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区域旅游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运用旅游生态位理论,构建了滇中大昆明国际旅游区生态位测评指标体系,进而计算得出旅游区各旅游片区旅游生态位宽度,以此为基础分析得出大昆明国际旅游区以昆明为核心、以玉溪和曲靖为次要节点及以楚雄为末端节点的旅游发展空间结构,构建了滇中大昆明国际旅游区旅游发展模式并提出了相应的旅游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2.
中国大冰雪旅游发展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随着2022年冬奥会的申办和“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国家战略的实施,中国冰雪产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冰雪旅游迅猛发展,已成为北方地区冬季旅游的新兴动力产业。本文总结了国内外冰雪旅游研究进展,基于中国目前冰雪旅游尚处于初期发展阶段,冰雪供给产业链短小,效益低下,对相关产业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带动效应弱小的现状,针对冰雪旅游研究的不足,从大冰雪资源、大冰雪消费、大冰雪产业、大区域布局、大系统协调的视角,深入探讨了大冰雪旅游高质量发展模式,提出发挥多要素综合驱动、广泛联动的冰雪旅游对冰雪体育竞赛表演、冰雪文化创意、冰雪装备制造、冰雪教育培训、冰雪休闲娱乐等核心主导产业和相关辅助产业的联动作用,通过产业间广泛的经济技术联系和前向、后向、横向的联动,以及产业和区域间投入产出效应,构建大冰雪旅游产业体系,培育大冰雪旅游全产业链,构建大冰雪旅游产品体系,塑造特色冰雪文化品牌,促进大冰雪旅游产业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格局的形成,满足游客不断增长的大冰雪旅游消费需求,实现区域经济社会-生态协调的高质量发展。研究结论丰富和拓展了冰雪旅游的内涵及外延,可为中国冰雪旅游绿色、健康、高质量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3.
张梦 《旅游学刊》2006,21(2):36-40
产业集群是区域旅游业竞争力提升的有效模式.近年来我国许多地方的旅游业呈现出产业集群化发展趋势,但要真正实现由产业集聚到产业集群的演变,还需要解决好许多问题.本文以大九寨国际旅游区为例,对旅游产业集群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对此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甘慕仪 《当代旅游》2022,(11):88-90
围绕《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出的建设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旅游目的地的目标,从分析当前我国酒店管理高素质人才主要培养途径入手,基于酒店管理人才培养的现状及成因分析,探讨如何依托粤港澳大湾区旅游发展的特色优势,探索出酒店管理专业职业本科人才培养新模式,并创新性提出“三地联动、标准联通、校企联合”的酒店管理专业职业本科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5.
俄罗斯是冰雪运动大国,滑雪旅游活动在俄罗斯拥有悠久的历史。俄罗斯的环贝加尔湖地域区位优势明显,自然资源丰富多样,地貌类型独特,滑雪旅游已经成为该区域冬季最具吸引力的旅游项目。本文以俄罗斯环贝加尔湖五大滑雪旅游区为研究对象,建立冰雪旅游区综合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及定量评估模型,科学评估环贝加尔湖冰雪旅游区综合竞争力水平。研究发现:(1)索博利纳亚(Соболиная)滑雪旅游区的竞争力优良,比奇亚(Бычья)和伊斯特兰(Истлэнд)滑雪旅游区竞争力中等,达万(Даван)和马迈(Мамай)滑雪旅游区竞争力薄弱,区域自然资源和基础设施建设是影响综合竞争力评价水平的关键要素;(2)根据评估结果提出以索博利纳亚滑雪旅游区为核心,打造国际绿色、低碳冰雪旅游示范区及中蒙俄经济走廊国际冰雪旅游特区等发展对策。研究结论可为环贝加尔湖冰雪旅游产业综合竞争力提升和区域冰雪旅游高质量发展提供决策依据,为中国冰雪旅游发展模式完善和中俄冰雪旅游产业跨境国际合作提供借鉴参考和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6.
中华太昊伏羲始祖圣地旅游区是河南省周口市淮阳区著名的4A级景区,也是8000年前中华人文始祖太昊伏羲氏、5000年前炎帝神农氏的建都创业之地。目前该景区正在为创建5A级旅游景区做最后的冲刺,将成为周口市首个5A级旅游景区。文章分析中华太昊伏羲始祖圣地旅游区的发展优势和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景区在互联网时代下的创新发展策略,以期为景区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跨界旅游区发展困境与旅游规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旅游发展30年以来,旅游规划从内涵和外延上得到不断丰富和提升,也逐渐成为中国旅游学者旅游实践和理论研究的主要阵地.无可置疑,旅游规划客观上为中国旅游开发、经营、管理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8.
旅游区位非优区的旅游业发展研究--以山西运城为例   总被引:42,自引:0,他引:42  
要轶丽  郑国 《旅游学刊》2002,17(5):58-61
旅游区位非优区是由于其区位的不理想,从而导致具有一定资源禀赋的旅游地开发困难、旅游业发展缓慢的地区。随着我国旅游业空间发展格局的改变,旅游区位非优区的发展正面临着所未有的机遇。本文基于对旅游区位非优区现状的剖析,以山西运城市为例,提出了旅游区位大量优区旅游业发展动力机制,促进其旅游业的加速发展。  相似文献   

