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6 毫秒
1.
近几年,我国旅游业历经了若干突发性、灾害性事件,但都不足以与四川汶川大地震相比:灾害性质不同,灾害程度不同,灾害性影响不同,应对恢复方式也应有所不同。恢复和发展四川旅游业应注意做好以下几点:利用地震做好营销;重建中保留部分地震遗址;借鉴“丽江经验”。  相似文献   

2.
国内外旅游业遭遇的各种风险表明,旅游业是较易受牵连和脆弱的。近几年,我国旅游业历经了若干突发性、灾害性事件,但都不足以与四川汶川大地震相比:灾害性质不同,灾害程度不同,灾害性影响不同,应对恢复方式也应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3.
《中国招标》2013,(19):12-13
非典、冰雪灾害、汶川地震、禽流感、雅安地震……在一次次灾害面前,紧急采购这个名词不断出现在公众视野中。在灾害的"锤炼"下,我国的紧急采购工作开始迈向制度化。紧急采购制度化趋势初显我国幅员辽阔,地理气候条件复杂,是世界上自然灾害频发且损失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再加上一些其他突发性事件,灾害常常不期而至,紧急采购需求也随之而来。《政府采购法》第八十五条规定:"对因严重自然灾害和其他不可抗力事件所实施的紧急采购不适用于本法"。  相似文献   

4.
正近年来,随着信息社会的不断发展,以报道突发性事件为主要特征的新闻因其影响的广泛性、深刻性,日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特别是在一些突发性灾害事件的新闻报道中,新闻媒体的正确定位、舆论引导作用,在科学处置突发性事件中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海西电视台作为州内重要的新闻媒体之一,在近几年的大柴旦地震,玉树3·14应引起的州内"抢盐"风波等一系列突发性事件报道中,积极担当起大众信息的传递者和社会舆论的引导者。由于信息传递及时、全面,舆论导向正确,所报道的突发性事件新闻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好评,舆论引导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5.
朱啸天 《魅力中国》2010,(35):5-6,2
近年来,传统和非传统的安全威胁因素相互交织,自然、人为灾害交替呈现,国内各种危机的频繁发生使得危机新闻发布成为备受关注的话题。业界在认同危机新闻发布取得的历史性成就的同时,也不断地提出一些新问题。随着经济社会建设的高速发展,个人参与社会公共管理的意识越来越强。突发性事件中,媒体对事件的报道、描述、讨论和传播深深地影响着公众对事件和相关问题的理解与判断。这些都为危机事件中的政府新闻发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以“山西疫苗事件”为案例,旨在探讨危机事件中政府新闻发布的媒体应对策略和新闻发言人的沟通技巧  相似文献   

6.
应急物资作为爆发突发性自然灾害、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战争等灾害事件时,用于防止灾害蔓延和灾后重建,以及满足灾区民众基本生活需要的物资,实现对其管理的合理化至关重要。其首要环节是做好应急物资的采购,这就要求加强应急物资采购中供应商的管理工作,本文从应急物资供应商的选择与考核、开发和供应商关系管理等方面对应急物资采购中供应商的管理问题进行了初步探析。  相似文献   

7.
<正>我国是世界上地质灾害最为严重、受威胁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地震、滑坡、泥石流等灾害隐患点多,分布广,且隐蔽性、突发性和破坏性强、防范难度大,特别是受极端天气的地震、强降雨、人为切坡等工程建设等因素影响,灾害多发频发,对人们的生命财产造成极大的威胁。杭州预天科技有限公司于2010年开展了地质灾害、火灾、环境安全监测预警预  相似文献   

8.
当灾害发生后,媒体和公众会在第一时间关注政府对灾害信息的掌握情况,并且会不断地质询一些关键的信息问题,信息沟通已经成为地方政府不得不面对的一个严峻挑战。本文通过对灾害应急管理和信息沟通的简述,分析了我国地方政府在灾害应对中信息沟通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群严 《科学决策》2007,(6):16-17
自然灾害是发生在特定时间和地域,影响特定社会人群利益的突发性事件,是自然系统和人类社会系统相互作用的结果。灾害伦理涉及生态伦理、区域伦理、代际伦理、工程伦理、救助伦理、制度伦理等多方面内容。中国是一个自然灾害多发的国家,灾害伦理文化的研究,对我国防灾抗灾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恐惧心理是影响学生掌握武术动作,达到最佳教学效果的因素之一。本文从学生自身的意志品质、学习动机、自信心、动作难度等方面进行分析,并针对学生产生恐惧心理的特点,以及影响学生产生恐惧心理的因素,提出了一些对策和建议,在以后的武术专选教学中,对提高教学效果,完成教学任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隋广军  蒲惠荧 《改革》2012,(3):145-154
台风灾害一直是威胁我国沿海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大障碍。构建承灾体的社会经济易损性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统计学方法对沿海地区受台风影响的社会经济易损性进行实证分析后发现,我国沿海地区受台风影响的社会经济易损性空间分布不均匀。台风灾害频发的沿海地方政府应通过制定防台应急预案,构建全面的应急预警体系,建立统一的自然灾害信息系统和信息公开机制,引入政策性金融工具建立灾后恢复、补偿的财政保障机制,从而构建一个专门针对台风灾害的应急响应机制。  相似文献   

