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制度经济学为深入研究公司治理问题奠定了理论基础,包括契约理论、交易费用理论和现代产权理论等.本文主要从制度经济学的角度分析了影响公司治理效率的因素和我国现阶段治理效率不高的制度性原因,并尝试从中总结并给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2.
陈垄胜 《中国经贸》2012,(22):189-189
公司治理是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的制度基础,会计信息披露是公司治理有效运行的基石;企业会计信息披露与公司治理之间存在着重要的内在联系:高质量的会计信息与完善的公司治理有着相互制约和相互促进的互动关系,因此,完善的公司治理对会计信息披露的影响有积极作用,高质量会计信息披露的制约作用对公司治理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3.
孙耀胜 《特区经济》2011,(4):259-261
现代公司治理的一个发展趋势就是公司的利益相关者共同参与公司治理。在公司的众多利益相关者中,公司债权人是其中很重要的利益主体,债权人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也日益受到重视。和国外相比,我国在债权人参与公司治理上还有很大差距,因此加强我国债权人参与公司治理问题的研究就显得非常迫切。  相似文献   

4.
大学是国家和区域发展的重要智力支撑机构,影响大学办学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大学内外部的制度安排,也即大学的治理。本文在参考美国大学制度的基础上,试图从公司治理的角度解读大学治理的概念、机制与改革策略,文章对于提高中国大学的治理机制和管理水平、贯彻十二五教育发展规划,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5.
“共同治理”的公司治理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企业理论认为公司控制权属于公司的所有者,即股东所有,公司治理奉行股东至上。新的利益相关者理论认为股东只是公司相关利益者中的一员,公司治理不能只考虑所有者,而应该是所有利益相关者参与的共同治理模式。本文揭示了共同治理模式的重要意义,并以债权人参与公司治理为例,部分地从财务角度对此作了详细分析。  相似文献   

6.
刘淑花 《特区经济》2011,(5):117-119
以2004~2009年深交所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对公司治理机制与公司透明度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股权集中度对上市公司透明度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股权制衡有利于提高公司透明度,董事长与总经理两职合一会降低公司透明度,独立董事比例对公司透明度存在不显著的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7.
公司制是现代经济中最重要的企业制度,而公司治理结构是公司制的核心内容之一,它设计的恰当与否,关系到公司制企业能否有效运转,就世界范围来说,现代企业的公司治理结构有多种形式,日本企业中流行的公司治理结构叫以银行为主导的公司治理结构,它孕育于战前,产生于战后日本特殊的历史背景和经济条件之下,对战后日本经济的高速发展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尽管目前日本以银行为主导的公司治理结构已不太适合于其高度发达的经济,但对其他国家赶超型经济的发展,它仍然具有很大的借鉴意义,对于正在全国推行现行企业制度的我国来说,借鉴意义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8.
我国公司的会计信息披露存在不真实、不充分、不及时等诸多问题.文章从公司治理与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的关系出发,分析了其产生的原因,如公司治理结构存在缺陷、会计信息不对称、会计规范不完善等,最后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可行性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9.
我国公司的会计信息披露存在不真实、不充分、不及时等诸多问题.文章从公司治理与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的关系出发,分析了其产生的原因,如公司治理结构存在缺陷、会计信息不对称、会计规范不完善等,最后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可行性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高校综合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财务信息披露的重要性开始凸显。文章基于政府会计制度改革的大背景下,分析高校财务信息披露机制在披露对象、披露内容、内外监管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健全高校财务信息披露机制的对策建议,以期为主管机构、高等学校以及其他利益相关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交叉持股是战后日本企业规避国内外敌对接管收购的防御性安排。作为日本公司治理模式的重要特征之一,它是主银行融资监控主导地位、企业内部经营阶层和雇员长期雇佣体制、经营决策侧重长期目标的基础。但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银行陷入坏帐危机,企业经营出现困境,这些都暴露出日式公司治理模式存在的问题。拆除以银行为核心的交叉持股的关系资本结构成为日本公司治理改革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2.
葛文雷  武双燕   《华东经济管理》2008,22(4):148-151
从国内外公司治理实务的现状出发,文章提出公司治理可以向公共治理借鉴的观点.国外政治领域中用采控制和规范政府官员的制度可以给我们一些如何改进公司治理的新见解.最后,从三个具体方面论述建议:公司内部分权、高管薪酬和高层职位的继任规则.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以近年来我国融资融券交易机制施行为背景,研究融资融券对上市企业过度投资行为的影响。在定性分析融资融券机制与企业过度投资关系的基础上,以2007-2014年间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构建Logistic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我国有相当一部分上市企业的确存在过度投资现象,但企业在进入融资融券标的范围后,过度投资程度显著下降。因而,融资融券的推出在治理企业过度投资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为了提升基础设施行业的经营绩效,增加投资,不仅需要借鉴产业组织理论的有关成果以构建可竞争市场、制定科学的管制政策,也需要考虑基础设施行业的实际特点,在公司治理机制上有所调整。与此同时,管制政策也能够对公司治理机制产生影响,两个方面需要综合考虑、协调运用。  相似文献   

