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社会保障水平是衡量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是一个质与量相统一的范畴。从量上讲,社会保障水平有高、低之分,国际上通常用社会保障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来衡量。从质上讲,社会保障水平有适度、不适度之分,具体衡量标准是社会保障费用支出要与国家生产力发展水平以及各方面的承受能力相适应。我国社会保障总支出随着经济增长而稳  相似文献   

2.
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自上世纪80年代的改革以来,无论是社会保障的绝对规模还是相对规模都得到了迅速发展。本文通过对社会保障支出、财政社会保障支出、社会保障支出占GDP的比、财政社会保障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这四个衡量社会保障规模的绝对和相对指标的实证分析,并且经过不同国家社会保障统计口径的统一后,得到的结论与我们以往的差距结论不同:我国政府财政对社会保障的支出责任在国际上属正常水平。  相似文献   

3.
社会保障水平是衡量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是一个质与量相统一的范畴。从量上讲,社会保障水平有"高"、"低"之分,国际上通常用社会保障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来衡量。从质上讲,社会保障水平有"适度"、"不适度"之分,具体衡量标准是社会保障费用支出要与国家生产力发展水平以及各方面的承受能力相适应。我国社会保障总支出随着经济增长而稳  相似文献   

4.
董冠华 《价值工程》2012,31(5):327-328
建立适度水平的社会保障体系是维持经济社会正常发展的重要保证。一般来说,影响社保水平的决定性因素主要是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文化传统和普遍性的价值理念以及分配制度等;考察一个社会社会保障水平是否适度,必须建立起一个涵盖社会保障支出水平、在职劳动者负担水平、制度覆盖面、失业率等大量具体内容的指标体系来进行衡量。  相似文献   

5.
德国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及其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德国社会养老保障制度的现状 德国是世界上最早建立社会保障体系的国家,有比较完善的社会福利制度.2007年,德国的人均GDP为4.63万美元社会福利支出占当年财政预算支出的25%,占GDP总额的1/3.养老金支出占整个社会福利支出的50%.德国的社会保障制度主要通过联邦法律形式固定下来,最早制定的<工人疾病保险法>距今已有125年的历史.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中国政府消费支出的绝对规模在不断上升,而其占GDP和政府可支配收入的比重有下滑趋势。政府消费支出中社会性消费在逐年增加,政府自身消费在逐年减少,但政府自身消费仍占有较大比重。政府消费支出城乡结构的不平等程度较大,东部地区政府消费支出水平高于中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中部地区的政府消费支出水平最低。中国政府消费支出的偏差导致居民消费不足,结构错位,进而成为宏观经济结构失调、社会不平等程度过大的因素之一。矫正中国政府消费支出的政策取向应有一定的针对性,要合理定位目标,扩大总量,优化结构,并完善其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中国政府消费支出的绝对规模在不断上升,而其占GDP和政府可支配收入的比重有下滑趋势。政府消费支出中社会性消费在逐年增加,政府自身消费在逐年减少,但政府自身消费仍占有较大比重。政府消费支出城乡结构的不平等程度较大,东部地区政府消费支出水平高于中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中部地区的政府消费支出水平最低。中国政府消费支出的偏差导致居民消费不足,结构错位,进而成为宏观经济结构失调、社会不平等程度过大的因素之一。矫正中国政府消费支出的政策取向应有一定的针对性,要合理定位目标,扩大总量,优化结构,并完善其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随着我国财政收支规模的不断扩大,国家也频繁提升退休职工养老金水平,逐年加大社会保障支出规模,但社会保障总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却变化不大,多年一直徘徊在11%左右,与世界大多数国家30%以上的支出比重相比,相差非常悬殊。对此,固然有我国社会保障支出整体规模较小的原因,但是不是确实就如同数据所反映的如此之小?确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社会保障是国家和社会依法对社会成员基本生活给予保障的社会制度。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采取了一些列政策措施,大力发展社会保障事业,积极推进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和创新,社会保障覆盖范围迅速扩大,社会保障待遇水平不断提高,社会保障筹资机制更加健全,社会保障资金管理日趋规范,就业和再就业政策更趋合理,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迅速,人民群众处处享受到了改革发展的成果,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社会保障体系正在逐步建立并日趋完善。  相似文献   

