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0 毫秒
1.
区域间的空间溢出和技术溢出效应日益显著,在进行能源强度收敛研究时不可忽略空间依赖性和时间动态性。在考虑空间维度的地理邻近性和时间维度的动态性的基础上,采用动态空间面板模型分析中国29个省区能源强度的空间分布、动态变化趋势以及收敛情况,研究表明:从中国能源强度的空间分布来看,呈现东低西高的格局,并且存在空间自相关现象;从动态趋势看,能源强度的空间自相关指数在2005年之后趋于稳定,东、中、西部的能源强度均呈现持续下降的趋势;从总体趋势来看,能源强度存在绝对盯收敛,不存在绝对届收敛,但存在显著的条件卢收敛。提高能源效率以及缩小区域能源效率差异,应充分利用空间溢出效应,鼓励能源强度低的地区的技术溢出到能源强度高的地区,从而加快全国区域间能源强度的收敛速度。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增长的区域差异性问题引人关注,中国农村金融发展的区域差异性更是如此。本文采用空间计量方法研究1990~2009年中国农村区域金融发展的收敛性,重点是研究绝对β收敛。本文首先对绝对收敛模型采用传统的OLS进行估计,然后采用消除空间相关性的空间滞后模型进行估计,结果显示,不管是采用OLS估计还是采用SLM估计都表明中国农村地区金融发展具有绝对β收敛的特征。最后分析了中国农村金融发展收敛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3.
以关中—天水经济区为研究对象,选取2010年县域经济发展水平的14个指标,运用主成分分析相关数据衡量经济区经济综合实力,研究关中—天水经济区区域经济差异及分布特征。通过Moran指标对经济区经济综合实力进行测定,结果表示,经济区存在较明显的空间集聚性和空间相关性,通过Moran散点图及LISA揭示出西咸地区、宝鸡、铜川为经济综合实力的高值地区,而经济区的西部、中部及东南部为经济发展的落后地区。通过对2010年经济综合实力空间计量回归分析,发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人均地方财政支出及城镇化水平对经济综合实力有显著影响,并进一步检验和计算空间相关性的作用强度。  相似文献   

4.
为考察我国碳排放强度地区差异的变动趋势及其影响因素,从而为政府制定地区的碳排放政策提供数据参考,本文基于1995—2012年省际碳排放数据,在描述性统计及地区收敛性检验基础上,对我国碳排放强度的地区差异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我国四大区域碳排放强度存在较大差异,中西部地区碳排放强度较高,且中部省区间差异较大;从变异系数来看,地区间碳排放强度的差异未出现缩小态势;我国地区间碳排放强度存在σ收敛、绝对收敛及条件收敛特征;经济发展水平对碳排放强度下降起促进作用,而工业化则有抑制作用;要实现我国碳排放强度目标,关键是要限制高耗能高排放行业的发展,调整重化工业为主导的产业结构。  相似文献   

5.
文章对我国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1995—2010年期间的碳生产率进行了测算,分析了碳生产率在全国以及东、中、西三大区域的差异,构造面板数据模型研究了区域碳生产率的收敛性。研究发现:在样本期间内,全国碳生产率水平逐年增加,东、中、西三大区域碳生产率水平呈由东到西递减格局。碳生产率收敛检验结果显示:全国和东部存在绝对β收敛,中部和西部不存在绝对β收敛,全国和三大区域均存在条件β收敛,东部收敛速度最快,其次是中部和西部,人均GDP、产业结构、能源强度、城市化水平对收敛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6.
根据2001年—2010年安徽省61个县(市)的人均GDP数据,采用面板模型,对安徽省县域经济增长的收敛性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除了2004年—2005年安徽省县域经济增长出现了短暂的σ收敛外,总体上不存在σ收敛和β绝对收敛,但是存在β条件收敛和俱乐部收敛,皖中和皖南内部也存在俱乐部收敛趋势,而皖北内部不存在俱乐部收敛趋势。  相似文献   

