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中国是制造大国但不是制造强国,面临利润微薄、产品低端和自主品牌少等诸多尴尬。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是中国经济的未来发展战略,但目前“中国创造”凸显三大软肋:缺乏核心技术、缺乏全球知名本土品牌和缺乏品牌建设的观念和体制。中国的品牌建设之路势在必行。以企业为主体.品牌建设的路径依赖与品牌建设者对品牌个性的独到理解、品牌策略的灵活运用和品牌战略的长远规划分不开。  相似文献   

2.
装备制造业作为我国重点的发展领域之一,在智能制造和服务型制造中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服务型制造是我国从制造业大国向强国转变的关键举措,本文从未来一阶段服务型制造的发展趋势展开分析,提出了加快服务型制造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智能制造是制造强国建设的主攻方向,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文章以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为准自然实验,借助双重差分模型探讨智能制造、内部控制和企业创新持续性之间的关系,并考察高管薪酬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智能制造能提升制造业企业的创新持续性,且对不同产权性质的企业存在异质性;内部控制在智能制造与企业创新持续性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高管薪酬在内部控制与企业创新持续性之间起负向调节作用。为提升企业创新持续性,文章提出要进一步扩大智能制造试点示范规模、加强企业间交流学习、提升专业化生产服务能力和内部控制水平等。  相似文献   

4.
“中国制造2025”与京津冀制造产业协同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制造2025》是全球制造业格局面临重大调整、我国经济发展环境发生重大变化之际,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的第一个十年行动纲领。这一规划的出台为我国区域制造业发展提供了契机,尤其对京津冀制造业协同发展提供了机遇与挑战。文章分析了京津冀制造业发展现状及三地协同面临的问题,基于当前京津冀资源禀赋与比较优势,着眼于未来工业的发展趋势,认为京津冀制造业发展关键在于构建新型制造业体系,需要将知识积累、技术创新与制造产业发展相结合,以工业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培育经济增长的新动力,打破制约经济发展的生产要素流动障碍,实现制造产业效率提升与区域协同发展相结合,最终成为参与国际竞争合作的先导区域,赋予我国制造产业发展新动能。  相似文献   

5.
将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公布的服务贸易限制指数和万得(Wind)数据库中国A股上市制造企业微观数据进行匹配,分析外国生产性服务业对中国制造强国建设的影响。结果显示:中国应重点加强与发达国家关于生产性服务业开放的谈判,包括减少对外资以及其他市场准入限制、其他歧视性措施、竞争障碍和监管透明度及行政要求这四个方面,其中竞争障碍的影响权重最大;同时,还要加强与其他发展中国家关于减少对外资以及其他市场准入限制、竞争障碍和监管透明度及行政要求方面的谈判,其中可以适度放松对自然人流动限制的谈判,但在降低竞争障碍的谈判上需要加大力度。  相似文献   

6.
"中国制造"已经是我们很熟悉的一个名词,它以占据全球第一的市场份额迅速取代了"日本制造"、"欧洲制造",然而这却并没有给"中国制造"带来实际的繁荣--中国产品始终在价值链最低端苦苦挣扎,甚至还在国际市场上屡屡受挫,各国针对"中国制造"的纠纷此起彼伏.中国要想从经济大国转变为经济强国,唯一的出路就是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成本,提升产品技术水平,创造自主的知识产权品牌和价值,完成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再次腾飞创业过程.  相似文献   

7.
加强顶层设计;完善先进制造业创新政策,提升企业创新能力;统筹推进政府和社会各方的投资;壮大先进制造业人才队伍,是促进中国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的必然途径。  相似文献   

8.
快速原形制造技术在模具制造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论述快速原形制造技术的特点,介绍了几种快速原形制造的主要工艺技术以及它们在模具制造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突破新材料产业发展的瓶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经济总量目前已成为世界第二.中国制造的产品已经遍布全球。我们已经成为一个工业大国.但是离工业强国仍有很大差距。很多高、精、尖的工业产品我们不能制造.即便是一些高端产品.其核心的部件也是通过引进.如飞机、汽车的关键零部件。如果说我们的工艺、设计等方面存在很大不足,另一个主要原因是我国的材料生产水平不能满足尖端工业的需要。可以说,大力发展新材料已经成为我国工业发展刻不容缓的任务。  相似文献   

