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梳理女性犯罪、犯罪率概念和相关犯罪原因理论的基础上,着重从犯罪社会学的环境论视角分析了改革开放背景下女性观念、社会地位改变女性犯罪的可能性因素,城镇化快速推进过程中贫富差距、社会结构、生存环境失衡造成的女性弱势群体增多等因素;探讨了女性性资源优势与女性犯罪增加的内在关联。指出应通过完善立法,为女性权益保护提供法律依据;统筹城乡发展改善女性生存环境;促进性别平等为女性提供合法有效的行政和司法救济等途径预防、遏制女性犯罪,最大限度地降低女性犯罪率。  相似文献   

2.
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女性的社会角色也发生了转变,从传统的家庭妇女的角色转变为和男性共同分担家庭和社会责任的"半边天",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人际交往和形形色色的社会思潮,女性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行为方式、道德水准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在女性社会活动增加的同时,女性的违法犯罪现象也随之增多,在金钱的刺激和非法欲望的诱惑下,受不良因素的不断冲击,,一部分女性迷失了自我,走上了犯罪的道路。当前,女性犯罪已经成为一个重大的社会问题,应当引起各界的广泛关注。本文重点分析女性犯罪的特点和成因,为探究预防和减少女性犯罪的措施提供参考前提。  相似文献   

3.
4.
在可持续发展战略指导下,企业需要在各种管理决策中考虑环境因素。针对传统环境成本概念仅注重企业生产中产生的环境成本这一局限,本文基于价值链视角对环境成本进行重新界定,认为环境成本作为产品价值增值的载体之一,应与价值链环环相扣,企业在决策中应全面考虑环境成本,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5.
传统诉讼理论中对原告资格做出了种种严格的限制。但在环境诉讼领域中,这种限制是不符合环境保护的现实需要的,因此环境诉讼原告资格逐渐呈现一种扩大的趋势。对环境诉讼原告资格进行扩展已成为我国环境诉讼制度如何独立发展的现实命题,也在2012年最新修订的民事诉讼法中得以体现。但对环境诉讼原告资格的扩展不是没有边界的,应当根据中国当下环境纠纷解决的实际予以合理限制,实现权益救济与司法效率等多元目标的均衡化。  相似文献   

6.
将环境外部性内部化是解决环境污染问题的主要途径。近年来,一种基于市场配置环境资源的方式——排污权交易制度越来越受到环境经济学家的青睐,他们认为其在解决环境外部性问题上十分有效。本文在借鉴排污权交易理论的基础上,主张结合环境会计建立一种激励企业实现清洁排放的机制,以企进一步发挥排污权交易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杜文 《现代经济》2013,(7):80-82
本文基于融资视角从内部层面对我国中小企业成长环境进行透视,从产权结构、内部控制制度、融资机制、人力资源素质、企业文化等方面对其环境现状进行剖析,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本文试图通过对企业融资环境"瓶颈"效应的破解为我国中小企业内部成长环境的优化提供有益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环境污染形势的日益严峻,刑法也在逐步加大对环境污染犯罪的惩罚力度,严厉打击环境污染犯罪。继2011年《刑法修正案(八)》对重大污染环境事故罪进行修改之后,我国又于2013年6月颁布实施了《关于办理环境污染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完善污染环境罪相关构成要件和司法适用等方面的问题。文章采用比较分析的方法,对我国的环境犯罪立法沿革进行分析,总结每次立法中的进步和不足之处,再分析国外法律对于污染环境犯罪的规定,吸收立法经验,从民事、刑事、行政三个方面进一步完善我国的立法和司法,为我国环境保护事业提供严密有力的法律保障。  相似文献   