7.
为了厘清中国出口贸易对碳排放效率的影响及其空间效应,通过建立包含非期望产出、序列DEA的超效率模型,计算了省际碳排放效率。Moran’I指数分析表明,效率呈现空间相关性。利用空间计量模型对影响碳排放效率变化的因素以及出口贸易对碳排放效率空间溢出效应的分析结果表明,碳排放效率随着出口贸易的增加呈现出倒U型曲线特征;出口贸易对可变规模报酬下的省际碳排放效率具有正的空间溢出效应;工业化等因素对碳排放效率具有负向作用,技术创新对于碳排放效率没有改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工业水资源利用效率的空间收敛效应检验是提高区域水资源分配与工业可持续发展水平的重要环节。通过测度中国30个省级区域1997—2014年工业水资源利用效率,并选取全局莫兰指数对各省级区域工业水资源利用效率的空间关联特性进行探讨,进而基于工业水资源利用效率面板数据,分别检验工业水资源利用效率空间σ收敛与β收敛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工业水资源利用效率表现为全局正向相关性,且其相关水平逐步提升;σ收敛于全国层面,呈现“整体发散,局部收敛”的基本演变特征,东部地区效率指数标准差要明显大于中部和西部地区,说明东部地区工业水资源利用效率区域差异性相对显著;绝对β收敛测算发现东部与中部地区内各区域工业水资源利用效率差异正在逐步缩小,而西部无趋同收敛的趋势;在引入区域自然禀赋、经济水平、产业结构、高技术导向水平、用水结构和社会水平环境变量的条件β收敛测度中,单控制变量测度下仅社会水平对全国层面工业水资源利用效率条件β收敛的作用呈非显著性;多控制变量测度条件下,自然禀赋、高技术导向水平是促进全国层面工业水资源利用效率条件β收敛的重要原因;而各环境变量对东、中和西部地区的效率绝对与条件β收敛性作用均存在明显差异性。  相似文献   

9.
基于空间面板数据模型(SPDM)理论与方法,从经济产出与居民收入两个维度,分别对1978—2013年及1978—1992年和1992—2013年三个时段中国西部12省区的经济增长收敛性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人均产出在各研究时段上均不存在绝对β收敛,城镇居民收入较农村居民收入的地区差距具有更强的发散性;不论人均产出还是人均收入,在1992—2013年期间均呈现出显著的地区发散性,经济差距呈现出持续扩大趋势;经济产出与居民收入均具有显著的空间示范效应与空间传递效应,地区经济发展和经济冲击对邻近地区影响显著。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在提升西部地区经济整体发展水平、缩小东西部差距的同时,也应不断缩小西部地区内部省区间的经济差距,加快城镇化进程和促进地区经济合作有利于西部地区经济差距的缩小。  相似文献   

10.
基于地理学旅游空间结构理论,运用Geoda软件,对湖南省14个市州的旅游经济进行空间自相关分析,发现湖南区域旅游经济空间自相关Moran指数由负值转为正值,空间集聚趋势在不断加强;Moran’s I散点图显示湖南区域旅游经济差异在缩小,区域合作加强;Lisa集聚图显示湖南旅游业目前不存在明显的集聚效应,产生的驱动机制为政策、区域合作及空间近邻效应。应该不断借助优势资源及产业政策,加强区域合作,建立合作机制,加强宣传和促销,切实缩小区域旅游经济差异,实现湖南旅游业的更好更快发展。  相似文献   

11.
选用我国30个省级行政区2000—2012年的年度数据,利用Jeffrey Wurgler弹性系数模型测算我国工业行业资本配置效率,并对我国资本配置效率收敛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我国东、中、西三个区域的资本配置效率差异显著,且东、中、西三大区域依次呈递减的趋势。(2)从全国层面看,我国资本配置效率不存在σ收敛和绝对β收敛,但存在条件β收敛;从区域层面看,我国中部和西部地区存在σ收敛、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但东部地区仅存在条件β收敛。  相似文献   

12.
运用SORM-BCC超效率模型对中国餐饮旅游行业22家主要上市公司2002~2009年间的经营绩效及收敛趋势进行了评价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第一,静态来看,由于规模效率不高,使得综合技术效率普遍偏低;第二,动态来看,技术水平变化是TFP增长的强劲来源,然而,由于纯技术效率变化呈现明显衰退,影响了样本公司经营绩效的进一步提升;第三,餐饮旅游业的经营绩效及分解项存在一定的σ收敛趋势和不同程度的β绝对收敛趋势;第四,对于不存在β绝对收敛趋势的景点类上市公司的规模效率以及酒店类上市公司的综合技术(超)效率,借助自举法,认为两者都存在β条件收敛趋势。  相似文献   

