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文章以中国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西部地区为研究对象,运用DEA方法将考虑人力资本与能源消费的经济增长分解为人力资本、复合物质资本、效率改善和技术进步四部分,探寻其经济增长的源泉,并对西部大开发前后进行了比较研究。发现以人力资本、物质资本和能源消费为代表的要素投入和以技术进步、效率提高为代表的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几乎相等;但在西部大开发以后,以技术进步、效率提高为代表的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呈现逐年上升的良好趋势。采用绝对收敛方程考察了中国西部地区经济增长与四类因素的收敛效应,发现中国西部地区出现了显著地经济收敛,而这种结果是技术效率、技术进步和物质资本积累的共同结果。采用Tobit模型深入分析了能源投入和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约束的传导机制,结果表明,中国西部地区经济增长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源泉和动力在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传统Solow模型基础上纳入产业结构因素,并将资本投入分为国内资本投入与国外资本投入;然后运用该扩展的Solow模型对天津1991—2009年的经济增长进行了全要素分析.并按照天津市的经济发展特点进行了分阶段研究。结果表明,90年代以来天津经济平均年增长率为13.4%,其中国内资本的贡献率为53.3%,国外资本、劳动投入、产业结构及TFP(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分别为16.9%、0.4%、0.14%、29.3%。分阶段来看,TFP对天津经济增长的贡献有所下降:但进一步分析发现,外资的有效利用率低及产业结构不合理是导致TFP的贡献率下降的主要原因.制约了天津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3.
在对我国1953年到2004年的资本、劳动、产业结构变动等数据进行处理的基础上,计量分析了各要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本文得到许多重要结论:(1)在我国,资本投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在整体上是最高的,也相对稳定。劳动投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较低,且波动较大,特别是随时间的推移,劳动投入的贡献率仍有下降趋势。同时资本和劳动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之和超过了50%,表明我国经济增长模式仍为外延型的;从长期来看,两者的贡献率之和有下降趋势。(2)产业结构的转变对我国经济增长起到了明显的促进作用:从1991年开始,产业结构变动贡献率已经超过劳动投入贡献率。技术进步的贡献率有上升趋势:且二者之和(全要素生产率贡献率)逐渐上升,表明我国经济增长方式逐渐由外延型向内涵型转变。最后本文给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郑江淮  荆晶 《南方经济》2023,42(1):28-48
在传统Solow增长核算框架基础上引入异质性劳动投入以及技能偏向性技术进步,从而将经济增长分解为固定资本投入增长、劳动投入增长、技能结构深化、技能偏向性技术进步、中性技术进步及效率改进等五种动能。研究发现:第一,中国经济增长主要由固定资本投入以及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共同驱动,其中资本投入对经济增长年均贡献率为61.64%,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年均贡献率则为35.66%,中国区别于其他中低收入国家的发展奇迹背后正是较快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第二,即使对于高收入国家而言,资本投入仍然是主要的经济增长动能;第三,技能结构深化以及技能偏向性技术进步是全要素生产率的主要来源,二者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年均贡献率分别为32.04%和21.27%;第四,资源配置效率变化是引起全要素生产率波动的主要因素,资源配置效率下降是导致2008年后中国以及大部分高收入国家全要素生产率增速放缓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本文选取2000年-2017年新疆15个地州(市)为样本,运用索罗残差法计算全要素生产率、资本和劳动力投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研究发现,新疆目前处于规模经济阶段,增长方式为资本密集型,技术进步在经济增长过程中的作用逐渐减弱。其中,少数民族高度聚居的南疆地区处于规模报酬不变阶段,粗放式经济增长特征较北疆地区更明显。同时发现,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召开后,新疆各投入要素结构逐渐优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效初显,正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逐渐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转变。基于此,本文从扩大开放格局、促进少数民族地区技术进步、完善人才引进和培养机制、合理配置投入要素资源等方面提出优化新疆高质量发展路径的政策建议,为促进全国少数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传统观点认为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是资本的堆集,本文采用Malmquist指数和DEA技术,研究中国28个省市地区大中型工业的动力,分析发现1995-2004年:(1)大中型工业平均增长15.5%,其中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拉动工业增长平均为9.2%,贡献率约60%,对工业增长的贡献从1996年的-9.6%上升到2003年的18.2%、2004年的10.4%,而资本和劳动投入增长对产出增长的综合贡献从1996年的13.5%,下降到2004年的0.7%; (2)全要素生产率中技术进步和规模效率的改善对产出增长的贡献日渐突出,技术进步推动工业经济增长5.2%,规模效率改善推动工业增长3.3%.(3)工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快速增长的背后因素可以简单归纳为:省际间竞争、学习和模仿、经济全球化和外商投资、民营化改革和经济扩张期.因此,本文认为全要素生产率,特别是技术进步和规模效率的提高,是区域工业经济快速增长的源泉.  相似文献   

