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10年我国在进入4·17房地产调控后,楼市跌宕起伏。该文通过对楼市调控、房地产市场现状和走势进行分析,井立足房地产企业视角提出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2.
对于2008年下半年楼市的判断。可以总结为:楼市观望气氛有可能持续加强,奥运后不可能出现大的转折;楼市回暖难度在增大,土地制度的财富转移效应与购买力下降是根本问题:下半年国内外宏观经济的不确定性是确定的,政府调控方向也更加难以预测。  相似文献   

3.
吴群  王婵婵 《商业研究》2008,(5):207-210
我国土地市场发展已有20年的经验,土地出让采用了协议、招标、拍卖和挂牌等市场或准市场的方式。随着土地市场的建立和逐步成形,政府对土地市场的计划调控越来越少,更多的是遵循市场基本规律,仅对市场不完善之处作以调节。土地具有商品的属性,但是因为它对国民经济的重要影响,土地市场行为不可能以普通商品的的市场供需规律加以诠释,因此学者们对此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从不同层次、不同角度,运用不同方法对城市土地市场供需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4.
我国城市土地供应政策的经济分析——以云南为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洪 《财贸经济》2007,(6):91-97
2005年以来,我国政府频频出重拳,加大了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力度,并根据中国的特点,正式将土地供应政策纳入国家宏观调控房地产市场和国民经济发展的政策体系中。本文通过对云南省和全国分省区的面板数据分析,试图回答以下几个问题:(1)经过十余年的城市(镇)土地制度改革,土地供应是否对我国房地产市场具有显著影响?(2)哪些土地供应政策对房地产市场有影响?它们对房地产市场的作用呈现什么样的形式?(3)我国现行的土地供应参与房地产市场和宏观经济调控是否有效?本文的主要结论是:(1)随着我国城市土地制度改革的逐步深入和土地市场的发展与完善,我国的土地供给政策已经对房地产市场产生明显影响。在我国特有的政府垄断城市土地供应的制度框架下,土地供应确实能作为一个宏观调控的政策工具,参与我国城市房地产市场和宏观经济调控。(2)我国的土地供应政策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土地供应量和土地供应的市场化程度。  相似文献   

5.
土地供应政策与房地产市场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着重论述影响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四种因素,即土地供应总量、土地供应结构,土地供应方式和管理政策。这四种因素均会对房地产市场构成影响。在此背景下,对房地产市场的土地供应调控,调整的只是房地产供给总量和结构,要实现房地产市场的持续健康发展,还必须正确引导需求和消费。  相似文献   

6.
去年,在“土地越来越少,土地成本会越来越高”等言论和现实中楼盘销售旺盛的双重影响下,北京的市民当中出现了恐慌性购房热,而市场上新盘的稀少又加深了购房人的恐慌心理。在这种情况下,2004年北京楼市的销售自然是一片红火。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北京市楼市火爆,房价一路飙升,2012年下半年开始,“地王”频频脱身,北京土地市场急剧升温。2013年初“国五条”及各地细则出台,继续坚持调控不动摇,“有保有压”方向明确。新一届政府着力建立健全长效机制、维持宏观政策稳定,十八届三中全会将政府工作重心明确为全面深化改革;不动产登记、保障房建设等长效机制工作继续推进。10月份,北京出台“京七条”措施平抑房价上涨预期,提出要在住房供地总量成倍增加的基础上,重点通过“限房价、竞地价”方式,加大自住型商品住房供应力度,满足中端需求和夹心层家庭需求。  相似文献   

8.
茹华 《中国拍卖》2014,(11):54-55
今年上半年,我国整体楼市表现惨淡.土地拍卖市场也没有了往年的热度.各房企拿地谨慎,土地拍卖市场成交冷淡。自限购政策陆续放开后.今年9月30日,央行、银监会也发布通知,放松了限贷政策。限购限贷的退场.对楼市起到了一定的提振作用,业内人士预计今年四季度土地拍卖市场或能迎来回升。  相似文献   

9.
《市场周刊》2004,(3):10-13
房地产市场结构发生变化 目前.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出现了一部分高档、大户型住宅空置,且可供老百姓挑选的房子少而又少的现状。2004年.建设部将通过房地产项目规划、土地供应等调控手段压缩单位和个人自建住房的比重,对中国房地产市场的供应结构进行调控.从而提高我国房地产的市场化程度.发展中低价位、中小户型的商品住宅.以满足更多普通百姓的购房需求。  相似文献   

10.
土地出让金与我国的物业税改革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土地出让金是否可以并入物业税征收、我国土地实行批租制还是年租制、如何协调物业税改革和土地出让金之间的关系,这些都是我国物业税改革中的重大问题。本文拟结合我国土地出让金的性质、我国城镇土地出让制度的形成进行分析,并认为我国不宜实行年租制、也不应简单地将土地出让金并入物业税,而应赋予物业税一定土地出让金的功能,通过市场手段和税收政策之间的结合实现对土地市场的有效调控。  相似文献   

