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信贷业务的发展是金融市场繁荣的重要标志。随着我国金融体系的日趋完善,金融机构的信贷业务不论规模还是结构都获得了巨大发展。但是,中小城市的商业银行往往只重视信贷规模,而对信贷质量、信贷结构重视不够。导致此问题发生的原因,除了银行内部管理不善之外,一个重要的问题是信贷监督不到位,这一商业银行信贷管理中的巨大漏洞如果不给予足够的重视,将会危及商业银行的长远发展。本文深入分析了商业银行信贷监管的缺陷,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监管不严所引发的不良后果,基于此提出了加强信贷监管的几点措施。  相似文献   

2.
商业银行的发展不仅仅指存款规模的增长,而是在资产质量优质、经济效益显著、内部管理完善和业务创新基础上的综合成长,其中尤以资产质量为重,资产质量中又以信贷资产质量为主。如何将有限的资产投向那些真正能带来效益的客户,从根本上降低风险发生概率对商业银行来说是一个重要课题。大力构建健康的信贷文化是商业银行提高资产质量的关键,是保障银行健康发展的基石。信贷文化是全体员工对建立在合理完善的信贷管理体系基础上的信贷经营理念的认同和遵守,它集中表现为每一个银行员工都懂得怎样分析现金流量,怎样判断企业的盈利能力,怎样了解…  相似文献   

3.
绿色信贷为新能源等环保产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持。通过选取13家商业银行2007~2021年的数据,实证分析了绿色信贷对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影响效应。实证结果显示,银行积极开展绿色信贷业务有助于降低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因此,建议银行大力推广绿色信贷业务,加强对借款人的审核和管理,确保资金用于符合环保标准的项目,促进经济绿色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商业银行贷款集中的表现形式、产生动因及负向外部性的分析,得出以下基本结论第一,贷款集中是商业银行短期内改善经济效益的理性选择,对金融机构个体而言是相对正确的,对经济金融发展全局而言是不利的;第二,央行要强化信贷集中的预警预报,引导商业银行研究国家产业政策,拓宽渠道,建立适合中小企业融资的资本市场体系;第三,调整商业银行信贷政策,适当下放贷款审批权限,既要兼顾经济效益,又要兼顾社会效益;第四,必须避免相机抉择政策,调整信贷结构,防范化解信贷风险.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确定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目标为:建立独立执行货币政策的中央银行宏观调控体系,建立政策金融与商业金融分离,国有商业银行为主体、多种金融机构并存的金融组织体系;建立统一开放、有序竞争、严格管理的金融市场体系。  相似文献   

6.
商业银行房地产信贷的风险防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顾晓东  唐卫 《新金融》2003,(6):33-34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进行,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发展日益蓬勃,近年来呈现出产销两旺的形势.房地产贷款是商业银行贷款发放的主要投向之一,在房地产贷款普遍占银行总贷款15%-20%的情况下,作为商业银行尤其应该对今后若干年房地产市场的走势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全面把握房地产信贷的风险,将信贷资产的风险降到最小.  相似文献   

7.
8.
本文所指的信贷退出是银行信贷管理人员发现使用信贷资金的企业已经或正在发生经营问题,威胁到信贷资金的安全,从而收回或提前收回信贷资金的行为。相对于正常贷款在还本付息后退出某一资金运动循环过程,这种退出可以理解为狭义的信贷退出。在我国当前情况下,银行主动实施信贷退出战略有多方面的积极意义,有利于资金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我国加入WTO后金融业健康经营的需要。笔者从实际工作的角度出,发讨论了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上信贷退出的形式,同时指出我国商业银行实施信贷退出战略中面临的现实困难,最后围绕如何构建有效的信贷退出机制提出了具体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9.
罗霞  夏梦瑶  陈新建 《征信》2022,40(3):72-80
在“双碳”目标和新发展理念背景下,商业银行绿色金融业务迎来了发展机遇,但同时也面临新的社会与环境风险、绿色产业技术不成熟及收益不确定风险、流动性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等风险。绿色信贷风险管理存在风险评价标准和流程不够完善、绿色信贷资金投放过于集中、管理绿色信贷风险的意识不强、相关金融专业人才不足等问题。借鉴国内外绿色信贷风险管理先进经验,从遵循“赤道原则”和标准化风险评估体系、构建银行间信息共享平台、利用绿色保险等风险转移工具、建立绿色信贷人才培训机制等方面提出提高我国商业银行绿色信贷风险管理水平的策略。  相似文献   