10.
家庭保障、就业保障以及社会保障对于保障国民的基本经济生活安全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经济学理论表明,在人们对于基本经济生活安全需求一定的情况下,家庭保障、就业保障与社会保障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替代性。中国1978-2014年数据不能检验证实家庭保障、就业保障与社会保障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替代性。1978-2014年这段时期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变迁更大程度上是强制性制度变迁,而非基于人口年龄结构以及就业结构变化需求的内生性诱致性制度变迁。这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中国社会保障发展滞后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应该进一步提高社会保障水平以便在宏观方面建立健全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应该在社会保障体系基本稳定的前提下从微观方面完善单项社会保障制度以提高社会保障的待遇支付能力。  相似文献   

11.
针对财政分权的跨国数据,本文分析发现:各国分权程度差异较大;支出分权高于收入分权,地方政府承担了比真实收入更多的真实财政支出;不含社保的分权程度要高于含社保的分权程度,意味着社保部分更多归属于中央政府。基于多种影响因素的回归分析得到中央地方财政分权程度的经验标准。在相对宽松的条件下,一些国家落在了分权标准的基准线外。无论以哪种指标来衡量,中国的分权程度均高于上基准线。下一步改革应坚持中央政府主导地位,同步减小收入和支出的分权程度,将社保责任更多上收至中央政府。  相似文献   

12.
我国经济发展水平急速提高,但随之而来的社会问题层出不穷,其中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问题受到广泛关注。本文立足于社会保障支出这一因素考察其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利用1990年--2013年的数据,通过建立协整估计的计量模型考察城市化水平、金融发展规模、社会保障支出水平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四个变量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数字圈点     
《人力资源》2014,(9):7-7
两成 财政部近期首晒社保就业花费月度明细,短短7个月时间,用于行政事业单位离退休支出的财政资金就已经达到2173亿元,占全国财政社会保障和就业累计总支出的两成。  相似文献   

14.
社会保险支出是社会保障支出的一个重要内容,本文利用吉林省1989‐2010年的GDP、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和社会保险支出,其中社会保险支出又包括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等社会保障支出数据,通过计量经济学的研究方法,选取相关因素分析研究分析吉林省的社会保险支出与其经济增长的相关性关系。  相似文献   

15.
城市化与地方政府土地财政关系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政府追求居民福利最大化的目标分为近期和长期两部分。近期福利提高可直接提高居民社会保障水平,增加公共性支出等达到;而长期福利水平提高只能通过发展经济,为长期福利水平提高提供保障,目前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载体就是城市化。政府的目标体现在政府财政支出结构上。本文就城市化发展与土地资源间的关系、城市化与土地财政收入间的关系及城市化与财政支出结构间的关系进行分析。中国各地方政府的财政支出计量模型可知,城市化率对公共财政支出比重存在着显著性的影响;经济水平的提高对公共财政支出比重产生正向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建国后很长时期内,中国一直编制单式国家预算,社会保障方面的支出通过几个支出项目表现出来。1992年开始编制复式预算,国家预算被分为经常性预算和建设性预算两部分,社会保障方面的支出在经常性预算中反映。随着改革的日益深化,特别是我国现代社会保障制度框架的初步形成,人们逐渐认识到为全面反映社会保障资金收支情况,还应编制社会保障预算,以便政府对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收支规模、结构的变动情况有一个总体的把握。  相似文献   

17.
社会保障制度的稳健运行需要财政的大力投入,但我国二元化的社会保障财政体制却造成城乡社会保障制度发展的严重失衡。"先城市后农村"、"重城市轻农村"的差别化财政投入机制严重阻滞了社会保障城乡统筹的发展进程。因此,需要从社会保障公共财政的投入总量、支出结构以及各级政府财政分担机制的合理确定等方面,进行全方位改革。  相似文献   

18.
实现社会保障基金收支平衡,是社会保障事业健康发展的基础和关键,社会保障基金能否实现收支平衡,直接关系到国家社会保障制度的落实,关系到广大保障对象的切身利益,关系到社会稳定和发展.随着改革逐步深化,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社会人口老龄化时期的到来及中国加入WTO,社会保障事业面临的挑战越来越严峻,特别是社保基金如何实现收支平衡,已成为当前社保事业发展中亟待研究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任华 《集团经济研究》2007,(21):204-205
服务贸易比重的高低是衡量一个国家是否为贸易强国的重要标志.它与一国的服务业发展水平存在着密切的依赖关系.一般而言,一国服务业的发展水平可用服务业产值占GDP的比重来衡量.  相似文献   

20.
随着社会保障支出水平的快速增长,提高社会保障资金效益和效率就成为社会保障体系管理的热点和难点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