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 毫秒
1.
中国经济转型主要是指中国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全过程。以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作为阶段划分,可以把中国的经济转型分为改革、转轨和转型三个阶段,即1978年到1992年为计划经济体制改革阶段、1992年到2003年为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转轨阶段、2003年到现在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型期。  相似文献   

2.
我国金融中心城市的博弈状况第一阶段(1992~2001年)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博弈。在这一阶段,由于我国刚刚开始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转型,金融市场还处于寡头垄断向市场竞争转变的初始阶段,计划经济下的垄断市场形态依然存在,所以,金融中心建设行为依然以政府主导为主,不具有竞争性。第二阶段(2002~2006年)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博弈。在这一阶段,垄断市场形态已经逐步为竞争市场形态所取代,金融市场改革和开放取得了突破性进展。面对一个国家一般只有一个金融中心的常态,北京、  相似文献   

3.
唐双宁 《中国金融》2012,(19):22-24
中国金融业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取得了巨大进步,突出表现为经历了四个阶段,跨上了三大台阶,建立了十大体系。第一阶段,铺垫阶段(1978~1983年)。主要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开始重视、发展、搞活金融,客观上为向市场经济转轨作出铺垫。如1978年人民银行升格为国务院组成部门,1983年实行流动资金"拨改贷"等等。  相似文献   

4.
1992年10月,党的十四大报告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20年来,我国围绕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锐意改革创新,成功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正是在这一大的历史背景下,中国人寿较为成功地实现了从传统、单一的国有保险企业向现代综合性金融保险集团转变。  相似文献   

5.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国民经济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轨,农村经济也应尽快地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运行过渡。但农村经济在向市场经济过渡  相似文献   

6.
国家专业银行向国有商业银行转轨,是由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转轨是全方位的,内容十分广泛。它包括:经营目标转轨:由不讲经济效益转变为以效益为核心;信贷体制转轨:由供给制、统包制转变为按流动性、安全性、效益性原则经营;财务体制转轨:由国家财政预算单位转变为按章纳税,自负盈亏的金融企业;风险体制转轨;由国家信用风险转变为银行经营风险;监管机制转轨:由传统方式的监管转变到现代方式的监管;等等。但是,什么才是国有商业银行转轨的本质?这一问题不弄清…  相似文献   

7.
经过改革初期“摸着石头过河”的艰难探索,到1992年小平南巡讲话正式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再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我国的完全建立,这一特定的历史时期就是我国的经济转型期。也就是从计划经济体制模式向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模式过渡的这一特定历史时期。这个时期可被称作前转型时期。当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以后,我国面临的全新任务是,如何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此,2002年11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十六次代表大会和随后召开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做出明确指出:我国社会经济体制改革将全面进入新的时代,其目标是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因此,可以把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整个过程称为后转型时期。  相似文献   

8.
我国的经济改革正进入关键的攻坚阶段。从一个存在着诸多不协调的旧体制向健康、公平、竞争、高效的新体制转机,是个庞大无比而错综复杂的经济系统的逐步转变。随着经济运行的市场化和国民经济关系的货币化,如何通过资金运动的顺利进行,实现国民经济的资源配置、商品交换和收入#配,促进我国由实物经济向货币经济\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换,没有现成的经验,只有充分吸取国外先进经验和转轨实践中的经验教训,为经济改革和发展求得最佳的轨迹。本又就我国转轨时期的货币政策作一些探讨。一、目前我国金融运行的特点1998年以来根据国…  相似文献   

9.
杨明生 《中国金融》2012,(19):25-27
1992年10月,党的十四大报告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20年来,我国围绕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锐意改革创新,成功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正是在这一大的历史背景下,中国人寿较为成功地实现了从传统、单一的国有保险企业向现代综合性金融保险集  相似文献   

10.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转轨,即由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专业银行转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真正的商业银行,经历了两大阶段:第一阶段是.人十年代的企业化改革,主要是改变国有专业银行机关化,实行省以下分支行的企业化。逐步形成以县(市)支行一级独立核算体制为手段,以增强银行活力为目标,走农村改革和城市改革放权让利与包于制改革之路。这一阶段可称为分级经营阶段,即总行和各级分支行成为相对独立的经营主体,各自向制度规范、自我完善发展。第二阶段是从1992年开始的商业化改革阶段。邓小平南巡讲话后,人们思想再次大解放,冲破了…  相似文献   

11.
为了适应中国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渡,自1979年以来,中国的金融体制发生了一系列重大改革。随着银行体制在社会经济中作用的根本性转变,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支付系统远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中国现代化支付系统建设作为中国金融改革的深入和继续,受到了高度重  相似文献   

12.
金融伦理研究应当和当前的金融热点问题研究紧密结合,和社会经济发展热点相一致,如中国金融研究的热点问题,当前的金融理论前沿问题,货币信贷政策等。中国金融伦理学发端于中国经济开始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初期,至1992年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为第一阶段;第二阶段从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到十四届六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加  相似文献   

13.
闫冰竹 《中国金融》2012,(19):31-33
1992年,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由此掀开了中国经济转轨、社会转型、发展方式转变的大幕,成为改变当代中国命运的重大历史抉择。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中国金融业在过去20年成功化解亚洲金融危机影响,成功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挑战,坚定不移地推进和完成一系列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金融改革,取得了重大历史性进步。  相似文献   

14.
王领峰 《会计师》2009,(8):104-105
<正>一、概述改革开放以来,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给我国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方而带来了巨大的变化,经济体制转轨需要及时建立起相应的监督与约束机制。在我国原有的会计  相似文献   

15.
马志元 《时代金融》2009,(5X):86-87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时期。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城乡分割的二元经济向一元经济转变;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向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转变。随着经济体制、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的变化,以此为基础的企业经营管理思想观念也发生了一系列变化,本文在讨论企业经营思想转变的必要性的基础上,讨论了企业经营思想的转变趋势。  相似文献   

16.
任何营销活动都不可能脱离一定的环境而存在,而中国营销30年发展的最为核心的背景是经济的转型。一是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30年间中国从彻底的计划经济转变为市场化程度超过70%;二是从封闭向开放的转型,以加入WTO为标志,中国的开放程度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17.
一、国有企业融资结构 我国国有企业融资体制是在50年代随着计划经济体制的建立而建立起来的,在此后的二十多年里,作为国民经济主体的国有企业所需资金基本上由国家统一拨付和供给;经济体制转轨后国企的融资结构状况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相似文献   

18.
谈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当前金融改革的几个热点问题刘光第金融是市场经济的产物,过去由于我国实行的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因而金融的作用是极为有限的,现在我国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轨,这就为金融业的发展提供了充分的前提条件,同时,也向金...  相似文献   

19.
我国企业并购的行为动机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证券市场从无到有,从不规范到逐渐规范和成熟,为我国企业的并购创造了有利的客观条件,同时也表明中国正处于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具有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体制进行深层次转轨的过程。在这样的转轨时期,我国企业间并购行为已经具有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并购初期的许多特征,但是由于我国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有主导地位,我国企业并购不可避免地带有与西方企业并购迥然不同的、具有中国特色的转轨经济时代的烙印和特点。本文拟对企业并购行为的不同动机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0.
中国的预算管理改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国目前正处于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渡的转型时期,在宏观经济管理的各个领域,都在进行着改革和制度创新。中国财政预算管理,作为宏观经济调控的一项重要手段,也正在经历着深刻的变革。一、财政预算管理改革的必要性中国财政预算管理制度,是在计划经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