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自20世纪后期,我国从改革开放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在到向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转型。立法模式也逐渐发生着转变,由立法机关主导转型公众参与立法的立法。尤其是在地方立法中,公众参与逐渐成为影响立法质量的重要因素。但目前,我国公众参与地方立法的深度和广度还是十分有限的,公众的弱势参与立法和权力机关强势主导立法相叠加,导致了我国地方立法水平难以适应地方实际的发展需求。因此,现阶段对完善地方立法公众参与的理论和实践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唐文娟 《商场现代化》2007,(33):302-303
消费者权利的保护问题已演变为一种私法体系的社会化进程。消费者权利是消费者权益保护的核心问题,但随经济的发展,我国消费者立法体系的缺陷日益暴露。本文拟从比较研究的角度,通过对我国法律保护消费者权利的现状分析,以及国外关于消费者权益保护立法的研究,提出我国应该在合同法律制度方面对消费者权利保护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3.
《商》2015,(19)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全会提出,要把公正、公平、公开原则贯穿立法全过程,深入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完善立法项目征集和论证制度,健全立法机关主导、社会各方有序参与立法的途径和方式,拓宽公民有序参与立法途径。公众的立法参与在我国现阶段的立法活动中的作用还不能及时的有效的得到体现。而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不仅仅包括公众参与的程序没有得到切实保障,公众意见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和考察等,公众自身的法律素质的高低也是一个制约参与效果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来,我国中央和地方都对公众参与行政立法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并取得了一定成就,但问题仍然很多,例如我国公众参与行政立法在主体、进程、方式、保障等各方面都十分欠缺。而西方国家在公众参与行政立法方面具有较丰富的经验,因此通过分析西方各国公众参与行政立法的相关法律规定及法治实践后,对我国公众参与行政立法的发展提出了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5.
张瑾 《商》2014,(47):198-198
随着国家职能的转变、行政权内涵和外延的扩大,行政权在公民从“摇篮”到“坟墓”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对行政权力控制的必要性日益凸显。公众参与到行政过程中是控制行政权力和行使公民政治权利的应有之义。公众参与的范围包括立法、公共决策和公共治理层面,方式有听证会、座谈会、论证会、公开征集意见等。本文仅对立法层面行政法规草案征集系统的公众参与予以解读。  相似文献   

6.
公众在循环经济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公众参与是环境立法的一项基本原则。循环经济法规定公众参与制度是循环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现有立法体系完善的需要。国外丰富的循环经济立法经验和国内的政策、立法、实践为循环经济法规定公众参与制度提供了基础。循环经济法中的公众参与制度包括公众参与决策、实施消费和进行监督等内容。循环经济法应在总则对公众参与制度进行概括规定,并在分则中根据循环经济的各个阶段及环节分别作出规定。  相似文献   

7.
1986年英国开启"金融大爆炸"以来,金融消费者保护逐渐成为英国金融监管的重要目标,并因此创建了独立的金融消费者保护机构,建立了金融督察服务计划、金融服务赔偿计划并使金融监管机构之间的协调机制成为立法的重要内容。我国当前正处于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时期,金融的改革和发展将对我国经济产生重大影响。鉴于我国历来都重视通过金融监管而非直接赋予金融消费者相关救济手段实现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的目的,因此当前我国的金融消费者保护立法应努力从英国等国家吸取经验,逐步建立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律体系,实现我国金融乃至经济的稳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孟德花 《现代商业》2013,(6):283-284
我国破产立法采企业法人破产主义,消费者不具备破产能力,这一立法上的局限已对我国经济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本文从我国信用消费的实情出发,谈了世界上发达国家的消费者破产制度,阐述了建立我国建立消费者破产制度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9.
新修订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出台意味着我国正式确立了消费者撤回权制度,通过分析我国消费者撤回权制度立法的不成熟之处,对如何进一步完善该制度提出了相关意见。  相似文献   

10.
五大问题困住“放心消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成都市消协获悉,为营造放心消费环境,该协会日前公开向社会征集意见,不少消费者踊跃参与。从目前已征集的意见来看,假冒伪劣、专业欺诈、虚假广告、强制消费、解决迟缓等,成为消费者关注的困住“放心消费”的焦点。  相似文献   

