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前在基层农村的确存在残损人民币兑换难的问题,存在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为流通货币数量大、时间长,第四、第五套人民币还在混合流通使用.部分金融机构兑换残损币的积极性不高,群众爱护人民币意识差,支付手段落后等。针对这些问题,结合自身工作实际,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残损人民币兑换是广大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也是金融机构必须履行的社会责任,关系到群众的切身利益.近年来,人民银行银川中支先后开展了人民币净化工程及人民币残币兑换宣传等工作,并制订了一系列关于人民币净化管理、残损人民币兑换等文件,确保残损人民币流通从源头杜绝、在流通中管理.但是,通过人民币收付业务执法检查和平时暗访调查情况来看,此项工作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有待改进.  相似文献   

3.
在农村地区,现金交易仍是买卖双方的主要结算方式,人民币是广大人民群众每天都要接触的"必需品"。由于一些人爱护人民币的意识不强,甚至肆意人为损坏人民币,在日常流通中,存在一定数量不再适宜流通的残损人民币。农村信用社作为农村地区辐射范围最大的金融机构,在做好残损人民币兑换回收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现根据日常生活和工作实际,针对残损人民币兑换回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措施。一、残损人民币回收工作现状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为了提高流通中人民币的整洁度,维护人民币信誉,人民银行在加强人民币相关知识宣传,加大损伤券回笼工作力度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使得市场流通中人民币的整洁度有了明显好转。但市场上流通中人民币残损券仍占有相当比重,人民群众兑换难的问题还未从根本上得到解决,仍然存在着居民不易流通的损伤券存储难、残损币兑换难的现象。  相似文献   

5.
为确保"徽县金融机构残损币定期集中兑换日制度"执行的连续性和有效性,促进金融机构残损币日常柜面兑付工作,满足城乡居民对零辅币的需求,进一步提高流通中人民币的整洁度,近期,笔者对辖内银行业金融机构营业网点办理残损人民币兑换业务进行了调查,发现在基层营业网点残损币兑换工作中还存在许多急需解决的问题. 基本情况 根据《人民币管理条例》第三章第二十三条之规定,办理人民币存取款业务的金融机构应当按照中国人民银行的规定,无偿为公众兑换残缺、污损的人民币,挑剔残缺、污损的人民币,并将其缴存当地人民银行,但实际情况却与要求存在差距.目前辖内共有工行、农行、建行、邮政储蓄银行和农村信用联社5家金融机构,其中对外设立并公布了残损币兑换窗口、服务热线的机构4家,占机构总数的80%;在营业场所显眼位置悬挂或摆放了《中国人民银行残缺损污人民币兑换办法》、《不宜流通人民币挑剔标准》网点5家,占机构总数的100%;当暗访调查人员拿着3张10元券残损人民币到以上网点请求兑换时,各金融机构反应不一,有的勉强给兑换,有的却以各种理由不予兑换.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广大农村地区,买卖双方交易的主要结算方式仍是现金,现金在农村市场中发挥着重要流通媒介作用。由于现金的频繁使用、小面额残损人民币兑换回收困难,造成流通中人民币整洁度降低。那么究竟是何原因致使流通中的小面额残损人民币兑换回收难?笔者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7.
随着市场货币流通量的逐步增加,残损人民币也随之增多,大量残损人民币在市场上流通,重复使用,尤其是10元以下小面额货币残损更为严重,严重影响了市场流通人民币票面的整洁。对此人行元氏支行积极采取有效措施,督促金融机构及时为社会公众兑换残损人民币,提高市场流通人民币的整洁度。  相似文献   

8.
一、农村人民币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流通中残损币较多。一是农村金融机构网点逐步收缩并普遍实行柜员制,临柜人员现金收付频率和数量明显加大,存在现金未经挑剔就直接对外支付的情况,造成该回笼的残损人民币再次流入市场;二是相比较小面额硬币,农民更愿意保管易携带的纸币,不愿主动兑换残损纸币。  相似文献   

9.
《中国人民银行残缺污损人民币兑换办法》已于 2 0 0 4年 2月 1日颁布实施。近期 ,人行格尔木支行货币金银部门相继对本辖区几个集贸市场、超市、公交客运等服务行业进行走访调查时 ,发现市场上流通人民币尤其是 2元以下小面额券整洁度很低 ,普遍反映的问题是“两难” ,即残损人民币兑换难和零钞兑换难。据调查 ,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有三个方面 :一是各金融机构网点怕麻烦的心态偏重。残损人民币兑换回收是法律赋予各金融机构法定的义务 ,但是一些金融机构把它当成一种负担 ,认为残损人民币兑换回收既费时费力 ,并要承担一定风险。从而出…  相似文献   