12.
此次东日本大地震,对日本东北地区的基础设施,以及实体经济的供应链产生了较大冲击,使日本的制造业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但由于日本的金融体制相当健全,应对危机的反应十分迅速,赈灾资金迅速到位,同时,在消除灾后日元升值压力方面,日本金融体系的反应也是适当的,从而使日本国内及海外资金的流向保持了相对安定。从短期看此次灾害对国际资本市场的影响不大,然而从中长期来看,如果日本不能借此契机对自身的结构性问题进行调整,将有可能面临财政破产的危机,届时则有可能对国际资本市场产生严重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高速公路桥梁横跨滑坡体导致公路安全运营问题突出,经济损失严重。以余家海互通立交BK0+601桥滑坡体为例,通过现场调研和钻孔调查,分析该类型滑坡的发灾机理和致灾模式,计算在不同工况下边坡稳定性,提出该类型滑坡的针对性治理方案。结果表明,导致该滑坡发灾的主要因素为不合理的堆载与边坡前缘开挖后支护不及时的人类活动,在降雨的耦合作用下导致滑坡发生。揭示了该滑坡致灾机理,是由于前缘水库清淤导致临空面增加,在滑坡的牵引-拉裂作用导致承灾体受损。降雨与库水位波动耦合加剧滑坡的灾变,使桥墩发生位移,威胁行车安全。致灾模式包括排水槽损坏、桥墩基础拉裂以及上部结构破坏和堵河次生灾害。通过稳定性计算与分析表明该滑坡为欠稳定,未来在降雨作用下会出现局部滑动。提出格宾挡墙与护坦的针对性治理措施,能防止库水波动影响,起到拦挡作用。  相似文献   

14.
刘慧龙 《特区经济》2010,(5):180-181
本文根据协整理论,利用年度经济数据对我国农业保险同农业GDP等变量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分析表明,农业GDP同我国农业保险深度不存在因果关系,而农业成灾面积占播种面积的比重和单位成灾面积农业保险赔款是影响我国农业保险深度的原因。最后针对我国农业保险的深化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东日本大地震对日本经济与世界经济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2011年3月11日日本东北地区发生了日本有史以来最大级别9.0级大地震,随之引发了大海啸,对东日本沿海地区造成了严重破坏,夺去了2万多人的生命。更为麻烦的是这次大地震和大海啸还导致了福岛第一核电站的核泄漏,这一次生灾害带来的恶劣影响甚至超过地震和海啸带来的灾难。总体来看,如果核泄漏能够得以控制,其对短期的日本经济影响很大,但程度有限,对世界经济和中国经济的影响也有限,但对日本经济发展的长期影响则不可低估。  相似文献   

16.
2018年8月,山东省潍坊市爆发了特大洪涝灾害,寿光等7个县(市、区)的养猪场户受灾严重,洪涝灾区养猪场户生产恢复状况成为政府和社会各界时刻关注的热点问题。基于230个养猪场户的调查数据,运用Logit模型实证分析了洪涝灾区养猪场户生产恢复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在230个受访养猪场户中,有52.61%选择恢复生产,有47.39%放弃恢复生产并转行;家庭年均收入、养殖年限、是否参加养殖合作组织、养猪业前景预测、有无政府扶持、有无金融机构优惠、有无社会捐助等7个因素对洪涝灾区养猪场户生产恢复行为具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7.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决议,确保到2020年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然而贫穷地区落后现状难以一时改变,如何精准扶贫成了当下经济学的重要议题,非灾害经济发展模式正是顺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础上提出,针对我国偏僻困难的地区规划重建,使其走上新的发展道路摘掉贫困帽子。首先论证了精准扶贫的必要性和非灾害经济发展模式的科学性,使用2003-2015四川省灾前灾后统计数据得出“推倒重来”具有高效的经济效益,得出的模型参数,再结合连片贫困县的实际情况,得出预测的非灾害经济发展模式下所带来的效益,该效益领先于实际经济增长13.06%,最后系统性地给出评估方法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银红梅  房学祥 《科技和产业》2023,23(11):245-248
浒苔绿潮连续15年侵袭黄海海域,对海洋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如何更好地发挥“跨区域浒苔绿潮灾害联防联控机制”的作用,实现浒苔绿潮灾害防控目标,是摆在苏鲁两省政府面前亟待解决的艰巨任务。基于浒苔绿潮灾害趋于常态化的现状,对浒苔绿潮灾害的影响及灾害防控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借鉴国内外成功的生态补偿机制,主要提出“开展跨区域浒苔绿潮灾害生态补偿机制”的对策建议,并从当前和长远发展提出完善浒苔绿潮灾害治理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9.
发达国家建设韧性城市的政策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韧性城市是指城市系统的正常运行被自然灾害、气候危害、人为破坏等打断时,其具有抗压、恢复和可持续的能力。这一概念吸引了社会学、城市规划学、灾害学、管理学等不同领域学者的研究,各国政府也逐步重视韧性城市的建设工作。从政策过程的视角对发达国家韧性城市建设进行政策总结并提出对我国的借鉴。首先分析了韧性概念的起源、韧性城市的概念以及其构成要素;其次总结发达地区地方和国家层面的韧性城市建设政策、国际合作组织的政策激励;并创新地从政策议程、制定和执行的过程模型视角对政策经验进行总结;最后提出了在我国韧性城市建设过程中可借鉴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20.
The contraction of Aboriginal people from South Australian deserts is associated with European pastoral expansion. Confined to areas near water, livestock damaged vegetation locally, but introduced rabbits, not reliant on drinking water, spread well beyond pastoral settlement. Thus, rabbits caused almost universal desertification and were an equal factor in disrupting the former food web that sustained Aboriginal people. Within 30 years of the rabbits' arrival, important totemic animals like rabbit bandicoots had disappeared, leaving the people not only short of traditional game but also culturally bereft. A comparative economic approach to Aboriginal totemism explores changes in both ecological and cultural contex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