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部地区卫生状况的总体差距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西部地区与中、东部尤其是沿海地区在卫生事业发展方面的差距也很大。由于人口基数比较低,西部地区每千人口平均拥有的医生数、卫生员数量、卫生院床位数并不太低。但是,西部地区地域辽阔,单位土地面积拥有的投资额和卫生资源数量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比如,北京和上海农村饮用自来水覆盖率已达97.8%和99.8%,但西藏只有11.9%,甘肃为28.9%,四川、贵州、宁夏均在40%以下。卫生部对全国农村114个贫困  相似文献   

2.
邱钟禾 《经济纵横》1992,(12):52-56
<正> 一、农村消费模式地区差异的具体特点我国农村幅员广大,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的80%以上,且地域分布极广,收入恳殊较大,其消费模式的地区差异也比较大.第一,收入水平的差异.区域间自然条件和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不同,形成了东、中、西三个经济地带收入水平的差距.1991年,东、中、西三个经济地带的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为905.71元、616.47元、562.42元,三者之比(以西部为1)为1.61∶1.10∶1.从动态比较来看,东部与中、西部之间的差距呈不断扩大之势,而中部与西部之间的差距则趋于缩小,1980年三者比为1.28∶1.00∶  相似文献   

3.
农村基础教育的公共投入政策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一、农村基础教育投入总量缺口分析(一)由于历史发展原因导致的农村基础教育资源存量不足形成的缺口。农村基础教育和义务教育的发展,需要满足两个基本条件,一是必须拥有的基础设施和设备;二是基本的教师素质。而恰恰是由于中国特殊的“二元经济结构”导致了广大农村地区在这两方面与城市地区的巨大差距,在基础教育资源存量方面存在巨大的差距。据统计,1991年,全国中小学校设备配齐率,城市中学为42郾49%,小学为25郾52%,而农村中学只有17郾62%,小学为8郾46%;城市中学生均拥有图书20郾9册,小学生7郾6册,而农村中学生只有3郾6册,小学生1郾9册。…  相似文献   

4.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地区差距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菊秋 《财经科学》2010,(2):116-124
本研究利用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数据,对我国东、中、西部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地区差距进行了实证分析,探讨了造成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地区差距的原因,提出了通过改革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加大中央财政向中西部地区的转移支付力度、促进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等措施来缩小地区间基本公共产品和服务的差距,从而实现地区间基本公共产品和服务的均等化。  相似文献   

5.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党的“十六大”向全国人民提出的奋斗目标,实现这个目标预计需要20年时间。城乡差距和东西部差距过大是我国经济增长过程中存在的一个大问题,这两大差距又集中表现在我国的最不发达地区——西部农村。如果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在农村,那么,西部农村就是难点中的难点。由于西部农村与全国经济发展水平的巨大差距,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将遇到比东部和中部农村更多的困难,特别是在农民收入、农村教育、社会保障、生活质量及农村城镇化进程等方面,都是构成影响西部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的主要制约因素。本文从农村全面小康综合评价指标入手,分析了西部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主要难点并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借助于西部大开发的东风,我国西部地区农村整体实现了快速发展,但西部地区农村之间发展水平差距大、发展不协调问题依然突出。文章选取西部大开发后2001—2010年十年的数据,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从农村发展水平、农村转型质量和城乡差距程度三个方面实证评价西部各地区农村该期间的综合发展情况。研究发现,西部各个地区农村发展水平、农村转型质量以及城乡差距程度情况各异,并据此提出促进西部地区农村快速协调发展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一、现实与趋势:西部发展的忧虑中国西部地域辽阔,占全国总面积70%,资源极为丰富。但由于历史和现实的种种原因,西部生产力长期处于落后状态。1986年,西部拥有占全国28.66%的人口,工农业总产值仅占全国17.23%;而同期东部占全国34.31%的人口,却创造占全国52.68%的工农业总产值。西部有近五分之一的人生活在贫困线(指人均年收入低于250元)以下,约占全国此类人口的70%。进入8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的调整和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东西部之间的差踞又急剧地拉大了,其幅度甚至接近解放多年来差距累计之和。东西部差距  相似文献   

8.
基于公共政策的视角,运用2010—2018年《中国农村贫困监测报告》数据,对西部农村贫困人口的时间和空间演变特征进行深入分析,结果发现:(1)西部农村贫困人口数量占全国比重上升,区域内两极分化明显;(2)西部农村贫困人口的分布与生态脆弱、气候脆弱区的分布高度耦合;(3)西部农村贫困人口总量西北少、西南多,农村贫困发生率西北高、西南低;(4)西部农村贫困人口重心向西北纵深转移。新时代西部地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应建立农村贫困人口动态监测数据库,创新贫困治理省级联动机制,持续优化农村社会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9.
一、中部崛起的背景分析(一)中部地区发展的现状。中部地区(指鄂、豫、湘、赣、皖、晋六省)面积占全国的10.7%,人口占28.1%,是我国的人口大区、经济腹地和重要市场。改革开放以来,中部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由于多种因素影响,面对东部繁荣、西部开发和东北振兴,中部地区表现出较大的差距,基本上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1.经济增长较慢。2001~2003年,中部地区GDP年均增长率低于东部1.8个百分点,低于西部0.4个百分点。在2003年全国经济增长前10个省份中,东部5个,西部3个,中部仅2个。中部六省GDP占全国的份额由20.2%下降到…  相似文献   

