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国家助学贷款是为资助高等院校经济困难学生都能够顺利完成学业 ,于 1998年由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教育部等部门共同研究建立的一种贷款制度 ,此项工作开展两年来已取得初步成效。 2 0 0 1年 6月 2 2日 ,三部委在北京联合召开全国国家助学贷款工作会议 ,研究进一步落实国务院关于国家助学贷款的政策 ,全面推进国家助学贷款工作。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对这次会议作出重要批示 ,要求各地政府 ,金融、财政、教育部门与各高等院校密切配合 ,完善办法 ,及时解决新问题 ,使助学贷款工作健康、持续开展下去。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肖钢在会上提出六点…  相似文献   

2.
浅谈商业银行开展助学贷款的难点和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助学贷款是近年来商业银行开办的、以帮助高校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为目的的一个贷款品种.其中需要提供担保抵押、按银行规定利率支付利息的叫一般商业性助学贷款;另一种无需提供担保,并由政府贴息一半的信用助学贷款叫国家助学贷款.助学贷款的推出,体现了党和政府对经济困难学生的关心,对于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和家长来说,无疑是一场"及时雨",受到社会各界特别是在校大学生的普遍欢迎.但是,近期笔者对某辖区助学贷款的开展情况进行了调查,了解到目前助学贷款进展缓慢,与国家要求和社会需求相距甚远.  相似文献   

3.
《新疆金融》2013,(2):150-154
<正>助学贷款在新疆目前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国家助学贷款,另一种是生源地国家助学贷款。生源地国家助学贷款是高校国家助学贷款工作的组成部分,是将办理国家助学贷款手续由借款人所在高校转到其家庭所在地金融机构进行审核、发放和收回的贷款,相对国家助学贷款而言,对资金风险控制力较强。此项工作在阿克苏地区推广运行以来取得了一定成效,受到广大经济困难学生和社会有关方面的肯定,但由于多种原因,生源地国家助学贷款工作还没有达到预期成效,存在一些不尽人意的问题,需要加以改进和进一步完善。本文力求通过对生源地国家助学贷款的发展历程及存在的难点问题的原因剖析,提出有效促进生源地国家助学贷款工作稳健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对新助学贷款政策出台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志钧 《浙江金融》2004,(11):22-23
"不让一个贫困生失学",这句口号喊了多年,国家也采取了多种措施,如:设立奖学金、开展勤工俭学、实施特殊困难补助、学费减免等,其中用助学贷款圆寒门学子的大学梦,更是一项重要的政策措施.开展国家助学贷款工作,是党中央、国务院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决策,也是为促进教育事业发展而实施的一项积极有效的信贷政策.助学贷款是国家通过商业银行向学校贫困生发放的财政贴息人民币贷款,是帮助他们支付在校期间的学费和日常生活费为目的,运用金融手段支持教育,资助经济困难学生完成学业的重要形式.助学贷款实际上是政策性贷款,它体现了对贫困学生的经济优惠政策,对商业银行来说,它属于消费性贷款,又是一项商业性贷款.  相似文献   

5.
国家助学贷款政策的出台,体现了党和政府对大学生的信任和爱护,颇受大学生欢迎.要保证国家助学贷款能长期健康地开展下去,一方面必须要加强对大学生的信用教育,强化信用观念,帮助他们养成诚实守信的品德;另一方面要加强贷款管理,防范信贷风险,严惩不守信用的行为,采取得力措施,加快助学贷款工作的开展步伐.  相似文献   

6.
开展国家助学贷款工作,是党中央、国务院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一项重要决策,海南省国家助学贷款远不能满足贫困学生助学贷款需求,给教育事业的发展带来影响,本中笔对海南省国家助学贷款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公平与效率:国家助学贷款低效均衡个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目前的制度设计下,国家助学贷款是按商业性原则办理的政策性贷款,公平与效率的矛盾决定了国家助学贷款是一种低效率均衡。本文以山东理工大学的国家助学贷款的业务开展为案例,分析了国家助学贷款业务开展中的双重目标所带来的主要矛盾:低收益、高风险的政策性贷款与商业银行企业化经营的矛盾,并在此基础上,对提高国家助学贷款供给水平、完善国家助学贷款制度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杜永强 《甘肃金融》2002,(12):17-18
开展助学贷款工作是党中央、国务院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一项重要决策,是促进教育事业发展,加速人才培养、提高全民族素质的一项金融措施,国家对开展助学贷款工作非常重视和关心.但是,我国的助学贷款业务发展还不很理想,尤其国家助学贷款业务发展缓慢.据中国人民银行统计,截至2001年底全国助学贷款余额为32亿元,其中国家助学贷款13亿元,一般商业性助学贷款19亿元.从开办时间与发展速度来看,一般商业性助学贷款比国家助学贷款晚开办半年,但贷款余额超过了46%.下面,笔者就全面推进国家助学贷款工作略抒己见.  相似文献   

9.
雷霖 《甘肃金融》2003,(3):72-72,71
开展国家助学贷款业务,是党中央、国务院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一项重要决策.3年来,国家对开办国家助学贷款管理办法不断进行了完善,同时提出了开办一般商业助学贷款业务的具体意见和鼓励商业银行开展国家助学贷款而采取免征国家助学贷款利息收入所得税等优惠政策.  相似文献   

