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民专业合作社治理机制及其绩效实证分析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本文利用从台州、温州和邯郸三地获得的168家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调查数据,基于有序概率模型方法,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治理机制及其绩效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农民专业台作社的绩效与治理机制紧密相关,治理良好的合作社,其成长能力和赢利能力相对较强,社员满意度也相对较高。因此,改善治理结构是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2.
吴晨 《南方农村》2012,28(7):50-54
基于2012年广东省17市41县93份有效调查问卷,全面分析了新时期广东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为了更加有利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健康发展,应进一步优化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外部环境,逐步加大政府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财政支持力度,不断提升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内部的盈利能力,进一步完善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治理结构。  相似文献   

3.
合作社治理的目标就是协调合作社相关主体之间的利益关系,达到良性互动,提高竞争力。依据农民专业合作社产业链创新、科技创新、人力资源培养和制度创新等一系列内容,从治理结构层面来分析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中的治理困境,并提出了促进其持续发展的理念和方法,即提升农民专业合作社在产业融合中的实力,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增加人力资本存量,规范合作社管理以及政府合理定位,更好地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社创新体系的效能。  相似文献   

4.
本文基于中国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的现实背景,主要以浙江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实践为例证,依据农民专业合作社绩效评价体系,分析了治理机制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绩效影响的具体路径及其相互关系。分析结果显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绩效变量与治理变量紧密相关,合作社的股权结构、牵头人情况和理事会结构三大因素对合作社绩效具有较大的影响,其中以股权结构的作用最大。一个良好的合作社治理结构是内部机制与外部机制的有机结合,但主要依赖于内部机制。因此,完善治理机制有助于提高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绩效。  相似文献   

5.
韦克游 《农业经济问题》2013,(5):62-69,111,112
在市场治理结构下,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贷款交易治理成本较高,信用能力不足,债务履约机制缺失。事实上,农民专业合作社信贷的交易属性表现为较高的资产专用性和较低的交易频率,这隐含着贷款交易合约的非完全性与风险性。从交易费用经济学关于交易属性与治理结构的匹配理论来看,农民专业合作社贷款交易治理应当适用供应链网络治理结构,采用新古典契约安排。由于自身禀赋缺陷,农民专业合作社并不适用于保兑仓、融通仓模式和存货质押模式;而财产受益权嵌入治理结构则能契合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禀赋特性和农地规模化集约化经营的改革取向。  相似文献   

6.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治理是对不同主体所形成的控制与激励,直接影响组织绩效。本文通过分析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户以及外部市场三者之间关系,构建出以经济关系与社会关系为纽带、以提升组织绩效为目标、经济网络与社会网络互嵌的"双网络"治理结构,并探讨了其运行机制,同时借助案例比较分析,检验了合作社"双网络"治理对组织绩效的影响,为农民专业合作社持续健康稳定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中国乡村治理作为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面临治理主体缺位、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缺乏村集体经济支撑等结构性困境。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参与重塑了乡村公共领域的治理结构,有效推动了乡村治理现代化进程。本研究通过建立“动因-行为-绩效”和“主体禀赋-场域支持”两个逻辑分析范式,构建了分析农民专业合作社参与乡村治理动态过程的理论框架。本研究基于4个典型案例解构农民专业合作社提升乡村治理绩效的作用机制,揭示农民专业合作社提升乡村治理绩效的依存条件。研究发现,农民专业合作社参与乡村公共事务治理的行为机制为:利益互嵌-协同联动机制、矛盾调解-长效稳定机制和民生普惠-扶持保障机制;农民专业合作社参与乡村公共服务供给的行为机制为:资源整合-节本增收机制、村社共建-固基强村机制、“培训+就业”助农机制和认知驱动-文化造血机制。同时,“村‘两委’+合作社”共治模式能更显著地提升乡村治理绩效。为充分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社主体禀赋、村庄场域支持网络两类依存条件的积极作用,一要充分激发农民专业合作社参与乡村治理的潜力与动力;二要健全乡村治理格局中农民专业合作社与村“两委”之间的良性互动机制;三要健全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头人的选育机...  相似文献   

8.
农民专业合作社推动了农业生产,促进了农业持续增收,但是对于农民专业合作社治理机制的规范性建设和完善日渐突出。本文从介绍治理机制对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运行的重要性、治理机制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规范和完善治理机制所采取的措施等四个层面入手对现有相关文献进行分析和梳理,以期能为进一步规范农民专业合作社治理机制,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持续健康发展提供理论指导和借鉴。  相似文献   

9.
合作社的“理想类型”及其实践逻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构建了一个基于成员资格同质性、成员角色同一性和治理结构耦合性的"三位一体"的合作社"理想类型",基于对合作社"理想类型"实践逻辑的分析及其与现实的比照,进一步辨析了我国现实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质性与治理结构的特征及其成因,并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本土性实践与发展给出了理论阐释。  相似文献   

10.
农民专业合作社绩效分析——基于江西省调研数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基于江西省300家农民专业合作社调研数据,通过建立结构方程模型(SEM),实证分析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绩效的影响因素。计量结果表明政策扶持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绩效存在间接影响,技术因素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绩效正向影响的假设不成立,内部管理机制与企业家才能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绩效的正向影响假设得到验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完善内部治理机制与提高合作社负责人企业家才能有助于提高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绩效。  相似文献   

