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购买力平价与协整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国际金融核心的汇率决定理论,始终是国际金融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其意义在于它能揭示决定和影响汇率的主要因素,从而为一国的货币当局制定正确的汇率政策提供理论依据。在众多的汇率决定理论当中,影响最大的应用最广的是购买力平价学说。 在理论研究的同时,人们也对购买力平价学说进行了实证检验,有关这方面研究的文献非常多,其结论可概括如下:短期内,购买力平价是不成立的。这是因为汇率是一种资产价格,它能很快地反映新的信息,而商品的价格具有粘性,它的调节则相对较慢,所以购买力  相似文献   

2.
购买力平价的基本理论是购买同样数量和质量的“一篮子”商品和服务,在一国所用本国货币和在美国所用美元等值。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联合国等国际组织对世界上大多数经济体的货币,都进行了购买力平价计算。根据世界银行计算的结果,1998年人民币对美元的购买力平价转换系数是2.1:1,再以此为基础推算,2001年初人民币对美元的购买力平价转换系数是1.98:1。  相似文献   

3.
汇率均值回复模型的统计推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按照购买力平价理论,两国货币购买力之比是决定汇率的基础,这种理论的数学模型称为均值回复模型。本文研究了连续时间汇率均值回复模型的统计推断问题,给出了模型参数的估计方法及均值回复的假设检验方法。  相似文献   

4.
汇率决定的资产组合平衡模型的修正及其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购买力平价模型及其修正 1.购买力平价 购买力平价是最古老的也是争议最多的汇率决定理论, Cassel(1922)以完全竞争、本国和外国价格体系完全相同、国际间贸易无交易成本为基础假定,认为开放经济中一价定律成立,系统地提出了购买力平价理论。 购买力平价分为相对购买力平价和绝对购买力平价,绝对购买力平价假定在任意时点上购买力平价成立,而相对购买力平价则是假定汇率变化率与两国相对价格的变化率相同。由于 logSt= log(St/ St-1)(St- St-1)/ St-1,相对购买力平价就可以表示成…  相似文献   

5.
一价定律     
《财务与会计》2011,(2):35-35
一价定律(the law of one price)即绝对购买力平价理论,它是由货币学派的代表人物弗里德曼(1953)提出的。一价定律可简单表述为:当贸易开放且交易费用为零时,同样的货物无论在何地销售,其价格都相同。这揭示了商品价格和汇率之间的一个基本联系。  相似文献   

6.
2005年7月开始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使人民币均衡汇率的确定逐渐具有了市场基础。2015年11月人民币加入SOR对我国汇率市场化程度提出了新要求。在这种背景下,使用2005—2015年数据测算购买力平价理论在我国人民币与其他国家货币双边汇率决定中的有效性,同时测算对购买力平价偏离的半衰期,结果表明:人民币与印度卢比、韩元和南非兰特的双边汇率支持弱购买力平价成立,但半衰期存在差别;强购买力平价没有得到支持。  相似文献   

7.
有效汇率指数及其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有效汇率指数最早由海施和希金斯提出,是为了表示依某一货币兑换率计价标准表示的一种货币实际价值与以相同货币兑换率计价标准表示的若干种货币组合总价值的关系。一种货币的有效汇率指数是该货币对其他一组货币汇率的加权平均之比,它表现为一种指数。国际货币基金(IM F)于1976年第一次正式公布14个工业化国家的有效汇率指数。自此以后,人们开始使用有效汇率来观察某种货币的总体波动幅度及其在国际贸易和金融领域的总体地位。 一、有效汇率指数的发展 国际货币基金于1976年在其出版的国际金融统计(IFS) 1976年…  相似文献   

8.
从参考单一美元到参考一篮子货币:游戏规则的可能转换 2010年6月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进一步改革的重新启动标志着危机应对期间的特殊汇率政策走向正常化,央行当时的相关公告强调将逐步实现从参考单一美元到参考一篮子货币的转变,这意味着2011年人民币有效汇率可能会逐步转向主要参照经常项目平衡波动,更加关注以一篮子货币为参照系,...  相似文献   

9.
《中国总会计师》2010,(5):19-19
央行5月10日发布的《2010年第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下称“报告“)在下一阶段政策思路中指出.进一步完善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这是时隔一年后,央行再次重申人民币汇率要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  相似文献   

10.
从2005年开始,外汇理财产品从最初的挂钩利率、汇率,发展到挂钩一篮子货币指数汇率,受到了回避人民币升值风险的投资者的追捧。此后,挂钩海外股市指数的产品层出不穷,渣打银行推出了挂钩道琼斯工业指数的美元理财产品,给投资者开辟了分享海外股市收益的新路。紧接着,荷兰银行也推出了挂钩香港恒生指数及挂钩国际商品指数的美元理财产品,而后又推出挂钩海外水资源指数、挂钩金价和石油价格的产品。  相似文献   

11.
自由贸易使得双方达到均衡的收入和福利水平,因而也就达到了均衡的货币购买力。本文研究发现,两国货币之间的汇率取决于两国相对的劳动力供给、两国临界商品生产的相对劳动生产率、消费者的消费偏好、两国相对的货币供给数量以及两国相对的货币周转速度。同时,得出汇率仅取决于两国临界商品价格水平之比的结论,这与Cassel购买力平价理论存在差异。本文提出解决人民币升值压力问题的基本思路是使临界商品向着中国具有更小比较优势的商品移动。  相似文献   