11.
郝志杰 《糖烟酒周刊》2007,(10):110-111
继2005年将9亿销售额收入囊中。之后,2006年劲酒的市场销售额再上一层,突破了10亿,继续领跑中国保健酒市场。2006年,劲酒通过执行产品价格调整与深度分销,整体市场继续保持了稳步上扬的态势;那么,2007年劲酒将呈现怎样的发展轨迹?市场策略将有哪些“变化”?本文试图通过捕捉劲酒的市场踪迹,描绘劲酒在2007年的市场发展面貌。  相似文献   

12.
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指导下,2014年中央和地方转变房地产市场调控思路,行政干预逐步弱化,市场手段愈加凸显。本文在回顾2014年我国房地产市场价格波动情况及相关调控政策的基础上,预测2015年我国房价除一线城市继续坚挺外,其他城市仍将稳中有降,地区分化将扩大。最后,指出下一步我国房地产调控将更加突出和强化市场化调控机制,重点实施差异化调控手段,支持合理住房消费,加快土地制度、户籍制度、房地产税立法、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和公积金制度等改革进程,建立健全房地产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3.
严侃 《新财富》2004,(9):88-91
地价高涨、资金链紧绷、利润率降低、业内竞争加剧……楼市调控使沪上地产开发商的好日子难再。“没有土地想土地,拿到土地做不起,谁愿接盘谢谢伊”,是今年上半年在上海地产商中广为流传的顺口溜。  相似文献   

14.
刘琳 《中国物价》2013,(1):20-22,30
2012年房地产市场经历了1-2季度的下跌、3季度的筑底和4季度的企稳回升,住房价格由下降转为小幅上涨,房地产投资增幅回落,房屋新开工面积和土地购置面积负增长。2013年宏观经济继续温和回升将为房地产市场发展提供动力,推进城镇化的发展战略将为房地产市场发展带来新机遇,在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继续保持稳定的情况下,预计房价总体稳中有升的可能性较大。  相似文献   

15.
2011年伊始,为打压房价,政府再出调控新招,从土地、税收、金融各方面出台了各种政策,其严厉程度均大大超出以往任何时期,2011年最严格的调控将继续进行,房产税试点、限购等新的调控之箭已经射出,保障房的建设及供应也将进一步加速,房地产市场将迈入深度结构调整阶段。  相似文献   

16.
《商》2011,(4):20-21
<正>2011年的末尾,在成交惨淡的同时,楼市价格松动迹象愈发明显。近期,中央高层多次表明将继续推进房地产市场调控的坚定决心。10月下旬,国内数个重量级开发商集体拉开房价下行序幕,部分楼盘价格降幅超20%;上海房企降价潮引领全国,紧接而来的是上百名老业主抗议示威、要求退房,甚至演变为"房闹";全国二手房市场急剧缩水,北京二手房中介共关闭门店约1000家左右……有关楼市的种种迹象似乎与讨论了很多次的房价拐点论结合在了一起。那么,房价是在假摔还是真摔?楼市拐点真的来临了吗?  相似文献   

17.
新政:了无新意地市楼市价格比翼齐飞、疯狂上涨的2009年实在让人印象深刻。随着各方争议声音日渐喧嚣尘上,正如熟知中国经济的分析人士预计的那样,类似2006年那样密集的政府喊话、政策吹风开始频繁在公共媒体上出现。一向嗅觉敏锐的地产界人士能够清晰地感受到:从2005年首次针对房地产市场过热现象进行调控,到2008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西安房地产市场竞争日趋激烈,2006年政府又出台多项土地政策和金融政策,对房地产进行调控。房地产商将面临政策和市场的双重挑战。本文将结合西安房地产发展的现状,深入分析市场因素和政策因素对房地产业的影响并探讨房地产企业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9.
<正>近年来,北京市楼市火爆,房价一路飙升,2012年下半年开始,"地王"频频现身,北京土地市场急剧升温。2013年初"国五条"及各地细则出台,继续坚持调控不动摇,"有保有压"方向明确。新一届政府着力建立健全长效机制、维持宏观政策稳定,十八届三中全会将政府工作重心明确为全面深化改革;不动产登记、保障房建设等长效机制工作继续推进。10月份,北京出台"京七条"措施平  相似文献   

20.
邰佳 《国际市场》2006,(8):13-15
针对我国部分城市房地产市场长期过热状况,2006年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国六条”浮出水面。建设部等九部门《房地产调控15条意见》的公布,是对新一轮房地产调控的细化和完善。很多国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都曾面临或正在面临房价过高这道难题,他们是如何应对的?未来的上海楼市又将何去何从?[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