15.
奥林巴斯是日本公司治理大变革中的一个具体样本。奥林巴斯的财务丑闻何以能够掩盖20余年?在微观上,是独立董事、监事和会计监察等制度的失灵;而从中观的角度来看,则与日本企业中主银行关系的削弱以及法人持股、交叉持股有关;然而,在这些因素的背后,奥林巴斯丑闻还有其文化基因。丑闻的发生意味着,在旧有制度的路径依赖下,奥林巴斯仍在一种非正式的制度架构中运行。  相似文献   

16.
Abstract: This study looks at corporate governance and its impact on shareholder value maximization in Africa. Data from South Africa, Ghana, Kenya and Nigeria covering the period 1997–2001 were used and analysis done within the panel data framework. Results show that, though highly dispersed, both within and between firms, corporate boards in the selected countries are relatively not independent. The regression result shows that large board sizes enhance corporate performance and shareholder value maximization. Our study also shows that both sector and country‐specific effects have an impact on shareholder value maximization. While the mining sector is dominant in maximizing shareholder value, it also suffers from higher taxes and interest payments.  相似文献   

17.
日本很早就关注企业信息安全问题,并且从遵守法令和企业社会责任的角度深入展开了理论研究与实践活动.目前,以信息泄露和计算机病毒传播等为代表的信息安全问题正在困扰着日本企业.从本质来看维护信息安全也是企业社会责任的一部分,信息安全的活动不能看作是成本,而应该作为投资来把握.为此,日本政府通过相关机构和政策引导企业从社会责任的角度来认识和实施信息安全对策.同时,日本企业也从对顾客负责以及社会责任的观点出发,正逐步提高对信息安全重要性的认识.但同时,从社会责任的角度看,在企业制定与实施信息安全对策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8.
国有商业银行产权制度与公司治理结构架构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制度分析和比较研究,提出了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产权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国有商业银行产权制度改革的现实约束,进而提出了一套国有商业银行产权制度改革和与产权制度相配合的改革方案。  相似文献   

19.
This study analyzes how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M&A) affect the performance of acquired companies in Japan. The sample period includes the era in which the government of Japan promoted a series of corporate governance reforms. A difference-in-differences analysis is implemented to eliminate the endogenous effects of a corporate acquisition. Choosing a control group by propensity score matching, we find that acquisitions have significantly negative effects on employment but no significant effects on labor productivity. For acquisitions by Japanese companies, we also find no significant improvement in ROA but significant improvement in Tobin’s q. The results are consistent with the zombie company theory, which indicates that an M&A prolongs the life of an insolvent company. Acquisitions by Japanese companies are in contrast with those by foreign companies, which have positive effects on ROA.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