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萍 《时代经贸》2010,(10):51-52
入世以来,中美之间的贸易额急剧增加,中国已经成为美国第3大农产品进口国,农产品贸易在两国经济往来中占有特殊的地位。近年来,中美农产品贸易不断呈现新的特点,同类(种)产品贸易也呈现出迅猛发展态势。这种以产业内贸易为特征的贸易模式也成为推动中美贸易增长的重要因素。本论文在综述国内外相关学术文献和研究成果,探讨有关产业内贸易理论研究的基础上,阐述中国与美国农产品贸易发展的政策背景、结构变动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采用各种产业内贸易指数对中美农产品产业内贸易发展进行全面分析,并提出有利于中国农产品产业内贸易发展的有效政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中美农产品加工业贸易状况,并对两国农产品加工业产业内贸易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近年来中美农产品加工业贸易快速发展;而中美贸易不平衡对两国农产品加工业产业内贸易起到了显著的抑制作用,同时中美两国人均GDP差异、行业开放程度则较强地促进了两国农产品加工业产业内贸易的发展。基于此,中国应侧重提升中美农产品加工业产业内贸易水平,实施产业间贸易和产业内贸易双轮驱动战略。  相似文献   

3.
中美农产品产业内贸易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主要从产业内分工的角度出发,通过产业内贸易指数、Bruelhart边际产业内贸易指数、贸易竞争力指数和AE法,对中美农产品产业内贸易发展现状、中国农产品对美竞争力状况和中美产业内贸易结构等进行实证分析,并根据相应的结论得出不断提高两国农产品产业内贸易水平、改善农产品贸易结构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产业内贸易水平越来越成为一国对外贸易竞争力及产业国际竞争力的一项重要指标。近年来,尽管中美汽车贸易发展迅速,但产业内贸易水平却较低。根据联合国商品贸易数据库数据,估算中美汽车产业内贸易指数,考察中美汽车产业内贸易的发展程度,剖析中美汽车产业内贸易的特征。研究得出:中国的产业内贸易总额超过产业间贸易,但产业内贸易水平仍低于美国;中美汽车产业内贸易产品的平均出口单价较低,平均进口单价较高,中国政府应引导汽车企业增大技术投入、引进国际领先技术、加强技术创新与产品研发。  相似文献   

5.
中美木质林产品产业内贸易及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利用产业内贸易指数对1992-2011年中美两国木质林产品的产业内贸易水平进行了测算;结果表明:中美木质林产品贸易以产业间贸易为主,两国木质林产品的贸易增长是由产业内贸易和产业间贸易共同作用的结果,产业内贸易的发展以垂直型产业内贸易为主.文章最后运用时间序列对中美木质林产品产业内贸易水平与各影响因素进行了Johansen协整检验和Granger因果检验,并根据实证研究结论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美国FDI对中美贸易影响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改革开放以来,美国在华直接投资(FDI)快速增长,同时中美双边贸易额也在不断扩大,从1979年的25亿美元跃升至2005年的2116亿美元。现在美国已经成为中国的第二大贸易伙伴,中国为美国的第三大贸易伙伴。美国是中国主要的贸易伙伴国和外资来源国之一,研究美国FDI对中美贸易的影响,有助于中国合理制定对美国的贸易和投资政策,具有显著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中美贸易失衡及应对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美贸易失衡问题经常是双边贸易争端的核心,也被认为是中国对美国不公平贸易的实证依据.本文在分析研究中美贸易失衡的现实意义的基础上,对美国关于中美贸易失衡的偏见进行解释,并相应提出中国应对贸易失衡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吴学君  龚梦 《经济地理》2011,(7):1185-1189
本文首先运用Grubel-Lloyd计量法和GHM分解法对1997—2008年中国农产品产业内贸易以及垂直型和水平型农产品产业内贸易水平分别加以测度,然后运用面板数据从国家层面对中国农产品产业内贸易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人均收入差距、外商直接投资、农产品贸易不平衡、贸易伙伴的贸易开放度是影响中国农产品产业内贸易的主要国家层面因素;区域优惠贸易安排、地理距离、市场规模因素对中国农产品产业内贸易发展也有不容忽视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经济师》2016,(5)
根据联合国商品贸易数据显示,自2012年中美农产品贸易发展速度下滑,且中国常年处于贸易劣势地位。为了改变当前贸易现状,必须深入剖析两国农产品各品类的贸易现状及特点,有针对性制定贸易策略。文章在分析两国农产品贸易的现状的基础上,引用贸易结合度、贸易互补性以及产业内贸易指标对两国农产品贸易特点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根据贸易特点不同,可以将海关分类标准(HS2007)的24类农产品划分为5种不同的类型:出口互补型,进口互补型,互补+产业内型,产业内型以及无特点型,针对不同贸易特点需采用与之相适应的贸易策略。  相似文献   

10.
薛彤 《生产力研究》2012,(1):184-185,238
文章基于2001—2008年的数据对中美双边服务贸易的发展状况以及服务业产业内贸易水平进行了测算和分析,基本结论如下:中美服务业的发展有较大差距,但双边产业内贸易发展迅速;中美服务业的产业内贸易水平整体较高,并且在考察期内呈现上升趋势;中美服务业产业内贸易水平的高低与中国相关服务行业的竞争力水平有很大相关性,这也表明中国的服务业目前还是主要以李嘉图以及赫克歇尔-俄林理论意义上的比较优势来参与国际贸易和国际分工。  相似文献   

