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特定的社会历史文化环境使我国公民缺少自治、参与意识,公民社会弱小。而非营利组织作为自主性的社会组织,是公民社会的主体和核心结构要素,在公民社会发育及完善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其一定的规模和独立程度标志着公民社会的成熟。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我国的非营利组织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客现需求,正在发挥着越来越显著的作用.同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目标的提出,对我国非营利组织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要大力发展我国的非营利组织,为社会提供各种志愿性的公益或互益活动,以便更好地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我国特定的社会历史文化环境使我国公民缺少自治、参与意识,公民社会弱小.而非营利组织作为自主性的社会组织,是公民社会的主体和核心结构要素,在公民社会发育及完善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其一定的规模和独立程度标志着公民社会的成熟. 相似文献
4.
公民社会的崛起在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民社会理念孕生并演进于西方社会,它在不同的时代,以不同的理性结构出现在社会理论中。综观西方学术界的“公民社会”概念的演变过程,我们可以发现三次大的分离:1.公民社会同野蛮社会的分离;2.公民社会同政治国家的分离;3.公民社会同经济社会的分离,当代西方社会正试图完成这一过程。随着中国社会改革的不断深入,不同的利益集团和阶层之间的相互竞争越来越激烈和频繁,而其间主要的行为主体——公民和政府的理性交流和博弈,是实现和谐社会、法治社会和民主政治的重要途径。而这种作用主要体现在:首先,公民社会能消解民主的政治压力。其次,公民社会孕育民主的政治文化。第三,公民社会构建民主的外围机制。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分析公民社会之地位与发展态势,提出了推动公民社会发展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现实路径。要培育公民意识,扩大有序政治参与;营造良好制度环境,积极转变政府职能;继续发展市场经济,寻求国家社会的平衡点。 相似文献
6.
群体性事件的频发,是当前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制约因素。充分发挥与政府、企业并列为第三部门的社会组织的稳定器作用,对实现改革发展稳定的统一、推进和谐社会的构建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我国的非营利组织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客观需求,正在发挥着越来越显著的作用。同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目标的提出.对我国非营利组织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要大力发展我国的非营利组织,为社会提供各种志愿性的公益或互益活动.以便更好地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9.
构建和谐社会,必然要加强公民教育。与此相适应,公民教育的内容要加强科学发展观教育、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教育、民主法治教育和社会公德教育。要弘扬传统文化,丰富教育内容;要转变教育观念,培养公民意识;要更新教育理念,加强实践锻炼;要拓展教育渠道,实现德育创新。 相似文献
10.
协调利益关系,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的矛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在社会矛盾凸显期,市场机制无法解决诸多社会问题,政府也无力解决所有问题。因此,让更多的社会组织承接社会管理和服务职能,协调社会关系。化解社会矛盾,就显得十分迫切和必要。当前,我们要树立社会公共管理理念,坚持政府有所不为、社会组织有所作为的方针。大力扶持社会组织的规范发展,强化社会组织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1.
非政府组织与中国市民社会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察非政府组织的发展,可以揭示中国市民社会的兴起与发展。晚清中国出现了市民社会的雏形.民国时期市民社会发展缓慢。改革开放之前,市民社会陷入衰落和沉寂。改革开放之后,市民社会得以兴起和发展。目前,中国市民社会尚处于转型时期,正向完整的市民社会迈进。未来中国市民社会是由政府组织、市场组织、公民私人组织和市民社会组织相互融合、相互交叉构成的,而非政府组织是其核心要素。 相似文献
12.
现代信息技术在图书馆广泛应用,一时间出现了图书馆技术价值所引发的"不和谐"现象。关于图书馆技术价值,应以和谐社会理论为指导,借鉴复合图书馆理论,构建图书馆和谐技术价值运行模式。 相似文献
13.
金融危机当前,促就业、保增长是我国面临的重大问题。结合最新资料分析,相对于我国非营利组织的起步状态,非营利组织在世界范围内已经是推动经济发展和解决人口就业的重要部门。发展非营利组织必然可以有力地促进我国的就业工作,特别是大学毕业生就业工作,从而有效地应对金融危机。 相似文献
14.
非营利组织绩效评估研究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仍有许多领域需要加以拓展和完善。本文通过深入分析非营利组织绩效评估的理论依据与现实需求,试图探寻出一条非营利组织绩效评估研究的"本土化途径"。 相似文献
15.
中国公民社会的兴起与政府治理模式变迁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改革开放后,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以个人权利为基础、以民间组织为主要特征的公民社会逐渐兴起.公民社会的兴起要求国家与社会的界限进一步明晰,并在此基础上赋予社会更多的自主性.这必将推动政府治理模式发生深刻的变迁,以政治参与的深化、基层民主与社会自治、合作与共治等为显著特点的参与型、合作型政府治理模式已经显露雏形并将随着公民社会的发育和完善而走向成熟,从而为实现良好治理、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相似文献
16.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国社会发展的目标,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要注意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发展循环经济有助于保护环境,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7.
完善的社会组织保障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组织科学成长发展的“护卫舰”。通过对我国特色社会组织保障体系发展的历史脉络的梳理,系统分析构建我国特色社会组织发展的保障体系的模型架构,主要包括社会组织发展道路所依赖的制度体系、法制体系、政策体系和资金体系,更深入探讨社会组织保障体系的影响因素:政治法律、社会治理、组织自身,最终提出完善社会组织发展的保障体系的建议:创新政社关系,革新管理体制;完善法律法规,健全法律机制;优化社会组织发展的社会环境;提升自身专业素养,提高持续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18.
政府对公共政策价值取向的选择对构建和谐社会起着重要作用。以往政策在价值上的效率取向,虽然促进了社会的发展,但也造成一些社会问题如资源过度使用、贫富分化、地区发展不平衡等。因此,构建和谐社会,政府必须调整政策价值取向。而政策的公共性、公平性、人本性、平衡性,对构建和谐社会起着重要的保障作用。 相似文献
19.
非营利组织信息披露机制的理论构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非营利组织的组织性质和产权特征决定了建立非营利组织信息披露机制的价值与意义,与以往研究不同,文章侧重于从机制运行的角度对我国非营利组织信息披露机制进行理论构建。将非营刹组织信息披露机制分为非营利组织的信息披露、利益相关者的信息分析与其享和利益相关者的奖励与惩罚等三个模块,认为自愿性信息披露的适度控制和强制性信息披露度的合理测量、第三方评估机构的完善和利益相关者之间信息的共享、行政性奖励与处罚的公平与公正是保证机制健康运行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中国公民社会不仅具有相对独立性、自治性和非营利性等,而且由于形成与发展特殊环境,折射出不同于一般公民社会的双重品性,从发生学视角进行审视,其双重品性主要彰显为:产生过程的自发性与自觉性并存;发育动因的内生性与外引性并存;未来趋势的光明性与曲折性并存。中国公民社会在调节经济运行、规制政府权力、重建社会资本、联结\"私域\"与\"公域\"等方面蕴藏着巨大的潜能并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