10.
由于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主要是在贷款企业经营活动中形成,其中蕴含着很大的不确定性、或然性和扩散性,因此所造成的损失和破坏也将是多重的.同时任何风险的产生和突发都必须经过一个生成、潜移、演化和作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信贷风险是积累各方面的因素,再经过相互间的影响和作用向其他领域扩散,并最终爆发,形成"风险共振",进而对银行贷款造成损失.而信贷经营中的风险预警机制就是指,利用现代化工具和各种技术手段,收集各类投资环境变化的情况,企业的业务经营状况和内部管理状态,同时针对企业的业务经营活动进行评估、分析,监测,针对企业不同阶段的实际情况发出贷款预警信号.  相似文献   

11.
龙桂馥 《新金融》2000,(9):40-42
当前,随着我国加入WTO的日益临近,如何尽快提高信贷资产质量,练好内功,以迎接和适应激烈的同业竞争需要,是商业银行面临的十分重要且非常现实的课题。众所周知,信贷资产的安全性、流动性及效益性对银行的生存和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因此研究与探索防范化解信贷风险的有效途径,努力提高资产质量,实现“三性”统一,是商业银行在当前和长远发展过程中必须要着力解决好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2.
信贷退出要遵循两个基本原则:一是风险一收益对称原则,二是成本一收益均衡原则。退出成本最低、收益最大、能够较好地掌控风险的时期是信贷退出的最佳时机。判断何时为最佳退出时机必须准确把握行业经济周期、产业结构演进规律、企业生命周期、产品生命周期以及企业信用等级和财务等相关指标的变化。商业银行应该根据信贷进入的行业、区域、企业以及信贷产品制定相应的退出策略。信贷退出路径包括直接退出和间接退出,商业银行应首先考虑间接退出。商业银行信贷退出机制的构建主要包括转换观念。建立行业信贷分析预警退出机制、区域信贷退出机制、客户退出机制、信贷退出激励约束机制等内容。  相似文献   

13.
14.
信贷营销是商业银行整个市场营销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商业银行从客户的要求与欲望出发,通过市场调查分析,合理选择目标市场,综合运用产品、价格、渠道、促销等手段,将信贷推销出去,并获取利润最大化的信贷业务经营管理活动。强化信贷营销不仅是商业银行适应竞争形势,加快自身发展的客观要求,而且也是改善信贷资产结构,提高集约经营水平,增强风险防范  相似文献   

15.
16.
商业银行是经营货币的企业,信贷资产是商业银行的主要赢利工具。但当对其管理失控时,它又是造成商业银行经营亏损的主要原因。在今后相当一段时期内,商业银行资产业务经营的成败,仍然是其生存发展的关键。从目前情况看,商业银行对其信贷资产的风险监测主要是通过审阅借款企业制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持续稳步发展,我国金融市场发展速度不断加快.银行业金融机构从机构设置、从业人员到经营范围、服务对象都有了很大改观,而信贷业务依然是商业银行的主要利润来源,信贷风险也是商业银行面临的主要风险.随着银行业金融机构的持续快速发展,对金融机构信贷风险管理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如何提高信贷风险管理能力是商业银行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分析了中小城市商业银行面临的信贷风险及加强信贷风险管理的必要性,并从信贷文化建设、内控制度建设、风险等级评定、信贷风险监测与监督等方面提出了信贷风险管理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8.
任建军  杨林 《金融论坛》2006,11(11):16-22
信贷退出要遵循两个基本原则:一是风险—收益对称原则,二是成本—收益均衡原则。退出成本最低、收益最大、能够较好地掌控风险的时期是信贷退出的最佳时机。判断何时为最佳退出时机必须准确把握行业经济周期、产业结构演进规律、企业生命周期、产品生命周期以及企业信用等级和财务等相关指标的变化。商业银行应该根据信贷进入的行业、区域、企业以及信贷产品制定相应的退出策略。信贷退出路径包括直接退出和间接退出,商业银行应首先考虑间接退出。商业银行信贷退出机制的构建主要包括转换观念,建立行业信贷分析预警退出机制、区域信贷退出机制、客户退出机制、信贷退出激励约束机制等内容。  相似文献   

19.
戚伟 《时代金融》2009,(3X):37-39
文章从银行信贷风险管理角度出发,列举了当前国有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主要表现,深入分析了信贷风险问题及其成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完善信贷风险管理制度,建立信贷专家管理队伍,创新信贷风险量化评估手段,建立科学的激励和惩处机制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谈谈商业银行贷款方式的运用中国农业银行枣庄市分行褚曙光时下,一些银行为了减少和降低贷款风险,制定并实施了全面推行担保抵押贷款方式,严禁发放信用贷款的避险措施。笔者认为,这一做法既不切合实际,也不科学、合理。其理由有五:(一)在贷款方式上应当有选择,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