12.
此次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中,提出了要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本文分析了参考一篮子货币的利弊,并对篮子货币的币种选取和权重选择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3.
蒙代尔-弗菜明模型认为,经济增长会使一国经常账户恶化从而导致本国货币贬值,中国自1994年以来经济快速增长,而经常账户却是持续顺差,在利率不断下降条件下,资金大量流入,人民币汇率稳中有升,外汇储备大幅度增加,这些显然有悖于蒙代尔-弗菜明模型。本文认为,购买力平价理论更符合中国现实,并给出了购买力平价理论动态表述,然后对传统的汇率货币模型进行修正,进一步分析经济增长与汇率之间关系。最后本文对蒙代尔-弗莱明模型国际收支平衡线进行修正,并运用修正后的M-F模型分析在开放经济条件下的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效果。  相似文献   

14.
本文应用LM结构突变检验以及Gregory-Hansen等变结构协整方法,对人民币汇率购买力平价问题进行了重新研究。研究发现样本期内人民币汇率发生了两次结构突变,第一次发生在2005年7月,第二次发生在2006年12月。LM检验显示,发生了结构突变的汇率数据生成过程仍为单位根过程,意味着某些经济冲击确实对数据生成过程(DGP)产生了实质影响。进一步对比研究发现,在未考虑结构突变情况下,样本期内购买力平价不成立;但在考虑结构突变情况下,两种变结构协整方法都支持购买力平价成立。  相似文献   

15.
人民币均衡汇率估计--不同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本文用购买力平价、外汇的影子价格和因素回归三种不同的方法,估计了人民币和美元的均衡汇率。购买力平价和因素回归两种方法估计的人民币均衡汇率有相似之处。它们的估计结果都表明,1985年以前人民币汇率长期存在高估的现象,1985年以后则出现高估和低估交替出现的现象,并且人民币高估或低估的平均幅度有所缩小。影子价格方法包括关税和配额两种类型,估计结果表明,现实的人民币汇率介于用这两种类型估计的均衡汇率之间。  相似文献   

16.
一、现行汇率制度对货币政策效果的影响我国现行的盯住汇率制度,虽然维持了汇率的稳定。但由于缺乏必要的弹性,因此无法及时的对外部的冲击作出反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货币政策效果的分析。(一)存在“储蓄、投资和通货紧缩悖论”,对通货紧缩的预期增大由于我国实行的是经常项目下的可自由兑换,因此,我国的汇率的决定基础是购买力平价理论,而为了防止资本的外逃,我国的汇率必须同时满足利率平价理论。根据购买力评价理论和利率平价理论,我们可以推导出利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的关系。通过(1)式,我们可以看出,由于我国的汇率实…  相似文献   

17.
自2004年以来,西方国家基于购买力平价理论,纷纷对我国施加压力,要求人民币升值,以减轻本国的贸易赤字。他们通过比较人民币与其本国货币的购买力水平后发现,我国货币汇率严重低估。文章拟通过分析2005年汇率改革以后购买力平价理论在我国的适用性,说明购买力平价理论在我国缺乏实用性以及我国汇率形成制度的缺陷,并提出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方向和途径。  相似文献   

18.
人民币汇率购买力平价的界限检验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9  
本文采用界限检验(bounds test)方法对人民币汇率购买力平价进行经验分析。与协整检验不同,界限检验具有直接检验变量间长期相关性的优点,而不管各相关变量是零阶单整、一阶单整还是混合形式,不必预先对相关变量进行单位根检验。通过对人民币兑德国马克、港币、日元和美元四种名义汇率的界限检验,本文的经验分析结果显示,1994年汇率制度改革以来人民币汇率购买力平价得到部分经验证据的支持。其中,人民币兑美元和人民币兑港币汇率的走势符合购买力平价理论,而人民币兑德国马克和人民币兑日元汇率不符合购买力平价理论。  相似文献   

19.
江文 《集团经济研究》2007,(24):227-228
2005年7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中国人民银行实行的浮动汇率制度,表明它从盯住美元改变为参考一篮子货币,汇率制度变得更灵活,更富有弹性,也标志着我国汇率机制向市场化迈出了重要的一步.这对于长期以来习惯于在固定汇率制度下经营的出口型中小企业造成了不小的冲击.在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下,出口型中小企业如何闯过难关,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成为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  相似文献   

20.
目前随着美元币值的变化,人民币对美元小幅贬值或升值,但人民币对非美元货币的贬值或升值则往往相反,这种变化使得我们对人民币币值的变化难以把握.本文研究人民币对美元和非美元汇率变动,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人民币有效汇率指数变化;根据人民币有效汇率指数,构建人民币核心汇率指数并分析其变动及意义.本文认为,人民币汇率目标主要侧重于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而人民币对非美元货币汇率波动有更大的弹性,因此,如果央行以人民币有效汇率为目标,则能够确定每天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中间价,真正建立人民币参考一篮子货币的汇率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