7.
中国国有与非国有工业经济增长质量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利用面板数据,建立了包含东、中、西部区域效应的国有与非国有工业经济增长模型。比较显示,国有经济的增长主要来自资本投入和全要素生产率(TFP)的贡献,非国有经济的增长则主要来自资本和劳动两要素投入的增加。同时,区域因素对国有与非国有经济的产出规模和投入要素的弹性均产生显著影响效应。  相似文献   

8.
温玉萍 《北方经济》2007,(24):17-19
本文采用因子分析法将影响棉花产出增长的众多要素归结为土地投入、资本投入、劳动投入、气候因子和政策制度5大要素.再应用CD模型分别测算这5要素在我国棉花产出增长中的贡献率.分析发现,1978~2005年,资本投入对我国棉花产出增长的贡献率最大,其次是土地投入、气候和劳动投入,而政策制度的贡献率则为负.  相似文献   

9.
温玉萍 《北方经济》2007,(12):17-19
本文采用因子分析法将影响棉花产出增长的众多要素归结为土地投入、资本投入、劳动投入、气候因子和政策制度5大要素。再应用CD模型分别测算这5要素在我国棉花产出增长中的贡献率。分析发现,1978~2005年,资本投入对我国棉花产出增长的贡献率最大,其次是土地投入、气候和劳动投入,而政策制度的贡献率则为负。  相似文献   

10.
许冰  崔友军 《特区经济》2006,211(8):375-376
本文以扩展的“索洛余值”模型为基础,利用多元非参数模型的局部线性估计,研究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技术进步率的变化以及资本、劳动力、能源投入和全要素生产率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得出结论,我国经济增长中劳动力的贡献率逐渐降低,能源的贡献率基本不变,而投资和技术进步在产出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李晓丹  吴杨伟 《改革与战略》2009,25(11):122-125
增长极理论的提出由来已久,将增长极理论应用于区域旅游发展研究具有重要价值。界定环鄱阳湖旅游圈旅游业增长极的内涵,对构建环鄱阳湖旅游圈旅游业增长极的必要性与可行性进行实证分析,结合该区域具有的资源禀赋优势、区位优势、市场竞争力优势、政策经济环境优势和后发优势,提出应通过政府的经济计划和重点投资的方式来建立环鄱阳湖旅游圈增长极,应实施以政府为主导的、以旅游企业为主体的、以行业协会引导的复合协作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2.
罗富民 《改革与战略》2009,25(4):125-128
研究区域旅游合作对旅游经济增长的作用,对于指导区域旅游合作实践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然而,现有的研究文献,既缺乏系统深入的理论分析,又忽略了实证检验和旅游经济的特性。根据旅游经济增长的内涵和旅游经济的特性,区域旅游合作可以通过节约旅游生产要素的投入量、提高闲置旅游生产要素的使用率、提高旅游生产要素的生产效率和旅游市场的交易效率,进而推动旅游经济增长。而实证结果也表明,区域旅游合作是促进旅游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但其作用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13.
以河南省为研究对象,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利用“自下而上”法,从旅游交通、旅游住宿和旅游活动三个方面测算了河南省2002—2019年旅游业碳排放量,然后基于Tapio脱钩指数分析法构建河南省旅游业碳排放脱钩指数模型,对2002—2019年的旅游业碳排放与行业经济增长之间的脱钩状态进行测度分析,最后提出促进河南省节能减排和旅游业健康发展的对策建议。研究表明,2002—2019年河南省旅游业碳排放除了2003年为弱负脱钩、2008年为增长连接、2014年为扩张性脱钩状态,其余年份均为弱脱钩状态。  相似文献   

