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商界》2014,(3):22-23
在美国总统奥巴马任内,居高不下的财政赤字成为美国面临的一项严峻挑战,税收增加成为解决问题的一大前提。  相似文献   

2.
王玥 《理财周刊》2004,(12):20-22
最近,打开报纸谈到房地产,总能看到所谓的“泡沫破裂论”。“崩盘”之类比较危言耸听的字眼,然而,在美国有十几年房产投资经验的俞坚先生却认为,现在提“泡沫破裂”为时尚早,这也是他在观察了国内外市场十几年之后得出的结论。  相似文献   

3.
《港澳价格信息》2014,(1):62-62
<正>美国总统奥巴马正式提名珍妮特·耶伦出任美联储主席,接替今年1月份卸任的伯南克。业内人士认为,作为"鸽派"人物,耶伦倾向宽松货币政策,但货币政策最终并不会因耶伦一人而改变,QE逐步缩减的可能性依然很大。对贵金属、原油等大宗商品市场而言,联储换帅并不能缓解其下行压力。  相似文献   

4.
陶冬 《新财富》2014,(9):30-31
Jackson Hole年会上,大家都在揣测美国新任货币政策掌门人的初啼,结果最终现身的却是一个不见强烈立场使用学术语言的耶伦。耶伦的美联储,被市场劫持了。学术耶伦,为各国货币政策带来了一个“暂停”窗口期,但是暂时不谈政策改变未必推迟改变的到来。  相似文献   

5.
栏目简介:辽宁卫视2009年全新推出了一档以东北二人转为母体的娱乐互动节目《明星转起来》,节目形式是邀请影视明星与二人转演员结对的模式,学习和传授二人转的“唱、念、做、舞、绝”,实现一帮一,一对红,从而刮起东北二人转的旋风。  相似文献   

6.
李迅雷 《新财富》2006,(11):46-46,48
要获取超额收益,就应该寻求在经济高涨中最容易产生泡沫的行业。泡沫的存在可以分成四个阶段,目前股市的泡沫还只在“孕育期”,房地产的泡沫应该属于“膨胀期”,因此,很多金融品的价格实际上离泡沫破裂的阶段尚早,我们有足够的时间与泡沫共舞。[编者按]  相似文献   

7.
对财政赤字的是非好坏的价值判断,是和当时的环境条件紧密联系的。随着环境条件的变化,财政赤字可以由“非”变为“是”,又可以逐渐由“是”变为“非”,由“好”变为“坏”。  相似文献   

8.
《中国对外贸易》2011,(7):15-15
加拿大《环球邮报》网站6月16日发表文章,题为“中国经济是迅速增长的巨人还是将要破裂的泡沫?”。  相似文献   

9.
刘玥 《国际广告》2009,(7):122-124
“网络总统”奥巴马的当选让诸多网络媒体的影响力大幅提升,这其中以社会化媒体尤甚。竞选期间,奥巴马和希拉里都在Twitter上建立了个人主页,最终奥巴马获得了15万关注者的支持,而希拉里仅有6千多。巨大的数字差距说明奥巴马竞选团队对于Twitter价值进行了有效挖掘。经相关研究发现,希拉里主动追踪回复别人的数量为0,而奥巴马则高达15万。当有人表态支持奥巴马时,团队会通过Twitter向用户进行反馈,用户的体验是:奥巴马与我对话了!用户在这种“亲近”却无压力的距离感中得到精神上的满足。  相似文献   

10.
《三联竞争力》2009,(11):65-65
泡沫破裂让这家站在互联网背后的巨头一夜暴穷,但恩科“知耻而后勇”,只用51天就完成战略转型,2年后重返巅峰,10年后规模再度翻番。  相似文献   

11.
一、财政赤字的内生性“经济实现→经济思想→经济理论→经济政策”这一定式,是任何一种体制下国民经济决策的必经程序。财政赤字作为一种客观存在的经济现实,是任何国家宏观经济管理中都必须加以充分估计的经济变量,在这种意义上,财政赤字具有内在性。因而,对这种经...  相似文献   