11.
农民专业合作社参与乡村治理能够有效推进乡村振兴,是促进农村发展的必然选择。但就目前现状来看,合作社尚未完全发挥其功能,在参与乡村治理的过程中仍存在不少问题。鉴于此,本文以河南省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例,分析其参与乡村治理所面临的困境,进而提出了针对性举措。  相似文献   

12.
资本控制必然导致农民专业合作社功能弱化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农民专业合作社资本构成与治理机制出发,分析了农民专业合作社产生资本控制的现实原因,探讨了农民专业合作社资本控制的积极和消极双重效应,并通过两个合作社的案例论证了积极和消极不同效应表现形态的影响因素.合作社资本控制具有现实性和必然性,然而,伴随着合作社制度、机制设计及合作社社会资本的丰富度不同,其效应表现形态会有所...  相似文献   

13.
社员与农民专业合作社之间形成了不同类型的交易,合作社治理本质上是对不同类型交易的治理。社员与农民专业合作社之间交易的类型对农民专业合作社治理机制的选择与调整具有决定作用。在外围社员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个别交易中,商品契约在农民专业合作社治理中居于主导地位,商品契约的风险已在交易过程中得到补偿,难以对要素契约形成反向治理效应,农民专业合作社一般不会按交易额分配盈余。在积极社员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重复交易中,关系治理机制的作用会被强化;在核心社员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长期交易中,要素契约的治理作用会得到增强;按交易额分配盈余实质上体现了对交易过程中商品契约的剩余风险以及对积极社员和核心社员参与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组织与管理的补偿,而交易的关系治理机制也使按交易额分配盈余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4.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竞争力来自于内部的治理结构和特殊的功能,主要有八项。  相似文献   

15.
创新农民专业合作社治理结构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俊梁 《南方农村》2010,26(2):64-67
治理结构是农民专业合作社高效运作的基础和保障。我国目前农民专业合作社数量扩张很快,但在内部治理结构上存在许多问题,致使合作所带来的规模效应和互补效应为合作社内部的摩擦效应所抵消。为确保农民专业合作高效运作,在治理结构设计上要充分重视不同成员的能力差异与利益关系,区分两类决策类型并赋予不同的投票权,设立独立监事以加强合作社内部的监督与制衡。  相似文献   

16.
基于浙江、四川和黑龙江三省80县266家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实地调查数据,本文应用新制度经济学的分析框架,从制度变迁及组织运作机制的"状态—结构"角度,分析了中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状态特性对合作社治理结构类型的影响。本文界定了四种合作社治理结构类型:普通农民主导型、村庄能人主导型、企业主导型和相关组织主导型。通过构建并应用Logit概率模型对相关假设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合作社产品的生产属性、交易属性、市场属性和自然属性等技术环境特征以及相关制度环境特征对合作社治理结构类型的选择具有显著影响,尤其是资产专用性、产品周期、产品风险、同行竞争、营销形态、市场距离、区位优势、经济水平、政策扶持等变量在模型中均呈现出较高的显著性水平。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分析了当前安徽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缓慢的深层原因,并提出了安徽省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治理模式的规范化建设策略,实现合作社的内在利益分配机制与外在利益联结机制的良性互动、探寻安徽省(乃至全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可持续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8.
农民专业合作社深刻嵌入于制度结构、资源结构、市场结构和文化结构等制度环境之中,其"内卷化"是制度环境不确定性引致的必然结果,"去内卷化"本质上就是降低制度环境的不确定性。随着制度环境嵌入不断增多,制度环境不确定性将增强,这给农民专业合作社"去内卷化"带来挑战。对仅嵌入制度结构与资源结构而"内卷化"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去内卷化"可以通过改善政府供给的制度结构与资源结构、完善政府立法和相关制度安排、合理框定政府作用空间、有效配置政府资源等来实现;对还嵌入于市场结构或文化结构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去内卷化"更要求在市场化导向、农民高度分化等强烈冲击下完善农民专业合作社合作性与公共性,充分赋予小农主体性。市场结构与文化结构嵌入决定了农民专业合作社"去内卷化"的长期性与艰巨性。  相似文献   

19.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农民增收,农业发展的重要组织形式,其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认识其存在的合理性和必要性对促进其发展意义重大.本文利用新制度经济学进行分析,认为农民专业合作社是一种双边规制结构,即中间性组织,而中间性组织具有较高的效率和稳定性,因此,其存在具有充分的合理性,促进其进一步发展也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20.
王越 《农村经营管理》2007,(7):18-18,22
一、履行主管职能贯彻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 《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第九条明确了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的主管地位.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充分发挥其职能主体作用,在"引导、规范、维权、支持"四大职能上下功夫.一是引导.因地制宜,突出特色,通过典型示范,充分发挥种养殖大户、农村能人等作用,引导农民创新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体制机制,规避和化解市场风险,不断拓展内部职能,在家庭承包责任制的基础上,依托优势特色产业,适度规模经营,不断壮大农民专业合作社.二是规范.依照法律规定,加强业务指导,确保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健康、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