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济全球化的当代,BOT模式越来越广泛的运用于国际投资的实践之中,促进了国际经济的合作和发展。BOT特许协议是BOT的核心,其性质表现在两个方面:从来源、主体等方面来看,其属国内契约;BOT特许协议反映了国家对经济生活的管理和干预,属经济合同。  相似文献   

2.
BOT特许协议是BOT项目投融资的前提和基础,对于它的法律性质学界一直存在争议。目前,特许协议属国内契约已基本达成共识,然特许协议究竟为国内法上的行政合同、民事合同,学者可谓仁者见仁,本文认为特许协议是公共利益与私人利益平衡的结果,是国内经济法意义上的涉外合同。  相似文献   

3.
王猛  佴澎 《东方企业文化》2012,(13):164-165
BOT方式是由一些列法律关系组成的法律构架,在这个法律架构中,特许协议是核心,决定着BOT法律关系的其他方面。长期以来,BOT特许协议的法律性质一直存在争议,一是国际法契约和国内法契约的争论;二是民事合同与行政合同的争论。本文中,笔者认为BOT特许协议属于国内法契约中的行政合同。  相似文献   

4.
在BOT一系列合同中,特许协议是BOT方式的先决条件与核心问题。文章讨论了特许协议的法律性质、法律适用、分析了目前我国BOT投资方式的法律障碍,提出关于BOT特许协议的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5.
BOT投资风险及防范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BOT是一种项目融资方式,其内涵是"建设-营运-移交".较典型的BOT方式是指某一特定项目承办人建立的项目公司按照与政府签订的特许权协议,开发并运营该特许项目,以偿还建设债务并获取收益,协议期满后,项目产权无偿地移交给所在国政府.目前,BOT作为国际上较新的投融资方式正在被广泛地应用于发展中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中,极大地促进了国际资金的流动和国际经济合作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李丽英  高勇 《活力》2011,(6):31-31
BOT特许协议的合同性质一直是学术争议的问题。本文从协议固有的属性出发,系统地分析了特许协议的混合合同的性质,并对该性质界定的意义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基础设施建设中所需的资金缺口问题凸显,BOT模式应运而生。文章首先介绍了BOT模式及相关特许经营权的问题,进而分析了BOT模式下污水处理厂特许经营权的账务处理,最后针对特许经营权账务处理过程中的难点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8.
正一、BOT项目的资产属性探讨BOT(Build-Operate-Transfer)即"建设—经营—转让",由于项目公司只是对该BOT资产进行建设、经营和管理,虽然也给自己带来预期经济利益,但是BOT项目中的基础设施最终由政府部门收回,所以它并非属于项目公司所拥有的资产。笔者认为,在BOT项目资产的会计处理过程中,将其视作无形资产更能反映BOT项目资产的本质。这是因为:第一,BOT资产能满足无形资产的定义,即指企业拥有或控制的没有实物形态的可辨认非货币性资产。分解为:(1)企业能够在合同规定的期限内拥有或控制该特许经营权并能从该特许经营权中获得经济利益。虽然在特许期满的时候,BOT资产必须毫无保留移交给政府。但是,在合同规定的期限内,项目公司能  相似文献   

9.
贾革续  王丽娜 《价值工程》2011,30(14):76-78
目前,在基础设施投资随经济增长不断增加的情况下,BOT模式在基础设施建设中被广泛应用。然而,特许期作为BOT项目特许权合同的关键要素之一,一直是学术界和实践界关注的热点。本文通过查阅国内外该领域文献及案例,以固定特许期原理为媒介,分析其应用中的不足——中标者不一定是有能力的项目公司以及易发生频繁的合同谈判。进而在总收入净额和维护成本纯二维出价的基础上提出一种以最低收入现值、最低收入净现值为原理的新的特许经营机制——弹性特许期。相比于固定特许期,这种新机制在选择有能力的项目公司和消除风险等方面起到积极的改善作用。为我国基础设施特许融资项目提供了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孙德轩 《会计之友》2005,(12):65-66
BOT(Built-Operation-Transfer),即建设、经营、移交,主要适用于交通、能源、环保等基础设施和公共产品项目。BOT项目融资结构复杂、相关利益者众多、项目周期长,致使BOT项目融资具有高风险的特点。本文拟通过分析BOT融资关键风险事件入手,按照成本最低的原则,确定BOT利益相关者各方最优风险对策,为BOT项目招标和特许协议谈判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1.
BOT是英文Build-Operate-Transfer,一般直译为建设一经营一移交,其含义是政府或政府的授权机构与项目公司通过签订特许协议,由政府特许项目公司在一定的时期内建设、经营特定的基础性公共设施或基础性工业项目,并收回投资、获取收益,在特许期满后由,由政府无偿收回项目设施的投融资过程.  相似文献   