11.
公众参与在环境保护中的地位与作用已被环境保护的实践证明越来越重要。但由于我国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制度的不完善,导致公众参与与立法目的相背离。群体性事件成为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主要方式,其频繁发生且在保护环境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负面影响。要重塑立法指导思想,改变末端参与的模式;完善公众参与立法技术;加强公众的环境权利意识;有效引导、利用环保NGO力量,使其更好的发挥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繁荣,多种经济发展方式形成了一种时代潮流,而金融经济就是在这种时代背景下越发的昌盛。但是,随着2008年金融危机的爆发,进一步暴露世界范围内对金融消费者权益的保护重视力度不够,方式、方法不到位,而我国金融监管部门在相关方面也没有做到位,具体反应在金融领域欺诈案件的频繁发生和公众投资者利益受损案件立案率的不断升高。为了实现金融行业的长远发展必须重视金融机构的利益诉根本要求,但另一方面也要重视金融消费者的利益诉求,否则会破坏金融业赖以发展的基础,还会影响到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定发展。因此,进而寻求金融消费者保护的新思路,使金融机构和金融消费者的权益都能受到良好的保护,两者之间实现长久的平衡就变得十分重要了。金融消费者们对于自身的权益及其保护越来越重视,然而现存的法律体系里面是否能够真正地确保金融消费者们权益的问题,这就需要对我国现存法律体系进行进一步地分析、了解。此外,由于金融商品和金融消费者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上具有特殊性,本文将从金融立法的角度及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律规范角度,浅析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的法律途径。  相似文献   

13.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的多元化和利益的复杂化成为必然趋势,在立法活动中如何最大程度地体现民意,寻求立法民主化的渠道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试从公众参与立法的协商民主理论基础,从协商民主理论的角度审视公众参与立法的平等性和理性特征,以及公众参与立法的新发展——网络民主等方面加以论述分析,以期对其有更好的理解和认知.  相似文献   

14.
随着金融理财产品的不断创新和发展,金融业服务水平得到了显著的提升,同时也成为消费者理财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但是作为金融服务的主体,消费者的基本权益往往会受到来自各方面的挑战,如何保证金融消费者权益是保证金融消费者财产安全的重要手段,也是金融消费市场长期稳定发展的基础;因此,从立法、监督和时效等方面提高金融消费者的权益保护能力和权益保护机制是当前金融市场不可忽略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5.
关于环境保护中公众参与主体的界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环境立法对环境保护中公众参与主体的规定不统一、界定不明确,因此,在环境立法中应明确环境保护中公众参与主体是"公众",明确公众参与的主体范围、界定标准,有助于公众参与的实质实现.关健词:公众参与;主体;界定  相似文献   

16.
保护金融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对于维护金融市场良好秩序、推动金融行业健康发展、实现社会公平正义至关重要。为适应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和发展的需要,上海应调动地方行政和立法资源,通过率先制定相关地方法规、设立政府性和非政府性专门机构、创新多元纠纷解决机制等措施完善地方性金融消费者保护机制。  相似文献   

17.
我国关于网络消费者权益保护的相关立法与美国、欧盟等国家相比较对消费者的保护程度有很大差别。分析我国网络消费者权益保护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网络消费者权益保护的立法保护,以期对我国网络消费者权益保护的相关立法提供建议参考。  相似文献   

18.
食品安全问题,关系国计民生,关乎公众健康.本文应用动态演化博弈理论对食品安全监管者与消费者之间的行为博弈进行了分析,探寻消费者选择不维权的原因,并且提出为激发消费者参与食品安全监管的动机监管者应该采取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马忠雄 《商》2014,(48):64-64
公众参与环境保护最先是在美国、法国、英国等工业发达国家兴起,之后扩展到全球。我国2003年9月1日起施行的《环境影响评价法》,首次通过立法的形式确立了中国公民的“环境权益”,规定凡直接涉及公众环境权益的规划,要征求有关单位、专家和公众对环境影响报告书草案的意见,为公众参与环境决策并依法维护自身合法环境权益奠定明确的法律基础。  相似文献   

20.
论电子商务中消费者知情权的法律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子商务中消费者知情权被侵犯的现象时有发生,这是由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但其中最为重要的原因是目前我国法律对电子商务经营者的规范尚不充分。在今后的消费者保护立法中,应提高保护电子商务消费者知情权的立法层次,进一步扩大负有保护其义务的主体,并借鉴先进立法经验,进一步完善我国相关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