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中国学术界对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研究在逐步深入,该研究也一直是学术界的研究热点之一。本文对此进行了分类和述评,并在这一基础上提出了应运用各学科的合力为自贸区建设提供较为全面的理论支持、认识到研究的整体性和长程性、将上海自贸区置于世界经济的框架中进行研究等研究策略。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中,海关在监管服务制度创新方面承担了重要的历史使命.在借鉴世界自由贸易区建设先进经验的同时,如何以自贸试验区建设为契机,开展海关监管服务制度创新,在安全高效管住的前提下支持和促进自贸试验区建设,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创新试验成果,以更好地服务全国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伟大战略,这是当前海关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对自贸区的涵义、类型、历史沿革与发展趋势进行了追溯,客观分析了中国(上海)自贸试验区的建设意义、独特本质和现实基础,在借鉴现代海关管理理论和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对自贸区海关监管服务改革创新进行了理性思考,提出了自贸试验区海关制度创新的原则、路径与举措.  相似文献   

3.
4.
培育法治化营商环境是浙江省自由贸易试验区深化改革发展的重要目标,也是促进浙江省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环节。本文从营商环境内涵出发,比较借鉴国内外自由贸易试验区优化营商环境的实践经验;对接中国国情,以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实际情况为基石,探索营商环境优化过程中所遭遇的重大实践障碍。  相似文献   

5.
随着经济全珠化的加深,国家间的经济贸易战进入白热化阶段。分析国际贸易战,研究和探索贸易战的根本原因和常用手段——自由贸易和保护贸易,可以进一步认识自由贸易和保护贸易的实质。国家利益问题仍然是决定和影响各国采取自由贸易政策或保护贸易政策的主要因素。发展中国家应该充分利用各种机会,特别是世界贸易组织(WTO)的协商一致原则,致力于制定对自己更有利的贸易规则。  相似文献   

6.
作为中国新一轮改革开放的重要载体,自贸试验区被赋予“开放升级”和“体制改革”双重功能:一是在服务业和投资领域实行进一步对外开放,进而促进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二是建立与国际投资贸易通行规则相衔接的行政管理体制,为全国整体融入世界经贸新规则提供压力测试。这种功能定位既有国际背景的压力驱使,也有国内环境的迫切需求,并且遵循着渐进式改革的内在逻辑,具有明确的试验目标、行动策略、路径选择和发展前景。虽然在推进过程中面临一些制约,但未来发展趋势不可阻挡。目前自贸试验区主要面临部分区域功能定位相互重叠、对外开放功能受限制、事中事后监管体系尚未建立、法律支撑有待加强等问题,需要从优化竞合格局、赋予更多实验政策和健全监管体系等方面入手加以改善。  相似文献   

7.
国际国内双循环背景下,湖南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成立对促进长江经济带的经济发展、促进中非经贸往来意义重大.通过总结国际国内扶持自由贸易试验区发展的税收服务与管理经验,结合湖南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定位和特点,探讨如何有针对性地提供借鉴和帮助.  相似文献   

8.
自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设立以来,在扩大贸易开放的同时,也面临着一定的环境污染问题。本文基于2007~2017年180个城市的面板数据,运用多时点双重差分法(DID)检验了各城市自贸区设立的环境效应。实证结果表明:(1)自贸区建设发挥了显著的碳减排作用,较自贸区设立以前,设立后平均能够降低7.2%的碳排放增长率,且这一效应在叠加政策考察、反事实检验、控制金融危机影响、PSM-DID等一系列稳健性检验下依然成立;(2)通过中介效应发现,自贸区设立通过规模效应、结构升级效应、资源配置效应和绿色技术创新效应的综合作用使碳排放增长得到有效缓解,且四种效应对环境均产生了正面影响;(3)基于区域异质性,本文发现在沿海地区尤其是珠三角地区设立自贸区片区能够显著减缓碳排放增长,而在长三角地区设立自贸区片区虽然同样减缓了碳排放增长,但未能通过显著性检验,对于内陆地区而言,自贸区片区建立对碳排放增长率的抑制作用并不明显;(4)常住人口规模达到500万的城市对碳排放能够产生显著的抑制作用,但对于常住人口不足500万的城市而言并不显著。因此,在自贸区发展中,应该充分发挥规模效应、结构升级效应、资源配置效应以及绿色...  相似文献   

9.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简称"自贸区")方案获国家批准,是中央支持上海建设成为国际金融中心等四大中心的组成部分。自贸区经过两至三年的改革试验,力争建设成为具有国际水准的投资贸易便利、货币兑换自由、监管高效便捷、法制环境规范的自由贸易试验区。自贸区的核心是促进金融、贸易、航运领域的开放,目的是以开放促改革。深水港加自贸区政策,对提升上海国际航运中心与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将起巨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自由贸易试验区是中国为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所实施的重大国家战略,将对城市、区域发展产生深刻影响.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背景下的城市、区域发展除沿袭传统经济理论中的比较优势、规模经济、集聚经济和溢出效应之外,还因扩大对外开放,通过深化对内改革产生集成动力机制.本文认为:对城市发展而言,自由贸易试验区顶层设计的动力机制、促进资源自由流动的推动机制、强化城市功能的提升机制是城市发展的新动力;对区域发展而言,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提振动力机制、与城市群战略的合成动力机制、与国家战略的叠加动力机制是区域发展的新动力.  相似文献   