10.
现代制造系统与管理集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现代制造系统和管理集成有着密切的关系。集成是现代制造系统的特征之一,管理集成是现代制造系统的重要支柱。作者论述了现代制造系统和管理集成的关系,并分析了丰田生产方式和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中的管理集成。  相似文献   

11.
利用1992~2002年58个国家和地区的数据,深入分析了制造业的发展态势及各国竞争力的演变。结果显示:全球制造业的竞争格局发生了很大变化,区域竞争差异明显,各国在制造业发展模式上存在多样性;中国在全球制造业竞争中取得了显著成绩,稳定发展速度、提高劳动生产率对中国制造业获得持续竞争优势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2.
基于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各盟员对联盟的投入、贡献、风险大小等影响因素对商业模式的选择、制定及实施的正确与否直接关乎到企业的生死存亡.通过深入分析中国制造业的特点,结合目前全球竞争市场的经济形态,对中国制造业企业的管理模式进行了概括性的总结和比较,验证了业务流程化管理模式在制造业企业中应用的必要性,并对商业模式的概念和构成要素进行了梳理,讨论了中国制造业企业商业模式的内涵和本质,构建了中国制造业企业的商业模式框架,同时提出在商业模式体系中如何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国内外对制造业大企业国际化的研究现状主要体现在动因、国际化程度与绩效、影响因素,以及中国制造业大企业国际化阶段的判断和政策支持等方面。研究趋势表现在制造业大企业国际化理论流派的整合与创新,总结现有制造业大企业国际化的成功模式,以及实证分析中国制造业大企业国际化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14.
结合市场组织理论和计量经济学方法,根据我国高技术制造业的发展特点,对影响我国高技术制造业的市场集中度的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高技术制造业的市场集中度与期初集中度呈正相关关系,与市场规模、进入壁垒呈负相关关系。由此,提出了促进我国高技术制造业市场集中度由分散向适度集中转变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中国制造业集中与X非效率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采用中国制造业的系统数据,考察了市场集中与X非效率之间的关系。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制造业集中度与X非效率之间大体呈负的相关关系。即集中度越低,X非效率越高。此外,在低集中制造业,还存在较为明显的低生产效率现象。因此,提高行业集中度,将有利于降低X非效率,提高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16.
1990年代中期,我国对外经贸的主要对象开始转向日本、韩国。近年来,日、韩制造业又出现向中国加速转移趋势。江苏是中国制造业大省,也是中阖距日、韩最近的省份之一。日、韩是世界制造业强国,日、韩制造业向中国转移,为江苏经济国际化提供了重大机遇。抓住这一机遇,构建江苏国际性制造业基地,能够加速推进江苏经济国际化和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17.
广东省流通业与制造业关系的动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广东流通业虽然在规模与总量上位居全国首位,但其发展速度滞后于制造业的高速增长及GDP的快速增长。对改革开放以来广东流通业与制造业发展关系的协整分析结果显示,广东制造业的发展对流通业的发展具有推动作用,但流通业的发展对制造业的发展没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表明流通业对广东经济的快速发展尚未起到其应有的支持与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8.
伴随着经济国际化发展,国际产业资本加快向我国转移,推动了中国制造业成为国际重要制造基地。但中国制造业产品在国际市场上价格廉、档次低,在产业价值链中处于末端。本文认为中国制造业国际化发展中的问题,是与忽视营销在产业国际化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有关,而产业核心竞争力来源于生产规模与遍布世界的营销网络。因此,推动我国制造业国际化进程必须重视营销的作用,以在世界市场上建立营销网络作为促进制造业竞争力提高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19.
简要回顾了我国制造业的基本情况,从创新能力、产业结构等方面详细分析了我国制造业存在的问题。展望了我国制造业的发展趋势,指出我国要从制造大国到制造强国,还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信息制造业大企业国际化动因研究,得出宏观方面动因包括政府的鼓励政策、抢占国际市场、发挥比较优势,产生规模效应、有效的突破贸易保护主义壁垒,扩大出口;微观动因包括企业战略、同业竞争以及需要相关支持行业的结论,并针对动因提出一些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