9.
由于受到所学专业知识、民族习惯和自身性别的局限,农林专业少数民族女大学生有逐步沦为弱势就业群体的趋势。从社会资本角度思考如何推动该群体就业,有利于合理利用人力资源,实现社会健康稳定的发展。鉴于此,农林专业少数民族女大学生群体应主动提高社会资本存量和运用社会资本就业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2017年环境保护部、公安部与最高人民检察院联合颁布了《环境保护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工作办法》(以下简称《两法衔接工作办法》),为推进“两法衔接”作出了明确规定。但是根据学界的讨论和司法实践中的案例,发现“两法衔接”依旧存在严峻的问题,例如各部门工作衔接不畅、分工配合不充分、有案不移、证据转化不畅、检察机关监督机制尚不健全等。其中,证据转化是“两法衔接”的核心,在刑事司法中只有形成完整的证据链才能有效打击犯罪,是目前真正阻碍“两法衔接”的最大问题。本文从环境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证据转化、应用角度为出发点,通过对案例的具体剖析,发现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中的证据在种类、取证程序、认定标准上均存在差异,导致“两法衔接”的不畅和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虚置。针对这些问题结合理论知识,提出构建证据转化制度、规范取证程序、加强证据实质审查力度等完善路径。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以ERG理论为基础,提出四个关键性的研究假设,基于辽宁省就业环境对知识型人才开展问卷调查,并对影响知识型人才就业意愿的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知识型人才在就业环境中对专业运用、工作发展前景、生活环境及质量和工作环境及待遇这四个方面需求因素的满足程度,由强到弱影响着其在当地的就业意愿。基于供求匹配理论,得出结论,知识型人才就业意愿的研究应重视这四个需求因素对知识型人才就业的影响,从而吸引和留住知识型人才,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国有企业频频发生的环境污染事件,引发了人们对国有企业承担环境责任的深刻反思。国有企业环境责任的缺失不但影响自身形象,制约企业可持续发展,而且也不利于我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目标的实现。环境会计信息披露作为一种手段可以监督企业环境责任的履行,促进企业更好地承担环境责任。正是基于这一视角,运用组织合法性理论分析了我国国有企业承担环境责任的必然性,指出目前国有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探讨进一步改进国有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措施。  相似文献   

13.
当前,我国正积极推行政府会计改革,政府会计目标的恰当定位对这场改革的指导意义是不言而喻的。为准确地对政府会计目标进行定位,在对政府会计目标和政府财务报告目标辨析的基础上,从会计职能和政府会计环境两个视角探讨了我国政府会计目标的定位。  相似文献   

14.
15.
办理破产是世行营商环境评价中一项非常重要的指标,我国此项指标得分偏低,特别是破产回收率指标。破产回收率指标是一个与破产程序时间、成本和结果有关的综合指标,破产管理人作为破产程序的直接参与者,破产法律的实际执行者,与该指标得分高低休戚相关。基于扎根理论,搜集了大量文献资料,了解破产管理人的相关理论;在此基础上设计了调查问卷,以山东省为例,分析了在破产管理人实践中制约此指标得分的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探索了相应的完善策略。  相似文献   

16.
我国中小企业社会责任探析——基于和谐社会的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履行社会责任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一种基本思想,用科学发展观指导自身的经营行为,维护社会整体利益,已成为现代企业义不容辞的责任.然而当前我国中小企业社会责任的缺失不仅无益于和谐社会的建设,也阻碍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壮大.强化企业的社会责任,是事关我国中小企业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也是促进社会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动力.  相似文献   

17.
环境是人类永远的财富。人生活于环境之中,人类的一切活动无不受环境的影响,也无不影响着环境。人类进入了二十一世纪,正面临着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目前,一个普遍的看法是:环境问题是二十世纪后半叶突现出来的新问题。其实,诞生于十九世纪的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早已包含着有关环境问题的论述。当今,由于旅游业产业规模的扩大,旅游活动和旅游业对其周围环境的作用与影响更加明显和强烈,旅游活动对环境的污染和生态环境的破坏日趋严重,旅游资源正在遭受缓慢的侵蚀与破坏,环境质量在日益下降,对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构成严重威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人们的共同愿望。因此,探讨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理论的自然观,对于正确认识和处理环境问题,指导环境保护实践,促进旅游业和环保事业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环境不确定性和交易成本降低的视角,采用2009-2018年中国企业跨国并购交易的微观数据实证考察了异质性企业海外并购对东道国营商环境的偏好程度及内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2009-2018年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对东道国营商环境表现出一定的偏好,且偏好程度呈现出动态上升的特征;从企业异质性来看,生产率高、资产负债率低的企...  相似文献   

19.
环境规制与企业绩效——基于代理成本的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微观企业层面上,“波特假说”及其理论支持者以往较多地从生产成本、创新研发的角度来探讨环境规制对企业绩效和竞争力的影响,而鲜有从公司治理的角度来研究两者之间的内在关系。以代理成本为视角①,借鉴现代产业经济学的“结构—行为—绩效”分析范式,引入代理成本作为中介变量,研究环境规制对企业绩效提升的机理。研究结果发现:环境规制对提高企业绩效、抑制代理成本具有显著的推动作用;代理成本在环境规制与企业绩效的关系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20.
宏观经济、产业结构和政策制度对银行跨国并购的并购方和被并购方都具有显著影响,但仅仅考量单个环境对跨国并购的影响,往往会夸大影响因素的作用力。为此,通过综合考察三类环境因素对跨国并购的影响,发现母国的经济规模、银行产业发达程度、银行制度完善程度以及母国与东道国经济一体化程度是影响银行跨国并购的并购方的决定性因素;而对于银行跨国并购中被并购银行的决定性因素则有所不同,主要是东道国与母国经济一体化程度以及东道国银行产业的发展情况,而与东道国经济发展程度和制度完善程度无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