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可怜农家父母心肖大华农村有一些中老年人常被子女读书、婚嫁、建房等负担拖累。有一些子女已成家独立门户,还要"铲老"、"刮老"。尽管这些中老年父母为子女拼死拼活地劳作,也难以满足其要求,让这些父母背上了沉重的精神和经济负担。一、为子女学费压弯腰。在一个偏...  相似文献   

2.
我所在的学校在乡村,学生大部分是农村的,家访时经常听到家长这样教育子女:“不好好读书,将来只能回来种田。”类似这样的“厌农”教育非常普遍,似乎将来孩子回来种田就是没有出息,是对他们不好好读书的惩罚。  相似文献   

3.
在1978年的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出现第一次"读书无用"思潮,当时就有人说"造原子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而后邓小平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尊重知识,尊重人才"读书无用论开始消声,但到八九十年代,许多人下海经商,而知识分子待遇反不如一些没读书的个体户,出现"脑体倒挂"读书无用论盛行,但后来又陷于沉寂;但就在近些年,这种思潮又开始抬头。本文意在通过对这几次思潮的共性概括研究,分析农村出现"读书无用论"教育观的根源,并试着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引进人才要“软硬兼施”近年来,各地竞相优惠条件,招揽人才,为我所用。但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有些地区或企业在引进人才的政策上,出现了较大的偏差,他们往往以自己的"硬件优势",诸如高薪、住房、轿车以及解决家属子女"农转非"等作为招徕人才的"法宝",没有将...  相似文献   

5.
前言:大学生过去曾被誉为"天之骄子"。但这些年来,随着扩招和大学门槛的降低,新毕业大学生急剧增加,就业却越来越困难。尤其是那些从农村出来的大学生,父母亲们辛辛苦苦,用一辈子积蓄甚至举债让孩子读书上大学,期望其能"跳出农门"、"出人头地"、"有所出息",成为国家栋梁之才,但他们毕业后又与进城打工的父兄汇流,重新站在了同一条起跑线上,大学生一下子又成了农民工。他们与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混同,工资相差无几,生活境遇同样,游离在城乡之间。近几年涌现出的这个新群体,被冠以一个错位的称谓:"大学生农民工"——受过高等教育的"农民工"。有关他们背后的生存状态和心理诉求,已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  相似文献   

6.
与阅读有关     
少年时最热衷吃饭时读书,不读书似乎就吃不下饭。书本成为最好的佐餐之物。边吃饭边读书似乎是人生最幸福的事情。见到的人说,这家的孩子真刻苦啊。其实,他们有所不知的是,我正在享受。很早就在书里知道,吃饭时读书会形成胃病,但我的胃一直非常健康。  相似文献   

7.
《上海小企业》2004,(3):43-43
通过多年的努力,目前我国民营经济政策性障碍已基本破除,主要表现在:一是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已成为一种基本的经济制度,而且将长期持续下去;二是中国的私营业主和个体户等得到了明确的定位。他们都是社会的建设;三是国家为民营经济发展创造出了公平竞争  相似文献   

8.
李红军 《中国就业》2012,(10):56-56
据央视9月3日《朝闻天下》报道,新的学期开始后,一些城市开始放宽农民工子女入学门槛,开始接纳农民工子女就近入学申请。一些学校明确表示,只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务工者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二是在居住地工作一年以上,其子女均可到附近学校就读。看罢这一消息,让人眼前一亮,不禁为农民工子女在受教育方面与城里孩子"平起平坐"而拍手叫好!长期以来,由于城乡两元结构的存在,农民工子女在城市里入学成了奢望。一些学校以校舍紧张,师资力量不够为由,拒绝接收农民工子女入学,即便找关系,居高不下的"择校费"更令农民工子女"望而却步"。  相似文献   

9.
《中国工商管理研究》2010,(9):F0003-F0003
福建省顺昌县埔上工商所工作人员深入受灾村查看个体户受灾情况,给他们带去工商部门的关心与慰问金,鼓励他们重拾信心,重建家园。  相似文献   

10.
南源烤鸡店是山东省淄博市一家知名度很高的字号,每天其店门前的顾客长队已成为一大景观。然而在这生意兴隆的背后,该店的归属却成了争执双方的焦点。争执的双方分别是淄博东源实业公司和温州的个体户郭某。东源公司认为,南源烤鸡店是他们公司与郭某联营的企业,而郭某...  相似文献   