12.
《浙商》2008,(24):61-65
轰隆!北京时间2008年11月5日,当美国人在用焰火庆祝奥巴马当选下一届总统的时候,中国提早炸响一记春雷:国务院常务会议“进一步扩大内需的十项措施”即“4万亿元经济刺激计划”推出。奥巴马承载着重振美国雄风的伟大使命在世人灼灼的目光中隆重登场。  相似文献   

13.
冯永明 《浙商》2009,(23):28-29
11月16日,美国总统奥巴马首次访华掀起一股旋风。许多以奥巴马为图的制品悄然流行,而与杜莎夫人蜡像馆内“奥巴马”合影更成为一种时尚。在上海期间,热情粉丝的追逐给奥巴马贴上了“明星”的标签。由于中美两国贸易的特殊性,奥巴马此行被给予了更多关注。而行前,奥巴马在多种场合下对诸如贸易保护主义、中国市场经济地位、  相似文献   

14.
有关中国房地产过热的论断其实早在2002年就开始了,那时“寒冬”将至的预言也曾着实让业界出了一身冷汗。其结果是房地产的“寒冬”不仅没有如期而至,迎来的却是连续三年的盛夏。那么这一次关于中国“房地产泡沫”即将在几个月之内破裂的寓言又是否会灵验呢?两次“泡沫论”都是以房价上升太快和空置率过高为依据,本文就权威机构发布的数据,从以下几方面来对此做一些分析。  相似文献   

15.
奥巴马的确扰动了世界。菲亚特汽车,宜家家居和助消化药片,这些东西看起来没什么关联,却在一件事情上表现出高度一致:与奥巴马扯上关系。还有更多的品牌(产品)希望搭上这位新总统的“扬名列车”。  相似文献   

16.
“奥巴马这一刀,令华尔街精英们哗然。他们还不知道,他们寄生的那个毒瘤,或许才是奥巴马的真正目标。”  相似文献   

17.
2005年4月在研究“十一五”问题时我曾写过一篇题为“四因素可能导致‘十一五’中期各种矛盾集中爆发”,主要观点是,由于“十一五”中期美国的资产泡沫可能会破裂,导致中国的外需紧缩。历经5年的投资周期后,本轮投资的生产能力开始释放,在外需紧缩的情况下会形成严重的生产过剩。  相似文献   

18.
于欣 《新财富》2007,(5):18-19
伴随国内股指屡创新高,国内外机构对后市的分歧也不断加深:谢国忠、申银万国证券、招商证券等认为当前股市存在泡沫,属“泡沫论”派;高盛高华、中金公司、《华尔街日报》等则属“非泡沫论”派。而对于泡沫是良性或恶性、如何应对泡沫等问题,“泡沫论”派也是观点迥异。[编者按]  相似文献   

19.
《成功营销》2008,(2):128-128
2008年的美国总统大选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其中南卡罗莱纳州州首府发生的一桩新鲜事件更是夺人眼球,这是一起典型的病毒式营销手法:通过网络订票的形式,3万群众得到了与民主党候选人奥巴马(Barack Obama)和后者请来的脱口秀女皇Oprah现场互动的机会:到达现场后,人们会领到一张门票,令人称奇的是,每一张门票的背面都印有该州4个民主党人士的电话号码,接下来发生的事情被病毒营销学专家们称之为“天才式”的,就是奥巴马和Oprah鼓励这3万人给这4个号码打电话,来为奥巴马拉选票。  相似文献   

20.
李稻葵 《新财富》2007,(7):40-41
由于金融机构与资本市场的运行效率并未从本质上改进,同时在现有国际经济格局中处于不利地位,很多新兴市场国家并未远离金融危机的威胁。中国这样的经济体可能发生因资产价格泡沫化及泡沫破裂所带来的“日本式”金融危机,印度等国家则仍然存在发生以国际收支出现赤字为特征的传统金融危机的风险。为了增强应对金融风险的能力,中国当前最关键的是建立有效的防火墙,其核心措施包括严格执行银行资金不得直接进入资本市场的规定,以降低资本市场泡沫破裂对实体经济所产生的冲击。[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