9.
<正>粤港澳大湾区是中国最具国际经济与文化影响力的核心区域,通过文旅融合实现城市文化软实力提升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从文旅融合发展对粤港澳大湾区城市文化软实力提升的意义入手,针对目前存在的文化符号不突出、融合深度不足和品牌影响力有限等问题进行探讨。研究认为,通过提炼城市文化内核、发展跨界融合新业态以及培育国际化文旅品牌,可有效助力区域文化资源整合,提高传播能力,增强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0.
<正>红色旅游是近年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并不断推进的工程项目,胶东地区作为革命老区,红色文化底蕴深厚,红色旅游早已成为胶东地区文旅产业的重要板块。在文旅融合背景下,有深度的文化体验逐步成为重要的旅游吸引点。因此,相关人员应从胶东地区整体利益出发,立足胶东地区的区域特征,深挖红色文化内涵,以融合理念办好红色旅游节事活动,打造胶东红色旅游品牌,撬动红色旅游对胶东地区发展的经济杠杆,发挥其政治功能和文化功能。  相似文献   

11.
Travel brochures are used throughout the industry to promote virtually all tourist destinations. This study examines how regional travelers request and use this material, specifically focusing on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brochure use and propensity to travel and travel expenditures. The results from a mail survey of 276 marginally related to high conversions, yet those marketing destinations can distinguish between how brochures are used and travel propensity and travel expenditures.  相似文献   

12.
为适应旅游业高速发展对旅游人才的大量需求,以学院建制开办旅游管理专业的办学模式已成为我国高等旅游教育发展的趋势之一。本文在分析全国53所旅游学院建制旅游管理专业办学模式发展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以上海师范大学旅游学院为例,探讨了学院建制旅游管理专业办学运行机制暨教学与课程体系创新模式。  相似文献   

13.
马波 《旅游学刊》2007,22(5):24-28
旅游接待地一般要经历自然发展、接待要素发展、吸引物发展、产业协同发展、目的地发展和区域发展等6个递进的阶段,向高一阶段的跃升就是旅游业的转型过程.中国主要的旅游城市或地区已开始进入目的地发展和区域旅游发展的高级阶段.区域旅游合作有市场互换、市场共享、要素协同和一体化发展等4种基本模式,一体化发展是区域旅游合作的高级形式和最终目标.尽管政府的作用不可或缺,但市场是推动区域旅游合作的基本力量.中、日、韩三国具有构建旅游合作体的可行性和必要性,三方当采取切实有力的措施推进这个巨大工程.  相似文献   

