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复合包装残留溶剂问题的解决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探讨了复合包装残留溶剂的构成和来源,提出了四种解决此问题的方法,以期尽可能减少复合包装中的残留溶剂。  相似文献   

2.
当前,食品包装袋的残留溶剂问题已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这是社会进步的一种表现。  相似文献   

3.
奶粉市场竞争激烈,除了国产奶粉之外,还有许多洋品牌奶粉也加入了竞争。据调查,大部分国产奶粉在与洋品牌奶粉的比较中,营养成分、技术、卫生等项目并无多大差别,但在产品包装上却存在很大的差距。此时,包装对销售起到的作用被“放大”了。市场上奶粉的包装,主要有铝箔袋、金属听装、玻璃包装、塑料袋包装、礼品袋包装等,其中铝箔袋装占据市场主导地位。目前,市场上已有几种铝箔袋装中包含小袋装(每次消费量为一小袋)的奶粉品牌出现,如三鹿奶粉等。铝箔袋装的容量(重)在360g-500g之间,大多为400g或454g。一、奶…  相似文献   

4.
《中国包装工业》2009,(12):37-38
在全社会日益关注消费品的安全、卫生、环保要求的大背景下,国家烟草总局于出台了关于烟草包装溶剂残留限量的强制性行业标准:《卷烟条与盒包装纸中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限量》,并为此限量标准的实施制定了相应的检测办法:《YC/T207—2006卷烟条与盒包装纸中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测定顶空一气相色谱法》。  相似文献   

5.
通过建立GC法,测定索非布韦中甲醇、乙醇、二氯甲烷、正己烷、乙酸乙酯、四氢呋喃和甲苯7种残留溶剂的方法。采用直接进样法,色谱柱为DB-624毛细管柱(75m×0.53mm,3.0μm),程序升温,检测器为FID,进样口温度为160℃,检测器温度为250℃,载气为氮气(9mL/min),分流比为5:1,进样量为1.0μL。空白溶剂与上述溶剂之间分离度良好(>3)、理论塔板数(>10000)符合要求,并不干扰样品残留溶剂的测定,各溶剂的系统精密度(RSD<5.0%)、线性关系(R>0.999)、准确度(100%~106%,RSD<5.0%)、检测限、定量限均符合要求。本方法准确、可靠,可用于索非布韦的残留溶剂测定。  相似文献   

6.
为建立气相色谱法测定左旋对羟基苯甘氨酸邓钾盐中溶剂残留的方法,采用气相色谱检测,FID检测器,柱温为40℃,进样口温度为140℃。对检测方法的检出限、定量限、线性、精密度、稳定性进行考察。该方法适合于左旋对羟基苯甘氨酸邓钾盐中溶剂残留的测定。  相似文献   

7.
《中国包装工业》2007,(4):23-23
一、糊里糊涂包装包装时不对水果进行分类,大小不一、好坏不分装在一个箱子里,而且所选用的包装,无论是纸箱、竹篓、还是塑料袋,也都没有任何标志,反正能包装就行。这种包装一般只是装入一些大路货,无法进入商场超市,更卖不了好价钱。  相似文献   

8.
目前,《中央电视台》报道的“苯含量”超标问题已经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食品医药复合包装所崩的溥膜的溶剂残留量已经成为了不安全的隐患,由于其所含的苯,甲苯,二甲苯,丁酮,异丙醇,乙酸乙酯等残留的溶剂对人体的伤害极大,尤其是苯和甲苯等苯类溶剂,苯,甲苯是一种无色、具有强烈气味的液体,具有极强的毒性,可引起急性中毒,麻痹中枢神经等危害,因此必须对包装用的薄膜的溶剂残留量采进行检测。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以N,N-二甲基乙酰胺为稀释剂,使用顶空-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法(HS-GC/MS)测定了纸质包装材料中常见的8种有机溶剂的残留。采用HP-5MS色谱柱分离有机溶剂,He气流速为1ml/min;进样口温度250℃;升温程序为初始温度35℃,保持3min,以10℃/min速率升温至100℃,保持2min,共11.5min可以将8种有机溶剂分离开来。运用响应面法优化前处理温度和时间,发现前处理温度对峰面积影响显著,而前处理时间影响较不显著;最佳前处理温度为100℃,时间40min。该实验条件下,计算回归方程和相关系数,根据信噪比(S/N)为3,确定检出限。结果得到:8种残留溶剂的线性范围为0.330-7.956mg/m~2,线性相关系数为0.9952-0.9997,检出限为0·01-0.38mg/m^2;加标回收率为99%-114.8%,相对标准偏差RSD(n=5)为0.916%-1.455%。  相似文献   

10.
“中国乳业泰斗”骆承庠先生指出:“目前我国乳品行业的包装污染问题急需解决,每年有将近11万吨的垃圾产生”。而一些乳品企业对这一问题大多采取回避的态度。  相似文献   