10.
我国的中小企业约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0%以上,西部地区的中小企业所占比重则更大。中小企业是大企业的补充,是未来大企业的来源,中小企业具有灵活、转向快、易创新等优势和特点,因而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力之一,是支撑地方经济的基础,是造就西部经济增长的生力军,对西部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首先,中小企业的发展,对于缩小东西部经济差距,尤其是农村经济差距具有重要意义。改革开放以来,东西部经济差距逐渐拉大。西部地区的第一、二、三产业均很落后。  相似文献   

11.
罗曰镁 《经济论坛》2004,(20):117-118
西部地区农业人口占其总人口的81.44%,比全国平均比重75.21%高6.23个百分点。在以农业人口为主的西部地区,农民收入水平是农业和国民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指标。据统计,1998年西部地区10省(市、区)的农民人均纯收入较全国平均水平低17.6%~53%。全国592个国家级贫困县中,70%左右集中分布在西部地区。比较东西部地区农民人均收入的差距,更不能让我们感到轻松。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利用中国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对农村劳动力迁移决策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经验分析,发现地区间人均收入差距和迁移距离对劳动力迁移有显著的影响。通过对收入差距变动的模拟,我们发现1985—1990年至1995—2000年期间增加的模拟农村移民数量只约有40%,与实际移民数量一倍以上的增加幅度有很大差距。这说明1990年代移民的大幅增加还与户籍制度改革等其他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3.
东西部地区农村劳动力培训在参加培训的劳动力人数、培训层次及培训经费的投入上都存在显著差距 ,而产生这些差距的主要原因是 ,西部农村基础教育落后 ,土地分散经营 ,农村技术培训工作与农村经济发展不相适应。要缩小东西部地区农村劳动力培训的差距 ,西部地区要优先发展基础教育 ,要加快农村技术推广体系的改革  相似文献   

14.
对城乡收入差距的研究最终将关注于真实收入的差异,本文依据对西部地区11个省市的2000个镇(村)2000户居民的调查数据的统计分析,发现西部地区社会收入的差距比经济收入的差距大得多;社会收入会对城乡收入差距产生直接影响,使西部地区城乡收入比扩大10.4%。因此,建议重视缩小西部地区城乡社会收入差距的政策设计、增加西部地区农村居民的社会收入、推行城乡一体化的社会保障体系、改革收入统计。  相似文献   

15.
西部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思路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晓宝 《经济师》2005,(9):130-131
西部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现状是数量大,增速快,素质低。西部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是西部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增加西部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距的关键,是改善西部生态环境的需要,是提高我国农业竞争力的前提,是实现全面小康的必要。转移的思路是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加快城镇化进程,发挥农业部门的吸纳作用,提高劳动力素质,控制人口增长,加快劳动力市场建设。  相似文献   

16.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目标的提出,进一步激发起全国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巨大热情。但实现这个新目标,解决“三农”问题首当其冲,西部地区农村更是重中之重。西部地区是我国相对贫困落后地区,也是我国贫困人口最为集中的地区。列人《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贫困县名单中,全国594个,而西部地区占307个,约占全国贫困县总数的57.7%。很显然,东西部农民的生活差距较大,西部地区农村是全面实现小康要攻克的难点地区。  相似文献   

17.
西部地区产业结构对农村居民增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秀兰  王珏 《财经科学》2005,(4):148-154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产业结构状况与国民收入直接相关.我国与发达国家相比,产业结构不够优化,而西部地区产业结构更加落后,工业化程度低,农村劳动力转移严重受阻,致使西部地区既是全国农村居民收入最低的地区,也是城乡居民之间收入差距最大的地区.解决西部地区农民收入低、增收受阻的根本出路在于继续加强产业结构调整,加快产业结构转换和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但又要注意避免对第一产业的盲目调整,加剧社会矛盾.  相似文献   

18.
郭惠英 《生产力研究》2005,(8):42-43,87
本文采用时间序列与截面数据相结合的方法,从收入水平的历史演变和收入来源演变两个方面对我国农村居民的地区间收入差距及收入来源差异进行了系统的分析,重点分析了西部12省区农村居民与全国的收入差距及收入来源差异。研究结果表明,西部农村与发达地区的主要差异在于非农业收入增长速度缓慢。  相似文献   

19.
郎俊伟 《经济师》2000,(8):65-66
机制灵活的中小企业 ,规模适宜 ,管理成本不高 ,约束硬化 ,适应快速变化的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 ,尤其是在发挥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助推力上 ,因为有世界诸多各国和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成功先例 ,显得更是魅力无穷。时下 ,我国在西部地区实施大开发战略 ,中小企业因其更能适应西部地区社会经济环境 ,对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应该引起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一、中小企业的发展对西部地区具有重要意义1、中小企业的发展 ,对缩小东西部经济差距 ,尤其是农村经济差距具有重要意义。改革开放以来 ,东西部经济差距逐渐拉大。西部地区一、二、…  相似文献   

20.
一、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意义 我国西部地区12个省、区、市拥有全国近1/4的人口和66%的国土面积,地广人稀,资源丰富.其人均耕地、林地、牧草地分别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3倍、1.7倍和1.3倍,森林、草原、水力等资源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西部地区又居长江、黄河、珠江等大河大江的上游,是国家生态屏障的战略基地;西部地区还集少数民族聚居区、贫困山区、革命老区、自然保护区及边境地区于一体,具有重要的地缘价值.因此,西部地区在我国国民经济的建设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