11.
自由贸易试验区是深化改革开放的实验田,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与三国接壤,具有沿边跨境的优势,其制度创新效果与推动沿边开放,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紧密相连。文章利用区域间经济发展的相关性构造反事实模型,从投资、贸易和经济增长三个层面对云南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效应进行评估。研究显示:投资便利化制度创新有效性显著,但在推动实际使用金额增长上的动力不足;贸易便利化制度创新有效性非常显著,通过制度创新发挥了云南口岸分布多、通往国际陆路大通道便捷且接壤东盟的区位优势,有效促进边贸模式创新和跨境经济合作先行先试;但由于云南外向型产业基础薄弱,制度创新的市场主体需求不足,经济增长有效性较弱。因此,发挥跨境通道优势,提升贸易投资便利化,促进优势产业链上环节招商,逐步形成产业集群,推进与周边国家要素资源互补,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借助两个市场和两种资源打造中国与东盟的融合区,是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中国入世后,货物贸易获得巨大发展,而金融服务贸易发展严重滞后。本文应用引力模型对中国建立自贸试验区前的双边金融服务贸易的影响因素和出口潜力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出口国的金融服务贸易限制政策对金融服务出口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且制定区域贸易协定对金融服务贸易也不一定产生促进作用。另一方面,中国对主要的金融服务出口市场,如对美国的金融服务贸易发展稳定,但对于日本和欧盟内多数国家的金融服务贸易仍处于贸易不足的状态,贸易的潜力依然巨大。因此建议重点在中国自贸试验区探索金融服务贸易便利化改革,放松金融服务贸易限制,释放潜力。  相似文献   

13.
美国自由贸易协定战略及中国的应对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布什政府上台后,美国开始大踏步地实施自由贸易协定战略,构建了以美国为中心的双边及区域的多元化的自由贸易协定网络体系。文章从美国自由贸易战略格局入手,对其战略意义进行了总结,同时,针对该战略对中国的影响,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认为中国应借鉴美国自由贸易协定战略的经验,大力开展自由贸易协定谈判。  相似文献   

14.
自由贸易与保护贸易作为国际贸易中两种不同的观点争论已入,两者虽然在表面上是两种对立的主张,但从本质上是一致的。自由贸易理论在自由贸易做解释的同时,也为保护贸易准备好了理由,而保护贸易理也承认自由贸易的正确性,在国际贸易利益分配上,两者取得了一致,两者都在寻求一种国际贸易中的效率和公平的平衡。  相似文献   

15.
16.
17.
当今全球贸易的迅猛发展,使人民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同时国家和社会也得到充足的收入。近十年来,中国经济一直以10%左右的速度增长,到2007年底进出口总额首次超过2万亿美元,达到21738亿美元,在国际社会引起不同的反响,西方社会特别是美国刮起了“中国威胁论”的妖风。在贸易政策中新保守主义抬头,这种新保守主义与传统的经济理论相背离,是破坏力极强的“新重商主义”,中国必须制定出有效合理的贸易政策来应对“新重商主义”的挑战。  相似文献   

18.
探索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是重大国家战略,是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的重要举措。文章在对世界自由贸易港概念界定、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基础上,对当前海南建设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面临的主要问题与挑战进行了较为详细的阐述,并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的海南自由贸易港的战略思路。  相似文献   

19.
通过构建理论模型阐释自由贸易园区对对外贸易的影响,进而利用1993年~ 2013年28省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我国自由贸易园区的贸易效应.结果表明:我国自由贸易园区的贸易效应显著,且呈明显的强化趋势;东部自由贸易园区的贸易效应总体呈强化趋势,但其进口贸易效应则明显弱化;中部自由贸易园区的贸易效应总体呈强化趋势,但进口贸易效应明显弱化;西部自由贸易园区的贸易效应显著,但总体呈明显弱化趋势.因而东中西部自由贸易园区的建设和发展应因地制宜,在"一带一路"发展战略中发挥出各自的特色和优势.  相似文献   

20.
自由贸易港是目前全球开放水平最高的自由贸易区,内陆自由贸易试验区应向内陆自由贸易港升级。中国内陆自由贸易港应具有“自由贸易园区”“试验区”和“内陆港”的属性,需要构建多式联运的国际通道体系及其高效运营机制,形成内陆港协同开放体系,整合和拓展开放型经济功能区,打造营商环境最为便利和开放水平最高的内陆开放平台,“内陆枢纽港→内陆开放经济高地→内陆改革开放示范区→内陆自由贸易港”是其可行的建设路径。当前中国内陆自由贸易试验区整体处于从内陆枢纽港向内陆开放经济高地发展的初期阶段,要着力建成以国际陆上大通道为核心的对外综合交通物流网络,持续创新海关监管协同机制,重点突破开放型经济功能区的建设瓶颈,不断探索以陆上国际贸易规则为核心的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