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1国际标准的地位发生了重大变化20世纪90年代后期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后,标准化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经济全球化向标准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些要求包括:缩小强制性技术法规的适用范围,建立柔性技术规则体系(技术法规与标准);实行统一的标准认证制度,促进贸易发展(经济全球化与国际贸易规则);有效利用国际标准,强化产业技术战略(产业结构调整与国际标准竞争);拓宽标准化领域,满足消费者多种价值观的要求(标准化与消费者)。总之,经济全球化使国际标准的地位、作用和重要性日益突出。1.1经济全球化使国际标准成为国际贸易规则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3.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世界发展的历史说明,闭关自守没有出路,面对复杂的现实世界,只有变革,主动参与适应和积极主导,才能在世界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占据一席之位。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坚定地走中国自己的道路,直面问题,务实改革,科学规划,推动经济开放渐进式发展,利用外国智力,引进先进技术,学习先进经验,为我国经济开放事业增添力量。开放越是深入,面临的难度和阻力就越大,因此,开放中的问题要在开放中解决,学习邓小平同志的经济开放思想对于今天持续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具有重要的启发。 相似文献
4.
战略管理的发展历程:一个动态演变的观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战略管理动态演变的视角出发,把战略管理的发展过程分为3个阶段:经典的战略管理理论、现代战略管理理论和战略管理的最新进展;并详细介绍了各阶段的主要流派。最后,根据其演进规律,展望了21世纪的战略管理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6.
7.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国际供应链将是企业管理模式发展的必然,对国际供应链核心竞争力的分析将有助于企业在构建国际供应链过程中避免不必要的学习成本和风险损失。本文从国际供应链的内涵分析出发,得出了国际供应链所具有的竞争优势:成本优势、质量优势、聚焦优势和资金优势。然后根据国际供应链竞争优势的表现与获取方式,认为国际供应链的核心竞争力表现为:资源获取能力、合作协调能力、系统集成能力、沟通能力以及信息共享能力。 相似文献
8.
经济全球化是指世界各国在全球范围内的经济融合。它是世界生产力发展的结果,其推动力是追求利润、取得竞争优势和谋求经济的发展。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大大加强,导致经济全球化的直接原因是国际直接投资与贸易环境出现了新变化。 相似文献
9.
国际经济合作的理论认为,一国经济的发展必然会与其他国家发生联系,这是因为一国的自然资源、市场规模和技术水平的限制引起了对另一国的贸易、投资,从而形成相关的产业走出国门,产生了国际化的工商合作领域。从中国加入WTO和参与国际分工合作的现实来看,中国坚定走发展经济的道路,必将对中国乃至于世界经济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和推动作用,这也是中国企业参与国际经济合作的难得机遇。如果企业错误地认识和判断竞争环境所发生的变化,忽视和误解了所处竞争环境变化的 相似文献
10.
上海外经集团是上海最早从事对外经济技术合作的专业公司。在经济全球化和国家实施“走出去”战略背景下,外经集团继续发挥行业龙头的引领作用,积极发展海外承包工程业务,加大“走出去”力度和企业发展步伐,为上海“走出去”雄壮画卷,增添了更加绚烂夺目的光彩。 相似文献
11.
中部地区对外开放和区域合作取得了积极成效,但与其他地区相比,就自身发展的需要而言,总体水平仍比较低,还有很大的提升潜力和空间,需要进一步努力,把开放合作推向更高层次。一、开放合作已成为影响中部地区崛起的核心因素(一)深化开放合作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1.承力借势、扩权拓利。通过开放合作,能够突破行政地域的限制,在更大范围内利用和配置生产资源 相似文献
12.
1992年,中共中央十四大召开,中国开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践。1993年,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强调扩大对外开放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之一,并提出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充分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进一步发展开放型经济。以此为起点,中央领导人继续执行现代化追赶路线,并在开放战略上体现出诸多创新,从进一步对外开放走向"完善对外开放格局",着力发展开放型经济,使得对外开放格局呈现出由沿海到内地,由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到第三产业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发展态势,且开始了由政策性扶持向制度性推进的战略转变。 相似文献
13.
国际次区域经济合作,是我国继沿海开放后对外开放新的战略方向。在坚持参与全球化、坚持沿海开放战略的同时,我国应更加关注包括中南半岛、南亚、中亚及东北亚等广大欧亚内陆腹地间的国际合作与经济开发。一、我国参与国际次区域经济合作的主要特点改革开放之初,我国实施以沿海为重点的对外开放战略,而在所有陆路方向上,只有零星、初级的经贸合作。直到上个世纪90年代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企业尤其是跨国公司面对日趋激烈的外部竞争环境,从对立竞争转向大规模的合作竞争.其中最主要的形式之一即建立企业战略联盟,它已成为现代企业强化其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学者和专家对战略联盟的研究也不断深入和细致.本文对于战略联盟的相关概念及一些学者的理论进行了回顾,并作以简单的评述.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特别是加入WTO之后,我国企业经营活动与国际经济的联系更加紧密,加之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竞争对手的增加,竞争范围的扩大,使企业面临更大的压力和挑战。为了使企业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企业的经营越来越重视企业战略问题。 相似文献
16.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浪潮席卷而来,中国企业开始面临国内国外两个市场的国际化竞争.如何通过全球学习路径创新与战略设计来迅速培育和积蓄能够带来持久竞争优势的战略资源与核心知识,又如何在与跨国公司的竞争和合作中学习其国际化经营的经验与能力,已经成为当前首要的战略问题,并进而关系到中国在未来世界经济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7.
18.
我国中小型企业的跨国经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一步发展和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国际间的交往与合作日益紧密,国内竞争日益国际化,竞争空前激烈.实施跨国经营的开放战略,是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应对经济全球化挑战的要求,也是提高企业国际竞争力的必由之路.我国中小企业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以上,中小企业产值在全国工业总产值占60%,职工人数占全国就业人数的75%以上.因此研究我国中小企业如何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下实现跨国经营,对于提升我国企业的对外开放水平,提高企业综合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关于经济全球化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①黄范章《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相结合》,刊《经济学家》1998年第5期。 一、经济全球化及其成因 经济全球化,是社会化生产和高科技迅猛发展的结果,是生产社会化在当代高新科技迅猛发展条件下的新发展。如果说,工业革命开创了生产社会化发展的道路,那么,当代以电子通讯技术为代表新高科技的发展,则把生产社会化进程提升到一个新阶段,使经济的发展开始突破地缘政治的某些范畴,超越国界,形成全球规模商品网络、货币网络、资本网络、金融网络,开始把世界各国,把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大国和小国、富国和穷…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