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刘娟 《现代企业》2008,(3):40-41
2005年我国出口总额达7620亿美元,居世界第三位,2006年已达到8800亿美元,但自主品牌出口比重却不高。企业绝大部分出口是使用外方品牌的加工贸易或以贴牌为主的订单贸易。据有关调查资料显示,我国拥有自主品牌的进出口企业占全部进出口企业韵比重还不到20%,自主品牌出口额占出口总额的比重不足10%,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知名品牌更是寥寥无几。  相似文献   

2.
中国出口总额2004年就已经超过5500亿美元,成为世界第三贸易大国和出口国。但是,中国出口企业中拥有自主品牌的不到20%,自主品牌出口占全国出口总额的比重低于10%,并且部分企业品牌仅仅体现为一个商标,在国际市场几乎没有品牌知名度、认知度。  相似文献   

3.
《上海小企业》2007,(5):4-5
来自贸易部门的统计显示,目前我国各类进出口企业中拥有自有商标的不到20%,全国自有品牌出口额在出口总额中的比重不足10%。我国是纺织品出口大国,但50%以上服装出口为来料加工,30%以上由进口国提供商标、款式、纸样来料加工,自主品牌服装仅占10%左右。由于缺乏自主品牌,我国平均出口一件衬衣纯利润只有0.3美元,出口8亿件衬衣的利润才能买到1架空客A380飞机。[编者按]  相似文献   

4.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步伐的加快,“走出去”成为中国企业的重要战略,而品牌国际化已经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目前,中国多数机电产品出口企业仍是贴牌生产,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机电出口企业中拥有自主品牌的不到20%,自主品牌出口占机电产品出口总额的比重低于5%。大多数机电企业只是凭借廉价的人力、  相似文献   

5.
《企业标准化》2006,(10):54-55
品牌与世界品牌的差距群 中国品牌与世界品牌在国际市场占有率方面的差距根据联合国发展计划署统计.国际知名品牌在所有企业中所占的比例不到5%,但市场占有率却达40%,销售额超过50%,而与此相应的是,目前参与国际市场的中国企业中.拥有自主品牌的不到20%.自主品牌出口额在全国出口额中的比重不足10%。在全球100个最有价值品牌的企业中,大部分企业在国际市场的销售额占全年销售额的50%以上。在中国即使像“海尔”这样企业,海外销售额不到10亿美元.只占其销售额的10%左右。  相似文献   

6.
我国加入WTO以来,对外贸易额保持高速增长,已成为仅次于美国和德国的世界第三贸易大国。但是我国对外贸易中自主品牌出口不到10%,大部分出口产品靠贴牌生产或是借用国外的品牌。由于我国自主品牌的国际化程度低,出口的产品被认为是低质倾销产品,往往遭受到国外反倾销调查和钮易壁垒的限制。  相似文献   

7.
侯若石  许宁 《质量春秋》2006,(11):32-33
维护品牌已经成为世界品牌企业的核心业务,而中国企业只能从事加工制造业务。作为世界第三出口大国的中国,面临着缺少自己的产品品牌的困境。只有通过大众的参与,建立和谐的市场环境,提高广大消费者的忠诚度,在广泛合作中实现创新,才能创造自主品牌。[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攻陷北美     
近年来,中国汽车出口量猛增,自主品牌快步迈向国际市场,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2005年我国汽车整车(含成套散件)首次出现出口量大于进口量。2008年上半年,汽车企业共出口35.80万辆,同比增长62%,自主品牌奇瑞、吉利、长城、华晨等企业为汽车出口的主办。  相似文献   

9.
一、我国企业自主品牌发展中的突出问题 (一)缺乏具有影响力和声誉的自主品牌。我国经济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快速发展。据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统计。中国制造业已占整个世界的第四位。我国已成为无可非议的制造业大国。但又是品牌小国。在价格、档次、营销及研发能力上都不具有与国际品牌竞争的优势。这与我国贸易大国、出口大国的地位极不相称,严重影响了我国的国际竞争力。企业品牌存在着“三缺”:即缺少自主品牌、缺少强势品牌、缺少全球性品牌。  相似文献   

10.
去年中国汽车自主品牌的形势是比较严峻的。我们初步做了一个统计目前在中国乘用车市场竞争的所有品牌放在一起看,国际性品牌销量的份额是70%,自主品牌的销量份额占30%。如果从销售额来看更不乐观,国际性品牌占80%,自主品牌可能20%,甚至还不到。如果按照盈利性来看的话,90%以上的利润都是被国际品牌拿走的,自主品牌的盈利还不足10%。  相似文献   

11.
《江苏企业管理》2011,(2):42-42
工信部日前发布了《关于加快我国家用电器行业自主品牌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15年,行业80%以上企业制订、实施明确的品牌战略:研发投入强度不低于3%.自主品牌出口比例不低于30%:培育一批在国内市场具有较强竞争力的自主品牌,形成三至五个在国际市场具有较强影响力和竞争力的优势自主品牌。  相似文献   