14.
朱华 《旅游学刊》2006,21(5):22-27
乡村旅游的兴起和发展,对我国改变农村二元结构,推动城乡一体化战略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是,我们应当注意到,乡村旅游的利益主体复杂,随着乡村旅游数量和规模的不断发展,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的矛盾也日渐显现.因此,只有从战略的眼光审视、规划和管理乡村旅游,加强利益主体的协调与合作,寻求利益主体更多、更广泛的利益共同点,走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我国乡村旅游才可能深入持久发展,城乡一体化、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目标才能实现.  相似文献   

15.
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下 ,结合旅游高等教育自身特点 ,决定了旅游专业高等教育的发展必须具备理论性和实践性两大特征 ,不能厚此薄彼。本文试从这一问题入手 ,探讨在现实的旅游专业教育中 ,如何将二者有效结合起来 ,从教育观念更新、教学实践探索和精品课程建设等方面分析和创新旅游专业高等教育模式 ,并提出一些具有可操作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论三峡库区旅游地空间的变动与重构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6  
吕斌  陈睿  蒋丕彦 《旅游学刊》2004,19(2):26-31
三峡是我国典型的区域性旅游地的组合。三峡工程的建设必然引起三峡库区旅游地线性空间结构的变动。以往对三峡库区旅游地空间的研究都是从“点轴”模式或旅游产品组织的角度来讨论.但作为区域旅游的形成机制,即区域旅游竞争与合作的关系却考虑很少。通过对三峡库区旅游地空间变动因素的分析,从旅游地竞争合作机制的角度对三峡库区旅游地空间进行了重构.总结为“一轴”模式将转变为“双核”模式、水陆分化模式、空间掠夺与“边缘回头”模式和空间拓展模式。  相似文献   

17.
面向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的湖南旅游发展战略分析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袁新华 《旅游学刊》2005,20(1):48-52
泛珠三角区域旅游合作是一项重要的区域发展战略。区域内旅游业地缘关系紧密,旅游资源富集程度不均,旅游市场对粤港澳的依赖性大,旅游企业发展水平不一,各自的资源与市场优势尚未匹配协调发展。湖南省应采取突出重点、纵横兼顾、市场运作、研究先行的旅游发展战略积极参与泛珠三角区域旅游合作。  相似文献   

18.
旅游规划需要新理念--旅游规划三议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刘德谦 《旅游学刊》2003,18(5):41-46
为了适应我国旅游业的发展,为了我国旅游规划工作能够沿着科学化、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前进,旅游规划的编制迫切需要理念的创新。本文从“新理念是发展的需要”、“进步带来的挑战”、“旅游概念是旅游规划的核心”三个层面,以层层推进的方式,着重阐述了应对挑战寻求突破的学术基础,并进而阐释了作者本人有关“概念性旅游规划”的创新性理论。  相似文献   

19.
基于旅游发展价值取向转移的旅游规制创新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国家的视角探究旅游发展价值转移的历程与趋势发现,全球基本形成了双轨化的旅游价值取向:对于遗产类资源的旅游开发实行严格的政府管制,以资源保护和旅游可持续发展为根本目标;对于普通、非垄断性的旅游资源推行充分竞争的市场机制,以经济收益为根本取向.而且旅游业中政府作为的聚焦点逐渐从大众旅游目的地和一般景区的营利目标向遗产类景区的公益性服务转移.受国情影响,我国较长时间更多地关注旅游业的经济问题,选择性地忽视了西方国家更加关注的社会与生态问题,市场化的经营方式延伸到遗产类景区.黑龙江汤旺河国家公园试点计划的推出,标志着我国旅游业发展价值取向转移的开始和对世界国家公园运动的响应.值此之际,需要通过严格的政府规制来保证旅游开发与资源保护间的共促协调,以实现国家公园及相关保护区对全民共享国家遗产、维持遗产资源的永续性和培育国家精神的深远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