11.
田耘 《中外管理》2005,(10):54-55
23年前,韩伟夫妇买下50只蛋鸡,开始了他们的创业之路。刚开始的几年,一切都很顺利。但很快,随着养鸡的个体户越来越多,产品很快供大于求。当鸡蛋在国人心中早已不再是病号的待遇和待客的礼遇后,韩伟的养鸡场在个体户的冲击下遇到了经营困境,甚至开始亏损。  相似文献   

12.
“希望工程”也要打假最近,笔者在川北某镇的调查中发现,该镇“希望工程”救助的20名学生中竟有8名不是失学生。他们的家庭经济收入不薄,其父母根本没有穷到拿不出学费送子女读书的地步。那么失学救助的捐资何以“走水”?其一:一些有关的领导干部把失学救助作为一...  相似文献   

13.
文摘月报     
私营企业主:掀开面纱不久前,中国体改办经济体制改革与管理研究所对东、中、西部的浙江、河南、甘肃的私营工业企业进行了一次调查。从被调查的私营企业主原先的职业地位背景看,企事业单位干部和专业技术人员比例高达54.7%。"其他"和"无业人员"仅占1.8%。而从早期个体户长大成为私营企业主的只有18.6%。其中,在公有经济比例较高的杭州,私营企业主有一半来自企业干部。在国有工业占绝对统治地位的甘肃白银市,私营企业主中有13.9%是专业技术人员。显然,先富起来的个体户没有必然地成为中国一代私营企业主。这或许可以说明两件事:一是个体户们在社会的歧视中进行原始积累时,国企的干部也没有闲着;二是无业人员出身的个体户的低素质成了他们发展的"瓶颈"。  相似文献   

14.
《乡镇论坛》2009,(23):27-28
广东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郑桢梓认为,许多外来工到城镇打工的目的就是能让孩子接受较好的教育,而能够让孩子在沿海读书也成为外来工融入当地城镇的最具标志性的关键一步。对地方政府而言,留住一个外来工子女,就等于留住了一对打工的夫妇,留住了一个对生活寄予希望的家庭。  相似文献   

15.
云霞 《数据》2011,(7):54-55
为了不落伍于时代,也是为了自我加压,逢了局队(指北京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读书会招兵买马的机缘,我欣欣然成为其中的一员。人到中年,为家庭和工作所累,早已没了年少时读杂书的闲情逸致。值此建党90周年之际,为了响应读书会"读红色经典、扬爱党情怀"读书活动,我再次捧起了"闲书"——《毛泽东的读书生活》,从字里行间感受着伟人的情怀。  相似文献   

16.
作家的笔耕不辍,著作等身,正是因为他们勤奋读书和体验生活,才有了更多的灵感和创作的源泉。他们的思想和对生活的感悟,首先是离不开书籍的滋养。对于读书,他们有着自己的理解。  相似文献   

17.
隆回农村老人素描"护村队"、近年来,不少乡镇的青壮年都争先恐后到沿海一带"捞世界",有的村子竟没有留下一个青壮年,老年人成了名副其实的"守门员"、"护村队"了。"唐僧肉"。有些尚能自食其力或家底较厚或有其它收入的老人,成了子女们心目中的"唐僧肉"。老...  相似文献   

18.
《乡镇论坛》2011,(19):41-41
江苏省徐州市一位姓刘的老同志来信说:我年轻时因为读书离开家乡,后来在外地工作,成为一位城市居民。由于年龄关系,我已经于去年正式离开工作岗位,办理了退休手续。退休以后,我和老伴商量了一下,准备将城市里的房子卖给子女,回乡居住。因为我父母均已过世,在老家还有一处闲置的宅基地,我想问的是,我可否申请在我原来的宅基地上建房居住?  相似文献   

19.
韩庆云 《活力》2009,(25):101-101
当今离异家庭越来越多,离异子女也已成为一个特殊群体,本文探讨了离异家庭子女的常见心理问题,希望本文能够为社会、家庭特别是直接抚养子女的父母提供了解离异子女心理状态的途径。  相似文献   

20.
微型小说二题暝目老审计终于挺不住了,一病不起数日。老妻悉心调理,子女们四处求医,仍不见好转,且口已不能言,呈半昏迷状。是日,儿媳兴冲冲抱一大包人民币放于床前,老审计猛然又醒,以手指之,双目圆瞪。"此非贪污",当会计的儿媳言之凿凿。"亦非受贿",当经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