运营商的SP和CP,利润占比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