12.
论施工单位如何控制BOT项目财务风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BOT项目——即“建设-经营-移交”项目,是指政府通过特许权协议,授权项目公司进行项目融资、设计、建造、经营和维护,在规定的特许期间内向该项目的使用者收取适当费用,收回成本和获得合理利润留成,并在特许期间满后,将其项目免费移交给政府的项目。毫无疑问,对于项目建设公司来说,BOT项目存在着较大的财务风险,即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不确定因素引起的对项目投资现金流回报产生不利影响的不确定性(不可控制性)。  相似文献   

13.
BOT项目特许期限定是对特许期(包括建设期和运营期)的限制和约定。完工风险是BOT项目建设阶段的核心风险。完工风险通常情况下由项目公司承担,当完工风险超过项目公司的承受能力时经常会导致项目失败。本文在分析特许期限定和完工风险的关系以及完工风险和项目类型的关系的基础上,提出了对于不同的BOT项目应该优先选择的特许期限定类型。  相似文献   

14.
BOT项目特许期限定是对特许期(包括建设期和运营期)的限制和约定。完工风险是BOT项目建设阶段的核心风险。完工风险通常情况下由项目公司承担,当完工风险超过项目公司的承受能力时经常会导致项目失败。本文在分析特许期限定和完工风险的关系以及完工风险和项目类型的关系的基础上,提出了对于不同的BOT项目应该优先选择的特许期限定类型。  相似文献   

15.
基础设施BOT项目中政府担保估值与特许期决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特许期的确定,是BOT项目中政府与私人投资集团谈判的主要内容之一.基于实物期权理论,将政府担保看作看跌期权并利用蒙特卡罗模拟计算了政府担保的期权价值,建立了引入政府担保价值的特许期决策模型,将其应用到交通运输BOT项目决策算例中.计算结果表明,与传统的NPV方法相比,考虑政府担保的期权价值后,私人投资集团可以在较短的特许期内获得同样的预期收益,这就为双方的特许期谈判提供了更宽广的决策空间.  相似文献   

16.
BOT是Build-Operate-Transfer简称,即建设——经营——转移之意。国际通行的BOT于八十年代以来流行,其内涵是:政府同私营部门的项目公司签订合同,转让道路、交通、电力、能源、环境等基础设施项目的设计、融资、建设、经营和维护的责任;该项目公司在双方协定的特许期限内拥有该项目的所有权和经营权,负责偿还  相似文献   

17.
BOT是英文"Build-Operate-Transfer"的缩写,意思是"建设-经营-移交".典型的BOT定义是:政府就某个基础设施项目与非政府部门的项目公司签订特许权协议,由项目公司来承担该项目的投资、融资、建设、经营和维护,在特许期内,该项目公司向设施使用者收取费用,以此收回项目投资、融资、建设、经营和维护的成本,并获取合理利润,政府部门拥有对这一基础设施项目的监督权;特许期满,项目公司将该基础设施无偿或以象征性价格移交政府部门.  相似文献   

18.
文章对BOT(建设、经营、移交)模式下的污水处理厂的运营、特许价格进行详细介绍,分析了BOT模式下运行的污水处理厂经提标改造后,出水水质从《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一级B标准提高至一级A标准的两种情况下的特许价格的调整,并给出价格调整建议和计算方式说明,为其他同样因提标改造而进行特许价格调整的BOT模式下运行的污水处理厂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BOT(建设-运营-移交)项目是为了缓解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增加与投资资金紧张的矛盾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投资模式。政府就某个基础设施项目与非政府部门的投资者签订特许权协议,授予投资者承担该项目的融资、建设、经营和维护的权力。在协议规定的特许期内,投资者通过向设施使用者收取费用,来回收项目投资、经营和维护成本,并获取合理回报;同时,政府部门拥有对这一基础设施项目的监督权。特许期届满后,投资者将该基础设施项目无偿地移交给政府部门。  相似文献   

20.
BOT是Build(建设)、Operate(经营)、Transfer(转让)三个英文单词的第一个字母的组合,代表一种项目经营模式。这种模式是:政府通过授予特许经营权的方式把基础设施项目交由民营企业建设经营,允许民营企业按特许权协议要求去组建项目公司并筹集项目所需资金,按协议标准完成项目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