13.
依据31个省域数据,采用纳入空间效应的计量经济学模型,研究刑事错案与刑事犯罪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我国刑事错案与刑事犯罪在地理空间上并不是完全随机分布,而是具有显著的空间依赖性,呈现较为明显的空间聚集效应;省域间的空间相关性在提高刑事案件审判质效、降低刑事犯罪率的分析和政策制定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刑事错案率对刑事犯罪率具有明显的正向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引入考虑非期望产出的SBM模型、达格姆基尼系数和空间收敛模型,分析2001—2018年中国八大综合经济区工业绿色水资源效率的时序变化及空间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八大综合经济区工业绿色水资源效率具有相对稳定上涨的宏观变化趋势,但效率损失和区域失衡现象明显;同呈上涨态势的总体基尼系数揭示出八大综合经济区工业绿色水资源效率空间异质性特征显著,其中区域间差异平均贡献率达59%,是总体差异的主要来源;北部沿海、黄河中游和长江中游经济区存在σ收敛趋势;与绝对β收敛特征相比,考虑外部环境因素的条件β收敛检验中呈现最大和最小收敛速率的经济区未发生改变,但整体上收敛速率产生了跃迁;而八大综合经济区的异质性收敛特征及其对外部环境因素的差异性敏感度,反映出在驱动工业绿色水资源效率提升时,既要强调政策的总体协同性,也应注重其因地制宜性。  相似文献   

15.
本文采用SBM—Undesirable模型测度了中国30个省(市)2000—2010年的工业环境效率,并通过Moran’s I统计量对其空间相关性进行了分析测算。结果表明,总体上,2000—2010年全国大部分省(市)工业环境效率值逐年下降;分区域来看,中部、西部和东北部地区工业环境效率普遍较低,且与东部沿海地区存在明显差距;从各省(市)来看,北京、上海、山东、广东、海南、黑龙江等6地区工业环境效率为1,而山西、四川、重庆、内蒙古等4地区工业环境效率均在0.3以下,工业发展与环境关系严重失衡。同时,本文研究也证实了中国各区域工业环境效率的演化呈现出高度的空间稳定性。因此,政府应根据区域间的空间差异性有针对性地制定区域协调发展政策,推进形成跨区域间良好的环境合作机制,才能达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  相似文献   

16.
在采用超效率CCR-DEA模型测度2008年至2015年京津冀城市可持续发展效率的基础上,对京津冀城市可持续发展效率的σ收敛、β绝对收敛和β条件收敛予以检验。研究结果表明,京津冀城市可持续发展效率的σ收敛不存立,但津冀城市组存立σ收敛;京津冀城市可持续发展效率的β绝对收敛性不存在;京津冀、津冀和河北城市可持续发展效率的β条件收敛均存在,城市人均GDP为三组城市条件收敛的共同积极因素,人均固定资产投资额为津冀、河北城市组的共同积极因素;外资的"污染假说"在天津与河北成立,而北京不成立。研究有助于京津冀三地采取针对性措施,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进而缩小京津冀城市可持续发展效率的差异,实现区域协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武汉城市圈农民人均年纯收入差距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章利用2000~2007年间武汉城市圈9城市历年统计年鉴的数据,对该城市圈各城市间农民人均年纯收入差距的演变,分别从绝对差距、相对差距、"倒U"型假说以及收敛性等角度,进行了全方位的详细分析。结果显示:绝对差距逐年扩大,而相对差距总体是缩小的,尽管期间扩大和缩小交替出现;库兹涅茨"倒U"型通过检验;δ-收敛和绝对β-收敛都通过了检验,证明了收敛性的存在;通过控制影响农民人均年纯收入差距的经济结构差异变量后,条件β-收敛显著存在,一产比重与收入的增长负相关,而二产比重则相反。  相似文献   

18.
在探究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理论的基础上,对省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可能存在的空间依赖性问题进行了验证,通过引入空间滞后变量,构建省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空间计量经济学模型,运用中国1992~2012年31个省级单位的截面数据,从全域视角和局域视角分别对省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问题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在全域视角下,除经济实力、经济市场化和人口素质等变量对省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影响不显著外,其他变量的影响均显著;在局域视角下,除经济实力、经济市场化、人口素质和生活质量等变量外,其他变量均存在显著的空间变异性.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我国保险业发展呈迅猛态势,总保费收入与人均保费收入均有大幅度提升,但保险市场的空间不均衡性也越发凸显.本文采用我国2018年的保险深度和保险密度作为衡量保险市场的指标,并使用R语言对其进行空间数据分析.通过空间分布模式、空间自相关方面进行统计分析,最终结果显示,我国保险密度和保险深度在空间分布上确实存在明显的空...  相似文献   

20.
运用Cobb—Douglas生产函数对1978—2007年全国省域科技进步贡献率进行测算并对其空间动态演变进行分析和研究,揭示了其空间自相关性和空间异质性。研究结果表明,在主要年份中国省域科技进步贡献率均呈现出空间正相关特征;随着时间推移,其总体空间差异经历了差异“扩大”的阶段,整体呈现出倒“V”型特征,但局部空间差异缩小,依然表现出集聚的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