10.
在目前的制度设计下,国家助学贷款是按商业性原则办理的政策性贷款,公平与效率的矛盾决定了国家助学贷款是一种低效率均衡.本文以山东理工大学的国家助学贷款的业务开展为案例,分析了国家助学贷款业务开展中的双重目标所带来的主要矛盾:低收益、高风险的政策性贷款与商业银行企业化经营的矛盾,并在此基础上,对提高国家助学贷款供给水平、完善国家助学贷款制应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拓展县域生源地助学贷款业务的政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开展国家助学贷款工作是党中央国务院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一项重要决策。去年下半年国家根据实际情况,推出了生源地国家助学贷款这一新举措,进一步扩大贫困学生贷款范围。为了解生源地助学贷款的开展情况,近期人行永丰县支行对永丰县生源地助学贷款情况进行了一次专题调查。  相似文献   

12.
方鑫 《西安金融》2006,(12):72-73
开展国家助学贷款工作,是党中央、国务院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一项重要决策。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加速人才培养,保证经济困难的优秀青年得以继续深造的重要措施。但就庆阳市“十五”期间助学贷款业务开办情况来看,进展缓慢,且大部分为生源地助学贷款。国家政策没有得到较好落实。为了掌握助学贷款开展缓慢.推广难的原因以厦其中存在的制约因素,对主办银行、学校、贫困学生等部门度人员采取问卷、走访等形式进行了深入调查。  相似文献   

13.
本文调查了近年天水市助学贷款开展情况,对我国助学贷款政策与成熟市场经济国家进行了比较与思考,提出了改进我国欠发达地区助学贷款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王震宇  周洁 《中国金融》2007,(17):79-81
从1999年我国开始实施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到目前包括生源地助学贷款、商业性助学贷款在内的助学贷款体系的不断探索和完善.助学贷款一直备受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推动。但随着助学贷款业务的开展,其面临的矛盾和问题也不断显现:助学贷款手续繁杂、补偿资金不到位、贷款违约率攀高,等等。在一些欠发达地区,一边是人数占到新入学大学生半数以上的贫困生,一边是金融机构助学贷款的少人问津,甚至逐年缩水。助学贷款的可持续发展面临考验。[编者按]  相似文献   

15.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落实助学贷款政策不仅是贫困学生享受公平教育的重要保障,而且事关社会稳定和国家的人才培养工程。1、商业银行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助学贷款。对商业银行来说,承办助学贷款是体现社会责任感的一种形式,不仅能提升商业银行在国民心目中的道德地位,而且有利于商业银行树立品牌形象。  相似文献   

16.
助学贷款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加速人才培养、扶助贫困学生的重大政策举措。但是目前出现了助学贷款需求量大与商业银行放款积极性不高的矛盾。为了促进助学贷款顺利、健康的发展,有效地防范信贷风险,最近,我们对大荔县助学贷款业务发展情况进行了调查。一、助学贷款开展的情况我县自2000年开办助学贷款业务以来,助学贷款业务发展缓慢,据调查,县工行、中行、建行三家国有商业银行,均没有开展此项业务,只有县农业银行开办了助学贷款业务,但贷款量也是逐年下降。2000年,县农行发放助学贷款299笔,金额150万元;2001年,发放助学贷款227笔,114万元…  相似文献   

17.
我国高校助学贷款目前可采取无担保(信用)助学贷款和担保助学贷款两种方式,在我国目前个人信用制度极不完善的情况下,对于担保助学贷款或无担保(信用)助学贷款的方式选择使商业银行陷入了两难境地。由于银行坏帐损失的风险增大,这也会影响银行开展助学贷款业务的主动性。  相似文献   

18.
寻求政策与市场的共赢——国家助学贷款业务的发展思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邹林  张晓兰 《中国金融》2004,(20):20-22
陕西省自1999年开办国家助学贷款业务以来,人民银行西安分行和银监会陕西监管局按照国务院精神和四部委要求,积极与陕西省教育行政部门、财政部门、高等学校和商业银行经办行沟通协商,通过各种途径,利用多种方式努力推进助学贷款工作开展,促使助学贷款业务向规范化,制度化方向发展。至今,已基本建立了一套较为完备的助学贷款业务运转体系。从统计数字上看,  相似文献   

19.
根治助学贷款失信问题要依法以德为前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展助学贷款是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一项重要决策。助学贷款实际运行情况不理想,学生失信问题普遍存在,金融机构将面临“追偿难”的困境。依法治贷和以德治贷是确保助学贷款的法律基础和思想基础,是根治助学贷款失信问题的前提和保障。  相似文献   

20.
国家助学贷款从1998年提出,1999年试点,由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向在校大学生发放助学贷款,2000年在全国推开,到2003年末,4大国有商业银行累计为全国52万多名贫困大学生提供了约45亿元的助学贷款。从现实来看,我国助学贷款开展不理想,与贫困大学生的实际需求有很大的差距。有近70%的贫困大学生得不到助学贷款;国家的助学贷款政策效率极低,虽然大学生助学贷款开办已有5年时间,但一直进展缓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