11.
绿色包装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绿色包装,是广大消费者的美好愿望,并已成为最常议论的时尚话题之一。但由于至今对绿色包装尚无明确的定义,不少人头脑中绿色包装的概念还相当模糊:包装对人体无害,是绿色包装;包装对环境适应性好,是绿色包装;包装能节约资源,是绿色包装……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莫衷一是。虽然上面的种种讲法,都有一定的道理,但都失之片面;严格地讲,都是不确切的,如果我们对绿色包装,没有一个比较统一、完整的理解,则对推进绿色包装工作十分不利,笔者在理解,综合众多专家、学者论点的基础上,就绿色包装的问题,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抛砖引玉,以期引起大家对绿色包装更大的关注,并逐渐对探讨“绿色包装的问题”达成共识。[编者按]  相似文献   

12.
商品运输包装动力可靠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复杂的运输环境与条件具有不确定性,如货物不能按时达到目的地或运输成本超出预期的目标,以及由于振动冲击、天气状况等运输环境因素造成的货物破损,最终造成损失等,直接影响着整个商品运输系统的可靠性。研究商品运输系统的可靠性就是将整个运输系统中的不确定因素降至最低,保证其货物的正常流动,增强灵活性和确定性,在成本最优的前提下提高货物送达速度和质量,达到真正的优化运输管理,提高企业竞争力。根据有关资料统计,有70%的货物流通故障是由于包装不当引起的。合理包装是克服运输不可靠问题的主要措施,可以起到节省包装费用、缩短运输时间、提高运输管理效率、加快货物周转、减少资金占用等作用,要设计出合理的运输包装,就要研究商品运输包装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3.
我国食品包装材料的现代化初始于1955年,引进了美国开发的挤出复合技术,开发了玻璃纸与聚乙烯的复合薄膜。其缺点是有聚乙烯氧化的臭味,粘接性、耐热性差等。其后,随着各种薄膜的开发,在1965年引进了德国的干式复合技术,解决了挤出复合所存在的缺点。所用粘合剂初期阶段使用了醋酸乙烯酯、乙烯酯、乙烯-醋酸乙烯酯、橡胶系粘合剂等。后来,由于聚氨酯粘合剂具有加工性能好、粘合强度高(各种塑料薄膜及铝箔都能粘合)、能耐油、耐药、耐食品性、耐寒、耐热、柔软性能优秀等特点,在塑料复合中几乎都改用聚氨酯系粘合剂了。  相似文献   

14.
众所周知,全世界生产的塑料主要消耗在包装应用上。2000年,全球合成树脂的产量达到13亿吨,其中塑料包装材料的发展最迅速,占塑料总产量的41%,2001年,美国产量占38%,欧洲占37%。而包装中应用最多的又是食品和饮料。食品塑料包装的主要要求是确保产品在一定的货架寿命期内到达消费者手中仍然能保持产品的感官质量(色香味)。  相似文献   

15.
《中国包装工业》2006,(3):58-58
中国已成为大输液药品的生产大国。适应国际大输液药品包装的发展趋势,用塑料包装取代我国现今流行的玻璃瓶包装已成为发展的必然:药用塑料包装在我国的医药中场中具有巨大的市场空间:  相似文献   

16.
目前,世界上几乎所有国家用来包装食品和药物的材料绝大多数是塑料制品.但让人们担忧的是,在一定的介质环境和温度条件下,塑料中的聚合物单体和一些添加剂会溶出,并且极少量地转移到食品和药物中,从而引起急性或慢性中毒,严重的甚至会产生致畸致癌的作用.同时由于世界每年消耗的塑料制品很多,它们使用完后很多成为遭人抛弃的垃圾,而且很难腐烂,这也让环保者伤透脑筋.日本在这方面取得较大成效,尤其是许多经营食品的商人们已逐渐舍弃塑料包装.  相似文献   

17.
这是一篇关于软包装的专业论文,知识性很强。对业界有求于这方面知识的读者来说,大有裨益,因为此文把软包装知识归纳概括得十分有条理,且内容丰富翔实。知识就是力量。在“知识经济”时代,我们每个人都分享着知识的硕果。本刊将尽最大的努力为广大读者提供丰富的知识营养,也热切地期望学者专家百忙中不吝赐稿,并把文章写得精练、再精练些,好看、再好看些,因为读者需要这样的文字。[编者按]  相似文献   

18.
随着医药工业的迅猛发展,药品包装容器、材料开始成为医药产业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显示了巨大发展潜力和商机。中国加入WTO后,更是吸引了国际药品包装企业纷纷进军中国市场,进一步加剧了这一行业的竞争。如何提高药品包装业的产品质量及技术水准,推动中国医药包装业与世界接轨,成为当今药品包装的热门话题。  相似文献   

19.
现代物流系统,以信息技术为核心,集合包括包装技术在内的多种技术,使得物流效率大大提高,成本大幅度降低,风险进一步减少,服务水平得到提高。运输包装合理与否将直接影响物流活动的生产率,没有科学的运输包装将零散的商品成组化和信息化,就没有现代的物流系统。二者可谓是一个利益共同体,相辅相成。然而,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近两年我国的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一直维持在18%左右,远远高于美国、日本、新加坡等国家。中国物流成本居高,原因何在?运输包装在现代物流产业中扮演着什么角色?包装制造商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