10.
兑换流通中的残损币,是金融机构的职能和义务.受主客观因素影响,目前不少基层营业网点,尤其是农村金融机构基层营业网点,不能很好地开展残损人民币兑换业务,甚至存在拒绝收兑现象,本文分析了成因并提出了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1.
根据《人民币管理条例》和《残损币兑换办法》等有关规章制度,加强人民币流通管理,提高流通中人民币整洁度,维护人民币的信誉是基层人民银行履职的重要内容。但由于一些具体原因,近年来,小面额人民币流通中存在券别结构不合理、硬币沉淀多、宣传力度不够等问题,本文结合实际在分析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随着我国货币发行量的逐年加大,流通中残损人民币也在不断增多,虽然金融部门做了大量工作,但残损币的兑换还是不尽人意,影响了人民币的职能发挥。文章对此问题的成因进行了分解,并提出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13.
近期,人民币小面额票币供应紧张情形趋缓,供需矛盾不突出,但硬币流通不畅,沉淀较多;流通中的小面额纸币整洁度差,残损率较高;残损小面额票币兑换和回收工作中存在服务不到位、回收率不高等问题.找出其中原因并探讨对策,是完善小面额票币流通的前提.  相似文献   

14.
近期,人民币小面额票币供应紧张情形趋缓,供需矛盾不突出,但硬币流通不畅,沉淀较多;流通中的小面额纸币整洁度差,残损率较高:残损小面额票币兑换和回收工作中存在服务不到位、回收率不高等问题。找出其中原因并探讨对策.是完善小面额票币流通的前提。  相似文献   

15.
一、人民币兑换“老大难”问题的原因 近年来,随着一些基层人行的发行库相继撤销,人民币的管理职能相对弱化,其辖区内残损人民币兑换“老大难”问题日益突出,影响了人民币的流通和市场整洁度,给老百姓的经济生活带来诸多不便。据调查分析,造成人民币兑换“老大难”问题的原因除了金融机构有其难处外,行政处罚难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问题 1.兑换残损人民币工作人员业务素质偏低,业务技能不熟练.有部分金融机构兑换残损人民币工作人员对新的残损人民币兑换标准理解不够,缺少鉴别人民币真伪的基本知识和技术,特别是对严重残缺污损的人民币和仿真性能较强的假人民币辨别能力差,因而产生惧怕心理,担心误兑而自担损失和风险,从主观上不愿意兑换残损人民币.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货币投放量增多,残损人民币数量也越来越多。残损人民币是指因火灾、虫蛀、鼠咬、霉烂等特殊原因,造成票面外观、质地、防伪特征受损,纸张炭化、变形,图案不清晰,按照《不宜流通人民币挑剔标准》不宜再继续流通使用的人民币纸币和硬币。据调查,约有70%以上客户表示接触过和到金融机构兑换过残损人民币,  相似文献   

18.
<正>为群众兑换残缺污损人民币,是金融机构应尽的义务。从永胜县域情况看,目前金融机构各营业网点大都设立了残损人民币兑换柜台,但广大人民群众残损币兑换难的问题却仍然存在,应引起重视。一、残损币兑换难的原因(一)农村金融网点少,金融服务缺位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入,大部分农村金融营业网点只剩下农村信用社、邮政储蓄银行,且都集中在集镇,广大农村基本没有兑换残损币的网点,农民手中多次周转而被严重污损的人民币,要想兑换,就得利用街天跑上数里地、数十里地到集镇上去兑换,且没有熟人还不一定能兑换,这在一定程度上给农民加大了兑换成本,也给他们带来了诸多不便。  相似文献   

19.
目前在残损人民币兑换时存在着个别残损券兑换结果不一致的情况,也就是说一张残损券兑换,在不同金融机构营业网点或人民银行有可能得到不同的兑换结果,或全额或半额或不予兑换。这种情况的出现容易引起纠纷,应予重视。  相似文献   

20.
流通中人民币的券别结构是否合理、整洁度如何直接反映了央行金融服务水平的高低。本文对农牧区残损人民币兑换难现象进行了调查,并对如何提高农牧区人民币流通管理提出了具体建议,包括扎实开展宣传活动、严格残损币的挑剔行为、加大岗位培训力度、拓宽支付结算渠道以及创造性开展人民币管理工作,维护人民币信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