11.
在产业内贸易迅速增长,逐渐取代产业间贸易成为国际贸易主要方式的今天,中美产业内贸易的发展却不尽如人意。一方面,中美产业内贸易指数正呈现下降趋势,产业内贸易水平低下;另一方面,垂直型产业内贸易方式占据主导地位,阻碍中美产业内贸易向高层次发展。因此,有必要从政府、企业等各个层面尽快来提升中美产业内贸易水平。  相似文献   

12.
中美产业内贸易结构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产业内贸易越来越成为国际贸易利益的主要来源.通过对1981-2006年中美产业内贸易总体水平、按技术含量高低分类的产品产业内贸易水平、水平型产业内贸易和垂直型产业内贸易等进行量化分析,结果表明,中美产业内贸易呈增长之势,但总体水平不高;垂直型产业内贸易在产业内贸易中所占比重总体呈下降之势,表明中美两国在技术水平和国际分工地位上的差距正在缩小.  相似文献   

13.
伴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人类活动产生的碳排放量越来越多。日益增加的碳排放对农产品贸易具有重要的影响。本文首先分析了碳排放对中美农产品贸易的影响机理,并利用1992—2011年数据分析了碳排放对中美农产品贸易的影响效应。研究表明,碳排放在中美两国的农产品贸易中都体现为正效应,即对出口起到了促进和拉动作用,但影响程度不同。中国的农产品出口大都还是依靠高耗能、高投入来实现,而美国已基本超越了这种模式,向更加清洁绿色的方式发展,因而碳排放对其农产品出口的影响也不显著。  相似文献   

14.
本文采用CEPII-BACI数据库1995-2009年中国出口到美国HS6分位农产品出口贸易数据,利用生存分析方法探讨中国对美国农产品出口贸易的持续时间。研究发现:中国对美国农产品出口持续时间普遍较短,中位生存时间为2年,59.2%的持续时间段在2年内消失;中美农产品贸易关系的风险函数存在明显的"门槛效应"。因此,在制定我国农产品对美国出口的贸易政策的过程中,农产品的出口持续时间应得到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5.
中国与巴西农产品产业内贸易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与巴西农产品贸易发展迅速,中国出现大量的农产品贸易逆差。本文利用格鲁贝尔—洛伊德指数、布吕哈特边际产业内贸易指数以及汤姆和麦克杜威尔水平和垂直产业内贸易指数对两国的农产品产业内贸易水平进行分析,得出两国间的农产品产业内贸易水平较低,主要的贸易形式为产业间贸易。最后本文给出了相关的建议,以期企业能得到最大的贸易利益。  相似文献   

16.
中美农业贸易的互补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贸易结合度指数(TCD)、出口相似度指数(SI)和贸易互补性指数(TCI)等模型,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美国FAS-Online和中国海关数据库的数据,对中美两国16种主要出口农产品的互补性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显示:(1)中美两国农业贸易依存度逐步提高,美国对中国的依赖程度高于中国对美国的依赖程度。(2)中美两国农业贸易具有良好的互补性,中国入世后两国农业贸易互补性增强。基于上述研究结论,提出了互利双赢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中美贸易关系经过20多年的发展,经历了从无到有,由小到大的发展过程.通过这20多年的发展,尤其是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中美贸易关系进一步深化,不论是对中国,还是对美国,对全球而言,中美贸易关系都举足轻重.与此同时,中国所面临的贸易摩擦、尤其是与美国的贸易摩擦也将会越来越多.因此,我们需要合理面对这一问题,与美国人一道解决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18.
中美制造业产业内贸易对就业调整成本影响的估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比较了A、B和S三个测算边际产业内贸易的指标,采用面板数据模型经验分析了"平滑调整假说"在中美产业内贸易的适用性,据此分别运用A、B和S等多个指标测度15个中美制造业的边际产业内贸易,分析不同产业边际产业内贸易及就业调整成本的大小,提出减少调整成本的对策。结果表明:"平滑调整假说"对中美贸易是成立的,中美制造业调整成本总体较高。产品的差异、规模经济、高附加值成为促进产业内贸易发展和减少贸易调整成本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随着中国一东盟自贸区建设进程的不断推进,中国与东盟之间的双边贸易呈上升趋势,给中国和东盟各国均带来难得的发展机遇。越南作为中国南部的重要邻国和东盟的重要成员,是中国走向东盟市场的重要桥梁。农产品贸易与农业交流合作是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的重点。文章结合中越两国农产品贸易的发展现状,运用Grubel-Lloyd指数、Bruelhart边际产业内贸易指数对中越两国农产品产业内贸易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发展我国与越南农产品产业内贸易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中美贸易磨擦的政治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静寅 《经济论坛》2006,(21):48-50
在中国近现代史上,美国曾长期是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时至今日,中美经贸关系的深度和广度都远远超过了先驱者们当初最大胆的想象。仅就双边货物贸易额而言,2005年中美贸易总额达2116.3亿美元,中国成为美国的第二大贸易伙伴国。同时,中美贸易逆差也前所未有地上升到2016亿美元(按照中国统计口径,此差额为1147.7亿美元),巨额逆差在美国国会再掀波澜,中美经贸关系面临更严峻的考验。2006年伊始,随着“美中贸易政策评估报告”出炉,中美贸易再次剑拔弩张。该报告中美方措辞相当激烈,称中国在全球贸易体系中的“学徒期”已经结束,美国将让中国为不平等的贸易做法负责,这预示着中美贸易摩擦很可能升级为“贸易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