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R&D的人力和财力资源比较 运用归类法,将水平比较接近的国家列在一起,对R&D的人力和财力投入进行综合分析.按照这一方法,可揭示出四类国家:  相似文献   

3.
以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为例,回顾了国外R&D管理模式的演进过程,评述了国外R&D管理理论的内容与特点,并介绍了目前R&D管理模式发展的新趋势。最后提出,第五代R&D管理的核心是研发知识管理.并对我国的R&D管理提出了一些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4.
各国实施了一些促进R&D投资自由化的政策,但投资者仍面临遭遇投资壁垒、歧视性待遇以及政策法规的不确定性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会成为市场准入的壁垒,更可能导致国际摩擦的产生。在R&D投资规模日趋增大的经济环境下,探讨多边投资协定的R&D问题具有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R&D投资贡献分析理论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研究与开发(R&D)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但是具体到对每一项科研成果的经济作用进行评估,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在对R&D的一般经济功能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确定科技投资经济效益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7.
8.
在跨国公司海外R&D投资环境指标体系下,对跨国公司在华R&D投资的市场环境、科技环境、基础环境和人才环境作出了较为全面的评价,从而得出结论:跨国公司在华R&D投资以知识利用为主,但是知识生产有增长的趋势:中国只有加大R&D投入,不断完善基础设施与政策环境,才能吸引跨国公司在华R&D投资,同时提高本国的R&D能力和科技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9.
10.
11.
一般测定R&D国际化的指标主要用企业的海外R&D机构的数量、占研发经费的比率,或从事R&D工作科技人员的数量等来衡量。据JBIC的年度“关于日本制造业企业海外事业开展情况调查报告”显示,2005年日本跨国公司海外设立的R&D机构比2000年增加了72.3%,其中在北美和EU15国增加了28.8%。而在发展中国家却增加了3倍,特别是在中国的R&D投资增加了4倍,在华R&D投资比率从2000年的7%扩大到18.4%。日本企业的海外R&D机构数量从1999年的472家,增加到2005年的509家。另一项日本经济产业省2005年进行的“海外事业活动基本调查概要”的数据显示,日本跨国公司海外研发经费的比率从1998年的2.3%上升到2004年的2.9%。上述日本跨国公司R&D的海外投资进程的变化,恰好与中国引进外资R&D机构的增幅呈现出一致的特征。  相似文献   

12.
张仁开 《经济前沿》2004,(11):29-32
深圳创新氛围浓郁、对外联系便捷、配套设施齐全、外向型经济发达,日益成为跨国公司对华R&D投资的重要地区之一。跨国公司在深圳的R&D投资呈现诸多特征,如R&D机构的规模和本地化水平偏低;投资动机多样;投资方式灵活;行业和地区分布集中;影响深入广泛等。跨国公司在深圳的R&D投资具有多方面的积极效应。今后进一步吸引跨国公司在深圳投资R&D的策略是:端正态度,主动应对;积极引进,合理引导;更新观念,完善服务;转变机制,优化环境。  相似文献   

13.
R&D投资对企业价值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R&D投资的增加并不总是意味着企业价值的增加。本文在已有实证研究结论的基础上。剖析了以Tobin’sq作为企业成长机会量度的依据,类比了R&D投资与期权投资的基本特征,指出了R&D投资所创造的几种期权价值,并试对该实证研究结论作一理论上的探讨。  相似文献   

14.
R&D经费的国别比较和政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钰婷 《经济师》2008,(1):116-117
文章通过与国际上几个主要国家的比较,分析了我国R&D经费总量、投入强度和支出结构三方面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改进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高科技企业R&D人力资本投资具有投资的不确定性和不可撤销性,因此,对其所产生的风险评价研究已成为理论界的研究热点。从高科技企业R&D人力资本投资的过程出发,建立了包括R&D人员激励风险、R&D人员发展风险和R&D绩效评价风险的风险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因子分析法对指标体系进行了实证检验,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案例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6.
17.
18.
跨国公司相比一般东道国企业具有一定的技术优势,这就构成了其海外投资和全球竞争的基础。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和全球技术创新步伐的加快,跨国公司R&D的国际化趋势增强,其全球R&D的管理方式不断完善,从而为跨国公司发挥技术优势营造了更广阔的空间。  相似文献   

19.
从去年全球性衰退的阴霾中走出来的世界经济乍暖还寒,经济运行中潜藏着诸多问题和不确定因素,前景黯淡。  相似文献   

20.
跨国公司R&D全球化背景下的世界技术流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技术流动可以分为商业性和非商业性的两种,前者是不以营利为目的的,主要是通过国际会议、大众媒体、讲学、座谈、科研人员流动、科技资料情报交流或者出于政治、军事或经济等方面的考虑进行了技术援助,在国际技术流动中这只居于次要的从属地位,而后者即所谓的世界技术贸易。二战前,世界技术贸易发展十分缓慢,其规模与世界商品贸易相比而言太小,在整个国际经济效中只占很小的比重。二战以后,世界技术贸易发展十分迅猛,1965年世界技术贸易发展十分迅猛,1965年世界技术贸易总额只有30.5亿美元,但是到了1989年却高达1000亿美元。到1995年更是达到前所未有的2500亿美元。从1965年到1995年,短短30年间年平均增长率达到15.8%左右,而同期世界商品贸易年平均增长率只有6.3%左右。总观二战到现在的世界技术贸易发展,可以很明显地看到技术贸易的世界格局是以美国首,包括西欧、日本的三足鼎立的局面,如日本在半导体、微电子、大规模集成电路、机器人、超导以及生物等方面已经赶上并且超过了美国:西欧在机器人仿生、航空动力和航天、新材料、基因工程等方面是美国强有力的竞争对手,然而整个的发展趋势是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