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排他性权利界分是产权发挥作用的前提性条件.中国现行农地产权制度呈弱排他性产权结构.在农地弱排他性产权制度下,权益各方产生激烈的产权冲突.要消除弱排他性下的产权冲突,农地产权制度变迁应当以确保排他性权利为核心而展开.  相似文献   

2.
乡镇企业作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制度变迁产物 ,其高速发展与停滞不前的主要原因都在于它的特殊产权结构。本文从“模糊产权”理论角度出发 ,分析乡镇企业的扩张效率与发展前景。并进一步指出 ,产权变迁与突破有赖于制度变迁方式从供给主导型向诱致需求型转变。  相似文献   

3.
我国民营经济的迅速发展对投融资提出了极大需求。由于复杂的历史和现实原因,民营经济主体在创业发展过程中往往得不到正规金融机构的资金支持,民间金融成为民营中小企业的重要融资手段和方式,然而民间金融在我国一直以半隐蔽方式发展。基于产权理论对中国民间金融发展的合理性进行梳理和逻辑论证,明确指出政府在金融制度变迁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我国农地产权残缺是由对区位和时间属性的管制造成的,而采用产值数倍补偿法导致了征地效率的损失。同时从制度变迁的角度说明宏观层面的调控并不能有效地限制征地热情,只有发挥微观产权主体的约束作用才能减少效率损失。  相似文献   

5.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经历了改革开放前高度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条块经济阶段,改革开放后体制转轨前中期的行政区经济阶段,改革开放后体制转轨后期的经济区经济阶段。而目前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新趋势主要体现为:构建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新格局;区域经济增长重心北上西进、跨区域产业转移和重组势头显现;城市群和大都市圈的主导地位凸显;区域经济合作取得明显进展;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逐步形成;跨国区域经济合作日益加强。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进程中,国有金融产权的退让成为焦点。本文从产权理论、相关利益者博弈的角度对国有银行的国有金融产权退让进行经济学分析,并结合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特点,从制度变迁的视角分析国有金融产权退让的路径与发展方向,进而寻求有效的政策措施以推动国有金融产权改革,提高金融产权效率,促进市场化金融体制的建立与发展。  相似文献   

7.
8.
从产权福利安排、产权形式替代的效率角度比较马克思产权理论与新制度经济学产权理论.通过对两者的产权研究的基本逻辑、产权安排和效率的衡量标准的比较分析,坚持生产力标准和扩大个人选择空间、最大化个人和社会福利的制度标准.并提出了"产权生命周期"、"产权规模经济"(规模产权)的制度见解.  相似文献   

9.
地矿部门多种经营企业亏损的主要原因在于这些企业不是自负盈亏的产权实体。这就要对其产权进行改革,理顺产权关系,在法人基础上实现自负盈亏。文章重点讨论了多种经营企业产权改革的具体形式及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商业地产项目通常采取分割产权出售的做法,这直接影响后续的统一经营管理.所以有必要在开发商分割出售的成因中,分析商业地产项目产权分割与统一经营整合过程中的运作模式、执行流程.  相似文献   

11.
建国后,中国农村经济的兴衰沉浮与国家行为和农民产权的变革息息相关。国家主导的工业化建设导致农民产权的异化,促成农村经济的衰败。后来经过国家的调整与改革,又促进了农民产权的同化,促成农村经济的发展。但改革仍然有不彻底性,农民产权仅仅停留在物质层面的表面领域,最终造成农民收入的停滞和三农问题的出现。今天,在后危机时代,政府需要继续深化农民产权改革,而在推动城乡一体化过程中培育公民社会不失为今后发展的一项目标。  相似文献   

12.
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主要在于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就这一问题,本文论述了在我国发展科技、教育的迫切性,说明了科学技术的进步是经济增长的关键,发展教育是经济增长的基础,“科教兴国”战略是一项关系经济社会长远发展的重要国策。  相似文献   

13.
从经济管理思想的角度谈现代会计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会计是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经济管理思想的演进深刻地影响着宏观经济政策与企业管理实践活动。会计思想,理论和方法的形成和完善与人类经济管理思想的发展具有十分紧密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京津冀经济协同发展是我国区域经济的重要发展战略,而金融发展又是区域经济繁荣的先决条件,因此,在京津冀经济协同发展过程中,金融一体化是推动区域经济快速发展的必要路径。本文对京津冀区域内金融现状进行了对比,分析了京津冀区域内金融一体化进展缓慢的根源,通过对国内长三角区域金融一体化实践的总结,提出了推动京津冀地区金融一体化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保障,是经济社会得以发展进步的基础。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与自然界良性互动的和谐状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是实现人与环境友好相处、环境经济社会可持续性发展的重要路径。生态文明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实质上是生态文明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关系。将生态文明融入到经济社会发展模式之中,即生态文明发展模式的构建,是正确认识和解决二者关系存在问题的重要举措,具体表现为生态制度建设(评价制度与法律制度)、生态产业发展(循环经济模式)与生态文化建设(环保理念树立)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6.
在我国推进城市群发展和设立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背景下,文章用经济联系强度和区域影响断裂点两个分析工具,定量研究成渝经济区的两个核心城市的功能结构与空间布局的协调,得出成渝两市之间的经济联系强度以平均每年约23.45%的速率增加、以及断裂点将出现在距成都109.58~133.57km附近的结论。同时还提出了促进成渝两市的协调发展应注重保持和加强两市的经济联系强度、并重点扶持断裂点附近县市经济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信息产业的崛起,信息经济已成为主导经济形态。信息技术以其广泛的渗透性和创新性,实现对传统产业的改造和提升,并且作为经济增长的内生因素,成为生产力的第一要素,促进了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是实现社会生产力跨越式发展的关键,因而信息化是实现经济社会新一轮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8.
浅谈人力资本是经济发展和经济增长之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世界经济竞争异常激烈,而人力资本又是经济发展和增长之源.我国要想在这场竞争中取胜,就必须将人力和资本有机结合,建立良好的人才竞争机制,吸引人才;大力发展教育,培育自己的人才;要研究人才培育的规律,避免造成人才的浪费.  相似文献   

19.
目前我国强调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历史背景在于国际和国内的双重压力。从外部压力来看,我们面临着金融危 机、气候变化、能源资源和粮食安全这四大难题;从内部压力来看,我们面临着责任约束、环境约束、资源约束和土 地约束这四大挑战。从金融危机、减排承诺、高度耗能和耕地红线这四个视角来分析,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已经刻 不容缓了。  相似文献   

20.
财产权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经济学的工具和方法分析现行法律,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西方经济界发展起来的,其目的是通过分析获得解决现行法律中存在问题的途径,使法律更好地为经济改革服务。本文采用经济学分析中的最大化分析、均衡分析、效率分析、科斯定理、经济外部性等方法与理论,对财产权的界定;财产权使用的限制;财产权交易等问题作了经济分析,并以此导出在我国制定物权法的迫切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