12.
品牌象征着财富,标志着品质,积淀着文化,是企业商战中最重要的无形资产。海尔集团CEO张瑞敏说:“没有自主品牌,容易陷入产业链底端。”在市场进入品牌竞争阶段,企业若拥有成功自主品牌,就意谓着拥有较高的利润和较多的市场份额,对此,中外企业都着力打造。中国加入WTO,面对更加开放的市场,  相似文献   

13.
谢少安 《价值工程》2010,29(17):42-43
一流企业卖品牌,二流企业卖技术,三流的企业卖产品,四流企业卖苦力。我国是服装制造大国,但不是服装创造大国。为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国际贸易贸易摩擦和纠纷、提高国际化经营的效益,必须改变90%靠贴牌生产出口的局面,亟待发展服装自主品牌出口,转变服装出口增长方式。本文通过服装自主品牌识势、品牌蓄势、品牌造势、努力提升打造品牌的执行力,不仅要打造服装自主品牌出口,而且要形成服装自主品牌国际化经营之势,从而实现由OEM向OBM的转变,实现由服装生产大国向服装品牌大国的跨越。  相似文献   

14.
NirmalyaKumar 《经营者》2004,(5):138-138
在实施多品牌战略的大公司里,大多数品牌都无法给公司创造利润。许多企业80%到90%的利润来自它们不到20%的品牌,其他品牌则一直亏损或者勉强持平。比如,雀巢公司1996年拥有8000多个品牌,但是公司的大部分利润只来自其中大约200个品牌。  相似文献   

15.
《经营者》2009,(5):78-79
我们是一家经营了近十年的化妆品生产企业,2008年年销售额接近6000万元,出口销售额占公司总业绩的35%,其余的国内销售中OEM占25%,自有品牌销售有60%来自于批发流通渠道,仅有15%来自于终端销售。我们的企业在江苏还算比较有名气,但是从全国来看,我们的企业品牌知名度不算高,8个子品牌均属于行业三、四线品牌,主打产品有六大类几百种系列规格。  相似文献   

16.
广东省外经贸厅厅长梁耀文近日指出,“十一五”时期广东自主出口品牌建设的工作目标是:到2010年力争有50%左右出口企业拥有自主品牌、自主品牌出口占全省出口总额的比重超过20%,形成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自主品牌,推动外贸增长方式逐步由数量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目前,广东企业共获得名牌称号1814个,居全国首位;29个品牌被评为2005—2006年度“商务部重点培育和发展的出口品牌”。以华为、中兴、TCL、美的等为代表的一批有较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大企业成为广东名牌产品参与国际竞争的领头羊。此外,广东省12家民营企业…  相似文献   

17.
《中外物流》2007,(11):72-74
与乘用车市场大都被外资品牌瓜分截然不同,在中国商用车市场上,卡车自主品牌一直占有着强势地位。据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的数据,2006年在商用车领域,中国自主品牌的市场占有率超过90%,  相似文献   

18.
自我国从1979年开始实行改革开放以来,吸引了大量外商直接投资.外资企业的蓬勃发展,对我国经济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尤其是直接促进了我国对外贸易的迅速增长.据国家统计局资料显示,我国2004年进出口贸易达到11545.5亿美元,其中出口5933.2亿美元,而外商投资企业出口占全国的比重达到57.8%.80年代初期,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占全国的比重非常低,只有不到1%,其中1986年也仅有1.88%.而进入90年代以来,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占全国比重有了明显突破,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后,FDI的进出口都已经占到全国比重的一半以上,而且还在逐年平稳上升,可见,外商投资企业已经在中国对外贸易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数据速读     
《数据》2005,(6):4-7
2005年一季度GDP经初步核实增速下降0.1个百分点;我国综合平均发展成本高出世界水平25%;新增35个调查城市,房地产价格统计新方案7月实施;2010年40%出口企业要有自主品牌  相似文献   

20.
面对WTO挑战,国外跨国公司与知名品牌大举进入中国市场竞争已是不争事实。为此,我们的企业迫切需要加快全球化品牌经营,认真吸取过去品牌经营失误的教训,借鉴国外企业成功的做法,在六大方面亟待进行企业品牌经营战略辩证创新。一、追求品牌满意更要追求品牌信誉在不少企业中,追求品牌满意度往往停留在企业品牌经营的目标上,“顾客第一、顾客是上帝”,只是口号,做得极少。其实,由品牌满意变为品牌信誉还有相当大的距离,需要企业持之以恒,不断付出艰辛努力。海尔公司在国际化经营中,较早地提出“先卖信誉,后卖产品,出口创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