14.
陕西旅游商品市场问题探析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咏梅 《特区经济》2008,235(8):151-152
发展旅游商品对提高区域旅游经济效益具有重要作用。但在陕西旅游产业体系中,购物始终是一个明显的弱项,这制约了陕西旅游经济的持续增长。在系统分析陕西旅游商品市场现存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发展陕西旅游商品市场的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15.
稂艳玲 《改革与战略》2014,(3):104-108,124
世界旅游产业的规模不断壮大,但旅游业在带来经济增长的同时产生很多文化和社会问题。文章认为,要深化这一问题的研究,不能单独发展旅游业,应在文化自觉的基础上,基于文化本身价值,结合当地的需求,有选择地进行多种产业的互补开发,尤其是文化创意产业,促进当地人的文化自觉和对传统文化的创新,形成良性循环,最终促进文化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协调发展。在实践经验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本文试图构建多种产业发展和文化自觉良性循环的模型。  相似文献   

16.
新型城镇化建设是未来区域经济增长的新引擎,民营资本投资旅游景区成为资本市场的新热点。优化选择盈利模式获取盈利最大化和可持续性是民营旅游景区最关注的话题。目前,伴随旅游市场需求发生深刻的变化,受到城镇化的冲击,民营旅游景区仍面临着政策变动、资产流失和生态失衡等风险,需要通过找准利润点、选择利润源、发现利润杠杆和设计利润屏障等方式对盈利要素进行定位,构建出适合民营旅游景区发展的盈利模式,即综合延伸价值链模式、"醉翁之意不在酒"模式、"新三高"模式和电子商务模式等。  相似文献   

17.
华钢  楼嘉军   《华东经济管理》2009,23(12):4-8
会展业与旅游业作为城市经济的新增长点,近年来得到快速发展。但是关于会展业与旅游业之间的真实关系,尤其是从实证方面研究会展业对旅游业影响的理论成果仍然非常欠缺。文章借助Eviews5.0和2007Excel软件,运用计量经济学经典多元回归模型,以上海浦东新区为例,深入探讨了城市会展业对旅游业影响的具体表现和程度。回归结果得到:城市会展业发展对旅游业经营收入的解释程度迭到58.85%,其中会展要素中的展览会展出面积与会议举办次数,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效果显著。在此基础上,对产生这一结论的原因做了一定程度的解释与评析。并提出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8.
随着全民网络时代的到来,网红经济成为新的增长契机,网络上涌现大批网红城市、景点,这为城市、景点的大发展提供新的机遇.由于目前无相关方面的分析,故如何借助网红效应发展黑色旅游成为新的研究点.以汶川地震遗址为例,采用PEST-SWOT模型,对地震旅游业目前的政治、经济、社会、技术4个方面的内外部优势、劣势、机遇、挑战进行复合矩阵分析.分析认为,汶川应重视地震旅游发展机遇,加大宣传力度,树立特色旅游新形象,文化与网红经济相结合,创造地震旅游新发展.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Solow模型的隐含条件(劳动和资本可以相互替代)的拓展分析,认为:①区域经济体的总产出和资本投入量存在确然关系;②区域经济体内各个行业的投入产出系数相等才能确保经济增长路径最优。因此,为了计算区域经济体及其所在行业发展的资金需求量,只需估计相应年份的投入产出系数的值便可直接计算达经济发展目标的资金需求量。最后,文章以福建省2011-2020年的旅游业发展的资金需求量做了示范说明。  相似文献   

20.
计晓燕 《特区经济》2012,(6):127-129
旅游业在第二次大战后随着现代旅游的崛起而获得高速发展,旅游业对各国经济乃至全球经济发展所起的作用也日益受到各国政府和人们的重视,其在国民经济中的产业地位也随之确立。贵州旅游产业定位对贵州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本文对贵州旅游产业定位及其对贵州经济的发展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